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古城旅遊逐漸升溫,泉州西街的遊客也是絡繹不絕,這其中就有不少吃客。吸引他們到泉州的,自然是風味獨特的泉州小吃。
潤餅好不好吃,皮非常重要,能讓老泉州人心心念念的潤餅皮恐怕也只有西街的這家小店了,傅家做潤餅皮的手藝已經傳了三代人。逢年過節的時候,他家的潤餅皮店鋪前經常排起長龍。
(亞佛潤餅皮店老闆娘 陳淑珠)
「整個麵粉要慢慢和,和得有筋道,做起來又薄又嫩又好吃。」
在泉州的大街小巷,蒜蓉枝隨處可見。製作的蒜蓉枝現場經常支起一口大鍋,將事先做成辮子形狀的麵粉條放到油鍋裡頭炸,出鍋後再將事先攪好的蒜泥和糖漿緩慢倒入,一股濃濃的蒜香頃刻撲鼻而來,讓路人忍不住停下來買上幾根解解饞。孟麗玲家的糕點店是西街老店,她從父親手上接過製作蒜蓉枝的手藝,至今已經34年。
(西街孟氏食品老店老闆 孟麗玲)
「我的顧客很多,有外地的,香港的,臺灣,還有新加坡,還有加拿大,我對這條西街,對這些蒜蓉枝我都很有感情,因為我怕把這個蒜蓉枝斷了,人家沒得吃,吃起來沒那麼香,有的人說,老闆老闆,你絕對不要停哦。」
滿煎糕也被稱為閩南版銅鑼燒,相傳左宗棠為解決士兵的吃飯問題,用閩南盛產的蔗糖和花生為餡做成了鬆軟的煎餅,方便又頂餓。西街上這家小店真是名副其實的「小時候味道」,許多老泉州人都喜歡來這裡排隊,買上一盒剛出鍋的滿煎糕,喂喂肚子裡的饞蟲。
(西街「小時候味道」老闆 陳旭耀)
「滿煎糕從我父輩那邊一直傳承到我們這邊來,可能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不希望讓這個手工藝失傳下去,所以我自己想傳承下來。」
(泉州廣播電視臺記者 沈君豔)
「這逛了一路也吃了一路,甜的、鹹的、軟的、硬的吃了一嘴。其實我們泉州的小吃還有非常非常多,兩天兩夜都說不完。他們大多是一些傳承多年的老手藝,沉澱著時間的味道,凝聚著泉州人的美好記憶。如果你對泉州感興趣的話,一定要到泉州來走一走、看一看。記住,帶上一份好心情,敞開肚皮,泉州歡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