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持才狂傲,你卻虛懷若谷;別人花言巧語,你卻多思慎言;別人拼命顯擺,你卻韜光養晦;別人爭破頭顱,你卻以退為進;別人趾高氣揚,你卻不顯不炫;別人用盡心機,你卻遠離是非。
0101 李紈的背景:無可挑剔
李紈是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為國子監祭酒(從四品),相當於國家最高學府的校長。並且,這個學府是專門培養官員的(放在今天就是中央黨校校長),很多當朝官員要稱之為「恩師」,有著強大的官場影響力,
書裡說李家「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又說「至李守中繼承以來」,說明李守中是族長。李家的家庭底蘊深厚,風門清貴。儘管祖上無爵位,這種家庭在婚姻市場卻是絕對的搶手貨。除了賈母,李紈就是賈府裡出身最好的媳婦。
賈府祖上很顯貴。但他們祖宗早已經選擇了急流勇退,只剩爵位,沒有了實權。由於文化路線也沒走通,當然無法恢復祖上榮耀,淪為沒落貴族。
賈家自詡為詩禮之家,但實際上半文半武、無所長項,靠祖宗蔭蒙得過且過。只有賈政一個人在朝為官,也只是個不值一提的工部員外郎(從五品),負責土工程的副官。
賈政本人並無爵位,官職又低於李守中,這樣來看,賈珠是高攀李家。要是拋開官職,單論兩家門風的話,那高攀的還不止一點點,而是一大截呢!
如果讀者能把書中的政治背景弄清楚,再把賈府的家族歷史搞清楚,就明白賈珠這樁聯姻來的多麼不易!(詳見《深度解析賈政夫婦:中國式婚姻,有多少難解之局》)
簡單說就是,賈府幾代祖輩孜孜不倦追求的結果,祖宗之期望,繫於賈珠李紈二人。
賈政原本沒有繼承權,應該一無所有的。賈母偏要對抗封建宗法制,一心一意把財產留給他。為什麼?大家看看,賈家那麼多男性,除了賈政能走上文化的康莊大道,其他還有誰?
賈政的特殊性,揭示了一個深藏的真相——不是賈母偏心,而是歷盡千帆的老人們,深知每個子孫的未來。既然無法改變,就把家產傳給那個有點希望的人吧!總比全被吃喝嫖賭糟蹋光了好。
詩書傳家久,是那個時代人的共識,也是永遠顛覆不滅的真理,即便到了現代社會。
越是文化不普及,有文化的女性越難得。滿人男性對家庭內務概不過問,都是甩手掌柜,那麼家族的發展和走向,真的全賴於女性!同時,滿人還有個風俗是兒媳管家。所以,李紈是帶著文明的光環,承擔著幾代祖輩的殷殷期望,來到了賈家。
她出身清貴,族長之女,書香門第。她明媒正娶,下嫁賈府,長孫兒媳,宜室宜家。她育有嫡子,教養有道,令其完全有別於賈府的紈絝之風,苛刻的賈政對兒子永遠有一萬個不滿意,唯獨對賈蘭「喜不自勝」。
總之,李紈這樣的兒媳,上合祖宗之願,下慰子孫之福。
0202 李紈的委屈:明珠暗藏
可是人生總有不完美,誰承望遇到了超級後臺加超級控制欲的婆婆王夫人。王家人太抱團了,王氏集團利益高於一切(詳見《深度解析賈政夫婦:中國式婚姻,有多少難解之局》)。李紈被輕而易舉的撂在一邊。
這狀態放在今天,就好比你的背景、學歷、職稱、業績,原本都是number one,從世界五百強被請到一個老化瀕危的公司做CEO,原本是來傳播先進經驗的,可入職沒多久就被守舊派鬥下崗了,還不許離職,就此被雪藏。你說這叫什麼事?
