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是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滿月的重要時間節點。一整月過去,所有人都在關心臨港的變化,記者也為找尋「變化」,走進臨港的政府機關、企業,乃至幾家街邊的小店。
採訪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新片區揭牌才一個月,談變化還太早了。一來,臨港地區本就有一系列優惠政策打底,起點高;二來,以新片區「國家戰略」級的定位來看,要體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還需時日。
但也有人對記者說,S2高速、臨港路面的車變多了;有人說,咖啡店的顧客多了,營業額一個月上升三分之一;有人說,不想回老家了,只想留在新片區。這些豈非變化?
更多的變化在人們的期待中。亨通海裝公司的員工說,他們能夠預見新片區會推出稅率、人才等方面的政策,這些將給公司帶來實實在在的影響和激勵。人們都期待政策細則落地、運轉,期待能切切實實地享受新片區新政策的紅利,期待「吃到」新片區滿月、雙滿月、百日的一個個「喜餅」。
喜餅做得是不是有些慢?並不是。一項政策落地前,需要反覆討論、修改、完善,本就需要一定的時間。再者,新片區的政策不能「隨想隨推」。市領導就曾表示,上海乾部自己首先要有創新思維,不能「提出來的都是老東西」,要提出「讓人為之一振的東西」。
記者在政府機關的採訪亦印證了這點。臨港新片區企業服務局副局長沈靜波就說,他與同事每日研究各地政策,只為有所突破,想出真正「有力度」的政策。為此,企業服務局的工作人員有時會加班到凌晨。新片區管委會則更忙,作為直接發布政策的機關,加班到半夜兩三點已成他們的常態。
厚積薄發。第一個月的臨港新片區,更多地處於「厚積」的階段。此間的變化,非直接參與者確實難以察覺。但「積」越厚實,「發」也能越充分。
事實上,滿月當天,新片區管委會已經向大家發了第一批「喜餅」。當天上午,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交出了「滿月成績單」。《總體方案》與《特殊支持政策》共計158項任務分工,目前25項已完成或已落地實施;105項已形成相關細則初稿或正在加快推進。一個月來,新片區持續引進高能級產業項目,累計接洽項目近200個。
管委會還發布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支持金融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這也是新片區總體方案和新片區特殊支持政策發布後,首個出臺細則的臨港發展政策。《若干措施》主要包括重點扶持領域、扶持對象、金融機構扶持措施、金融功能性機構扶持措施、金融人才扶持措施、金融創新獎勵、招商引資獎勵、經營承諾、附則等9個方面。
另外,還有外國人才創新政策公布、多家金融機構籤約、央行支持新片區建設等,滿月當日好消息不斷。這也標誌著新片區從「厚積」轉為「積」、「發」同步,所謂「翻天覆地」的變化亦從此刻開始。
一「發」不可收拾。新片區滿月次日,新片區新聞中心暨上海主要媒體臨港新片區記者站成立;新片區企業發展合作聯盟揭牌,44家市屬國企走進臨港,積極對接新片區總體方案,全力參與和服務新片區建設。
新聞中心的成立,對新片區的意義也許遠超外界想像。新片區的宣傳、報導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高密度,其輻射效應將是潛移默化且深遠的。
何以見得?在近日的採訪中,大隱湖畔書局的店長對記者說了一些細節。近一個月,書店在某網絡商戶點評平臺上的頁面點擊量增加了許多,顧客數量亦大增。再結合偶爾對顧客的詢問,他猜測,許多顧客在看到新片區成立的相關新聞後,萌生興趣,在網絡平臺上搜索臨港的休閒、娛樂去處,最後來到書店。
臨港新片區企業服務局副局長沈靜波也提到過類似的細節。他的不少同事雖在臨港工作多年,卻很少留意附近的風景。新片區掛牌後,報導量增加,臨港的各個角落都擁有了曝光度。同事們這才發現,「原來臨港有這麼多漂亮的公園」。
新聞中心成立後,臨港將被更高頻、更全面地展示,新片區的建設成果亦會讓人們對這片熱土更感興趣,這是一種良性循環,一劑「變化」的催化劑。
「大變化」已在顯現,趨勢也已明晰。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武偉說,管委會將於每月20日左右召開新聞發布會,及時發布可落地實施的各項政策。下個月的喜餅多嗎?大嗎?好吃嗎?這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