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活版「清明上河圖」 盼市民為其添香增色

2020-12-18 閩南網

「已經消失的就不要重建了」

——原泉州市文管辦研究員鄭煥章

  2004年5月到7月,受市城鄉規劃局之邀,九三學社泉州市委員會「泉州舊城區遺址遺蹟」文物考古科研課題組8位專家和特邀專家學者曾對西街片區開展實地踏勘。鄭煥章就是當時的文物考古科研課題組成員之一。

  「西街改造整治,要著眼於名城保護、傳統民居維護和旅遊資源開發,做實實在在的好事。」鄭煥章說,一些歷史上有名的文物和史跡如肅清門、蔡清「蒙引樓」等,已經拆毀消失,就沒有必要耗費大量資金、人力重建,「復建建築一來與現存建築不相協調,新不新舊不舊,地位尷尬;而且復建佔用地面,對交通、當地居民生活等會造成較大影響」。

他們,一直住在西街——

「修繕老店面,讓生意更安穩些」

——亞佛潤餅皮店老闆娘陳淑珠

  西街亞佛潤餅皮店是一家百年老鋪。每天早上5點半,老闆娘陳淑珠就來開店、備料、製作,直到晚上8點才收工。早上由師傅做潤餅皮,下午則由陳淑珠負責。她一手握著發酵後的麵粉團,將它在鐵爐上塗上薄薄的一圈後又收回手裡,一手拿著一塊小鐵板將潤餅皮撕起來。一天下來,店裡要做近2000張的潤餅皮。

  百年潤餅皮老鋪世代相傳,如今已經傳到了陳淑珠女兒的手中。「到了清明節,女兒就會來幫忙,現在技術已經比我還好了。」

  聊起對西街改造的期盼,陳淑珠說,西街兩側老店鋪破損較為嚴重,她的潤餅皮店就曾在2008年大修過房梁。現在一下大雨,牆體還會滲水,希望政府統一規劃,或者允許個人翻修店鋪,「讓生意做得更安穩一點」。

「發動海內外泉州人保護西街」

——西街26號史家後人

  史繼偕生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曾被加封為太子太保兼文淵閣大學士。明代宰相制度廢除後,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因此史繼偕在西街的老宅也被稱作「宰相府第」。如今,史家後裔史經濟一家人仍居住於此。史經濟今年73歲了,從小在西街長大。在他的童年記憶裡,西街狹窄,少有店鋪。開元寺場所大,是他和小夥伴們最佳的嬉戲地,他們常在裡面捉迷藏。

  1968年,周女士嫁入史家。她對這座老宅和西街又有不同的感受。「剛住進來時,老宅內外的水果樹很多。40多年來,房子越建越多,西街也越來越擠。」她說,每逢傳統節日,大宅院各家各戶都會集體祭祖,非常熱鬧,「聽說古代史家的公子少爺常常渡船夜遊,玩夠後再回來。西街上老宅多,每戶都有故事」。

  對於西街的未來,史經濟思考了很多,他認為要一口氣全部「修舊如舊」需耗費很大一筆資金,難度大。可先總體規劃,從街面建築開始,由政府、民間團體、企業家和海外華僑合力保護西街。