李紈怎麼應對呢?就一個字:忍。
如果你要問紅樓夢裡誰最出彩,毫無疑問是王熙鳳。她長袖善舞,她殺伐決斷,她千伶百俐.......據說一位美國教授調查學生最喜歡的《紅樓夢》人物,結果王熙鳳高票當選。她的光環太強大了,活的恣意熱烈,大大跳脫出那個時代的壓抑。即便她手上沾著鮮血(至少6條人命),都無法減損她的可愛程度。
但是有沒有人想到過,她所有的光芒萬丈,有個前提——霸佔李紈的位置。如果沒有管家平臺,她什麼都不是。
鳳姐的每一個光環,對李紈而言都是刺激,甚至可以說是羞辱。
曹雪芹刻畫角色最愛兩兩對比,王熙鳳和李紈就是對比關係。周瑞家的送宮花,把大半個家都走遍了,讓讀者跟隨著這盒花,見識賈府的各色人物。她去鳳姐兒那兒,作者偏偏寫了一句:「穿夾道從李紈後窗下過,隔著玻璃窗戶,見李紈在炕上歪著睡覺呢。」脂硯齋特意揪著這句,批道:
」李紈雖無花,豈可失而不寫者?「
是啊,此時的鳳姐正春風得意,有權有顏有愛有閨蜜,賈母寵、婆婆疼、丈夫哄、眾人臣服。一盒花要給她四支,站在門口,屏聲靜氣地等她夫妻遊戲結束.........而李紈呢,歪著,百無聊賴的消磨著漫長的午後。反正她不需要花,不需要問候,不需要一切繁華熱鬧。豪奴們大可省去跟她過招,過其門而不必入。
王熙鳳和李紈就是世界的兩端。一個花團錦簇,一個清冷寂寥;一個舌燦蓮花,一個默默無言;一個風光無限,一個黯淡無光。但諷刺的是,一個武一個文,一個借調一個正式。
0303 李紈的真相:槁木裡的火種
書裡說李紈形同槁木,真的如此嗎?當然不是。
探春發起詩社,李紈進門笑道:
「雅的緊!要起詩社,我自薦我掌壇。前兒春天我原有這個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會作詩,瞎亂些什麼,因而也忘了,就沒有說得。既是三妹妹高興,我就幫你作興起來。」
看看這段話裡有多少信息:眾人是春天搬進大觀園的,從一搬進來李紈就有心辦詩社了。詩社並不是簡單的娛樂項目,要知道,任何重大社會變革都從文化復興開始;自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從詩社裡誕生。這顯示出李紈內心期望著變革(起碼是家族內的變革),充滿著對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
但她又是謹慎的,有這麼好的創意,卻一聲不吭。直到探春提議,大家齊聚,萬事俱備了,她就馬上行動起來。
她張口先自薦掌壇,生怕被人搶了去,這爽利、這氣勢、這迫切——說實話,王熙鳳探春都望塵莫及。接著,她一口氣把詩社的地址、規則、別號、經費等問題,全部解決。
在詩社裡,李紈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她既會寫詩,又擅評詩,隨時想出新奇高雅的點子,活躍異常。當大家意見不同時,她一錘定音,毫不猶豫。對詩作的爭議,她力排眾議,絕不和稀泥。有過小嘀咕的人,最終都承認她「善看,又最公道」。
詩社是大觀園裡最美好的回憶,也是全書唯一的一段歲月靜好。這段詩情畫意,好似來的很容易,其實不然。文化人各有主見,不易聚集更不易管理,沒有幾把刷子真不行。由此可見,李紈既有管理之志,也有管理之能。
總之,李紈潛在的能量讓人很吃驚!而更令人吃驚的是,她非常嫻熟的把握著這股能量的運用,收放自如。
條件合適的時候,當仁不讓,動如疾風;條件不足,就靜觀其變,萬年蟄伏。極有主見,卻很少表現,一旦表現,穩操勝券——如此高超的處世姿態,堪稱大智若愚!
在權力的高壓下,她不爭不搶、淡然自若的過著」竹籬茅舍自甘心「的生活,甚至很多時候是一幅無能、遲鈍的樣子,讓人以為她形同槁木。誰知道,槁木裡藏著萬年不滅的火種,隨時可以釋放光和熱。
恰恰像她住的稻香村,外邊是黃泥院牆,毫無光彩,內裡卻「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
0404 李紈的鋒芒:經緯分明
李紈很善於忍,某些時候,這種人會被誤判為迎春的同類,所以說她槁木。但事實上,她跟迎春大大不同。
迎春也能忍,卻是愚忍,針扎一下不知道疼,是非好壞懶得分。而李紈是智忍,在忍耐的同時,保持著足夠的鋒芒,三觀清晰,經緯分明。
李紈和黛玉玩笑間,有句話
「你們聽他這刁話。他領著頭兒鬧,引著人笑了,倒賴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兒你得一個利害婆婆,再得幾個千刁萬惡的大姑子小姑子,試試你那會子還這麼刁不刁了。」
讀者們都知道,這是對王夫人的控訴。不過請留意,話裡除了控訴了王夫人,還有「幾個千刁萬惡的大姑子小姑子」。此時站在她面前的不就是幾個小姑子嗎?
