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浪樹洞|NO.17
歡 迎 傾 聽
表舅,從小縣城考入北大,現在是北大的雙學位博士,老婆也是北大的博士。軍醫,定居北京,主要搞生物醫藥方面的科研,伊波拉的時候去了非洲支援,今年疫情在火神山醫院。這不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家族之光了。
——@豚豚湫
讓一讓,這題我會!我小時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初中年級第一,高中前五十,考了個985,但是現在,在校外機構當老師,拿著三千塊錢一個月的工資,被我媽說不如農民工。
——@Sera
看到這個話題覺得自己很幸運,爸爸去世的早,從小到大都是媽媽陪伴我們,我和弟弟在她眼裡從來都是「最好的寶寶」,她每次帶我和弟弟出門,都好像帶著整個世界一樣驕傲哈哈哈。不是因為我們多優秀,而是因為媽媽很愛我們。
不管我們學習成績好壞,選擇做錯做對,媽媽更在乎的是我們能夠慢慢成長,「最近又長大了一點哦」、「想做的事情就要去做,媽媽會盡最大的努力支持你們的」,「你要認真想一想,這個選擇是不是最好的」,她總是這樣鼓勵和認可我們。她是一位如此充滿教育智慧和天賦的母親,以至於我和弟弟都為此而讚嘆不已。(當然挨罵挨揍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兩個人打架拖鞋打屁股那種嗚嗚嗚)。
——@巴斯德的小花貓
在我父母口中沒有「別人家的小孩子」,但是我曾是「別人家的小孩子」,如今三年過去了,我早已經不是「別人家的小孩子」了,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名學生,沒有其他光環。這三年多來,我好像沒有在我的預期行程中走得更好,反而是偏離路線。沒有變得更優秀更強大的我,看起來像蔫了一樣,自己感覺一事無成。
曾經「別人家的小孩子」早已不復存在,一切皆為過往,而我也只能在自己的期待下等待逆風翻盤的那一天。希望過去那個「別人家的孩子」能再次成為「別人家的孩子」!
——@9cm
在小學時,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家成績特別好的好孩子。在初中時,別人家的孩子是「你看看別人都在認真學習,而你呢?」高中時,好不容易考到了第一,休息一會,媽媽卻說:「別人都在學習,你卻在休息,你遲早會被甩下去的。」但別人家的孩子雖然好,但是在父母心中,你才是他們最重要的小孩。
——@瑛
小時候我和我哥都是大人口中的「別人家孩子」,每天做完了作業才出去玩,考試不是拿第一就是第二,在那個幾年都出不了一個大學生的小山村,我和哥哥都先後上了一本。長大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發現自己不過滄海一粟,從前那個大人眼裡優秀努力的自己,平凡的像榕樹上的一片葉子。
曾經因此自怨自艾,抱怨自己身上的很多事情,後來終於想開,隨心而行,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了職業,平平淡淡,開心就好。而哥哥依舊是我眼中最優秀的人,後來他成為了一名軍人,學業完成後駐守在離家三千公裡的邊疆,哪怕我們家已經多年沒有過過一個團圓的年,但有一個軍人哥哥 ,我永遠以此為榮。
——@今生
他們怎麼樣我不知道,可我始終都沒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我自始至終都不優秀,也沒想著要有多優秀。我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做不到的,不再強求。哦對了,有幾個一直保持聯繫的,我知道,他們到現在還一直是我爸媽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優秀到大,而我還一直平庸。
當然,我也冷眼旁觀過一些曾喧囂一時最後銷聲匿跡的曇花一現,比起他們,我很感激我一直不溫不火,不曾出人頭地,可到底也未曾跌入谷底。綜上,當年的「別人家的孩子」,幾乎一直都很好,直到現在也一直是我學習和追求的榜樣。至於那些盛極而衰的人們,除了一聲五味雜陳的慨嘆,我什麼也說不出來。
——@Hikari
但他們也確實總有比我某方面做的好的,我做不到,我很木,挺呆,有點不通世故,不圓滑,很直,直來直去,但這些構成了現實生活中的我,活生生的我,我以前很討厭我爸媽口中那些「孩子」,但慢慢的就釋然了,因為你的一生,避免也阻止不了別人把你和優秀的人比較。保持自己,不讓自己被那些言語影響,以自己的態度活著,就好了。
——@小李
小時候經常聽爸爸媽媽說鄰家姐姐是怎樣的優秀,盼望著我可以向她一樣,為家裡爭光。於是我一直把鄰家姐姐當成一個標杆,雖然如此,但我也一直有些嫉妒她。如今長大了,回想起當時也是很幼稚。
我們的一生中總會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我們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但我們不能對此牴觸,要心平氣和地對待他們。我們要努力地成為別人口中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啊!
——@小韓喜暖
媽媽小時候常把我和麻將館其他的小朋友比較,每到期末,別的小朋友總是拿著一疊疊的滿分試卷和獎狀去麻將館,而我只會背著大書包,吃著辣條,在麻將館門口趕緊把剩下的辣條叭完,然後進去找媽媽,媽媽常會和我說,看看別人,這麼多獎狀,你下學期也拿一張回來好嘛?然後那堆老阿姨總會以一種奇怪的語言誇他的孩子,我也想拿獎狀,可是直到後面,我還是沒能夠獲得獎狀,哪怕只是一張進步學生。
直到初中,我才通過校運會才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張獎狀, 媽媽那時候也很自豪,對我說道:「以後會有更多的。」上了高中,選擇了體育專業,每逢校運會,媽媽總會提前很久到場,看著我在領獎臺上獲得的冠軍,她說有一種別人家長不會有的成就感。
在她的朋友圈裡,她摟著我笑,說「我兒子是第一名啦」那種驕傲感在媽媽身上,似乎期待了很久,也似乎準備了很久。麻將館那位常拿獎狀的朋友也不知如今是什麼樣子。但是跟他比起來,在田徑場上為我吶喊助威的媽媽,看見我掛著獎牌手捧鮮花從領獎臺最高處走下來的媽媽,仿佛她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媽媽,我小時候沒有獎狀,長大了也不會讓你失望。我不會是別人家的小孩,我是獨一無二的自己。
——@bertr
樹洞團有話說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閃耀的星星,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光芒,我們為自己而閃耀,為自己而活,並不需要以他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而那些長大後看似失去光芒的「別人家的孩子」,也無需落寞,你的閃光點取決於你個人的喜好與努力,無需迎合他人眼光與期待。如果不甘於現狀,唯有頭也不回地向前衝,這才是成長應有的姿態。
你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嗎?
你的成長過程中
是否充斥著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點擊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