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魯迅赴日求學,日本至今保留他的教室,展出他的成績單

2020-12-17 美學大賞

1902年,21歲的魯迅赴日本求學,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語。

兩年後,即1904年,他正式進入仙臺醫學院學醫,而仙臺醫學院就是今天日本東北大學醫學系的前身。

留學仙臺的期間,魯迅先後經歷了「匿名信事件」與「幻燈片事件」,這兩件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日後也多次出現在魯迅的錚錚鐵筆之下,例如其著名的回憶性散文《藤野先生》。

在仙臺的求學經歷不僅影響了魯迅自身的發展,而實際上魯迅也同樣影響了仙臺,甚至影響了日本文學。

例如,日本名作家太宰治就曾以青年魯迅為主角寫過一本小說《惜別》;漢學家竹內好也對魯迅進行過深入研究,出版過相關專著。

那麼日本仙臺是如何紀念這位民國大先生的呢?

魯迅階梯教室

這間階梯教室始建於1904年,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和2011年的東北大地震後,仍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這裡是魯迅留學期間上課的教室,現在專以魯迅的名字命名。

如今,這裡成了遊客追憶魯迅的一個熱門地點,你可以坐在魯迅曾經念書的位置上靜靜冥想,也可以自由地在黑板上留下紀念魯迅的隻言片語。

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如要進內部參觀,得先在網上填寫遊覽申請表。

魯迅先生像

走出魯迅階梯教室後,步行不出5分鐘,你就能看到坐落在花園中的魯迅先生像。

這座銅像鑄成於1992年,出自中國美術家之手。

魯迅紀念展示室

東北大學校園內,建有專門紀念魯迅的展示廳。

裡面除了介紹史實外,還展示了魯迅的成績單、入學申請、上課筆記以及恩師藤野先生的紅批等等。

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位於一條並不起眼的馬路邊,樓前立有一塊小木牌,寫著「魯迅故居跡」。