黛玉先攻喧(開玩笑)她,她當即以牙還牙,順帶把每個人都敲打一下——不要對我太放肆了,我不是你們的保姆,你們要學會尊重我。
這種鋒芒到處可見,尤其跟王熙鳳相處時,寸土不讓,窮寇亦追。當然,因為她倆的對比競爭關係,李紈對王熙鳳有一萬個不忿,對她就總是火氣十足。
拋開複雜的成因,只說結果——王熙鳳跟李紈對口舌,其實每次都落敗。天下最巧的一張嘴,竟然多次慘敗給李紈,臨到最後還得求告:"好嫂子,賞我一點空........"
為什麼能讓阿鳳甘拜下風?即便她有強大的後臺,佔據著一切有利條件,終究大不過一個理字。在李紈有理有據、有章有法的對攻下,只能丟盔棄甲。
這是非常高超的反襯寫法。明寫王熙鳳如何伶俐、如何萬人不及,實際上卻遠不及李紈。
【注】這也是本書最大的特色之一,所有淺層印象和官方刷贊,都是鋪墊和反襯,高階層都在不寫之間。一旦你看懂了高階層,就會明白,官方刷贊原來是諷刺。這類人物以薛寶釵為最,次之有襲人、王夫人、王熙鳳等。
書香門第沒有白白培養李紈,文化武裝了她的頭腦,讓她擁有一個強大的自我。既能嚴格自律、不染奢靡、不屈威武、不混是非,又能隨順大眾、溫和得體。偶爾露一下鋒芒,就足以威懾對手。
因為有強大的自保能力,李紈在賈府被邊緣化,也僅此而已。像尤氏反覆受辱、邢夫人口碑盡喪、秦可卿小命不保,李紈都可以順利避免。在王氏姑侄強大的雙重夾擊下,她依然活的不卑不亢,就像傲雪寒梅一般,遒勁堅挺。
0505 李紈和平兒:惺惺相惜
平兒是書中少有一個完美角色,她身處逆境,不僅能保全自我,還能幫助別人。既不失生存之能,又不失善良本性,世間兩難之事,她做到了。
可是,賈府裡最推崇平兒的人是誰呢?是李紈。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共性才會生出愛護。
如果你看出了平兒的不凡,說明你是個正常人。如果你看出李紈的不凡,那才是高人。
李紈對平兒之愛護,已經超出正常的欣賞,可令她突破」理性「,跨界插手別人家的事。她明鑼明鼓的指責王熙鳳:
「昨兒還打平兒呢。虧你伸得出手來。那黃湯難道灌了狗肚子裡去了?……給平兒拾鞋也不要。你們兩個,只該換一個過子才是。」
這話說的多狠啊!試問,全府上下誰敢這樣咒王熙鳳?
值得注意的是,這句話也是箴言。按曹公本意,王熙鳳後來事敗被休,正值王家一敗塗地,有家難回滯留賈府,遭到邢夫人、賈璉、昔日豪奴的報復性打擊,被當做僕役羞辱。平兒是否成為正室不可考,但她成為實際當家人是真的。她和王熙鳳真的換了個。
阿鳳其實很可憐,終其一生只是個出力不討好的棋子。空長了華麗無比的羽毛,誰知肚裡一包草。作為現代讀者,或許難以接受這悲劇,但無法否認她確實有一身罪惡。
曹雪芹反封建,反的是封建糟粕,而不是良性規則。作為文化人,何為正義、何為天理,他比誰都清楚。
一部偉大的名著,三觀必然經得起百千萬年的考驗。那麼,書中一切身負罪惡的、有違天理的人,作者必然不憚於用最殘忍的筆觸去書寫結局。但是,一部分正義人士,必然要被罪惡之人戕害。這是對罪惡和黑暗的揭露。
大浪淘沙之後剩下的,是正義裡的金剛鑽。就是既能代表正義,還能跟罪惡搏鬥的那批人——也就是李紈和平兒這一類的。
平兒由奴變主,李紈獨得晚韶華,分明是作者對她們的褒獎!而許多當代讀者,一邊大讚平兒,一邊卻誹謗李紈,多愚蠢啊!
