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的特殊味道,來自揭西的菜粿「細粄」,製作可不簡單

2020-12-19 美食星推薦

潮汕地區的特殊味道,來自揭西的菜粿「細粄」,製作可不簡單

之前因為要去參加高中同學的婚禮,所以第一次來到了揭陽的揭西縣。說來慚愧,一直以來我都以為揭西指的是揭陽的西部,直到後來我看到同學體檢表上基本信息的籍貫一欄寫的是揭西縣,我才知道原來真的有一個縣叫做揭西。當天的婚禮也是非常熱鬧,雖然是高中同學,但畢業之後也好久沒見了,坐在一起免不了要懷念起高中的那些時光。婚禮的規模並不是很大,請的也都是他村裡的人和一些高中同學。因為同樣是潮汕人,所以餐桌上擺著的食物多半也都是認識的。但是其中一種食物卻引起了我的興趣,因為我從來沒見過它,長得像個餃子卻是軟塌塌的,後來問我同學才知道那是他們揭西當地的特色美食,細粄。

「細粄」是揭西特有的一種食物,揭陽其他地方的人也有人叫它「菜粿」,雖然我在的地方也有菜粿,但是長得和這種完全不一樣。還有人叫它雀仔粄,雖然叫法不一樣,但是製作手法還是差不多一樣的,用的基本都是蔥、蒜、豆乾、肉沫等原料。在婚禮上第一次吃到的時候我就感覺它非常的想,跟它外表晶瑩剔透的樣子很不相符,裡面的餡料好像都是事先油炸過的,但是又不會讓人感覺很油膩,所以那時候我一連吃了好幾個。

細粄中的「粄」很多人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就跟很多外地人不了解潮汕食物中「粿」是什麼東西一樣。其實「粄」指的就是一種用麵粉做成的「糊」,當然這是揭西客家人的說法。製作的方法就是麵粉加上適量的水揉搓,粄的粘度就是由水的量和麵粉的多少決定的,同時還要加上揉搓的次數和力度。有經驗的人做出來的粄粘度高彈性也好。回到家之後我曾經按我同學叫我的方法製作過一次粄,卻發現即使麵粉和水的比例對了,但是如果揉捏得不到位,還是做不成有彈性的糊,總是稀稀的一攤麵糊。同學說其實他的手藝也不過關,一般家裡的粄都是他媽媽或者是他奶奶這樣有經驗的人來製作的。

對於揭西的細粄來說,糊做好了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才是做細粄的正式步驟。,首先將雙手沾滿麵粉,客家人管這叫做「錫」,然後從麵糊中快速摳出適當大小的麵粉團,大小全憑製作者的經驗。揉搓,然後壓平,寬度需要比餃子皮大一些,然後依次包上炒好的四種原料。相比於製作麵糊,包餡料的過程更加考究製作者的功夫,正宗的「細粄」一般是兩頭尖尖,中間是彎的。如果包得不好,賣相不好是一回事,怕就怕裡面的餡料會漏出來。因為在揭西,很多人都是拿細粄來祭祀祖先或者祭拜幾種神明的,如果細粄做得不好看甚至有破的,會被視為是對神明不敬,是非常忌諱的。

因為第一道工序已經太失敗了,所以後面那些做麵皮和包餡料我也就沒有再去嘗試,但是現在想想還是很遺憾。好在現在地區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在我這裡也可以買到這種揭西的特色美食。我同學也知道我愛吃,所以有機會也會把細粄油炸了給我寄一些,因為這樣比較方便保存。相比之下,自己買來的還是沒有同學寄給我的好吃。而且這種食物好像只有在潮汕地區才吃得到,別的地方是基本沒有的。大家如果有興趣也可以去揭陽的揭西縣品嘗一下這種當地的特色美食。

