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ds君給小夥伴們推薦過的那些英語圈裡的男神女神嗎?先來給大家回顧一下吧:
翻譯女神張璐又來了!世界上有一種美人叫做:顏值比你高,才情比你好,努力還不比你少!
一位翻譯大神的英語學習方法
中國頂尖主持人楊瀾是如何學習英文的?!
如今,ds君再來給大家加上一枚妥妥的女神喲,她就是大家經常在CCTV的英文頻道見到的美女主持——劉欣!
先來一段可以作為發音模仿材料的對話吧:
(Read to You--Liu Xin)
劉欣,國家一級播音員。199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1996年5月代表中國大學生首次參加在倫敦舉辦的國際英語演講比賽,獲得冠軍。1997年8月進入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英語新聞欄目工作,先後擔任編譯、記者和主持人。曾主持過多場大型直播節目,包括央視元旦晚會、北京奧運會倒記時2周年特別節目、2008帕運會吉祥物發布儀式等。現在為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新聞節目主持人,日常直播的節目包括《環球瞭望》、《英語新聞》、《新聞一小時》和《今日亞洲》等。英語熟練,發音標準,曾多次任全國性英語演講比賽的主持人和評委。持有法語高級資歷證書。可用土耳其語對話。曾獲獎項包括2001中國新聞政府獎。
在整理劉欣如何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再次明白了家庭的力量,或者是環境的力量,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因有果的,基本上沒有速成,是幾年乃至十幾年的積累,同時頂尖高手都是本行業訓練最刻苦的,並且需要外部的推動。好了,讓我們來看看李欣的英語到底是如何煉成的。
(央視女神劉欣英文專訪脫口秀主持Tony Chou)
父親是鐵路安全工程師,學過俄語,卻從沒用過;母親在一家造紙廠當了一輩子質檢員。
大姐是好學生的典範,以勤奮對待所有挑戰,當然是百戰不殆,如今早已移居加拿大。
在外企打拚的二姐也是英文極棒,還自學過日語,法語和德語,所以對哪路來的神仙都不怵,堪稱在多語種間自由切換、遊刃有餘。
我是老小,兩個姐姐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我還沒太開竅呢,只記得當年跟著她們一起看英語教學節目《Follow Me》(跟我學),當時這是唯一的電視英語教學節目,影響了一代人。
---(劉欣備註:雖然父母不懂英文,但姐姐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從初一開始我和大家一起開始念ABC,對英語的親切感意味著我根本不用把她當成一門功課來學,上課的每一分鐘都是享受,下課也不用多花時間去複習,因為老師講的東西我已經聽懂了,這樣的良好的開端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動力。中學六年,我只有一次英語考試成績低於90分。
我同時慶幸,我在最開始學習的時候遇到了非常出色的老師,他們給了我一個堅厚的基礎。
---(劉欣的特別備註:我們要一輩子感激老師,特別是最嚴格的老師)
我給自己定下的規矩是不管老師有沒有要求,我都要將每一篇課文熟讀成誦,我說到做到,幾乎背下了中學六年學過的所有英語課文。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背課文會有多大的用處,回想起來才發現無意間找到了一個事半功倍的捷徑。
背誦課文的過程就像梳頭髮,從髮根開始一個詞、一句話的往下慢慢捋,等通順了之後還需一遍一遍的反覆梳理,直到梳子可以像洗髮水廣告裡一樣順著髮絲滑落,那時全篇文章也像流水一樣從我的口中淙淙而出。
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語言點都會被關注,被理解,直到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有時會有不順的地方,我也不會生拉硬扯,會先把它讓過去,等全文通讀了之後再回頭看,有的時候會不解自通。
背誦課文的同時,單詞的發音得到了練習,單詞的拼寫得到了鞏固,句子的結構,動詞變位,語法,時態等都得到反覆的錘打,直到被完整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在考試的時候,我很快就能從腦海中的課文例句中找到相應的答案,而我對英語的感覺也在這日復一日的錘鍊中越來越純正,越來越敏銳。
---(劉欣備註:背誦是發財致富的第一桶金,沒有背誦的原始積累,想一步登天很難,這是幾乎所有頂尖高手的必經之路)
那是在1987年到1993年,那個時代沒有多少音像資料可選,也沒有什麼外語廣播電視節目,只有電視上每周日播放的一部海外原版電影。
我當時總是在父母都睡了之後一個人守在電視機前,用報紙把屏幕下方的中文字幕貼上,為了不吵醒家人,我只能把音量開得低低的,站在電視機跟前仔細聽每一句話,聽不太懂也願意陪在電視機前直到困得不行。
在江南小城鎮江,沒有什麼外國人可以接觸,當時也沒有什麼先進的學習工具,只有選擇很少的原版卡帶,CD機並不普遍,什麼複讀機MP3還沒被發明呢。
我有幸得到了一盤叫「影子的房間」的歌曲磁帶,是誰唱得已經記不得了,在家裡的錄音機上我把這盤磁帶聽了無數遍,直到可以把所有的歌背誦出來。
當時的錄音機效果不太好,磁帶盒裡也沒有附上歌詞,所以我只能聽清大概,「背」出來的歌當然也像是抽象派名畫一樣,只能在遠處欣賞。
有一天被放寒假回家的大姐聽見了,她說你在唱什麼呢?我不好意思地給她看了那盤磁帶,她覺得我很不可思議,什麼都沒懂,卻唱得像模像樣,那種調子和味道簡直可以亂真!
要開出好的花朵就必須從選種做起。大一的精讀課真的從音標開始,每一個人的發音都會被檢閱一番,好地留下來,壞的撿出去,我的也不例外。記得系裡特別強調這樣做的重要性,避免引起浪費時間的質疑。
我受到過劉海平教授的批評,當然心裡有所準備,不過我也同意這樣做確實是太重要了。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而各地的教學水平有所差異,在那個高考不考口語和聽力的年代,書面的成績實在不能反映出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所以在開始任何深度學習之前有必要摸一下底,整齊一下隊伍,這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現在所有向我請教英語學習的人,都會得到同樣的「治療」過程,語音是口語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基礎,其他免談。
不過這個過程卻不是幾節課的事。十幾年之後,我仍然時常發現自己語音上的問題。
練習語音也是這樣,每一個音標先得都清楚了,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之後,才能發現更細微的細節和差別。整個過程有一點像人耳對於音樂的感知過程,你必須多聽,仔細聽,才能逐漸聽出不同的音樂之間的不同韻味。
而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決不是幾個月能完成的任務。這也是我給每一個希望快速提高英語的朋友的建議:語法和單詞量可以速成,但是語音和語調卻急不來,因為語音的正確與否需要你的嘴部肌肉和舌頭去適應一套全新的運動方式,功夫不到就是不行。
PS:劉欣感言
我最近在看甄立夫的一本《科學練聲》,他引用了 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這部小說開篇的第一句話叫做「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所以他說練聲是「正確的方法家家相似,錯誤的方法各有不同」。
每個將英語學到頂尖水平的方法和歷程真的本質是相通的,但反之我國有太多的人曾經在英語學習路上努力過,奮戰過,但最後還是放棄了,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故事。
我在這也希望各個依然在英語路上前行的朋友們,無論如何不要放棄,同時多思考學習英語的本質到底是什麼,自己的方法,時間,環境,基礎,理念,態度是什麼,和頂尖水平的人相比自己的優勢在哪裡,如何創造性地借鑑別人的經驗,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英語徵服之路。
(劉欣1996年在倫敦國際英語演講比賽的奪冠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