魯迅在仙臺時就寄寓於這棟日式舊宅的2樓,他曾在文章中寫過,這裡蚊蟲太多,他不得不把臉蒙上。

仙臺市博物館——魯迅之碑

魯迅之碑立於1960年,位於仙臺市博物館後花園內。

碑文乃郭沫若手書,旁邊還有魯迅之妻許廣平女士親手栽種的一株松柏。

相關焦點

  • 在日本尋訪魯迅印跡:求學座位保留至今
    這個人,就是逝世已80年仍被視為中國近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家之一,且其作品對當代仍有極大警醒和啟示的魯迅先生。在今天的日本,究竟還能找到哪些與魯迅有關的印跡呢?近日,《國際先驅導報》駐日記者進行了一番尋訪。
  • 尋訪魯迅在日足跡:仙臺高校保留他的座位(圖)
    直到今天,仙臺東北大學還保存著魯迅聽過課的階梯教室。據東北大學校方介紹,1998年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的時候,還在魯迅先生常坐的座位上坐過,感慨良多。,在日本的學習生活經歷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
  • 日本仙臺地震 魯迅故居是否依舊
    大部分中國人知道仙臺還是通過魯迅了解到的,在魯迅就讀的仙臺東北大學裡還有一個專門為紀念他而建的紀念館。    中國人對仙臺一點兒也不陌生,從收入中學語文課本的魯迅文學作品《藤野先生》中就知道了它的名字。當時的仙臺擁有10萬人口,是日本一個中等城市。仙臺享有「森林之都」的美譽。
  •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他是怎樣的人?他的人生結局如何?
    1937年2月25日,藤野在給小林的回信中說:「事族孝親、忠君愛國諸觀念,似為日本固有之特產,然無疑亦因受中國儒教之刺激與感化,故總該以中國為道德先進之國而敬重之。吾親近周君,以為對其殷勤指導乃本人惟一可為之事,此非僅愛周君一人也。」在藤野先生故居,至今還保存著他練習漢字時手抄的《論語》。
  • 這裡保留著醫學生魯迅的聽課座位:在仙臺尋蹤魯迅和藤野先生
    在仙臺,他曾留下了許多回憶,並據此寫出了著名的散文《藤野先生》。仙臺醫專的階梯教室,當年魯迅就坐在這個座位上聽課學習尋訪仙臺魯迅先生故居仙臺市位於日本本州島,處於七北川和廣瀨川之間,近仙臺灣,是日本本州東北地區最大的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宮城縣的首府所在地。
  • 日本仙臺市博物館舉行魯迅展 包括魯迅解剖筆記
    日本仙臺市2004年10月舉行隆重的「碑前祭」,紀念魯迅留學仙臺一百周年。圖為應邀前來參加有關紀念活動的魯迅的孫子周令飛、孫女周寧,以及兩位曾外孫女,在仙臺市青葉山麓的魯迅紀念像前深情緬懷先人。
  • 東京國立博物館為他打破慣例、作品贈予日本天皇,這位華人藝術家有...
    新華社東京1月13日電(記者華義 郭威)他是隈研吾,日本建築大師、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設計者。他擅長將建築的古典與現代風格融為一體,其設計的建築以禪意和東方美學著稱,遍布世界各地。他是王傳峰,知名旅日華人畫家,以畫魚見長。他的作品兩次登上日本郵票,多次在國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也曾被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收藏。
  • 魯迅、徐志摩生前之物,陸小曼的旗袍...在海寧實物展出
    8月18日下午,「魯迅·徐志摩——吶喊與歌唱的人生」展覽 在錢君匋藝術研究館啟幕,不少文人雅士到場,一起追尋兩位文學巨匠的往昔風採。現場還可以看到不少,當年他們用過的物品。 魯迅和徐志摩,一個出生在紹興,一個出生在海寧。一個幼年家道中落,在人情冷暖中深刻認清世人的真面目;一個自幼就是神童,不曾嘗過生活艱難,充滿著自信。他們一個赴日求學,一個遍遊歐美。
  • 日本留學:魯迅母校?滴!一封日本TOP3東北大學的邀請函
    東北大學不僅要為自己的簡稱絞盡腦汁,就連全稱東北大學,也在中國、美國等多個國家出現親戚。就是這個聽起來平平無奇的大學,多年蟬聯日本國內第三寶座,作為舊帝國大學中的一員成為眾多學子的心之所向。【基本信息】:東北大學,位於日本宮城縣仙臺市,是一所日本頂尖、世界一流的著名研究型國立綜合大學。
  • 魯迅稱已遺失 魯迅博物館卻正在展出的「醫學講義」是真是假?
    魯迅先生在其散文名篇《藤野先生》中曾經提到,他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時所記的「醫學筆記」,曾被授課老師藤野先生收去批閱。等發回來的時候,魯迅發現,藤野先生老師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在文末,魯迅先生寫道,「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
  • 在日求學時期的魯迅:朝氣蓬勃,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
    青年時期的魯迅,這個時候的他還有著滿腔熱血,求醫治學。1904年,魯迅再日本弘文學院的畢業照。1905年,魯迅與仙臺醫專同學合影。二排右起第三人為魯迅。1905年11月6日,仙臺醫專醫學科二年級全體同學送別解剖學教授敷波次郎赴德國留學。二排正中為敷波,四排右起第五人為魯迅。
  • 魯迅在日本珍貴資料亮相西北大學
    本報西安9月22日電(記者楊永林)包括入學通知、課程表、考勤表、成績單、作業、同學照片等在內的一批魯迅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期間珍貴資料圖片今天在西北大學展出,這些資料是日本東北大學贈送給西北大學的,其中有些資料是第一次在國內公開披露。
  • 魯迅稱已遺失、魯迅博物館卻正在展出的「醫學講義」是真是假?
    魯迅先生在其散文名篇《藤野先生》中曾經提到,他在仙臺醫學專門學校學習時所記的「醫學筆記」,曾被授課老師藤野先生收去批閱。等發回來的時候,魯迅發現,藤野先生老師從頭到末,都用紅筆添改過了,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在文末,魯迅先生寫道,「他所改正的講義,我曾經訂成三厚本,收藏著的,將作為永久的紀念。
  • 魯迅在日本求學,寫了一篇文章,結果引起日本廣泛關注,收入課本
    魯迅在日本求學,寫了一篇文章,結果引起日本廣泛關注,收入課本在我們的印象裡面,魯迅先生是一個「菸鬼」,那一張拿煙的照片至今都是奉為經典,尤其是那個拿煙的姿勢,多少人的紛紛效仿,可就是學不到精髓,徒有形而無力。
  • 魯迅在日本的足跡(組圖)
    仙臺東北大學內的魯迅雕像仙臺高校保留座位 東京書店高懸墨跡直到今天,仙臺東北大學還保存著魯迅聽過課的階梯教室。據東北大學校方介紹,1998年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訪日的時候,還在魯迅先生常坐的座位上坐過,感慨良多。在魯迅一生中,在日本的學習生活經歷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今年是魯迅誕辰125周年暨逝世70周年,本報記者找尋魯迅在日本留下的足跡,感受到在今天的日本,魯迅的魅力依然不小。
  • 建紀念廣場傳淵源 日本仙臺將改建魯迅留學故居舊址
    中國僑網3月29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宮城縣仙臺市買下近代中國文豪魯迅(1881年至1936年)留學時代生活過的位於青葉區米袋的住宿地舊址,將打造為「魯迅紀念廣場(暫名)」。計劃2021年3月完工,設置追尋足跡的指示牌等,向後世傳遞與魯迅有淵源之地。
  • 「5·18國際博物館日」魯迅博物館舉辦魯迅紀念月活動成果展
    央廣網北京5月18日消息(記者張庶卓)5月18日,是「5·18國際博物館日」,「香遠益清」——2017「魯迅紀念月」藝術活動成果展在北京魯迅博物館陳列廳序幕廳開幕。此次展覽展出作品的作者,從八九歲的文學少年,到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子,再到年逾耄耋的矍鑠老者,它們用美術、文學、書法等多種藝術形式,對魯迅先生做出了他們的當代理解和詮釋。
  • 魯迅為何要退出教科書?專家:日本的語文教材一直保留魯迅的文章
    魯迅站在古代與現代的交匯點上,抱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信念,用瘦小的肩膀閘住黑暗,只為將青年送到光明的地方去。從早年求學南京到遠赴日本探索救亡之路,從學習現代醫學到從事文學創作,從教育工作者到專注於立人救國的作家,魯迅的一生,可謂是中國現代性轉型歷程的一個縮影。
  • 魯迅的日語,竟然這麼....
    學日語的小夥伴們不知道有沒有這樣一種感受:學日語之前覺得魯迅的白話文讀起來很不順暢,學日語之後再讀才發現魯迅的文章有從語法到用詞都有很重的日本風格
  • 18歲,魯迅來到了南京求學,卻因不滿學校,退學重考
    南京求學的經歷在魯迅先生的人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南京他並沒有安心在一個學校讀書,而是換了很多個學校。這段南京求學的經歷記載在散文《瑣記》一文中。南京求學18歲的他帶著母親為他辦的8元「川資」從紹興到了南京求學,從此他走上了一天和別人不一樣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