相關焦點

  • 潮汕冬至菜粿,晶瑩剔透,味道鮮美,惹人垂涎!
    潮汕冬至菜粿我家鄉的習俗,冬至一定要做菜粿的,家家戶戶都會提前一兩天做,到了外面工作也不例外,我能說我的朋友圈都在做菜粿嗎?第6步、糯米粉跟麵粉過篩到面盆裡面,然後加入少許的鹽(加鹽是為了調味,這樣做出來皮不至於沒味道)。第7步、往面盆裡面慢慢加入開水,用筷子攪拌,每次加水都要一點點的加,當粉成面絮狀時,就可以停止加水了(寧可幹一點也不要加多水了,像做其他麵食一樣就可以了)這時候就可以用手揉,一邊一邊加入花生油,揉到麵團表面光滑就可以了。
  • 潮汕菜粿湯的家常做法,簡單美味,一餐吃了3碗,充滿濃濃的家鄉情懷
    潮汕菜粿湯冬至菜粿要點紅點或者是做成粉紅色的皮,這都是要進供給神明吃的。而菜粿湯就是冬至菜粿的副產品,可以當作一個超大的餃子做成的湯,味道很棒。原料:菜粿、生菜、鹽、醬油。做法步驟:第1步、做好的菜粿備用。第2步、準備一小碟的蔬菜切碎,可以是生菜,茼蒿。第3步、鍋中放入開水,然後把做好的菜粿放進去,蓋上蓋子大火煮開後,中火煮10分鐘左右。
  • 揭西人一天的美食,足以讓人一生難忘!
    揭西人一年四季都可以約上兩三好友,熱熱鬧鬧的一起去吃牛肉火鍋!耳聽著咕嚕咕嚕的冒泡聲,在冒出滾滾白氣的香味中,從氤氳的熱氣裡夾出鮮嫩的牛肉,放進嘴裡,便是最尋常也是最入口入心的幸福感。
  • 閩南美食菜粿(蘿蔔糕)外酥裡滑 製作步驟(圖)
    菜粿也稱菜頭粿、蘿蔔糕等,是福建閩南一帶盛行的漢族傳統小吃。每逢過年過節,各家各戶都會油炸一些東西,菜粿便是其中一種。而在閩南地區的街頭,即使不是過年過節,也能看到賣菜粿的小攤子。菜粿以米漿和白蘿蔔為主要原料,蒸製成糕,再經油炸而成。油熟過後的菜粿外酥內嫩,表皮呈金黃微焦;一口咬下,內餡潔白,質地柔軟鮮美、軟滑甘香。咀嚼咽下之後,清甜的蘿蔔還在嘴裡回甘。
  • 安海菜粿:外酥裡嫩製作需「三熟」 已百年歷史
    安海菜粿:外酥裡嫩 製作需「三熟」 在閩南地區,安海菜粿尤為出名,外酥裡嫩,口感軟滑。近日,記者來到市區霞淮街菜市場邊一家經營多年的小店,探訪這一閩南小吃的製作。□記者 王麗虹 文/圖工藝 經「三熟」耗10小時別看菜粿個頭不大,製作工藝卻十分複雜。
  • 潮汕特色小吃「薯粉粿」,晶瑩剔透,香糯軟嫩,是潮汕人的老味道
    潮汕粿品中,若說最本質的、每日必吃的、最全民的,大概是薯粉粿了,它幾乎是潮汕眾多粿品的代表。薯粉粿,潮汕的特色小吃,是一道漢族名點,操作簡單,易做,冷吃或油煎均可,冷吃涼喉潤滑;油煎,外酥裡嫩,香鬱適口。薯粉粿,顧名思義,便是用薯粉做粿皮,蔬菜做餡的粿品,也稱作「菜粿」。
  • 有一個地方總被誤認為是潮汕,TA是海豐!
    出外拼搏、求學的青年應該感觸很深經常被人認為海豐人是潮汕人不少人也變得很迷惑但實際上海豐人跟潮汕人事有很大不同!為什麼說海豐不屬於潮汕地區呢?地理環境:海豐縣所屬的海陸豐地區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既不是韓江流域地帶,也不是珠三角地區。潮州、揭陽、汕頭組成的韓江三角洲形成以汕頭為核心的潮汕地區,而海豐陸豐兩地構成海陸豐地區。
  • 廣州沙河一家街邊菜粿店,據說在當地很紅,很多媒體都來拍過它!
    在中國有很多好吃的美食,這些美食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而且這些特色美食都有自己的魅力,因為每一種美食的製作方式都是不一樣的,用到的配料和食材都是有所區別的。在廣州這些美食就很多,街邊到處都有。廣州可以說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國家,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都來廣州創業。所以除了本地的美食之外,還有很多來自外地的美食。前不久的時候,小吳就在廣州沙河那邊,在那邊吃到了一家店,這家店在當地非常紅。按照在網絡上的說法,這家店也算是一家「網紅店」。
  • 經典小吃——菜粿(蘿蔔糕)的簡單做法
    在閩南地區,有一種非常討人喜歡的小吃,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非常喜歡,這小吃外表金黃酥脆,內餡又白又軟,剛炸出來的時候燙嘴,但大家還是忍不住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你知道這是什麼不?沒錯,這就是菜粿,也稱菜頭粿、蘿蔔糕等。
