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森參觀泉州開元寺。
參訪泉州開元寺,可算是林中森閩南之行最放鬆的行程。昨日下午,他在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及省、泉州市臺辦工作人員陪同下,專程參訪這座千年古剎。開元寺古色古香,香火鼎盛,林中森虔誠地拜拜,還給了添油錢。
開元寺位於泉州最有文化底蘊的西街,建於唐朝垂拱年間,至今逾1300年歷史,是古泉州府三大寺廟之一,也是最具有閩南建築風格的寺廟之一,體現泉州「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文化特點。寺廟裡也有不少臺灣遊客在參觀,認出林中森,熱情地跟他打招呼。
開元寺裡古木參天,高僧佛塔矗立。林中森循著迴廊,踩著光滑的條石路,來到大雄寶殿前庭,鞠躬行了一禮。
導遊為他介紹了開元寺建寺傳說,以及桑蓮古蹟。林中森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傳說中那棵「開過蓮花」的桑樹。這棵千年古樹曾經被雷劈過,死而復活,一棵變三棵,至今鬱鬱蔥蔥,終年不落葉。林中森讚嘆,生命的頑強創造自然的奇蹟。
林中森接著來到甘露戒壇。戒壇採用如意鬥拱,交疊上收,如蜘蛛織網。24尊「飛天樂伎」富有閩南藝術風格,臺灣學者也通過這裡研究南音和南戲的根源。據導遊介紹,木石結構的鬥拱建築風格,隨著閩南先民渡臺,把這種建築技術帶到臺灣。林中森稱讚閩南宗教文化藝術濃厚,繞戒壇走了一圈,仔細觀看,離開前又行一禮。
寺廟知客帶領林中森一行參訪弘一法師紀念館,入門庭院立著弘一法師的漢白玉半身像,林中森深情一拜。紀念館內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弘一法師生平,他在閩南的活動,以及引進的西洋藝術和音樂。林中森看完感嘆說,弘一法師本人就是一位藝術家。知客介紹,弘一法師生前簡樸,給別人回信竟然用來信的背面寫完回寄,所以沒有留下多少信件。林中森說:「這很環保。」
參觀開元寺東西二塔,林中森上前撫摸厚重的塔身石壁,詳細詢問塔的構造。聽說這兩座塔和洛陽橋經歷過8級地震不倒,他讚嘆老祖宗的智慧,與同行人員特意選了一個最佳角度,以東塔為背景合影留念。
在參訪即將結束,回程經過甘露戒壇時,林中森再次行禮拜拜,這是他走進開元寺的第四次行禮參拜。隨後,林中森從口袋裡掏出事先準備的紅包雙手遞給寺廟知客,他說,按照閩臺習俗,請知客代為添油。張銘清看到後,稱讚他「考慮細節很周到」。
林中森在隨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參觀開元寺是福建方面特別安排的,「我非常樂意來參觀,看了之後大開眼界。」他說,老祖宗的技術工藝和智慧,讓我們非常敬佩,這些文化遺產能夠得到重視保存,說明人類的文明同樣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