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三代核電CAP1400超大容量1E級閥控蓄電池研製成功

2020-12-17 能源界網

在科技部、財政部、能源局等多部委的支持下,經過南都電源與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科研技術人員四年多的共同努力,國家科技重大專項「CAP1400 超大容量 1E 級閥控蓄電池的自主化研製」課題圓滿通過驗收,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 CAP1400 超大容量 1E 級閥控蓄電池研製成功,該成果成功填補了國際空白,技術及產品居國際領先水平。

課題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攻克了現有國內產品無法滿足 CAP1400 項目要求的技術瓶頸。

隨著全球能源需求不斷增長,而傳統化石能源儲量逐漸減少,氣候問題日益突出,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正迎來飛速發展期。核能作為一種低碳能源,在未來能源結構中愈發重要。

但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後,核電站安全性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核電站遇到地震或海嘯等緊急情況停堆後,須啟用備用電源帶動冷卻水,冷卻核反應堆。1E 級蓄電池是核電站電力供應出現問題時的最後一道安全屏障,對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

國家核安全局在福島事故後,要求運行和在建的核電站改進蓄電池的供電能力,原有核電站使用的富液式蓄電池,都無法滿足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 CAP1400 項目對蓄電池的技術要求。

相較傳統富液式蓄電池,本次研發的 1E 級閥控式蓄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在相同佔地空間的條件下,可突破當前核電站用蓄電池產品的容量限制,提高嚴重事故下核電站的供電能力,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

南都電源此次牽頭研發的 1E 級閥控蓄電池為國際首創,是目前為止全球核電站用最大容量的 1E 級閥控蓄電池,其安全性與可靠性達到最高級別的要求,屬於我國三代核電 CAP1400 技術研發項目的重要一環,是實現我國核電設備自主化研製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CAP1400 1E 級閥控蓄電池通過系統化設計和三代核電站地震譜抗震實驗,完全滿足我國三代核電站抗震要求。該電池在全壽命周期內無需添加電解液,綠色環保,並可大幅降低維護工作量。

本次 CAP1400 1E 級閥控蓄電池研發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首次建立 1E 級閥控電池加速老化鑑定方法,累計獲得了 9 項專利,2 項軟體著作,7 項技術秘密,發表論文 10 篇,制定 36 個標準和技術規範,將我國核電1E級蓄電池的應用水平提高到國際領先的高度,研製成果可涵蓋大部分國內核電機組應用場景,實現核電1E級閥控蓄電池設備國產化。

同時南都電源已建成國內首條單體 4000Ah 1E 級閥控蓄電池中試線,年產能達 3.2 萬 kVAh,形成向 CAP1400 及其他核電項目供貨的能力。部分產品已經在秦山核電站核島與非核島等領域試點應用,截止目前運行狀況良好。

此次 CAP1400 1E 級閥控蓄電池的成功研製,建立了與我國核電發展規劃相適應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廠 1E 級蓄電池研發製造能力。

後續南都電源將持續加快核電廠 1E 級電池產品的市場推廣應用,繼續推動核電行業的技術進步。(南都電源)

更多能源信息請關注能源界www.nengyuanjie.net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願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焦點