相關焦點

  • 暴雨如注,泉州西街人頭攢動,市民排隊搶購春餅
    4月3日下午4時許,福建泉州古城西街暴雨如注,一時間路人行色匆匆,紛紛找點避雨。然而街頭幾家春餅售賣點,市民們卻堅守暴雨中排著長長的隊伍購買春餅。春餅,又名春卷、薄餅,是閩南、臺灣地區著名的民間吉祥民俗食品。每年農曆三月三、清明前後,閩臺民眾都喜歡吃春餅,這已成為閩臺民間的一種食俗,也是閩臺習俗相近的見證。
  • 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西街餅皮店前排起長龍
    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西街餅皮店前排起長龍 qz.fjsen.com 2012-04-03 08:11  郭冰德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海峽導報4月3日訊(記者 郭冰德 文/圖)昨日,在泉州西街的多家春餅皮店門口排起了長隊,老字號亞佛春餅皮店裡,店主傅亞佛一家三口忙得不可開交。
  • 清明節到來泉州西街潤餅皮熱賣 市民排長隊購買
    清明節到了,許多市民排隊買潤餅皮  閩南網4月5日訊 昨天一大早,泉州市區西街就顯得頗為熱鬧。開元寺對面的老金鐘潤餅皮店和亞佛潤餅皮店前,不少市民一早就來排隊買潤餅皮,為了這一小片薄而白嫩的潤餅皮,排上一兩個小時隊也甘心,讓本來就不寬敞的街道更顯擁堵。  清明節,泉州人要是不吃上一卷潤餅菜,仿佛就少了點什麼。攤開一張薄薄的潤餅皮,鋪上胡蘿蔔絲、豆芽、海蠣煎、荷蘭豆、豆乾、滸苔等配料,最後再加上一勺花生末和糖,一道潤餅菜便成了。  吃潤餅,皮好不好很重要。
  • 「清明上河圖」的「清明」怎樣翻成英語?
    他還指出,關於「清明」二字的來歷有二:一、是張擇端在進獻畫時為得到皇帝的賞識所以加上了「清明」二字;二、張擇端在將畫進獻時並沒有「清明」二字,只叫「上河圖」,皇帝看到畫上的繁榮景象,因宋代喜歡粉飾天下,所以皇帝在「上河圖」這個名字的基礎上加上了「清明」二字。
  • 泉州幾位學生在西街火了
    西街作為泉州的代表景點之一一直備受各地遊客喜愛每逢節假日都會迎來眾多人流這兩天 在人群當中自2017年以來,每逢國慶,泉州七中的同學們都會到西街參與文明勸導等志願服務活動。有的市民就比較敷衍,志願者在的時候他才會配合一下,通過多次引導,希望這些市民積極進行配合。」
  • 清明節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菜送鄰裡
    閩南網4月6日訊 潤餅、清明粿,在閩南過傳統的清明,少不了這兩樣。  在古城泉州,西街也上演著別樣的民間熱鬧:亞佛的潤餅皮店前排著長長的隊,街上的清明粿、水果等應景食品格外走俏,還有純樸的西街人家,做了幾百卷潤餅菜,正忙著祭祀祖宗、分送鄰裡……泉州:西街人家最熱情 幾百卷潤餅送鄰裡
  • 梨花風起正清明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早報記者 周湖健 文\圖 又是一年清明時。在泛黃的黑白光影之前,默念祈禱祝福之語,獻上一捧鮮花,點上三炷香,緬懷親人、拜謁祖先。逝者那熟悉的音容笑貌,雖然早已遠在天涯,卻似近在身旁,如影隨形。 時間是永恆的,思念是永恆的。獻詞、照片、燭光,都化為思念,永久塵封在記憶裡。
  • 僑鄉泉州清明吃"潤餅菜" 老字號"潤餅皮"銷售火爆
    4月3日下午,位於福建泉州市西街的一家老字號春餅鋪人頭攢動,市民排起幾十米的長隊購買春餅皮。 郭斌 攝   中新網泉州4月3日電 (吳世榮郭斌)清明臨近,在福建泉州,家家戶戶除了去掃墓祭奠緬懷先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那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  3日下午,位於福建泉州市西街的一家老字號「潤餅皮」鋪人頭攢動,市民排起幾十米的長隊爭購「潤餅皮」。
  • 泉州西街東段分時段限行「滿月」 人來人往古早味更濃
    泉州特別吸引他的地方,是文化底蘊深厚、宗教多元,更重要的是帶有歷史印記的東西都保存得很好。為了能夠更直接地融入當地文化,湯先生選擇住在西街附近的民宿。   西街是他此次泉州之行的第一站,「和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是沒有完全商業化,所以閩南的特色原生態尤為凸顯。其次,交通的限行也讓這條古街避免被二次破壞,像這樣的古街應該被好好保護起來。
  • 泉州繁榮的象徵——泉州西街
    西街位於泉州市鯉城區,據史料記載始於開元年間,至今已超過1300年。歷朝歷代不斷完善,公元905年泉州刺史王延彬治理泉州時得到很大的延伸,1923年拓改馬路,逐漸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樣子。鐘樓建設於1934年,次年完工,現在已經是泉州的一個標誌性建築,見證了西街的發展。在這裡可以看到行人車輛來來往往絡繹不絕。西街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泉州古城內現有保留最為真實、完整的歷史街區。在西街有極俱閩南特色古大厝、紅磚厝、還有近現代騎樓洋樓。
