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訪泉州開元寺 林中森按閩臺習俗「添油」

2020-12-18 閩南網


林中森參觀泉州開元寺。

  參訪泉州開元寺,可算是林中森閩南之行最放鬆的行程。昨日下午,他在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及省、泉州市臺辦工作人員陪同下,專程參訪這座千年古剎。開元寺古色古香,香火鼎盛,林中森虔誠地拜拜,還給了添油錢。

  開元寺位於泉州最有文化底蘊的西街,建於唐朝垂拱年間,至今逾1300年歷史,是古泉州府三大寺廟之一,也是最具有閩南建築風格的寺廟之一,體現泉州「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文化特點。寺廟裡也有不少臺灣遊客在參觀,認出林中森,熱情地跟他打招呼。

  開元寺裡古木參天,高僧佛塔矗立。林中森循著迴廊,踩著光滑的條石路,來到大雄寶殿前庭,鞠躬行了一禮。

  導遊為他介紹了開元寺建寺傳說,以及桑蓮古蹟。林中森興致勃勃地參觀了傳說中那棵「開過蓮花」的桑樹。這棵千年古樹曾經被雷劈過,死而復活,一棵變三棵,至今鬱鬱蔥蔥,終年不落葉。林中森讚嘆,生命的頑強創造自然的奇蹟。

  林中森接著來到甘露戒壇。戒壇採用如意鬥拱,交疊上收,如蜘蛛織網。24尊「飛天樂伎」富有閩南藝術風格,臺灣學者也通過這裡研究南音和南戲的根源。據導遊介紹,木石結構的鬥拱建築風格,隨著閩南先民渡臺,把這種建築技術帶到臺灣。林中森稱讚閩南宗教文化藝術濃厚,繞戒壇走了一圈,仔細觀看,離開前又行一禮。

  寺廟知客帶領林中森一行參訪弘一法師紀念館,入門庭院立著弘一法師的漢白玉半身像,林中森深情一拜。紀念館內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弘一法師生平,他在閩南的活動,以及引進的西洋藝術和音樂。林中森看完感嘆說,弘一法師本人就是一位藝術家。知客介紹,弘一法師生前簡樸,給別人回信竟然用來信的背面寫完回寄,所以沒有留下多少信件。林中森說:「這很環保。」

  參觀開元寺東西二塔,林中森上前撫摸厚重的塔身石壁,詳細詢問塔的構造。聽說這兩座塔和洛陽橋經歷過8級地震不倒,他讚嘆老祖宗的智慧,與同行人員特意選了一個最佳角度,以東塔為背景合影留念。

  在參訪即將結束,回程經過甘露戒壇時,林中森再次行禮拜拜,這是他走進開元寺的第四次行禮參拜。隨後,林中森從口袋裡掏出事先準備的紅包雙手遞給寺廟知客,他說,按照閩臺習俗,請知客代為添油。張銘清看到後,稱讚他「考慮細節很周到」。

  林中森在隨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參觀開元寺是福建方面特別安排的,「我非常樂意來參觀,看了之後大開眼界。」他說,老祖宗的技術工藝和智慧,讓我們非常敬佩,這些文化遺產能夠得到重視保存,說明人類的文明同樣在進步。

