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新加坡要堅持不懈地推廣華語
「講華語運動」是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在1979年發起的,目的是要鼓勵新加坡華人「多講華語,少說方言」,提高華語的水平,在不同方言群體之間建立一個共同的語言橋梁,以加強華社的凝聚力。其實,學習華語不單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根和文化,這也能幫助大家和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建立起一種深層次的情感聯繫。此外,還能夠為我們和中國溝通時帶來實際的好處。到中國發展須會講華語中國當時正好向世界敞開大門,經濟開始騰飛。
-
新加坡教育部鼓勵學校開辦華語馬來語會話課
中國僑網9月21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過去10年來,新加坡的學校學習項目和活動增多,開辦華語和馬來語會話課的學校,正逐漸減少。近日,新加坡教育部正在探討賦予學校在安排課時方面更大的靈活度,以鼓勵學校開辦華語和馬來語會話課。
-
李光耀為何推廣華語?因為,用普通話對新加坡非常有利
他在很多場合都介紹了學習普通話的好處,他希望新加坡人能夠少用(不是「放棄」)廣東話,福建話,閩南語等方言。當時華語運動最直接的目的是要扭轉新加坡華人因各自不同的籍貫,而使用不同方言這個根深蒂固的習慣,改以華語(北方官話)作為溝通的共同語言。李光耀還出版了《學語致用: 李光耀中文學習心得》,讓讀者分享他堅持學習的心得與經驗。在新加坡的巴士、建築物、報章、廣播、電視上,隨處可以看到鼓勵人們講華語的醒目廣告。
-
新加坡年輕人對說華語更有信心,竟高過說英語
常常有新移民家長抱怨說:我的孩子在新加坡長大,並不擔心英語水平,反而要擔心華語。雖然新加坡奉行雙語教育,不會讓孩子丟失說母語的能力,但他們好像更習慣於說英語,對英文的使用也更有信心!最新調查:本地年輕人英語/華語信心程度42.2% VS 45.6%最近,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NIE),公布了一項最新的調查結果:本地華族年輕人中(18-25歲),對英語和華語的自信心程度,分別為42.2%和45.6%。
-
獅城華語熱:新加坡開展「講華語COOL!」運動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本月15日在今年的「講華語運動」開幕式上語重心長地說。正像此運動的口號「講華語COOL!」一樣,李顯龍用中文進行了演講,用實際行動和新加坡人一道共同掀起了獅城學習中文的熱潮。 中國崛起提升中文熱 在新加坡,華人佔總人口的75%以上。半個世紀前,新加坡有一整套包括中文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育體系。
-
新加坡華人不愛用華語,究竟是誰的鍋
雖然作為段子很搞笑,但是網友表示:Rozanala:拼音這麼好,你確定是新加坡人嗎?南洋苦力2012:年輕人朋友之間的日常對話。這不代表所有新加坡人的語言水平。立冬的惡魔:新加坡年輕人的中文水平堪憂加上政府把英語定位為第一官方語言,於是在過去的幾十年,新加坡的精英階層基本都由英校生組成,正式場合也都習慣了用英語。
-
新加坡總理鼓勵民眾多用漢語:全球人都在積極學習
(圖源:《聯合早報》)海外網10月23日電今年是新加坡「講華語運動」40周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在參加該活動的周年慶典時表示,推廣華語是一項堅持不懈的工程。在全球掀起「漢語熱」的背景下,新加坡也不能失去自己的雙語優勢,為了抓住中國發展帶來的機會,就必須掌握這種語言。
-
新加坡「講華語運動」宣傳語現錯別字 組織方道歉
新加坡「講華語運動」已經進入第38個年頭,該項由新加坡已故前總理李光耀發起的運動,旨在鼓勵新加坡人說標準的華語,替代方言。同時也是為統一語言使用,促進社群更多相互了解,並支持雙語教育政策。 不過據環球網7月12日報導,就是這樣一個華語推廣活動,今年卻因主辦方的一個「失誤」而遭意外打臉。 事情是這樣的。
-
新加坡國會議員李奕賢: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
新加坡國會議員、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先生國際在線報導(記者孫牧寧):新加坡國會議員、通商中國主席李奕賢先生是新中國最近20多年來發展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他本人也曾經作為中新兩國首個政府間合作項目——中新蘇州工業園區主要負責人參與建設。
-
新加坡是如何推行華語和簡體字的?
