尋訪魯迅在日足跡:仙臺高校保留他的座位(圖)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直到今天,仙臺東北大學還保存著魯迅聽過課的階梯教室。據東北大學校方介紹,1998年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的時候,還在魯迅先生常坐的座位上坐過,感慨良多。

  在魯迅一生中,在日本的學習生活經歷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年是魯迅誕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記者找尋魯迅在日本留下的足跡,感受到在今天的日本,魯迅的魅力依然不小。

  初到東京剪掉辮子明志

  1902年4月魯迅作為大清國的留學生,先在東京的弘文學院學習日語。魯迅在這裡的普通速成科學習了兩年,主學日語和基礎科目。同時,在東京積極參與浙江同鄉會的革命救國活動。1903年,魯迅在東京「剪辮明志」。

  魯迅到日本去的時候,日本的國力正逐漸強盛,獨霸東亞的野心也日漸膨脹,又剛剛在甲午海戰中殲滅了中國的北洋水師。因此,魯迅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種種歧視。他走在東京的大街上,常遭受少年的辱罵。

  魯迅後來說過一句透徹的話:一個人乏到了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也就難保別人不來打你的嘴巴。魯迅見到的許多中國留學生,偏偏又那樣不爭氣,有的整天把地板踏得咚咚作響,塵土飛揚地學跳舞,有的不遵守客店裡排隊洗澡的規矩,搶先鑽進洗澡間,把水濺得四處都是。一面是日本人輕蔑的眼光,一面是這些同胞不成器的醜態,難怪魯迅一拿到學習日語的畢業證書,就立刻跑去了偏僻的仙臺。

  江主席去過魯迅階梯教室

  中國人對仙臺一點兒也不陌生,從收入中學語文課本的魯迅文學作品《藤野先生》中就知道了它的名字。當時的仙臺擁有10萬人口,是日本一個中等城市。仙臺享有「森林之都」的美譽。當時市內還存有林木繁茂的武士住宅,如今還有一部分保存著。

  當年魯迅學習的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現在已經成了日本東北大學的醫學部了。直到今天,東北大學校園裡還保存著原樣修復的當年魯迅聽過課的階梯教室。此外校園內還有魯迅銅像。據東北大學校方介紹,1998年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的時候,還在魯迅先生常坐的座位上坐過,感慨良多。

  2004年是魯迅留學仙臺100周年,仙臺市舉行了盛大的慶典活動,展出了魯迅當年在仙臺醫專留學的醫學筆記。同時,東北大學設立了專門給中國留學生的「魯迅紀念獎」,每年頒發給4名品學兼優的在校中國留學生。另外還設立了「魯迅獎」,獎勵為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做出貢獻的中國人。

  現在,仙臺東北大學有1000多名外國留學生,其中有中國留學生400多名。這些中國留學生正像當年魯迅那樣,刻苦學習知識,準備學成回國報效祖國,並為發展中日友好關係而積極努力。

  仙臺人豪爽,熱情好客。在仙臺,只要提起魯迅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仙臺人尊敬魯迅,對中國有特殊的情結。仙臺市有好些與魯迅相關的日中友好組織,比如「魯迅之友會」、「魯迅仙臺足跡記錄調查會」等。10月19日是魯迅辭世的日子,仙臺人每年此時都會在魯迅紀念碑前舉行「碑前祭」。以此來懷念魯迅。

  走進魯迅與許廣平相識的書店

  1906年初夏,魯迅從仙臺返回東京,這時候他26歲。兜了個圈子,還是回到老地方:沒有錢,也沒有文憑。他此後一生的意向,在這時已經顯露得相當清晰。

  魯迅從仙臺回東京之後,把學籍掛在了德國文學協會附屬德語專修學校(現在的獨協大學),一邊學習德語,一邊進行文學創作。1906年他回國探親時把二弟周作人也帶到日本。他們一度租住在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住過的大院。因為是和周作人、好友許壽裳等五名中國留學生一起居住,所以這間小屋又被命名為「伍舍」。魯迅也是從「伍舍」時期開始蓄起那著名的一字須。

  據周作人文章記載,在東京期間,他們兄弟幾個常去神保町書店街看書買書。從1928年魯迅和許廣平到內山書店買書開始相識,到魯迅去世為止,神保町書店街的內山書店一直和魯迅有著密切的聯繫。尤其是白色恐怖時代,魯迅多次到內山書店避難。

  現在,在東京神保町書店街,還有一座招牌為「內山書店」的六層小樓。很多中國人到此都要進去看看。和東京幾家專門出版或銷售中國書籍的書店一樣,內山書店裡滿眼是中文簡體字版或繁體字版的書籍、報刊、雜誌。

  在內山書店的二樓,還特設有魯迅著作專櫃。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那裡還掛著一幅魯迅的遺墨。是魯迅先生寫給內山完造的一首詩。據工作人員介紹,真跡已經贈送給上海魯迅紀念館了,這裡陳設的只是複製品。

  (來源:國際在線—世界新聞報;作者:柯海 王津 薩蘇)

