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開元寺廟會:延續的傳統

2020-12-22 澎湃新聞

開元寺大雄寶殿前香客雲集。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2018年2月11日,臘月廿六,是泉州大開元寺今年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勤佛日,被稱為「尾敬」。「尾敬」是泉州人十分重視的日子,這一天,傳統泉州人借花敬佛,手提貢果、貢品赴開元寺朝拜。隨著開元寺勤佛日盛名遠播,新泉州人、觀光客也參與其中,成為這盛會中的一員。

禮數與儀式

「來哦!買花敬佛咯!保庇(閩南語意為保佑)Flower。」2月10日深夜,開元寺尾敬朝拜的大門還沒有打開,西街商販已經開始了他們的買賣。農曆臘月廿五晚11時,寺廟山門開啟,為了敬頭香,不少香客早等在開元寺山門外。

深夜擺攤的商販

曾銘穎是其中一員。她從小生活在泉州,現在在省外讀書。而陪著奶奶到開元寺勤佛,已經成為她的日常。「我陪著奶奶過來,希望她老人家開心。」

作為香客,她們遵循著繁雜的禮儀。進寺時先將貢品放在公共案上,隨後點燈燒香,再在殿堂中跪拜許下心願,之後圍繞著大雄寶殿的五方佛繞三圈。

「我也不太懂這些儀式,只是跟著奶奶一起做,後面的幾個殿也都是這樣拜拜。」 曾銘穎說,「深夜來主要希望『禮數』都能到,早點來比較虔誠。」

每月廿六是勤佛日,一年12場,屬頭敬和尾敬最為熱鬧:正月頭敬許願,臘月尾敬時親自還願。從臘月廿五晚11時到臘月廿六中午12時,持續13個小時的臘月廟會吸引近4萬香客。

香客深夜禮拜

香客深夜禮拜

「每月廿六有不少是工作日,許多人選擇在上班前完成朝拜,天亮時,人已經不算多了,」開元寺當家師德升法師介紹,臘月廟會的人流量,在廿五晚11時至次日1時最大,1萬多名香客赴寺朝拜;持續到廿六早課(4時)時,第二高峰的人流保持在1萬左右;廿六7時人流開始下降;8-12時幾千人開始慢慢疏散。

白天禮拜場景

白天禮拜的點燈場景

開元寺的廿六廟會主要包括以勤佛為主的寺廟宗教活動和西街廟會為主的商業活動。其中,最重要的宗教活動是「繞佛」,泉州話「繞(圈)佛」音似「勤佛」,「勤佛日」的叫法因此而來。

2月11日上午11時,「繞佛」正式開始。首先,法師帶領諸香客在大雄寶殿內禮佛誦經;隨後維那法師敲木魚邊誦經,引領諸香客順時針而行;從大雄寶殿出,繞行到東西雙塔,行至拜庭,沿拜庭石條繞行數圈,眾人齊誦《阿彌陀經》;最後,回大殿內再次誦經行禮。

念佛現場

繞佛現場

義工與慈善

「我是去年開始做義工的,還沒有滿一年。」義工施雙婷是一名教師,在此次廟會中負責在拜亭疏導人群。

「勤佛的時候,山門會關閉,把拜亭留給法師、居士和信徒,還有一些遊客也會參與進來。」 施雙婷介紹,「我在『開元公益』中參與了一些孤寡老人的慰問活動,很受感觸,就帶女兒一起參加義工團隊的活動。」她們希望把開元寺的義工傳統延續下去。

義工維持秩序並幫助香客插香

泉州開元寺,是1982年設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它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現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它是「泉南佛國」的一個縮影,其廟會從抗戰時期開始延續至今,在泉州地區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西街廟會場景

據德升法師回憶,如今的廟會始於抗戰時期,初衷在於慈善。開元寺將重修寺廟的一部分用於施粥。「當時開元寺受到日本飛機轟炸,一些建築損毀。而泉州也處於饑寒交迫的時期,有許多難民湧來。開元寺高僧大德下南洋募資,得到了愛國人士的支持。」

「後來,圓瑛老和尚在重修開元寺之餘,不是按固定日子,而是按需求賑災,開放寺廟給所有人,開倉救濟災民,這樣的傳統就一直延續下來。」德升法師說。後來,開元寺開始設定固定的「聚集」時間,將泉州民眾聚集於開元寺「吃粥」。1949年後,單純的「聚集」逐漸發展成有規模的廟會。

