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繁榮的象徵——泉州西街

2020-12-18 鈴子跡遇

西街位於泉州市鯉城區,據史料記載始於開元年間,至今已超過1300年。歷朝歷代不斷完善,公元905年泉州刺史王延彬治理泉州時得到很大的延伸,1923年拓改馬路,逐漸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鐘樓建設於1934年,次年完工,現在已經是泉州的一個標誌性建築,見證了西街的發展。在這裡可以看到行人車輛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西街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泉州古城內現有保留最為真實、完整的歷史街區。

在西街有極俱閩南特色古大厝、紅磚厝、還有近現代騎樓洋樓。

去西街時,國內疫情還未完全消散,所以開元寺也沒有對外開放所以拍下了這張大門緊閉的照片。開元寺常年香火旺盛,最近開放了 有很多香客去祈福拜拜。

近年來關於西街的評價褒貶不一,一方面它歷史悠久,一千多年來見證了泉州的發展,留下來豐富的古建築、古遺址,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另一方面,隨著西街漸漸的被遊客熟知變得商業化,從照片中其實我們不難看出,沿著西街一路走去建築一樓皆是商鋪。

如若是經營泉州特產,古早味等等可還好,但是今年來,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一大批現代連鎖店入駐西街還有一些商品質量良莠不齊的店鋪也進駐西街。嚴重破壞了西街的美感和遊客到西街的體驗。

如何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保護好古建築原有的風味以及提高遊客的體驗是當下治理者應該思考的。遊客前往西街也要有一定的心裡預期。