相關焦點

  • 泉州開元寺、承天寺發布通告!
    @全體泉州人泉州開元寺、承天寺相繼發布通告清明節期間兩座寺廟將繼續暫停開放>謝絕來訪期間也取消信眾祭拜活動↓↓↓泉州開元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響應舉措仍未解除屆時泉州開元寺將啟建普利法會,法會由寺僧團完成,謝絕寺外人員參加。目前,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展開,除了寺外人員不能到場,一應儀軌流程悉同往年。
  • 泉州開元寺廟會:延續的傳統
    開元寺大雄寶殿前香客雲集。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2018年2月11日,臘月廿六,是泉州大開元寺今年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勤佛日,被稱為「尾敬」。「尾敬」是泉州人十分重視的日子,這一天,傳統泉州人借花敬佛,手提貢果、貢品赴開元寺朝拜。隨著開元寺勤佛日盛名遠播,新泉州人、觀光客也參與其中,成為這盛會中的一員。
  • 泉州旅遊必去的景點——開元寺
    開元寺 跟五店市是泉州旅遊,非常知名的景點,不管是外地來的遊客或是當地的泉州人,也會到此一訪再訪,除了佛教信仰會到開元寺 上香拜拜,開元寺 寬敞的休閒空間,不少長輩跟父母會帶小孩來這裡走走,說開元寺的傳奇故事,讓小孩對於開元寺 的一切,更加好奇一分,也能無形間的教導,佛教的習俗等等
  • 泉州開元寺、承天寺大年三十閉寺
    早報訊 (記者林加華)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大年三十這天,泉州開元寺、泉州承天寺將閉寺,不對外開放。 泉州開元寺每年臘月廿六舉行的勤佛法會,是泉州宗教活動的一大景觀,盛況空前。勤佛法會因疫情防控暫停了一年,庚子年的最後一場勤佛法會也將暫停。
  • 泉州開元寺、承天寺清明節期間將繼續暫停開放
    @全體泉州人泉州開元寺、承天寺相繼發布通告清明節期間兩座寺廟將繼續暫停開放謝絕來訪期間也取消信眾祭拜活動泉州開元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響應舉措仍未解除。隨著清明節臨近,為全力配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上級有關部門要求,響應省、市佛教協會《關於做好清明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清明節期間,泉州大開元寺將繼續暫停開放
  • 閩臺知識局 | 福州傳統宗教與民間信仰文化在臺灣
    臺南開元寺派傳芳法師受戒於西禪寺,在鼓山舍利窟隱修,1913年任臺南開元寺住持。在臺除了源自閩南與客家的兩大道教流派之外,在1945年之後,又有來自於福州籍的道士及團體,他們來臺不到五十年,但卻發展迅速而成為兩個漸具份量的道派:禪和派與清微派。
  • 開元寺、承天寺明天關閉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這一天泉州人有吃冬節圓、祭天祭祖等習俗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為避免人流聚集,今年冬至(12月21日)泉州大開元寺、承天寺將閉寺一天承天寺發布閉寺公告通 啟根據福建省佛教協會《關於切實做好我省佛教活動場所及院校有序開放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為避免人流聚集,疫情防控期間不舉行大型宗教活動。
  • 臺灣佛教界暨承天寺信眾參訪泉州承天寺
    臺灣佛教界暨承天寺信眾參訪泉州承天寺。(圖片來源:承天寺)6月12日,臺灣「中國佛教會」秘書長修懿法師在應邀出席「第三屆海峽論壇閩臺佛教文化交流周」後,受臺灣承天寺住持道等大和尚之託,與臺灣高雄佛教會理事長心茂法師、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賢明法師等及臺灣承天寺信眾共80多人參訪泉州承天寺。
  • 福建佛協副會長說訪臺:加深閩臺佛教界法誼
    13日電 題:福建佛協副會長說訪臺:加深閩臺佛教界法誼  作者 劉可耕 李棟財  15日,一個福建佛教界代表團將前往臺灣參加「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增伽論壇」,展開為期一周的閩臺佛教交流活動。  即將隨團赴臺參訪的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大和尚,13日在千年古剎開元寺禪悅齋中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福建與臺灣兩地佛教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促進福建與臺灣佛教界加深法誼,是福建佛教界義不容辭的責任。  此次赴臺交流,本性大和尚向論壇提交了題為《現代信息科技為佛教的傳播提速》的論文。他說,現代佛教要「以佛心糾正人心,以佛道輔正世道」。
  • 走訪臺灣鹿港 探尋閩臺對渡史
    此刻,在泉州街深處的「日茂行」古厝,刻刀、鑿子敲打木頭的聲音不時響起,古厝的主人林景堂正蹲坐在院子裡,細心打磨著一塊龍紋插角。夕陽的餘暉照在正廳門楣處的匾額上,「鰲波東注」四個大字熠熠生輝。  「『鰲』指的是鰲城,也就是今天的石獅永寧鎮,說明林家的祖先是從泉州來的,所以才叫『鰲波東注』。」提起閩臺對渡史及日茂行的往昔盛景,身為日茂行創始人林振嵩十三氏孫的林景堂感慨萬千。