這二人原本是正副關係,平兒只是李紈的低配版,如同襲人和寶釵,命運的走向必然一致。平兒將負責長房,李紈則承襲二房的血脈。
0606 李紈的人生智慧: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作為賈政千挑萬選的兒媳婦,李紈絕對有不容小噓的實力。
她可進可退,可方可圓,隨著環境而變化。在詩社裡,有領袖風範。到三駕馬車管理榮國府時,因為自己深受王夫人忌憚,她就甘居探春之下,收起了當仁不讓的氣勢,很溫和的做著配角,顯得務實而勤勞。到抄檢大觀園時,她就站的遠遠的毫不染指,既無衝突也無故事,仿佛遊於世外了。
【注】抄檢中沒有發生任何磨難事件的只有兩處:李紈和林黛玉。她們倆都是文化的象徵。
所以,李紈本質上也是個政治家。放在什麼平臺上都可以發揮,給她什麼角色都能擔當。她所體現的正是中國文人的精神面貌——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旦施展政治才能,她就能把大觀園治理成一派清淨樂土。
而李紈這些才智,又反襯了黛玉。李紈所能,黛玉皆能;李紈不能,黛玉亦能。只是物極必反,黛玉之能,已經不適合這個濁世。黛玉是高度理想化的知識分子,李紈是接地氣的知識分子。
當賈府轟然倒塌後,曾經叱詫風雲、鬼神不懼的王熙鳳,八面玲瓏、天衣無縫的薛寶釵,都無計可施。那麼多的心機、那麼的才幹、那麼多靠權利得到的名利榮光..........統統碎成瓦片。只有貌似槁木的李紈,培養出唯一的人材,讓賈府百年榮光得以殘留一絲餘氣。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成功是一切人的渴望。但當代人崇拜的是極其拙劣的成功學,追求速成炫耀,妄圖靠幾句漂亮話、賣弄點所謂的『情商「,就騙得一切,故皆以寶釵襲人為楷模。對作者真正塑造的成功者李紈,卻嗤之以鼻。
李紈的成功,靠的是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一個真正的成功者,必須如此。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是蘇軾的一句話。本意是:做學問既要博覽群書,又要去粗取精,只有積累深厚的知識,才能運用時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如果說她做人圓滑、行事聰明,那阿鳳寶釵更甚一籌。關鍵是把聰明用到哪兒!李紈知道自己的本職本位是母親,生養教育好兒子才是第一天職,一切都圍繞此核心,這就是成功之路。其他的東西如榮光、地位、權利、家族裡的是是非非,有力則為之,無力則放棄,不能壓過核心。
反觀阿鳳,她什麼都想要,要獨佔丈夫、要執掌大權、要斂財、要美名、要萬人臣服、要人前拔尖,甚至到後來要操縱官府、草菅人命........她不是沒機會生兒子,兩次流產都是男嬰。平兒都為她認不清形勢而惋惜,她卻不自知。
她比常人聰明伶俐,自我感覺一切都應付的來,所以一切都屬於自己。可惜,應付的來,不等於歸你所有。阿鳳始終不知道哪些應屬於自己,那些是自己的核心。
這就是博觀而約取的道理。人生能抓住核心,可不容易。大多數人都把生命消耗看似凸現自我價值,實則不值得的東西上。
李紈婚前就已經具備了一切良好條件,是天命之所歸者。被命運扔進旮旯了,她不爭不怨,繼續積累自己的實力。
王熙鳳藉助管家,千萬兩銀子眨眨眼就來了,李紈每月只有40兩,跟阿鳳自然沒法比,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沒有罪孽的路,永遠不必擔心還債。腹內的詩書誰也偷不走,不必擔心被抄。錢會一點點多起來,兒子會一天天大起來。
這便是厚積而薄發的道理。最後證明了那句話:是你的,終究是你的。
莊子《南華經》裡有句話: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改,可不慎與!
意思是:人生於世,真正意義的成功,其實需要長久修煉,集合眾緣,如同滄海桑田一般,絕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大多數凡人而言,生命有限,能力亦有限,不招災厄,便是最大的成功了。要謹慎啊!#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