相關焦點

  • 泉州西街「飽受爭議」,僅是「美食一條街」?西街與中山路誰更勝一籌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泉州西街,這裡不只是「美食一條街」,有條小巷子比中山路文藝範更足,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泉州西街在本地人和部分遊客眼中「飽受爭議」,有人認為只是一條街而已不建議遊客前往,也有人認為西街商業化太嚴重,僅是「美食一條街」而已,繁華程度遠不及中山路。
  • 賀彥豪:行走泉州西街古巷
    泉州西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街,地處福建泉州古城西隅。西街雖說不算長,但卻古色古香,真有曲水流觴的感覺。沿街古巷縱橫交錯,從街頭走到街尾大約3公裡左右,就有一二十條古巷,把西街與古城緊緊地串聯起來。聽老人說,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貿易很發達,泉州繁榮發達到什麼地步?真可謂:「蒼官影裡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官員以及中外商人往來頻繁,舊館驛於巷內設有一座專供過往官員或信使住宿及更換馬的館舍。久而久之,巷西側曾為泉州行衙所在地。
  • 泉州西街:這裡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被譽為泉州的佛教聖地
    而泉州作為擁有濃厚文化底蘊的城市,它保留的歷史遺蹟也是十分眾多,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城市。而泉州的西街就是泉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了,每年到泉州旅遊的遊客,有超過一半的人是衝著泉州西街去的。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泉州的老街:西街。西街早在宋朝時期就十分的繁榮了,可以說是泉州最早的老街道了,距今也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 泉州西街|如果你來泉州,請一定走過這條街
    泉州歷來以開放、包容的氣度雄踞東南。而建城之初就開始形成的西街,正是泉州的一個縮影。開元寺門前的西街石板路上,牌坊聳立,行人挑擔前行。這是迄今為止西街最早的照片。泉州西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之前。千年來,西街養育出泉州的名臣良將、才子佳人。這裡是泉州沒有圍牆的歷史展覽館,也是源遠流長的泉州傳統文化匯集地。
  • 泉州西街夜宴
    一曲暖場音樂瞬間引爆人潮,四面八方的遊客聞聲而來,將演員們團團包圍,戲曲唱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心……昨晚8時許,在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演員們和「伯勒劇場·尚好聽」唱隊演員們的創新演繹下,一折梨園戲沉浸式演出在泉州西街與觀眾面對面,一場非遺夜宴在千年古街熱鬧上演。
  • 泉州幾位學生在西街火了
    西街作為泉州的代表景點之一一直備受各地遊客喜愛每逢節假日都會迎來眾多人流這兩天 在人群當中自2017年以來,每逢國慶,泉州七中的同學們都會到西街參與文明勸導等志願服務活動。但西街上有不少小巷,幾位學生志願者就負責在巷口勸阻市民。雖然偶爾會遇到言語較為粗魯的市民,但孩子們耐心解釋,還是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配合。
  • 泉州西街:傳統小吃沉澱時間的味道
    這幾年,隨著古城旅遊逐漸升溫,泉州西街的遊客也是絡繹不絕,這其中就有不少吃客。吸引他們到泉州的,自然是風味獨特的泉州小吃。孟麗玲家的糕點店是西街老店,她從父親手上接過製作蒜蓉枝的手藝,至今已經34年。
  • 泉州古城西街剪影
    泉州古城,西街深巷,古早味從老厝牆縫中蔓延開來。回憶太遠,且隨腳步近觀。陽光裡,人影投射腳下,一步一行。厚石板鑲嵌路面上,長長短短,平鋪向前。兩側屋宇,鱗次櫛比,低矮錯落,小小數十平方米,兩人並立店門便覺擁擠。
  • 不會還有人沒去過泉州西街吧!不會那個人就是你吧
    一提起泉州,大家會想到什麼呢?是美食佛跳牆還是絲綢之路呢?其實泉州除了這些聞名遐邇的標誌外,還有好玩的地方也是數不勝數,比如開元寺,西街,鐘樓等等。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泉州的西街,讓大家感受一下閩南的魅力!
  • 泉州西街這些天台,涵蓋了你對屋頂的所有幻想!
    本期我們跟隨龍巖學院學生黃燕嬌的視角 走進泉州西街 去看看那個每個人都想來的「天空之城」 泉州最美天台文化宣傳片《半空》 西街遊客服務中心 它位於開元寺斜前方,爬上天台能夠最近距離的看到東西塔,也能夠將西街這條老街的整條景象看得更清楚,讓人不禁回憶。
  • 泉州西街遊客服務中心啟用 打造古城旅遊服務平臺
    泉州西街遊客服務中心啟用 打造古城旅遊服務平臺  這個春節,市民遊客紛紛打卡遊玩泉州古城,古城裡熱鬧非凡。昨日,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文旅集團共同打造的泉州古城西街遊客服務中心正式啟用,為遊客打開欣賞泉州美景和感受泉州文化的一扇窗。
  • 12張圖對比疫情前後的泉州西街,看完五味雜陳
    2020年,在為數不多的遊走中,攝影師對泉州西街情有獨鍾,在西街遇見了不少讓自己感動的瞬間,這些稍縱即逝的畫面引發很多回憶,牽動更多思考和喟嘆,但又終將消失在記憶深處。疫情之下,人們的生命價值、生活觀念、生存意識都有了不同的改變。
  • 福建泉州僑鄉的象徵,有關姑嫂塔的傳說
    姑嫂塔,屹立在福建石獅市泉州灣的寶蓋山上,它背倚晉江,面臨臺灣海峽,是泉州僑鄉象徵。當時泉州海外交通日益繁榮,這座高聳海邊的石塔,成為出入泉州船舶的航標,後因被雷電所擊,乾隆四十年(1775年)重新修復。近900年來,它成為海外華僑心中故鄉的縮影、親人的象徵。
  • 泉州好吃的沙茶麵,我只認西街這碗歸國華僑的印尼味
    泉州作為東方第一大港商貿繁榮,開放包容是著名的僑鄉而印尼作為許多華僑的第二故鄉當地的印尼風味也早已融入泉州的古早味裡來▲圖片來自【好攝咖】從西街的影劇院右側拐進驛內巷走到底有家帶有印尼印記的特色小店——美好生活沙茶麵這是花花目前在泉州市區吃到最好吃的沙茶麵
  • 導演沈朝方:走在泉州西街上,每個細胞都是張開的
    泉州網11月27日訊(記者 王了 文/圖)11月27日,在西街1915藝術空間和泉州T桃園橫店影視城,導演沈朝方帶著入選今年金雞百花獎展映周的電影《海草》,與藝術家吳達新聯合舉辦「1915藝術空間&沈朝方電影攝影展暨《海草》金雞電影節觀影會」。
  • 泉州古城旅遊新春一炮而紅 西街一天人流量62788人次
    正月初二至初五,四天時間泉州古城西街人流量達251153人次,日均人流量為62788人次……據旅遊部門初步統計,今年春節長假,遍布古城大街小巷內極具閩南元素的民宿客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遊客前來留宿,特色顯著的民宿更是一房難求。
  • 暴雨如注,泉州西街人頭攢動,市民排隊搶購春餅
    4月3日下午4時許,福建泉州古城西街暴雨如注,一時間路人行色匆匆,紛紛找點避雨。然而街頭幾家春餅售賣點,市民們卻堅守暴雨中排著長長的隊伍購買春餅。春餅,又名春卷、薄餅,是閩南、臺灣地區著名的民間吉祥民俗食品。每年農曆三月三、清明前後,閩臺民眾都喜歡吃春餅,這已成為閩臺民間的一種食俗,也是閩臺習俗相近的見證。
  • 泉州有421公裡的海岸線,中國八大最美海岸之一
    泉州不是旅遊城市,但紅磚古厝,比廈門更具文藝風情;泉州處處是古早的市井氣息,人們享用著現代科技,生活在原汁原味的古城中;泉州有西街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徵了泉州的繁榮。古色古香的木樓群,就像一個活的建築博物館,既蘊含著古城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又訴說著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滄桑。
  • 泉州三大鐘樓中,最古老的是西街鐘樓,至今已有86年歷史
    ,也有這樣一個地方,保存了泉州的歷史風情和那個時代對工藝的執著和熱愛,那就是泉州鐘樓。泉州大家都很熟悉,近年來,泉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多次獲得城市榮譽稱號,它的名氣甚至打敗了廈門,被網友評為福建省最宜居城市,小編將將介紹泉州鐘樓,這座建築見證了泉州近百年的歷史。
  • 清明節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菜送鄰裡
    在古城泉州,西街也上演著別樣的民間熱鬧:亞佛的潤餅皮店前排著長長的隊,街上的清明粿、水果等應景食品格外走俏,還有純樸的西街人家,做了幾百卷潤餅菜,正忙著祭祀祖宗、分送鄰裡……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送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