上世紀80年代,開元寺將勤佛日發放的「粥」改為「齋面」。德升法師說:「舊時,南方人吃『面』是比較稀有的,粥是日常,面算是加料的。」泉州話「打齋面」,說起來很像「打災面」,便是消災解難的意思。「所以吃麵的人越來越多,聚集的人也越來越多。」

義工夜晚準備齋面

義工現場發放齋面

自開元寺賑災以來,廟會的影響力已經超出了西街,輻射泉州。近年來,更是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

攤販、新泉州人與遊客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發展,廟會上開始出現攤販。現在,開元寺廟會是慈善傳統的延續,也是商販賺錢的「好時機」;是遊客了解泉州生活氣息的窗口,也是新泉州人融入在地生活的「大門」。

臘月廿六凌晨開始,街上的商販便開始擺攤。「西街廟會人特別多,是做生意的好時機,」一直在西街賣潤餅菜的傅亞佛這樣認為。

開元寺山門對面「翠媽古早味」的老闆翠啊說:「每月廿六,我們會在西街上擺攤,賣泉州的小吃,以前是賣一些傳統糕點。現在遊客多了,就賣一些金包銀啊,炸粿啊,醋肉什麼的,賺得也比以前多。」

翠媽古早味小吃店

「以前不好管理,尤其是在外面的攤販。現在依靠市/區公安局、消防部門和街道社區多方協助,比以前更有秩序了。我們不幹涉攤販的活動,他們藉助開元寺廟的平臺,也可以謀生賺錢,這也是我們願意提供的。」德升法師認為,開元寺廟會為商販提供了謀生的平臺,對寺廟來說,也是有益的「緣分」。

這樣的「緣分」延續到新泉州人身上。來自內蒙古包頭的梁源已在泉州定居15年,她認為泉州的宗教文化十分有吸引力,「這麼多年第一次參加勤佛,感覺很震撼,讓我更了解這座城市。」

赴泉工作半年多的鐘先生剛剛融入泉州,開元寺廟會增強了他對泉州的認同感:「泉州人喜歡拜拜,剛開始我不懂為什麼。我參加了勤佛日,吃了齋面,看到這裡的人熱愛他們的家鄉,這些宗教活動植根於生活。參加勤佛讓我更融入泉州的生活。」

曾先生是西街肅清門青年旅舍的義工,這個青年旅舍舉行了有關廟會的旅遊活動,介紹泉州的傳統文化,並為遊客作廟會導遊。曾先生說:「我們希望更多人去感受泉州的傳統習俗。泉州是多元文化的展示中心。讓外地遊客去體驗,也能讓我們這個街區活起來。」

