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私募FOF的一些思考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用益研究

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及壓縮通道業務之後,主動管理能力成為資管機構的核心競爭力,私募FOF(FOHF)有望成為部分類固收產品(包括銀行理財、信託、非標產品等)的替代品。FOF雖然能夠滿足客戶定製化需求及能部分解決策略風格漂移問題,但在國內發展時間比較短,很多方面處於摸索發展過程中。本文拋磚引玉,希望與大家有更多學習交流。

一、私募FOF與FOHF

本文討論的私募FOF主要針對二級市場。原則上,私募FOF可以配置股票多頭、量化或者混合型產品,但是從FOF風險收益特徵及投資者定位來看,現階段私募FOF更多是配置在量化產品上,就是我們說的fund of hedge funds(FOHF)。

一講到私募,以往大家的印象多是股票多頭,包括我們經常聽到的價值投資、成長選股等等流派。國外的情況跟國內有很大差異,從維基百科(Wikipeedia)公布的List of Hedge Funds前15大對衝基金公司官網介紹中可以看到,每家公司投資理念(或方法)更多是強調紀律性、系統化、基於大數據分析進行決策,而不是國內很多私募強調的價值投資之類(跟市場發展階段也有關係)。量化產品除了追求絕對收益的市場中性策略、CTA策略等之外,量化指數增強類產品在未來也會大放異彩。國內多頭產品很多時候靠市場或者風格Beta,投資經理主動管理能力(一般用信息係數Information Coefficient衡量,IC)還有待提升。股票多頭產品波動相對量化要大,在相對有限的時間裡能否給客戶實現絕對收益難度更大,所以針對多頭的私募FOF在產品期限及投資者結構上跟純量化FOF都有較大差異。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很多股票多頭產品以後逐漸會被量化指數增強產品所替代。我們這裡分別選取市場上公認的明星基金經理多頭產品及量化指數增強產品來做一個比較(如果一個私募基金公司有多個明星基金經理,每個明星基金經理選取一個其代表性產品,由於量化指數增強產品業績一致性高,如果一個公司有多個同類產品原則上只選取一個,時間取存續最長的)。

圖1橫軸是年化收益率,縱軸是夏普率;圖2橫軸是年化收益率,縱軸是最大回撤比率。紅色代表股票多頭產品,藍色代表指數增強產品,樣本上股票多頭產品數量多於指數增強。由於事後分析,不可避免存在生存偏差及樣本偏差(還有產品起始點不一樣,統計結論帶有一定的隨機性),但是從中也可以發現一些趨勢,就是市場上最優秀的一批多頭明星基金經理,在年化收益率及夏普率上面不一定比量化指數產品佔優。如果考慮到最大回撤比率等角度,量化指數增強產品還具有一定的佔優,說明優秀的量化指數增強產品在某些程度上比多頭明星基金產品具有更強的主動管理能力。隨著量化投資的實踐深入,這種趨勢可能會越來越明顯,但是也不可否認有一批優秀的主觀基金經理可以穿越周期獲得較好的長期回報。

二、私募FOF與MOM

現階段,私募FOF配置公募產品相對還比較少,儘管公募產品在收費上比私募產品有優勢,但是公募產品由於一些限制條件,絕對收益產品跟指數增強類產品超額收益部分跟私募基金比,還是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價比上私募產品更具優勢。由於私募投顧行業格局還在變化中,加上好的投顧產品供給往往短缺,私募FOF現階段更多是類MOM(Manager of Managers)。FOF管理人自己發行產品,對外投資私募產品,現階段更多還是投「人」或者「團隊」,私募核心人物(投資經理)的穩定與否對公司產品業績就具有較大影響。私募FOF除了要對策略景氣度這些進行跟蹤之外,還需要時常跟蹤產品背後的投資經理。從這個層面講,我們要非常熟悉投資經理的過往履歷、業績表現、行業口碑等等,腦海中有一張投資經理職業圖譜。