相關焦點

  • 在日本尋訪魯迅印跡:求學座位保留至今
    因為這個人,上野連同仙臺,成為中國人心中常常想念的異國風景。這個人,就是逝世已80年仍被視為中國近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且其作品對當代仍有極大警醒和啟示的魯迅先生。在今天的日本,究竟還能找到哪些與魯迅有關的印跡呢?近日,《國際先驅導報》駐日記者進行了一番尋訪。
  • 這裡保留著醫學生魯迅的聽課座位:在仙臺尋蹤魯迅和藤野先生
    在仙臺,他曾留下了許多回憶,並據此寫出了著名的散文《藤野先生》。仙臺醫專的階梯教室,當年魯迅就坐在這個座位上聽課學習尋訪仙臺魯迅先生故居仙臺市位於日本本州島,處於七北川和廣瀨川之間,近仙臺灣,是日本本州東北地區最大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宮城縣的首府所在地。
  • 魯迅在日本的足跡(組圖)
    仙臺東北大學內的魯迅雕像仙臺高校保留座位 東京書店高懸墨跡直到今天,仙臺東北大學還保存著魯迅聽過課的階梯教室。據東北大學校方介紹,1998年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的時候,還在魯迅先生常坐的座位上坐過,感慨良多。在魯迅一生中,在日本的學習生活經歷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年是魯迅誕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本報記者找尋魯迅在日本留下的足跡,感受到在今天的日本,魯迅的魅力依然不小。
  • 日本仙臺地震 魯迅故居是否依舊
    大部分中國人知道仙臺還是通過魯迅了解到的,在魯迅就讀的仙臺東北大學裡還有一個專門為紀念他而建的紀念館。    中國人對仙臺一點兒也不陌生,從收入中學語文課本的魯迅文學作品《藤野先生》中就知道了它的名字。當時的仙臺擁有10萬人口,是日本一個中等城市。仙臺享有「森林之都」的美譽。
  • 在仙臺,遇見魯迅
    教室裡面,講臺上有塊可以上下推拉的黑板,講桌左側還有一個洗手池,和講臺正對的前後共有十排座位分作三列,魯迅經常是坐在第二三排的中間。就是在這裡,周樹人「就看見許多陌生的先生,聽到許多新鮮的講義」,又最終棄醫從文,若干年後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文豪。
  • 魯迅的仙臺
    仙臺只是個有著百萬人口的小城鎮,也許正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仙臺這座小城因為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在中國人的眼中平添了幾分文化氣質,多了一分親切。  魯迅先生初到仙臺時住的旅館也成了中國人瞻仰的地方,那是一個古舊的日式小樓,現在店主人的家人還繼續住在這裡,不同的是如今小樓外立了一個木碑,上書:魯迅先生初泊地(1904―1906)。主人早就習慣了中國人的來訪,他很認真地說,當年魯迅住在二層的房間裡,而屋前的庭院還保持原先的樣子。仙臺人也深知魯迅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在仙臺博物館裡就有一尊魯迅先生紀念碑。
  • 魯迅在東京與仙臺
    魯迅當初也是留髮的,但是他把「頂搭」留得很小,不多的辮髮盤在帽子裡,不露出什麼痕跡。及至看見了這些「富士山」的情形,著實生氣,這時從庚子以後養成的民族革命思想也結了實,所以他決心剪去了頭髮,從新照了一張脫帽的照相,寄給我看,查舊日記是癸卯(一九〇三)年二月間的事。魯迅在弘文學院的兩年,平穩無事的過去了,只有一次鬧退學,乃是全體的事情,不久也就解決。魯迅普通科畢業後,考進了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
  • 身份大轉變,魯迅肄業母校仙臺醫科,從中專成2020年日本第一高校
    可以說有的學生對魯迅先生的文章是「恨之入骨」,恨在文章太多全是經典,語錄太多字字珠璣,學生需要全部背誦,壓力驟增。從魯迅的文章裡面我們知道了藤野先生,也知道魯迅是在日本求學,魯迅當年上的學校叫:仙臺醫學專門學校。
  • 日本深度遊:仙臺之旅,尋找魯迅故居
    它背後更遙遠的地方,蔥蘢的山丘蜿蜒曲折,像擺了個碧綠的屏風,使這幅水粉畫似的仙臺,顯得十分青翠和幽深。:不知道魯迅站在這兒,俯視茫茫的田野時,心裡是怎樣的焦灼和悲憤?當年日本政府侵略擴張的黷武政策,曾打破過這兒安寧的氣氛,而在大海那邊的故國,更是夜氣如磐,一片幽暗啊!這八十年中間,人類又經歷了多少浩劫,卻也用自已韌性的力量,不翔不撓地建設著嶄新的生活。
  • 魯迅是第一位到仙臺留學的中國學生
    當然,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這位大師便是魯迅。  魯迅是第一位到仙臺留學的中國學生,在仙臺醫專學習醫學。對於這個「第一」的身份,魯迅在文章中幽默地寫道:「大概是物以稀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臺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 為紀念魯迅赴日求學,日本至今保留他的教室,展出他的成績單