  • CAP1400:讓中國核電「走出去」
    經過10年的努力,在AP1000技術的基礎上,經過產學研協同,我國200多家科研院所、大學、裝備製造業等2萬多人經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成功研發了功率更大、安全性更高的大型先進非能動核電型號——CAP1400,成為我國真正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獨立出口權的三代核電技術。
  •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調研CAP1400溼繞組主泵樣機研製進展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調研CAP1400溼繞組主泵樣機研製進展 據上海電氣集團旗下上海電氣凱士比核電泵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EC-KSB)官網消息,10月12日上午,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寶華、華東監管局局長邱水錄、核電司副司長秦志軍一行在上海調研
  • 「核電系列調研」核電審批「回暖」 CAP1400已做好冬季開工預案
    【財聯社】(記者 劉雪)記者獨家獲悉,國家重大專項科研成果、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依託的核電項目成為「十三五」期間首個獲批開工的三代核電項目。不少民眾對核電的安全性仍心有餘悸。實際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代核電技術的主要應用場。三代核電技術與二代核電相比,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對安全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目前三代核電技術每堆年發生嚴重堆芯損壞概率低於十的負六次方,大量放射性釋放概率低於十的負七次方,安全性比二代技術大幅提高。電站設計壽命從40年延長到60年。
  • 國和一號 (CAP1400)設備國產率超85%
    【電纜網訊】近日,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化型號「國和一號」 (CAP1400)設備研製基本完成,示範工程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有效形成了國內三代核電裝備產業鏈。這標誌著我國已經全面掌握了第三代非能動核電技術,核電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中國核電自主品牌CAP1400能「克服類似日本福島事故」
    如今,中國大陸在建核電機組28臺,其中二代21臺、三代6臺、四代原型堆1臺。根據中國政府公布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後續核電項目將主要採用三代核電AP1000及其自主再創新技術。目前,有超過10臺採用AP1000/CAP1000和CAP1400的機組正在接受政府評估並即將獲批。
  • 三代核電關鍵設備來自上海設計:國產化率已超85%
    本文轉自:第一財經 國和一號總設計師、上海核工院院長鄭明光說,我國三代核電核能產業鏈已基本完成,關鍵設備材料基本實現自主化設計和國產化製造。 12臺展示設計分析器功能的屏幕排成兩行,實時反映核電廠的運行狀態、設備參數。
  • 深度解讀|鉛酸蓄電池檢測
    根據鉛酸蓄電池結構與用途區別,粗略將電池分為四大類:1、啟動用鉛酸蓄電池;2、動力用鉛酸蓄電池;3、固定型閥控密封式鉛酸蓄電池;4、其它類,包括小型閥控密封式鉛酸蓄電池,礦燈用鉛酸蓄電池等。一個單格鉛酸電池的標稱電壓是2.0V,能放電到1.5V,能充電到2.4V。
  • 鉛酸蓄電池有哪幾款?
    通信設備中最常用的是鉛酸蓄電池,從1859年Plante首先製成可充式蓄電池以來,已經有140多年的歷史,至今鉛酸蓄電池全球產量最大、應用最廣泛的二次電池,鉛酸蓄電池分為富液式電池和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兩類。
  • 自主創新奏響「核電強國」時代強音
    中國第一塊鈾礦石、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第一座出口核電站、第一座自主三代核電機組……新中國成立以來,以核電為代表的中國核工業歷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跟跑並跑到領跑,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正成為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也是共和國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重要基石。
  • 安徽抽查:1組蓄電池樣品低溫起動能力不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2019年1月3日,原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官網通報2018年蓄電池省級專項監督抽查結果。本次抽查共抽取了12家企業生產的20組樣品,總體合格率均為95%。本次抽查檢驗依據為《鉛酸蓄電池產品監督抽查實施細則》(依據標準為:GB/T 5008.1-2013《起動用鉛酸蓄電池 第1部分 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GB/T 19638.1-2014《固定型閥控式鉛酸蓄電池 第1部分:技術條件 》、GB/T 22199.1-2017 《電動助力車用閥控鉛酸蓄電池第1部分:技術條件》、GB/T 32620.1-2016《電動道路車輛用鉛酸蓄電池 第1部分
  • 我國首個具有國際準入資質的核電「神經系統」研製成功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記者 姜琳)記者14日從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獲悉,其下屬國核自儀牽頭實施的重大專項「CAP1400核電站數位化儀控系統」,近日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驗收。這標誌著我國首個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國際市場準入資質的核電站數位化儀控系統研製成功,打破了國際知名核電儀控企業在該領域的長期壟斷。
  • 蓄電池容量均衡方法概述
    >蓄電池單體往往容量比較低,不能夠滿足大容量系統的要求,因此需要將蓄電池單體串聯,形成蓄電池組以提高供電電壓和存儲容量,例如在電動汽車、微電網系統等領域大多需要蓄電池串聯。因此對蓄電池容量的均衡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大量蓄電池單體串聯的情況。蓄電池容量均衡的方法主要有電阻消耗均衡法、開關電容法、雙向DC-DC 變流器法、多繞組變壓器法、多模塊開關均衡法、開關電感法等。
  • 全球首臺CAP1400反應堆壓力容器水壓試驗一次成功
    2017年3月17日,在「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CAP1400示範工程1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水壓試驗順利完成。該水壓試驗一次性順利完成,標誌著我國自主設計研發的CAP1400反應堆壓力容器已實現國產化,為三代核電批量化建設打下良好基礎。    CAP1400反應堆壓力容器是核電機組的核心設備,是包容放射性物質不外洩的最重要的安全屏障,60年壽期內不可更換,其先進性對於確保核電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
  • 汽車蓄電池什麼牌子好
    集團公司生產有汽車、摩託車、船舶、家用車、拖拉機等起動用鉛酸蓄電池、牽引用鉛酸蓄電池、電動助力車用蓄電池、純鉛薄極板卷繞電池、工業用閥控式密閉型鉛蓄電池及動力型鋰離子電池。七.湯淺蓄電池  湯淺蓄電池(順德)有限公司,創於1918年日本,專業長期從事蓄電池的研究/開發/生產的企業。
  • 世界最大單機容量核能發電機在東方電氣製造發運—新聞—科學網
    臺山1號核能發電機的成功製造,標誌著東方電氣在大容量、高參數發電機製造領域再次刷新紀錄,登頂業界新的高峰。 臺山核電站是我國首座、世界第三座採用EPR三代核電技術建設的大型商用核電站,是中法兩國迄今為止在核能領域的最大合作項目。
  • 蓄電池容量的計算方法
    蓄電池容量配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風力發電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容量選的小了,多風時發出的富餘電量得不到充分儲存。容量選的太大,一則增加投資;二則蓄電池可能會長期處於充電不滿狀態,將會影響蓄電池的效率和使用壽命。表一為蓄電池在風力發電設備中所佔投資情況。  一般常規充電是「兩階段恆電流充電」,此法既不浪費電力,充電時間短,對延長蓄電池使用壽命有利,同時計算蓄電池容量也容易得多。風力發電的情況,則不同於常規充電。
  •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蓄電池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細則
    樣品蓄電池應符合下列條件:  ——帶液蓄電池,出廠時間不得大於30天;  ——乾式荷電(或溼式荷電)蓄電池,出廠時間不得大於60天;  ——固定型閥控式鉛酸蓄電池出廠時間3個月內;  ——通用閥控式鉛酸蓄電池出廠時間
  • 擺脫進口依賴國產率超85% 自主創新中國核電技術超美
    核電是國之重器,尤其在中美貿戰中更為關鍵。今年8月,美國正式發起對華新一輪制裁,目標直指核電。幸運的是,中國在多年前就通過自主研發、建造實踐,培養人才,徹底擺脫了核電的進口依賴。從1991年首座核電站秦山的併網發電,「裂變」至如今形成「華龍一號」、「國和一號」兩大三代自主核電型號,達到了85%以上的國產率。
  • 核電央企重組啟幕:中電投國家核電合併獲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1月29日)從多個渠道獲悉,今年1月初,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和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電投)的合併事宜獲得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1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昨日下午,中國廣核集團 (以下簡稱中廣核)還和法國電力公司在京籤署了核電站設計領域的有關合作協議。一系列動作表明,我國核電「走出去」的戰略步伐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