  • 泉州西街遊客服務中心啟用 打造古城旅遊服務平臺
    泉州西街遊客服務中心啟用 打造古城旅遊服務平臺  這個春節,市民遊客紛紛打卡遊玩泉州古城,古城裡熱鬧非凡。昨日,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文旅集團共同打造的泉州古城西街遊客服務中心正式啟用,為遊客打開欣賞泉州美景和感受泉州文化的一扇窗。
  • 廣西環江 「五香」食品為脫貧攻堅增色添香
    近年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環江縣以產業促脫貧為目標,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環江「五香」食品——「香豬、香牛、香鴨、香米、香菇」作為助農增收致富的重要特色產業,為脫貧攻堅工作增色添香。環江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氣候溫暖溼潤、空氣清新、生態優良,大小環江河從北到南貫穿全境,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山巍巍、綠水長流的秀麗景色之下,生長著非常多的綠色原生態食材。
  • 導演沈朝方:走在泉州西街上,每個細胞都是張開的
    泉州網11月27日訊(記者 王了 文/圖)11月27日,在西街1915藝術空間和泉州T桃園橫店影視城,導演沈朝方帶著入選今年金雞百花獎展映周的電影《海草》,與藝術家吳達新聯合舉辦「1915藝術空間&沈朝方電影攝影展暨《海草》金雞電影節觀影會」。
  •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驚豔臺北
    電子動態版「清明上河圖」驚豔臺北 時間:2011-07-01 15:20   來源:人民網 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等為展覽開幕剪彩。
  • 賀彥豪:行走泉州西街古巷
    泉州西街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街,地處福建泉州古城西隅。西街雖說不算長,但卻古色古香,真有曲水流觴的感覺。沿街古巷縱橫交錯,從街頭走到街尾大約3公裡左右,就有一二十條古巷,把西街與古城緊緊地串聯起來。放學後,我往往在青石板上一路滾著鐵圈,那鐵絲與石頭摩擦的聲響,仿佛「嗒嗒」的馬蹄聲,在悠悠古巷迴蕩著,讓人思接千載。聽老人說,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貿易很發達,泉州繁榮發達到什麼地步?真可謂:「蒼官影裡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官員以及中外商人往來頻繁,舊館驛於巷內設有一座專供過往官員或信使住宿及更換馬的館舍。久而久之,巷西側曾為泉州行衙所在地。
  • 泉州潤餅今天你吃了嗎?清明小長假餐桌的必備食物
    聽說西街老字號潤餅皮店,又在昨天排起了長隊人人人從從從眾眾眾……據說為了滿足市民的需求,店家已經連續通宵好幾天了,還依然供不應求!!早上四點就有人來排隊了,更是有市民排到晚上一點。貢糖、花生敷、麻佬、蕪荽、滸苔、辣醬將潤餅皮攤平,按個人口味加料,之後撒上白糖和花生末,包起來就可以好好享受,潤餅菜這道美食。
  • 柳版「清明上河圖」亮相博物館 竹刻根藝同步展出-廣西新聞網
    在融水民間藝術作品和紅荔書畫館聯展上,百裡柳江長卷頗具規模。記者 卿要林 攝柳版「清明上河圖」亮相博物館竹刻、竹編、杉畫、根藝同步展出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記者謝永輝昨日上午,「大美苗山 九曲柳江——融水詩書畫民間藝術聯展」在柳州市博物館開幕,在這裡,你不僅可以見識到神奇的根藝書法,還能一睹被譽為「
  • 泉州西街「飽受爭議」,僅是「美食一條街」?西街與中山路誰更勝一籌
    談及福建旅遊,很多外來遊客不約而同地會想到被譽為「海上花園」的廈門,漫步走在環島路,夕陽西下吹拂著海風,浪漫氣氛十足,在中山路逛一逛,吃上閩南地區特產美食,感受華僑返廈建造的特色建築。很多人都說廈門是一座文藝的城市,鼓浪嶼和中山路的文藝範,為廈門旅遊業「吸粉」無數。
  • 泉州西街夜宴
    一曲暖場音樂瞬間引爆人潮,四面八方的遊客聞聲而來,將演員們團團包圍,戲曲唱到哪裡,哪裡就是中心……昨晚8時許,在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演員們和「伯勒劇場·尚好聽」唱隊演員們的創新演繹下,一折梨園戲沉浸式演出在泉州西街與觀眾面對面,一場非遺夜宴在千年古街熱鬧上演。
  • 展板轟然倒塌壓碎玉雕版畫「清明上河圖」
    本報瀋陽訊「37萬都沒賣啊,碎啦,我的心啊,現在也跟著碎啦……」在昨日瀋陽科學宮舉辦的「瀋陽國際藝術博覽會暨第三屆中韓藝術博覽會」上,雕刻藝術家邵忠田歷時兩年雕刻而成的玉雕版畫「清明上河圖」等標價共109萬元的藝術品,因近8米長的展板轟然倒塌而被摔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