    1902年,21歲的魯迅赴日本求學,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兩年後,即1904年,他正式進入仙臺醫學院學醫,而仙臺醫學院就是今天日本東北大學醫學系的前身。留學仙臺的期間,魯迅先後經歷了「匿名信事件」與「幻燈片事件」,這兩件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日後也多次出現在魯迅的錚錚鐵筆之下,例如其著名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在仙臺的求學經歷不僅影響了魯迅自身的發展,而實際上魯迅也同樣影響了仙臺,甚至影響了日本文學。
  • 建紀念廣場傳淵源 日本仙臺將改建魯迅留學故居舊址
    中國僑網3月29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宮城縣仙臺市買下近代中國文豪魯迅(1881年至1936年)留學時代生活過的位於青葉區米袋的住宿地舊址,將打造為「魯迅紀念廣場(暫名)」。計劃2021年3月完工,設置追尋足跡的指示牌等,向後世傳遞與魯迅有淵源之地。
  • 魯迅為何去仙臺學醫?
    這個標題上的問號,不在「學醫」,而在「仙臺」。  一般來說,大家都知道,魯迅是因為早年中醫庸醫沒有救下他父親的病,所以,立志學西醫,「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  所以,他在弘文學校學語言時的同學沈瓞民回憶說,「魯迅決定學醫,想進一個沒有中國留學生的醫專」,當時日本第二高等學校的「醫學校」所在地,便是仙臺,魯迅便決定去仙臺。周作人在《魯迅的靑年時代》一書中,也說道「因為他在東京看厭了那些『富士山』們,不願意和他們為伍,只有仙臺醫專,因為比千葉、金澤路遠天冷,還沒有留學生入學,這是他看中了那裡的唯一理由。」
  • 魯迅「醫學筆記」是「失而復得」嗎——對仙臺講義問題的考辨
    類似的,如現存第一封魯迅書信(《魯迅書信集》的首封書簡),1904年10月8日《致 蔣抑卮》,因其寫於仙臺醫學專門學校,被稱為仙臺書簡。以「仙臺講義」為專名,既精準,又可顯示其獨特性。如何給「這講義也遺失在內」的「講義」命名,應是值得研究的問題。這裡陳述一愚之見,謹供參考。魯迅在仙臺醫專學習時留存的筆記本。
  • 日本仙臺市博物館舉行魯迅展 包括魯迅解剖筆記
    日本仙臺市2004年10月舉行隆重的「碑前祭」,紀念魯迅留學仙臺一百周年。圖為應邀前來參加有關紀念活動的魯迅的孫子周令飛、孫女周寧,以及兩位曾外孫女,在仙臺市青葉山麓的魯迅紀念像前深情緬懷先人。
  • 官微帶你去旅行 | 第二站仙臺,邂逅魯迅,感受日...
    本文原標題:《官微帶你去旅行 | 第二站仙臺,邂逅魯迅,感受日本垃圾分類》我就往仙臺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從東京出發,不久便到一處驛站,寫道:日暮裡。不知怎地,我到現在還記得這名目。其次卻只記得水戶了,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 沿著習爺爺的足跡 尋訪美麗杭州
    杭州市景苑小學205中隊七彩陽光假日小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響應號召,沿著習爺爺的足跡,去尋找和發現美麗杭州,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十九大精神。2015年6月1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會見中國少年先鋒隊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全體代表。
  • 「再現」魯迅晚年生活足跡 上海首次推出「魯迅小道」參觀線
    「魯迅小道」的木質標識牌。新華社上海10月21日電(記者許曉青)上海市虹口區四川北路和多倫路一帶,曾是中國文學巨匠魯迅晚年工作生活的主要場所。近日,當地正式推出一條文旅融合的「魯迅小道」。中外參觀者根據導覽,可以漫步總長約1公裡的相關街道社區,深入探訪魯迅先生晚年在上海的足跡。10月19日是魯迅逝世83周年,上海市虹口區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公眾祭掃魯迅墓活動,「第二屆魯迅文化周」系列活動隨之啟動,「魯迅小道」參觀線路及沿途展覽陳列區域同步揭幕。
  • 周恩來後人赴日尋訪總理足跡 敘中日友好(圖)
    周恩來後人赴日尋訪總理足跡 敘中日友好(圖) 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循著93年前青年周恩來的留日旅程,他的後人將中日友好之情誼繼續發揚光大。  1917年,19歲的周恩來自天津名門南開畢業後東渡日本,進入東京神田的東亞高等預備學校學習日語。這所語言預備校成立於1914年,是無數懷揣救國、強國之夢的中國學子求學之起點。
  • 藤野先生所批註的魯迅「仙臺醫專講義」有新發現 時隔四十年研究員...
    魯迅先生在其散文名篇《藤野先生》中曾經提到,他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時所記的「醫學筆記」,曾被授課老師藤野先生收去批閱。在文末,魯迅先生寫道,「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