  • 粿是潮汕人特有的自造食物,香嫩可口潮汕人家鄉味道
    說起家鄉的味道,可能第一個衝口而出的就是粿。粿,是潮汕人特有的一種自造的食物。大小的喜事,大小的節日,敬神供品必須是紅桃粿。粿,以前只有單一的品種,現在已經衍生了許多品種,有紅桃粿、鼠殼鍋、桌球粿、菜粿等等。
  • 潮汕口味:著名的潮汕手工製作的魚丸,但是材料是魚骨多的魚
    眾所周知的潮汕牛肉丸聞名全國,但是對於潮汕人,做肉丸真的很容易得到,牛肉丸只是其中之一,我們要討論另一種肉丸,他不像牛肉丸那麼脆,但更精緻美味,他是潮汕手工製作的魚丸。他不是第一家用魚肉做丸子的,但他的味道和新鮮度絕對是一流的。
  • 潮汕韭菜粿 的做法
    菜粿是廣東省潮汕地區的一種用做祭祀用的風味小吃。每年的「春節」和「冬至日」還有 祭祀先人 都要用到「菜粿」。 菜粿的製作方法比較講究,分為粿皮製作、餡料配製及蒸熟粿品等三道主要工序。
  • 潮汕溼炒牛河,完美的潮汕味道
    潮汕溼炒牛河牛肉丸是從客家人做的牛肉丸轉化過來的。也即是說,牛肉丸起源於客家地區。客家人普遍養牛,並且以牛肉作為常用的肉食品,久而久之,那裡便創製出了客家式「牛肉丸」這款小吃來。在清末及民國初期,便有許多客家人挑著小擔,在潮汕走街串巷,叫賣牛肉丸湯。那是在民國初年,有一客家人,在潮汕南門外擺賣牛肉丸湯,價錢便宜,口感脆滑,湯水鮮甜。當地有一個土名和尚、正名葉燕青的人,非常喜歡吃牛肉丸,成為這客家牛肉丸的常客,後發展成為好朋友。這客家人感其情誼,於是把客家牛肉九的製法傳給了葉燕青。後來,葉燕青對牛肉丸的製法逐步加以改進,他製作的牛肉丸湯,在潮汕也出了名。
  • 潮汕特有甜蜜味道,為何第一口就讓人難以忘懷!
    甜味是最大家喜愛的味道,心情不好時來點甜食,可是快速放鬆心情的靈丹妙藥,而在潮汕,潮汕人在許多小吃上口味也偏甜,特別是甜湯,潮汕地區的甜湯種類多,雖都為甜,但口感不同,還四季都有哦!潮汕的甜湯夏消暑,冬暖胃,一碗下肚神清氣爽。綠豆是夏季經常做甜湯的食材,潮汕人將綠豆做成綠豆爽,而且做綠豆爽是用去殼的綠豆,去殼後的綠豆這剩下黃色的芯,在潮汕稱為「畔」,叫綠豆畔。
  • 潮汕文化習俗,精美展現,就在這些好看又好吃的粿子!
    二、三教諸神崇拜對三教神祗的崇拜,也是潮汕信仰民俗的重要內容,佛教方面,主要崇拜佛祖(即如來佛)和觀音菩薩。在潮汕大小各個廟宇裡面,都供有佛祖法像。三、靈魂崇拜在潮汕,靈魂崇拜的習俗頗流行。(其中的迷信成分太多,這裡就簡單忽略掉。)
  • 潮汕美食的「粿」,是怎樣一個神奇的東西,做法大全
    而這一切要源於: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地區遷至潮汕地區,由於祭祖先需要用麵食來做果品,然而南方不產小麥,故以米食做果品,這才有了「粿」。 潮汕民間千家萬戶的家庭婦女都會做粿,製作的每道工序都是精細又細,就連木雕模子都刻製得如此精細。「無工做幼粿」、「鬢歪歪做無雅粿」這些俗語都表現了「粿」的精細考究。
  • 在泉州的小吃中,菜粿佔有一席之地,閩南人日常解饞的小食
    從父母輩的小攤位到現在的店面,歲月流逝,但是他們堅守的味道卻是一成不變的。「祖輩留下來的東西是不能丟的。」也正是因為這份堅持才有了現在的『東鯉張氏菜粿』,如今張姨的兒子也在店裡幫忙,希望能夠把這份古早味一直傳承下去。
  • 潮汕地區為什麼這麼喜歡吃牛?有歷史淵源嗎?
    潮汕地區不盛產牛,肉牛基本來自外地,主要有雲貴、越南、泰國的放養牛,按理產牛區的雲貴等地區應該比潮汕地區更喜歡吃牛,畢竟資源豐富、肉質好、價格也相對便宜,近水樓臺先得月,但為何肉質優秀的雲貴牛要靠潮汕才能揚名全國?
  • 從潮汕「蝨母仙」傳說探究潮人文化心理
    其二,「受江西和福建兩地風水學說的影響以及宋明理學在潮汕的傳播,特別是朱熹出於禮制目的而倡導的葬說,無疑促進了潮汕地區民風對墓葬的崇尚。」[2]其三,「潮汕地區人多地少,再加上對喪葬的迷信,如盡人倫孝道,以死者入土為安,使其魂靈得以安寧,擁有一方好的墓地還能蔭庇後人富貴騰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