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下午4時許,福建泉州古城西街暴雨如注,一時間路人行色匆匆,紛紛找點避雨。然而街頭幾家春餅售賣點,市民們卻堅守暴雨中排著長長的隊伍購買春餅。
春餅,又名春卷、薄餅,是閩南、臺灣地區著名的民間吉祥民俗食品。每年農曆三月三、清明前後,閩臺民眾都喜歡吃春餅,這已成為閩臺民間的一種食俗,也是閩臺習俗相近的見證。當天,50來歲的店老闆傅國忠和家人忙得兩腳不沾灰。清明節前後十幾天,傅國忠一家人每天準備200多斤白面,要做2萬多張潤餅皮。
當天下午,店外排著長長的隊伍,為了確保排隊的市民人人能吃上一口,傅國忠早早就在門邊掛上每人限買兩斤的告示。長長的隊伍在東塔的映襯下,一下子將當下拉回久遠的時光。據《北平風俗類徵歲時》載:「富家食春餅,備醬燻及爐燒鹽醃而以麵粉烙薄餅卷而食之。」現在,春餅已不是富家獨享的佳餚了,而成廣大民眾喜愛的食品。
春餅是用麵粉加工做成的,將麵粉加清水、味精,邊攪拌邊加水,用力攪拌、摔打,直至粉漿濃如糊、有筋勁有彈性時,靜置半小時。平底鍋置中火上熱,手抓麵團在平底鍋上輕輕旋轉一圈,這一烤,馬上由另一人抓起薄餅皮待用。春餅皮香脆、餡香軟,香甜可口,鹹中有甜、甘鮮芳香,讓人流涎欲滴,十分爽口,吃了想再吃,歷久不衰,代代相傳。
吃時,先在圓盤似的薄麵粉皮(春餅皮)內抹上果子醬,然後包上用肉絲、豆芽菜、豆腐條、海蠣煎、胡蘿蔔、扁豆等主料,有的人家還會加一些韭菜、芹菜、冬筍絲、煎蛋條、冬瓜條、香菇、芝麻磨碎拌糖、花生磨碎拌糖、炒過的海藻等作為春餅的作料。然後捲成筒狀,兩頭折攏包好就可以吃了。也有人把它再油炸成金黃色,更為香脆可口。圖為4月3日下午3時許,排隊購買春餅的市民,成了西街一道獨特的風景。
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春餅來歷故事:相傳宋朝年間,一個書生名叫陳皓,有一位賢惠的妻子叫阿玉,兩人感情深厚,情投意合。陳皓專心致志讀書,但常忘記了吃飯。這可急壞了阿玉,她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做春餅這個辦法,春餅既能當飯,又能當菜。陳皓邊讀書邊吃春餅,餐餐吃得香,讀書的勁頭更足了。圖為4月3日下午4時許,老天突然變臉,下起暴雨,市民撐起雨傘排隊等候購買春餅。
不久,陳皓赴京趕考,阿玉又製作春餅並用油炸,給丈夫當乾糧。結果,陳皓得中狀元,高興地把妻子做的春餅乾糧,送給考官品嘗。考官一吃,讚不絕口,頓時寫詩作文,稱之為「春卷」。圖為暴雨突襲,一隻寵物狗慌亂離去。
從此,春卷名聲大振,傳到民間各家各戶,形成家家戶戶都吃春卷的風俗。後來,春卷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進貢的上等禮品,被雅稱為「玉餅」;皇帝賜食群臣,稱「玉餅瓊餚」,寓意迎春、咬春、祝福。圖為4月3日,暴雨中,一名稚童從雨衣中伸出雙手,經過排隊的市民邊上,仿佛是觸摸春雨、感受春意。
春餅是民間吉祥食品,含有迎春納福之意。春餅還傳到臺灣地區和海外,甚至暢銷歐美等國家,深受國際友人及僑胞的喜愛。閩臺民間更是盛行吃春餅,酒家餐館也仿效出售,成就一道「油炸春卷」名菜。圖為4月3日,一名市民排隊30分鐘,買到了2斤春餅。
暴雨中,一帥小夥敞頭由西向東奔跑,迅速滑過長長的隊伍,身上也是溼得差不多了。
一位女孩剛撐著雨傘,低著頭、優雅飄過排隊的市民。
兩名孩童則穿著拖鞋,撐著傘,大步開走。怪不得來過泉州西街的遊客都慨嘆,漫步西街,心一下子就靜了,煩惱也少了許多,如同流浪在外的孩子,回到外婆、母親的懷抱,身心放鬆,疲憊頓消。這也是我選擇離開溫軟的江南,暫住西街的緣由之一吧。
傅國忠隔壁的春餅店也站滿排隊的市民。
據傅國忠介紹,從他祖父那代開始做春餅皮,到他女兒時已經第四代了,老祖宗留下的東西不能丟了。如今,傅國忠秉承父的勤勞,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先把春餅皮做好了,因為店面比鄰開元寺,他給小店命名為「亞佛潤餅皮」。
每年三月三、清明前後,傅國忠舉家上陣,再忙再累也要滿足街坊市民的需求。泉州西街之於福建泉州,就像南鑼鼓巷之於北京,南京路之於上海,平江路之於蘇州,八廓街之於拉薩一樣,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西街就是泉州千年滄桑巨變的見證者,是泉州人民璀璨的歷史明珠。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是對泉州城市的讚譽。說的是宋朝時泉州當地寺院眾多,民風虔誠,人文昌盛。當下的西街,賢聖是少了,但崇德興仁的風尚從未缺失。
華燈初上,暴雨變小,隊伍中有人抬頭看天,臉上並沒有著急的神態。 在我心中,泉州大開元寺雙塔是兩座功率巨大的發射塔,數千年來把泉州文化的內蘊、古城人們的喜怒哀樂、真善美醜源源不斷地傳向虛空法界。其功威威,不可言說。
來西街打卡的人,除了感觸古街的厚重,感受街頭的煙火味,就是品嘗小吃。有網友笑稱:此地古稱佛國,如今滿街吃貨。圖為4月3日,夜燈亮起,人們排著隊伍買春餅。
泉州西街,不緊不慢、怡然從容的背後,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有著生動的故事。撐著傘,或淋著雨,踩著厚實的石板,時光靜止,心若止水。 圖為4月3日,泉州市民雨中排隊爭購春餅。 今天是清明節,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舉國默哀3分鐘。願逝者安息,生者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