  • 臺灣佛衛電視慈悲臺創辦人心田長老一行參訪開元寺
    山門迎接贈送禮品贈送禮品合影留念佛教在線福建訊 2008年3月28日,臺灣佛衛電視慈悲臺總裁心田長老、臺長法藏法師、副臺長界雲法師一行21人參訪福建省福州市開元寺。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法師率監院明輝法師及開元寺四眾弟子數百人於山門前迎接。本性法師陪同諸位到訪法師、居士參觀了寺院各殿堂,並邀請心田長老為福州開元寺數百名信眾作開示,信眾深受法益。臺灣佛衛電視慈悲臺創辦於1996年,乃臺灣首家弘法電視臺,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之精神,落實「弘法、教育、服務之理念」,成就空中弘法之志業。
  • 閩臺民間王爺神像其祖廟大都在福建
    這一部分的文物文獻和歷史場景,再現了閩臺之間在信仰關係上淵源與來往。◇佛教同宗佛教在宋代即由福建移民傳入臺灣,明末清初的時候,隨著大量閩人入臺,佛教信仰在臺灣的傳播更為廣泛。在展館的第六部分,迎面而來的是一處閩臺龍山寺的場景模擬。臺灣佛教寺廟中最多的就是此廟,裡面奉祀的觀音佛祖,是臺灣民間祀拜最多的對象。
  • 泉州大開元寺百歲高僧荼毗圓滿 舍利子入塔
    百人誦經送傳淨長老舍利子入塔  泉州大開元寺百歲高僧荼毗圓滿,舍利塔建在南安豐州石亭寺,現場眾人共憶長老生平
  • 閩臺諸神同祀 - 海峽之聲網-
    位於福建泉州中國閩臺緣博物館二樓的綜合主題館,通過「諸神同祀」展館,分佛教信仰、道教信仰和民間信仰等三個單元,展示了兩岸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的傳承淵源,揭示閩臺人民的信仰同流。在這一部分,展覽了大量閩臺人民共祀的神像,配以從福建分靈的臺灣宗教寺廟及閩南祖廟的圖片加以比較,展示兩地民眾共奉神明,同尊一爐香。  佛教信仰方面,可謂是閩臺同宗。
  • 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參訪南投、臺中 盼增進閩臺合作
    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參訪南投、臺中 盼增進閩臺合作 2014-07-08 22:28:07中新社發 鍾欣 攝   中新社臺中7月8日電 首次訪臺的第二天,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8日前往南投日月潭和臺中程泰機械公司等地參訪。晚間與臺中市長胡志強會面時,雙方都期盼未來進一步加強兩地合作與交流。  當天上午參訪日月潭時,尤權與當地旅遊業者座談交流,了解旅遊業發展。
  • 泉州師範學院閩臺合作辦學項目開始招生
    泉州師範學院閩臺合作辦學項目開始招生 2011年07月14日 13:44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農業大縣牽手泉州 雲林農特產品在泉推介
    「雲林良品,泉州上場。贊!」昨日,在泉州舉行的雲林農特產品推介會上,福建閩臺農產品市場與雲林農產品物流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籤訂合作意向書。手持剛剛籤訂的意向書,大家共同喊出激動人心的口號,希望兩地合作之路越走越寬。
  • 暴雨如注,泉州西街人頭攢動,市民排隊搶購春餅
    4月3日下午4時許,福建泉州古城西街暴雨如注,一時間路人行色匆匆,紛紛找點避雨。然而街頭幾家春餅售賣點,市民們卻堅守暴雨中排著長長的隊伍購買春餅。春餅,又名春卷、薄餅,是閩南、臺灣地區著名的民間吉祥民俗食品。每年農曆三月三、清明前後,閩臺民眾都喜歡吃春餅,這已成為閩臺民間的一種食俗,也是閩臺習俗相近的見證。
  • 泉州最低調的寺廟,規模僅次於開元寺卻遊客稀少,有多處自然奇景
    提起泉州,總會想起理學家朱熹那句「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多元宗教在這座古城內交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來泉州旅遊,遊客必打卡的就是西街,以及著名的古寺——開元寺。但其實泉州有很多大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寺廟教堂,他們和平共處,度過了千百年的時光。
  • 閩臺醫技護理職教學院在泉州醫高專揭牌
    閩臺醫技護理職教學院在泉州醫高專揭牌 2009年07月13日09:29  來源:《泉州晚報昨日(7日),泉州醫高專與臺灣美和技術學院聯辦的「閩臺醫技護理職教交流合作學院」揭牌,閩臺合作學生夏令營同時開班。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教育工委書記宋長青,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家富,市政協副主席王祖耀參加揭牌和開營儀式。  作為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州市充分發揮對臺「五緣」優勢,不斷拓寬泉臺教育交流合作的形式和渠道,推動泉臺文化教育合作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