三、主題FOF與策略指數化

私募FOF要做出特色,除了需要對策略景氣度及私募投顧有深入了解,還要處理好管理資金規模與期限的關係,在不同規模與期限的資金屬性下,私募FOF側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在資金規模不是特別大的時候,可能主打「小而美」的主題FOF。FOF管理人一開始精力跟資源相對有限,可以對某一類策略或者投顧進行深度研究,推出一些主題FOF。拿CTA基金來說,從品種上,既有做股指期貨為主的,也有做商品期貨為主的;從頻率上,有中低頻與高頻之分;從策略類型上,有趨勢跟蹤也有統計套利,趨勢跟蹤裡面又有傳統中長期的,也有基於短期預測的,統計套利裡面既有傳統的跨期跨品種之類,也有基於商品多空或者商品多因子的。單單CTA一個大類的策略,選擇不同的分類屬性,就是可以構建一個CTA FOF,即使是再往下分,比如說股指期貨,也可以選擇不同交易頻率(T+0、T+1、T+N等)的特色投顧來做組合配置,又比如說商品期貨組合,也可以選擇不同板塊專長(農產品、工業品、黑色等)的投顧來配置。股票中性策略既有是通過高頻Alpha來實現的,也有通過T+0交易來實現(比如有些人中證500行業中性對衝鎖定,然後純T+0交易來獲取Alpha),也有兩者結合起來做的。即使是高頻Alpha策略,有些投顧側重於微觀結構的量價數據,有些側重於文本挖掘的市場情緒等不一而就,相關性也不高,也是可以配置主題FOF。

主題FOF有點類似策略指數(定製)化,前提是對這類主題有比較深入的了解,知道這類策略類型的盈利來源及風險點,主題FOF相對淡化主題Beta機會,更多是深挖投顧Alpha能力,可能是FOF機構初期切入性價比比較高的一種方式。

四、定製化方案與差異化收費模式

私募FOF一直被市場或者投資者關注雙重收費問題。私募FOF要對投資者有吸引力,可能更多是根據投資者風險偏好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提供差異化的收費模式。產品收費模式除了管理費,後端提成只在超過一定的收益率之後才提取,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保護投資者利益。要給高淨值客戶提供個性化配置解決方案,除了專業知識,還需要建立比較完備的資料庫及投後服務平臺。FOF管理人相當於是廚師,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偏好,如何快速根據他們的「口味」配置出一桌「菜」,前提除了有足夠的食材,還需要對流程質量的把控,所以系統化建設這塊必不可少。良好的系統可以給投資者足夠的透明度一起來了解決策過程,儘可能消除投資過程的信息不對稱性。內部系統化才能產生規模效應,實現邊際成本遞減,對於走低收費模式的FOF管理人來說非常重要。

五、未來更多與PE等一二級聯動

從國外機構的發展經驗來看,規模大的前幾名FOHF機構都不是單純做FOHF的,而是跟公司(或集團)其他業務進行聯動,特別是一二級業務聯動。我們以黑石(Blackstone)為例,從它2019年給美國SEC提交的10-K表格可以看出除了房地產、PE、信貸業務之外,很大一塊業務就是FOHF,而且規模逐年遞增。英國英仕曼集團(Man Group)也同樣擁有FOHF業務模塊。國外PE機構同時提供FOHF服務,一方面可以共享客戶渠道,給客戶提供整套解決方案,提高客戶粘性;另外一方面可以滿足客戶不同風險偏好的期限需求,FOHF業務與PE業務風險收益特徵、期限不同,對公司業務及收入也形成了良好的互補。

國內除了三方代銷不同系列的產品線,PE機構或者私募FOF(FOHF)機構都相對獨立,鮮有形成混業經營的案例。一方面是國內的監管政策,一級跟二級在協會要分業經營;另一方面私募FOF市場相對另類,特別是FOHF,人才跟環境都需要培育。未來不排除跟國外一樣,PE機構跟私募FOF在集團層面一起經營,出現諸如黑石或者英仕曼等企業生態。