推廣的過程頗多曲折,李光耀曾著《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回憶這段經歷。為什麼要用簡體字:節省學習成本,緊跟華文發展主流 在殖民政府統治時期,新加坡的華族子弟主要是通過在自己的方言社區裡的私塾教師的講授來學習華語的。
-
新加坡英語劇演員演華語劇 用戲劇語言感染生活
    中國僑網4月23日電 據《聯合早報》(文/王一鳴攝影/龍國雄 林澤銳)報導,在新加坡,曾經可說是涇渭分明的中英文戲劇界,近年來,不僅在各自劇目中程度不一地實現了對別種或多種語言的包容,甚至連中英劇場的新生代演員也「互通」,特別是一些自認是
-
新加坡華語規範之爭
以高瞻遠矚著稱的李先生,確信除非華人統一說華語,否則新加坡在華語世界將無甚出路。為此,新加坡政府從臺灣大量引進華語人才,充實和豐富本地語言資源。故倘若讀那時的《南洋·星洲聯合早報》,會發現語句、語法多像臺灣用語,鮮少大陸用詞用語。
-
新加坡總理談華語通俗化:應接受吸收外來語現實
新加坡總理談華語通俗化:應接受吸收外來語現實 新加坡人必須正確使用母語,但同時也應該把語言口語化,接受語言在自然發展過程中會因為吸收外來語,出現進化與演變的現實。 李顯龍總理4日在臉書與網民分享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上一則關於中國外語詞「零翻譯」現象的文章。他覺得這則講述漢語在中國因外來語使用日益廣泛而產生變化的報導有趣,並分享了他對使用母語的看法。
-
星報評論:新加坡應創造有利環境讓華語變Cool
,李光耀也屢次出現在鼓勵講華語的場合。新加坡《聯合早報》一篇評論指出,新加坡當局應創造有利的使用環境讓華語普遍起來。能用華語是福氣,別失去!」是新加坡今年講華語運動的新主題和口號。講華語運動甚至找來當地歌手蔡淳佳和饒舌組合臭皮匠為講華語運動大使,以鼓勵講英語者多講華語, 但文章指出,但若當局不改善目前講華語的環境,創造有利的語言環境,就算找來超級巨星也無法讓人感受到講華語會Cool!
-
新加坡和馬來人的華語水平,我大寫的服
1919年,「五四」運動在中國本土爆發,馬來西亞的華人私塾也跟著在華語教學上作出調整,從用閩粵方言授課轉為用中國北方官話。到了上世紀70年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又陸續推行簡體字和漢語拼音教育。現在,馬來西亞有70多所華中,主要用馬來語、英語教學。自馬來西亞教育改制至今,仍有61所中學堅持用華語教學,獨立辦校。這61所「獨立中學」(簡稱「獨中」)游離在官方教育體系之外,聯合舉辦類似高考的「統考」。大多數獨中畢業生會參加此次統考,藉此前往包括香港、臺灣地區在內的中國高校讀書。
-
新加坡教育部長強調將繼續注重華語教育,豐富學習體驗
新加坡教育部長黃循財近日為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舉辦的「華文作為第二語言之教與學」線上國際研討會主持開幕,以華語致辭時強調母語學習的重要。他同時感謝教師們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不受疫情影響繼續學習。 黃循財強調,語文學習與使用不該限於學校內,家長應支持孩子的母語學習,日後無論是要提升語文能力或是工作所需,都不成問題。
-
新加坡:年輕華人竟多不會說華語,華人遊客表示無法理解!
我們知道,華語在新加坡有一定地位,很多新加坡人都會說華語。但是近年來,華語在新加坡的地位也是不斷下降,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幾乎只會說英語,會華語的比之前就更少了。這是很多中國旅客在新加坡最讓人不解的地方。
-
新加坡教育部長:華語學習與使用不該局限於校內
新加坡教育部長:華語學習與使用不該局限於校內
-
包你猜不出來的新加坡華語詞彙(Singdarin)
這個國家有75%以上人口是華人,大多數的新加坡華裔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因為是移民國家,新加坡華語融合了各地方言和外國語言。坡式華語(Singdarin)比我們中式英語(Chinglish)更有魔性,來跟小編一起來開眼。
-
若只將華語視為應付日常的工具,30年後新加坡還會有華文社群嗎?
新加坡書展5月30日拉開帷幕,第一天請來梁文道先生講香港往事:在身份認同政治以外,演講現場滿座,唯中老年人居多,本地的年輕人尤其寥寥可數。梁的演講近兩個小時,談的主要是香港的國民教育和身份認同,但間中也提到一些新加坡的問題。提問環節有一位觀眾問他對香港兩文三語政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