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一日電 題:誓以「儒釋道」全盤「化西」
——訪臺灣華山書院教授、全球兒童經典教育推廣人王財貴博士
中新社記者豐冰
一紅一白,兩大束百合花,在臺灣華山書院、全球兒童經典教育推廣人王財貴博士下榻的北京湖北賓館房間,散發出淡淡的幽香,那是剛剛聽完王博士《回到孔子·莎士比亞》精彩演講的北京聽眾對房主人的問候。茶几上一大袋子新鮮的荔枝,從南方來,那是從廣西南寧市趕來北京的聽眾,對十餘年不辭辛勞推廣儒家經典的房主人的慰勞。
在北京海澱區的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中心主任馮哲的引薦下,王財貴博士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中國和平崛起 文化復興此其時
王博士說,很多人預言: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這意味著中國人要領導全世界。中國人要守住人類傳統文化結晶,要用備受西方人推崇的中國儒、釋、道的人性哲學、理念引領世界走向天下大同。
兩年前,王博士在北京師範大學一場推廣兒童經典教育的演講,掀起了中國大陸讀經風,他的經典教育理念從此深入人心。
「回到孔子·莎士比亞--二00四四海兒童經典教育周」活動,剛剛在北京結束,王財貴博士在北京國家圖書館音樂廳的兩場演講,場場爆滿,中國各界專家、熱心教育人士及家長從各地趕到北京。他的睿智與博學傾倒了在場的每一位聽眾,場內掌聲連連。
他提出,以德行為本,以知識為謀的教育理念,不僅是讓孩子誦讀聖賢的經典,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具備成聖成賢的德行,以德治國安天下。
在此次活動中的一個研討會上,臺灣華山書院創辦人林琦敏先生介紹說,社會風氣日下,人的習氣難改;改造人心,兒童最重要。一九九四年開始,王財貴博士開始在臺灣推廣兒童讀經教育。一九九九年,王財貴博士看到中國大陸和平崛起,預示中國不久就能成為經濟大國,還要成為文化大國。王博士將兒童讀經教育推展到大陸,得到各地政府的支持和參與。
中華民族復興不能遠離聖賢之道
北京師範大學郭齊家教授聽了王財貴博士的演講和事跡後,稱他自己「有所感悟」。郭教授說,王博士的演講把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熱血激起來了。兩岸同胞都是一顆心,希望中華民族復興。要實現中國政府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萬物要和諧,就不能遠離聖賢之道。他盛讚王博士是世界上推廣兒童讀經第一人。
現在美國已有二百萬人在學習中文,「西方中文熱,中國外語熱」,這一非常奇怪的現象,令王財貴博士激情滿懷。他致力推廣東西方經典文化,就是「把中國經典文化送出去,把西方經典文化請進來」。要使中國成為書香社會,國民要好學上進,中國才能走在世界前列。而把經典文化帶入廣大的農村,這是中國近幾年所要做的偉大工程。
位於北京海澱區的北京四海兒童經典導讀中心,是中國大陸推廣兒童讀經的典範。記者陪同王博士參觀了這裡的幼兒國學啟蒙館。園長馮濤指著牆上的圖片一一介紹,王博士仔細觀看,並不時詢問。孩子們在教師的引領下,圍在王博士的面前,興奮朗誦《論語》、《大學》和《唐詩》。
道德傳承寄望孩子 十年演講一千場
教育周活動一結束,許多人趕到這裡,向王博士索要籤名、題字及合影。錦州的家長要回去,王教授親手抓出荔枝送給她留在火車上吃;他的書法題字從上午十點一直寫到中午一點半。王博士滿足了每個人的要求。
從臺北走到大陸,歷經十年,王博士演講一千場次。六次回大陸,王博士的足跡遍及長江南北。這次演講從瀋陽、撫順、錦州、錫林浩特到北京,然後去天津、香港、長沙、成都、汕頭、深圳、東莞、陽江、廈門、福州共十五、六個地方。每處呆兩三天,每天講兩場,估計會講四十場。
記者問:「你對哪個城市印象最好?」王博士說,很少有時間出去玩。只去過中山陵、西安終南山、四川峨眉山、桂林灕江,頤和園漂亮。他說:「大城市跟臺北差不多,小城市跟臺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