德升法師說:「從前開元寺賑災,現在廟會中信徒們的功德也很高,香火錢大部分用作寺內活動、生活開支。齋面也由原來的幾百斤到現在發放幾千斤。」

據了解,2015年至2017年,開元寺共支出4300萬元用於公益慈善,其中包括養老、助學、扶貧、救災等。在每月勤佛日時,還在寺內開設義診處進行義診。

義工義診

義工幫忙遞金紙進金爐

開元寺、香客、攤販、遊客,連接泉州現世生活與精神世界的,大概就是這種具備並促成各種奇妙緣分的廟會了。

(作者系華僑大學宗教學碩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泉州旅遊必去的景點——開元寺
    開元寺 跟五店市是泉州旅遊,非常知名的景點,不管是外地來的遊客或是當地的泉州人,也會到此一訪再訪,除了佛教信仰會到開元寺 上香拜拜,開元寺 寬敞的休閒空間,不少長輩跟父母會帶小孩來這裡走走,說開元寺的傳奇故事,讓小孩對於開元寺 的一切,更加好奇一分,也能無形間的教導,佛教的習俗等等
  • 泉州開元寺、承天寺發布通告!
    @全體泉州人泉州開元寺、承天寺相繼發布通告清明節期間兩座寺廟將繼續暫停開放>謝絕來訪期間也取消信眾祭拜活動↓↓↓泉州開元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響應舉措仍未解除>為全力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上級有關部門要求,響應省、市佛教協會《關於做好清明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清明節期間,泉州大開元寺將繼續暫停開放
  • 泉州開元寺、承天寺大年三十閉寺
    早報訊 (記者林加華)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大年三十這天,泉州開元寺、泉州承天寺將閉寺,不對外開放。 泉州開元寺每年臘月廿六舉行的勤佛法會,是泉州宗教活動的一大景觀,盛況空前。勤佛法會因疫情防控暫停了一年,庚子年的最後一場勤佛法會也將暫停。
  • 泉州開元寺、承天寺清明節期間將繼續暫停開放
    @全體泉州人泉州開元寺、承天寺相繼發布通告清明節期間兩座寺廟將繼續暫停開放謝絕來訪期間也取消信眾祭拜活動泉州開元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響應舉措仍未解除。隨著清明節臨近,為全力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上級有關部門要求,響應省、市佛教協會《關於做好清明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清明節期間,泉州大開元寺將繼續暫停開放
  • 參訪泉州開元寺 林中森按閩臺習俗「添油」
    林中森參觀泉州開元寺。  參訪泉州開元寺,可算是林中森閩南之行最放鬆的行程。昨日下午,他在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及省、泉州市臺辦工作人員陪同下,專程參訪這座千年古剎。開元寺古色古香,香火鼎盛,林中森虔誠地拜拜,還給了添油錢。  開元寺位於泉州最有文化底蘊的西街,建於唐朝垂拱年間,至今逾1300年歷史,是古泉州府三大寺廟之一,也是最具有閩南建築風格的寺廟之一,體現泉州「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文化特點。寺廟裡也有不少臺灣遊客在參觀,認出林中森,熱情地跟他打招呼。  開元寺裡古木參天,高僧佛塔矗立。
  • 泉州大開元寺百歲高僧荼毗圓滿 舍利子入塔
    百人誦經送傳淨長老舍利子入塔  泉州大開元寺百歲高僧荼毗圓滿,舍利塔建在南安豐州石亭寺,現場眾人共憶長老生平
  • 泉州最低調的寺廟,規模僅次於開元寺卻遊客稀少,有多處自然奇景
    提起泉州,總會想起理學家朱熹那句「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多元宗教在這座古城內交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來泉州旅遊,遊客必打卡的就是西街,以及著名的古寺——開元寺。但其實泉州有很多大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寺廟教堂,他們和平共處,度過了千百年的時光。
  • 泉州最「正氣」廟宇,與開元寺、天后宮齊名
    稱為泉州通淮關嶽廟位於泉州市鯉城區塗門街,又被稱為「關帝廟」,始建於明代,但具體年代已經不可考究。如今現存的關嶽廟為民國時期重修而成,是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武廟。關嶽廟是祭祀孔子關羽的地方。據稱,泉州地區的關帝信仰始於明初,並在清朝達到高峰。在此背後,是統治者對以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的認可。為了匯聚儒釋道文化,理學者們推出了「忠、義、智、弟」等信條。通淮關嶽廟就在塗門街旁,廟前是一個下沉廣場,廣場上有石橋有香爐,面積雖下,氣勢卻盛。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其精緻的外觀,大量精美石雕、木雕和泥雕的巧妙結合,讓這座古色古香的廟宇甚是壯觀。
  • 泉州西街遊玩攻略!6大必打卡美食+5個拍照聖地,一天玩嗨!
    攻略·泉州開元寺」觀寺廟 | 吃美食 | 走街巷 | 拍美照///....常有人跟雲兒說,不知道帶朋友來泉州哪裡玩。於是我決定出個攻略,以開元寺為起點,介紹美食必打卡點和拍照聖地,快跟著攻略帶上胖友去打卡吧!
