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感覺現在公司越來越注重形式主義,有些時候,領導的意見越來越不能夠認同。
就會導致做起來有點不想做,甚至反感去做。也有想過提出來不同的看法,或者私底下跟他溝通。但是不太管用!你們遇到這情況一般怎麼做呢?
在日常工作中,作為決策者的領導,他們的意見有時並不一定會被作為執行者的我們所認同,
那麼在工作時和領導意見相左怎麼辦呢?
出現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能冷靜處理、正確面對,那便能很好地化解.
在工作時和領導意見相左,我們首先要明確相左意見出現成因,從其「果」反溯回其「因」。
遇到意見相左的情形,實際上是對職場人士智商與情商的考驗。
大部分時候,領導作為企業的決策者、員工的管理者,會秉持公正客觀,能夠冷靜明智地做出各項正確的決策。
當代職場,以團隊與企業利益至上,擁有自己主見與想法的員工很是難得,
但作為一名普通的員工,首要地就是深入思考領導的意圖是什麼,並從客觀的角度分析領導意見的合理性、可行性與局限性。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才能夠透徹、理性地看待問題,進而決定自己是選擇保留意見,還是以委婉的形式與領導溝通。
多數領導都是在職場中混跡多年,熟悉職場中的各類人情世故,對工作開展常常有著更為洞若觀火的獨到見解,通常都會做出最為明智有效的決策。
正因為如此,當文中的情形出現時,我們首先要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不是因為自身的格局與眼界所限,無法站在領導的角度思考,因此而產生了相左的意見。
真實的職場裡的水很深,或許你只是看到了領導意見中的紕漏,也對此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意見,殊不知領導之所想已是萬全之策。
領導或許也深知自己犯的錯誤,卻刻意不予以改正,因為這看似有所缺陷的決策,其實已經是當前條件下的最佳選擇。
在明確相左意見出現成因後,我們要客觀分析問題根源所在,也就是為什麼會產生題中的這種情況。
文中提到,感覺現在公司越來越注重形式主義,有些時候,領導的意見越來越不能夠認同。
誠然,當下的職場人士不再是盲目地惟命是從,會更多地深思自己所做的能夠收穫什麼,團隊與企業能夠獲得哪些成長,這一點是值得認可的。
然而,文中提到這種情形,會導致你做起來有點不想做,甚至反感去做,這便顯得並不成熟了。
儘管今天的企業結構越來越扁平,但企業作為一架結構精密的機械,每一個分工、每一個步驟或是每一個組合、每一個「螺絲釘」都有著它們自己存在的意義。
領導畢竟是領導,他是你的直屬上司,如果你確認領導的決策存在問題,同時自己的意見確實可行,可以向領導有技巧地委婉提出。
除此之外,他的命令便是你工作的「聖旨」,即便你有意難平最好也要選擇保留意見,充分高效地去完成領導布置的工作任務,在你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發光發熱」。
如果經由以上的思考與分析,你仍認為領導做出的決策有所欠妥,那麼便要選擇以妥當形式與領導溝通。
尋找到適當的機會,與領導進行溝通,大膽地陳述自己的工作想法和工作思路,儘量用商討的口吻提出自己的意見,將自己意見的合理性、可行性闡述清楚。
在與領導進行溝通之後,如果領導還是堅持己見,那麼身為下屬更應以大局為重,做出適當的讓步,充分尊重領導的意見。
和諧的工作氛圍是順利開展工作的前提,是職場凝聚力量的必要條件,上下級間的關係更是關乎團隊工作開展的成敗。
因此,我們所提出的意見,無論領導採納與否,都要一如既往地工作和相處。
作為企業利益的維護者,成熟的領導不會輕視自己的下屬,而會重視下屬的每一句諫言,進而完善與補充自己的決策。
在充分考慮你的工作建議後,他們會尋找自己之前所做計劃存在的考慮不周全的地方,進一步思考與梳理各項工作計劃。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領導會任由員工進諫,其中也有門道與技巧。
作為員工的我們一定要維護領導的權威,一切都要在尊重領導的大前提下展開,即便知道領導有錯也要給他搭個臺階下。
當然領導「死不悔改」,那麼我們也不能強求,只能無條件地去配合他下發的工作,處以公心、顧全大局的同時,也要適可而止、保全自身。
文/老夏分析師
如果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講過的每一話,做過的一個舉動,
曾在你的心裡蕩起漣漪,那至少說明在逝去的歲月裡,
我們在某一刻,共同經歷著一樣的情愫。
有時候,雖然素未謀面。
卻已相識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如果你喜歡鄙文,那就在下面點個讚呀,也可以轉發或讚賞!
您的鼓勵是老夏最大的動力和支持,歲月靜好,願你幸福,一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