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街邊的一個小攤位,卻承載了幾代人的兒時記憶。年復一年,經歷無數個日日夜夜,依舊堅守著,不曾離開。
三代人傳承的古早味
在泉州的小吃中,菜粿一定佔有一席之地。
原是安海當地人過年時的必備小吃,現在已變成閩南人日常解饞的小食,即使不是節慶之日,也能經常在街邊的小攤上看到。
東鯉街口有一間『東鯉張氏菜粿』,沒有什麼裝修店面可言,但卻是一家已經開了100多年的老店了。
央視名嘴李佳明也曾慕名前來,他的造訪更是讓這家小有名氣的店聲名大噪,成為來安海必吃的美食之一。
老闆娘張姨從十幾歲的時候就跟著父親一起學做菜粿,現在已年過半百。
從父母輩的小攤位到現在的店面,歲月流逝,但是他們堅守的味道卻是一成不變的。
「祖輩留下來的東西是不能丟的。」
也正是因為這份堅持才有了現在的『東鯉張氏菜粿』,如今張姨的兒子也在店裡幫忙,希望能夠把這份古早味一直傳承下去。
一天賣4000斤的菜粿
月熊到那裡的時候正巧趕上他們剛開始營業,只見張阿姨放下包就開始忙裡忙外,一刻也沒停歇。
沒過一會,便看見兩位小哥從三輪摩託車上搬下一屜屜生菜粿,開始正式工作模式。
店裡總共有5個人幫忙,有人負責切菜粿,有人負責炸菜粿,有人負責稱斤找零,大家都各司其職。莫不是長年累月的配合,難有此默契。
每一屜生菜粿的厚度大概有一個手掌的高度,將它們切成12等塊,有著很好的散熱效果,還能防止粘鍋粘底 。
—「每天的銷量大概有多少呢?」
—「一天4000斤是沒有問題的。」
了解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家還有做生菜粿的批發,泉州地區有不少的進銷商都是從他們這進的貨,再加上每天店裡現成散賣的,一天4000斤根本不在話下。
因為這些年生意還不錯,他們便另外租了一間工廠來製作。
每天清晨3點多就要起床準備菜粿的原料,用新鮮的米漿和白蘿蔔做主料,現做現蒸,保證每塊菜粿的口感。
「他家的菜粿吃了很多年了,每次經過都會買上幾斤。」
切好的菜粿剛放入油鍋炸後不久,便有食客上門等待。除去安海當地的,竟然還有廈門、泉州市區的「忠實粉絲」特地趕過來。
剛炸出來的菜粿飄著陣陣的熱氣,金燦燦的外衣讓人看著就食慾暴增!!!
趁著沒人的間隙,月熊立馬也買了一袋,酥脆的外殼裡是綿密的蘿蔔糕,咬一口咽下之後嘴裡還有蘿蔔微微的甘甜。拿到之後千萬不要心急,燙到嘴可就不好了哦~
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古早的手藝可能會流失,但這份味道卻留在了每個深愛菜粿的食客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