  • 開元寺、承天寺明天關閉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這一天泉州人有吃冬節圓、祭天祭祖等習俗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為避免人流聚集,今年冬至(12月21日)泉州大開元寺、承天寺將閉寺一天承天寺發布閉寺公告通 啟根據福建省佛教協會《關於切實做好我省佛教活動場所及院校有序開放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為避免人流聚集,疫情防控期間不舉行大型宗教活動。
  • 泉州多座寺廟暫停開放!開元寺、承天寺、少林寺、關嶽廟
    由於現在處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關鍵時期,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兩天,泉州多座寺廟發布通告暫停對外開放泉州開元寺泉州承天寺根據鯉城區新型冠狀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及上級主管部門通知精神
  • 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想要買特產的小夥伴可在此購買,橘紅糕、頭米粉、源和堂蜜餞、鐵觀音等都是泉州特產)西街街頭有一個《遊客中心》,登上三樓可以俯瞰泉州,可以看到開元寺的東西塔!「來到西街,倘若時間充裕,你一定要用腳去丈量,用手去撫摸,用肌膚去感受,是的,走入巷子渾身總有一種溼漉漉的感覺。」
  • 靜靜在泉州
    那座在海峽之中的「東京城」,奢華而美麗,房子是大理石建造,潔白如明鏡,牆壁雕琢浮雕,鑲著五彩玉石,就連窗花也是黃金。因太繁華遭天帝妒忌,被怒沉東京城於海底,留下「沉東京,浮福建」的傳說。有人說,東京城,曾是泉州的最繁華的區。
  • 【山茶花假期】五一網紅打卡點,悅享清境,市外桃源¥158 泉州清境桃源、開元寺、西街美食一日遊
    泉州清境桃源、開元寺、西街美食一日遊發團日期:每周六、日   5月1-5日綜合報價:158元/人 (大小同價,六聯票60元,報名時旅行社收取:大門票+彩虹滑道+遊船+射箭+喊泉+步步驚心,放棄項目不作退費)1、參團遊客手持綠色健康碼上車;2、車輛空座率超過20%,有間距有保障;3、
  • 泉州,被萬神庇佑的城市
    朱熹寫過:「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從開元寺穿越到清淨寺,在泉州城裡,煙火氤氳不息,所聞的儘是沉香瀰漫的味道。香火,就如同泉州獨有的氣味。泉州,是這樣一個蔚為大觀的地方。泉州鯉城區處處有這樣的神佛香火,不同的宗教在這裡聚合。清真寺的喚拜、摩尼教的聖火,基督教的禱告,佛堂的梵音,道觀的清修,天后宮的呢喃,盡數地混雜在一條街道裡。連遊佛四方的弘一法師,最後也還是回到泉州,隱居開元寺,靜修佛事,度過人生最後時光。
  • 泉州,滿街都是聖人
    夕陽下,建造於宋代的開元寺雙塔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 泉州仿佛有比其它地方更強的記錄和講述自身歷史的能力。走進泉州,便如置身在歷史之流與生動的文化脈絡中。 此地古稱佛國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是泉州開元寺天王殿內的一對楹聯,為宋朝理學大家朱熹所題。民國十四年重修開元寺時,這一楹聯也由在此住錫的弘一法師重書。
  • 「悅享清境,市外桃源」網紅打卡點泉州清境桃源+開元寺、小西埕、西街、覓鯉美食一日遊
    保留下來的危牆綠意盎然、重獲新生▲如果你單純以為「覓鯉文創園」只是一處泉州傳統古味的集合地我國現存最高的石塔----東西塔07:30指定地點集合前往泉州開元寺 ;08:30抵達西街泉州開元寺,參觀我國現存最高的石塔----東西塔、百柱殿、唐朝御賜佛像中國現存三大戒壇之一甘露戒壇
  • 捎份伴手禮帶走「最泉州」 臺灣特色廟會可選購
    捎份伴手禮帶走「最泉州」 臺灣特色廟會可選購 qz.fjsen.com 2013-06-15 13:39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泉州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泉州人更是熱情又好客。
  • 泉州與京都:兩座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淵源
    (陳起拓 攝)京都古樸的老街(陳士奇 攝)韻味獨特的小寺廟(戴涵琦 攝)清水寺是京都文化遺產的代表,正如泉州的開元寺。(戴涵琦 攝)京都與泉州一樣,擁有眾多古剎與宗廟。明末開元寺僧成京都佛教祖師「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泉州明末有位高僧,對日本近代佛教史有著重大影響,為中國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傳播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近年來,餘項科積極為京都和泉州兩地佛教文化交流牽線,多次到訪泉州,對兩地的佛教文化交流史有進一步的了解。
  • 探尋「蘇秦村」:蘇秦的故事代代相傳 古廟會延續至今
    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的傳說和古蹟世代影響著蘇秦村的村民,同樣,傳統文化在這裡也已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在蘇秦村,有一處古蹟名曰龍耳寺。據《蘇秦村志》記載,該寺始建於唐永貞元年,相傳此處曾是蘇秦舊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