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峻祥 溫州市蒲鞋市小學五年級
傍晚,我在書桌前寫作業,媽媽要求我寫字要做到「一尺一拳一寸」。我聽到這句話,忽然想起,今天的課堂上老師讀過一句話:「堂堂七尺男兒」。「嗖」地一聲,我猛地站了起來:我也是男兒,卻不知有幾尺?
我顧不上做作業,馬上找來皮尺一量,不由得大失所望——才四尺左右,跟「堂堂七尺男兒」還差得遠呢!
不過,這個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呢?我在心裡根據自己的身高默默地算了一遍,這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個七尺不就有兩米多高了嗎?難道古代的人都是巨人?
我懷疑自己量錯了,連忙又重新量了一次,沒錯!
這就奇怪了,我好像在一本書上看到過,古代的人普遍比現代的人矮。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這句「堂堂七尺男兒」是不是寫錯了呢?我準備「打破沙鍋問到底」。
我先去問了媽媽,可媽媽顯然不是研究歷史和人類身高的,所以非常乾脆地說不知道。好吧,我還有一個現成的老師,那就是電腦。上網查查,看看電腦這個「百事通」是怎麼說的。
查了電腦,一切就水落石出了:原來,古代各個朝代一尺的長度都不同。比如:戰國時期,一尺大約就是23釐米左右,七尺男兒也就161釐米,相當於現代社會一個普通女生的身高。漢代的時候,是以十進位計算的,一丈等於十尺,一尺也是23釐米左右。商代的一尺大概16.95釐米、隋朝的一尺為今天29.6釐米、唐代一尺為30.7釐米……怪不得我用現代的尺子量身高差了這麼多呢。
由於好奇心,我獲得了一個新的知識。下次,我要考考自己的同學,看看他們知不知,古代的尺寸跟現在的不一樣。
(指導老師:高培)
【老師的話:有了好奇心,才會有探索精神;而人類的探索精神,對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讓孩子們保持好奇心,這也是寫好作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