相關焦點

  • 私募學院第19課:一文讀懂FOF、MOM和TOT!
    管理者對投資策略和風控的影響力和把控都更強一些。 追求的業績目標不同FOF一般都被看成是單個基金,以整體組合業績與同類基金的平均水平進行對比,更傾向於相對收益比較(如排排網旗下FOF與其他競爭對手的FOF業績相對比);而MOM則是與基金經理負責的投資領域表現進行對比,更傾向於絕對業績比較(比如負責股票的和股票市場比,負責債券的和債券市場比)。
  • 國泰君安「道合-私募尋星」優勝管理人...
    關於收益:整體表現穩定最高收益率近100%成都社潤投資獲得此次比賽多策略A組第一名。作為一家成立於2008年的私募機構,公司成員由華爾街頂尖對衝基金精英及國內頂尖金融衍生品和IT人才組成。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核心成員在國內外從事全球量化宏觀對衝投資多年,擅長結合基本面和量化研究,以管理自有資本以及券商資管資金、券商種子資金、fof等資金為主,特色是結合股票+期權兩者的優點來創造絕對收益。
  • 【文章推薦】關於金屬鍵的一些思考
    關於金屬鍵的一些思考耿莉利1,吳俊明2(1. 上海市市西中學;2.
  • 關於網絡隱私的一些思考
    對此, Union Square Ventures(廣和投資)的風險投資家Fred Wilson發文提出了一些關於網絡隱私的思考。1. 用戶應該養成管理和清除網絡數據的習慣,這些數據包括訪問記錄、網頁瀏覽歷史、微博、PO上網的照片等各種信息;如果實在想保留的,也一定要定期進行管理,避免被濫用;2.
  • FOF與MOM的基本知識
    目前組合基金產品類型主要分為MOM、FOF,但很多投資者卻無法正確理解FOF與MOM的區別,或極易混淆兩者,為此私募排排網小編整理了一些關於它們的相關知識2、FOF/MOM降低了投資者資金門檻,100萬起步可以投資多個策略,傳統私募產品想實現多策略投資需要更多資金。
  • 關於購買二手書的一些思考
    在二手書平臺賣書的人很多書並沒有被翻過的跡象,要麼是買書的時候不夠理智,入手了一些自己並不喜歡的書;要麼是根本就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所以才需要及時處理掉它們。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我的確買到了幾本關於很不錯的二手「新」書,也正因為這些書給我帶來的很大的觸動,我才更加替那些沒有把它們當回事的讀者感到惋惜。
  • 魏少軍教授:關於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
    打開APP 魏少軍教授:關於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 半導體行業觀察 發表於 2020-12-24 15:16:16 峰會期間,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1)專項專家組總體組組長、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帶來了主題為《關於集成電路創新的一些思考》的演講,從集成電路發展歷史到現狀,再到中國發展契機,囊括技術和產業。 筆者大致整理如下: 集成電路自誕生之日起,一直依靠創新驅動發展。計算也從人和物的交互,轉變為當下的機器與機器的交互,5G和AI在過去幾年對社會影響非常大。
  • 「未來可期」第二屆中國期貨(期權)FOF私募邀請賽線上啟動,有三大...
    5月21日,由證券時報、期貨日報聯合指導;期報投資主辦;恒生i私募協辦;大河財立方、機會寶、上海星動力特別支持的「未來可期」第二屆中國期貨(期權)FOF私募邀請賽線上啟動儀式順利舉行,與會嘉賓對期貨FOF大賽和CTA市場的未來發展紛紛發表講話。
  • 關於網上上課的一些思考
    今天在這裡,分享的是關於網上上課的一點思考。上網課怎麼才有效果呢?一般而言,需要具備3個條件之一。大多數情況,家長的親密陪伴,一起學習,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可能要好一些,孩子的抵抗心理不會那麼強。說了線上學習比較有效果需要的三個條件之一,我在這裡說說線上上課的教學內容的思考。
  • 與時偕行,聚焦FOF&MOM投資新藍海
    因此我們種子基金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是面向成長型私募,我們從一些規模比較小,然後具有成長潛力,團隊比較好的私募入手,幫助他們全程成長,在提供資金支持的同事,華西證券還提供全程服務,包括投研服務、交易服務,包括我們直接參與一些策略,包括收益互換、融券等業務,還包括我們幫助私募基金做一些營銷。所以我們是深度參與整個過程的,這樣一來既有利於把握風險,也有利於獲得更多的業務機遇。
  • 硬核,一些關於本質的思考
    十幾個硬核課題聽得我頭昏腦漲,在這裡分享一些會上對本質的探討與個人的思考。分享人:沈拓 清華大學X-lab未來生活創新中心創始人有趣的觀點:偉大的作品,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對於本質的下探思考,能夠幫助我們穿越「未知之牆」,進入「未知的需求」領域探索。谷細功是一位日本諮詢屆的大牛,他寫了一本書叫《高維度思考法》。在這本書中,他認為「已知」和「未知」的關係可以分為三類: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
  • 關於私募股權投資的最核心條款(深度商業好文!非常經典)
    私募股權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定時,就已經設計好退出方案,這些方案分布於投資協議的核心條款中。為方便企業家了解這些條款,下面將對私募股權投資協議中有代表性的8個核心條款進行解讀。拖帶權條款均存在一個觸發條件,即只有達到一定股權比例的私募股權投資者要求行使拖帶權時,拖帶權才可能被觸發。為此,企業可以要求儘可能高的股權比例。例如,必須全部(或者2/3以上)私募股權投資者要求行使拖帶權時,拖帶權才可能被觸發。  其三,關於行使時間。
  • ——關於哲學定義的一些思考
    可是面對這個關於哲學的自我確認問題時,我卻無法用哲學的思維方法回答它。我們知道,如果一個學科無法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義,那就意味著它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邊界是模糊不清的。這樣一來,它的合法性都成了問題。每個哲學家、每一個詞典可能都會對哲學下一個屬於自己的定義,可是很少有讓大家都滿意的。
  • 教什麼育什麼,關於中美育兒教育的一些思考
    文/小魚芭芘根據小魚芭芘的了解,關於中美育兒教育的不同,總是熱議的話題。其實個人覺得教育作為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意識形態與實際功用結合的產物,很難單一論好壞。能想到最好的教育方法便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小魚芭芘對於中美教育問題的一些思考。前幾天看到有人在網絡上轉了一篇文判批教育部給小學生減負的文章,用的論據是美國的K-12(幼兒園到高中)基礎教育如何失敗,不可效仿。
  • 關於英語跟讀的一些思考
    接下來進行到高一些級別時,文章句子長度,句式變換,及詞彙難度都提高要求,記憶難度加大,就會出現孩子讀不下去的情況(其實是背不下去,卡住了)。自主閱讀應該是完全脫離音頻地讀書,這樣我們才知道孩子能讀到哪一級,是不是真的讀懂了。這位家長按我的要求重新給做了測試,之後很快找我,說用同一級別甚至降到C級的新書,孩子都讀不下來。媽媽自己先慌了,這書白白「讀了一年多」,什麼也沒剩下。
  • 關於高考填志願的一些思考
    關於高考填志願的一些思考最近幾天,全國各地陸續開始填報高考志願了。可以說,高考考的好不好是一次人生的重大轉折,而志願填的好不好又是另一次。志願怎麼填,簡單的分類一下,考慮因素有三個:城市、學校、專業。1城市以前有段子說,志願填哪裡就決定了你四年大學在哪裡玩遊戲,所以要選網速快的城市。
  • 2146家私募被「ST」 業內人士:私募數要降至1萬家以下
    結合2016年2月啟動的私募監管風暴,以及今年8月末出爐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徵求意見稿,業內人士指出,種種跡象表明,私募行業正在邁入嚴刑峻法時代。而在大量違規、違法私募基金不斷浮出水面的同時,私募產品投資的「踩雷」風險也將顯著提升。
  • 保險資金投資私募股權的特點及模式
    保險公司作為私募股權投資的機構投資者之一,被認為是資金使用周期較匹配的。保險業資金具有長期、穩定的獨特優勢,這一特性有利於保險資金髮揮長期投資的優勢。而私募股權基金的期限較長,保險資金在設立並參與私募基金項目時,對其優化資產配置,強化資產負債匹配管理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匯樂非法集資案暴露私募法律風險 PE立法刻不容緩
    私募股權投資,即俗稱的PE。在企業融資渠道不暢、私募股權基金立法又是空白的現實境況下,在紅線邊緣起舞的PE獲得了莫大的機會,但也帶來了觸法的巨大風險。一系列私募基金非法集資案暗流湧動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深刻的思考:我們到底該建立一種怎樣的機制,讓PE合法、高效地前行?   據了解,備受關注的《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辦法》正在緊鑼密鼓制定中。
  • 中基協公告失聯私募機構最新情況及第三十八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
    原標題:中基協公告失聯私募機構最新情況及第三十八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   截至2020年12月14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已公告中經國投金融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