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皮影第五代傳承人李娟:為非遺注入新的生命

2020-12-14 西部網

始於西漢,興於唐朝,盛於清代,皮影戲作為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影人在藝人的操縱下靈活舞動,「一口敘還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的藝術形象躍然幕布之上。

在山東濟南,有一個李氏家族,他們世代致力於皮影戲的傳播與發展,讓濟南皮影一度成為泉城的一張名片。濟南皮影傳承到第五代,出現了第一位「女掌門」,她就是85後姑娘李娟。她的堅持和不懈努力為濟南皮影注入了新的生命,融入了新的時代特徵,也讓世界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世代傳承:耳濡目染練就紮實基本功

濟南皮影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最初是由李娟的高祖父李克鰲帶到濟南的。他的到來讓皮影從遇到紅白喜事才會進行表演的特殊職業,變成了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一種娛樂項目。李克鰲的兒子李福增、李福祥繼承了父親的衣缽,同樣也是演出皮影戲的好手。1955年,他們還把皮影戲演到了中南海懷仁堂。此後,濟南皮影名聲大噪,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濟南皮影傳到第三代,也就是李娟的爺爺李興時這裡時,又有了新的特徵。以前的濟南皮影也叫「兩人忙」,其中一人負責所有的表演形式,另一個人只擔當鑼鼓伴奏。李興時經過多年的積累,自創了一人一臺戲的表演形式,腳蹬鑼鼓,雙手操作皮影,嘴裡還能邊說邊唱。1982年,他表演的十集皮影戲連續劇《西遊記》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同時也傳播到了東南亞地區,再次把濟南皮影推向了一個高峰。

皮影是一門綜合的學問和技術,繪畫、設計、唱念做打的能力一樣也不能少。出生於曲藝世家的李娟從懂事起就開始接觸皮影。那時爺爺經常會拿出一些影人來擺弄,自己唱一唱,他對皮影的熱愛給李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娟在製作影人。本人供圖

爺爺對李娟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每天都會給她布置很多任務,比如每天都要畫一幅畫、練習剪紙。後來李娟又開始畫九宮格,畫完還要給爺爺講故事。此外,練習說評書、山東快書和相聲對李娟來說也是家常便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繁雜的訓練讓李娟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為日後的皮影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爺爺演出的時候,李娟經常給他打下手,爺爺的颱風、表現力、對待藝術的執著和敬業精神深深感染著她。直到現在,她在演出時還會不自覺地去模仿爺爺。在爺爺的影響下,她發自內心喜歡上了這門獨具特色的藝術。

臨危受命:義不容辭勇當非遺傳承人

兒時的李娟雖然喜歡皮影,但卻從未想過會把傳承皮影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她在大學學習的是兒童英語教育專業,最初的夢想是創辦一家兒童英語幼教機構。在她畢業的那一年,濟南皮影開始受到關注,正是需要傳承人的時候,可此時的李興時年事已高。不願看到爺爺因年齡問題放棄自己熱愛的行當,李娟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自己的夢想,全職幫助爺爺傳承皮影。2008年,濟南皮影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第二年,李興時也被評為國家級傳承人,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

2011年,一次突發事件徹底改變了李娟的人生軌跡。李興時因為趕著印劇本不慎摔傷了腿,休息了半年的時間。為了不讓爺爺擔心,李娟臨危受命,代替爺爺進行演出。以前只演配角的她為了能儘快熟悉爺爺所扮演的角色,除了到醫院陪護爺爺,剩下的時間都用在了排練節目上。功夫不負有心人,原定的節目如期上演。這是李興時第一次在家裡看到自己的後代進行演出,當時的他激動得熱淚盈眶。從此以後,傳承皮影戲的重擔就正式落到了李娟的肩上。

李娟在展示皮影。本人供圖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李興時對這個孫女刮目相看。有一次,李娟接到了一個劇團的邀請。與以往的演出形式不同,這次對方要求演一個半小時的大戲,而以前爺爺教給她的都是一段一段的折子戲。演大戲需要很多道具,不能幹說唱;此外,演出的地點是在兒童劇院,需要有豐富的內容來吸引小朋友們的眼球。在李興時看來,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李娟卻不願放棄這個展示和鍛鍊自己的機會,她背著爺爺,偷偷把合同給籤了。此時距離節目上演只有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設計劇本、趕製道具、去工作室排練,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李娟為了做好這件事,用盡了所有的氣力。因為她覺得,如果不突破自己,那就永遠不會知道自身隱藏著什麼樣的能力。

最後,李娟不負眾望,克服了所有困難,為觀眾呈現了一次完美的演出。當時,《齊魯晚報》整整一版刊登的都是她演出的消息。李娟還因此獲得了第二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優秀演出劇目的獎項,能力得到了專業的認可。

大膽創新:不遺餘力傳播傳統好文化

經過多年的努力,李娟為濟南皮影的編排注入了許多新元素,加入了很多流行的話題,創造出《西遊記大戰蠍子精》、《南郭先生》等多個膾炙人口的劇目,優秀作品《仿古雷震子》還被評為2018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滾動資助作品。

李娟在教孩子們演皮影。本人供圖

從2007年起,李娟就將皮影引進了課堂,並把中國的孝文化、寓言故事等融入皮影中。在教學過程中,還創造出了適合孩子們的卡通皮影。她希望能夠從小培養孩子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將非遺一代代傳承下去。「只要有人願意學,我都不會保留」,李娟說道。

除此之外,李娟還致力於推動皮影的生活化。她和自己的團隊推出了很多衍生品,以及皮影的DIY製作,人們看完皮影后可以用她準備的材料包親手製作皮影,既可以拿來玩,也可以帶回家收藏,大大增加了皮影與觀眾的互動性。她還製作了可攜式的皮影小舞臺套盒,這種套盒在家裡打開就能玩皮影,有燈光,有幕布,把大舞臺變成了一個可攜式的小舞臺,讓人在家裡就能夠感受皮影的樂趣。

李娟參加蒙特婁國際龍舟賽暨龍舟文化節。本人供圖

現在的濟南皮影不僅在國內收穫了大批粉絲,也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李娟曾代表山東前往20多個國家進行演出,觀看過的外國友人無一不為中國皮影藝術的魅力所折服。「只要是能零距離互動,都會有很多外國人圍著我,要到後臺親自體驗,他們對皮影的藝術形式都是讚不絕口的。」

2017年,李娟成為全國首批二十位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項目工程重點培養人員之一。在她看來,濟南皮影不是李家的,也不是山東的,而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皮影的未來一定是國際化的。「皮影戲承載著文化使命,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非遺文化的保護中來,讓我國的傳統藝術走向國際化。」(中國青年網記者 候倩倩)

編輯:張娟

相關焦點

  • 李娟:為「古老的動畫」注入新活力
    李娟,是濟南皮影戲的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這位80後的濟南姑娘,如今正以不盡的真情、匠心,為這項傳統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力。濟南皮影,「李家皮影」「五一」節時,李娟和記者聊起皮影,有說不完的話。後來,又有了第二代傳承人李福增、李福祥,第三代傳承人李興時、李興堂,一直到現在的李娟。所以,不少老濟南也把濟南皮影,喚作「李家皮影」。而到了上世紀50年代,看皮影戲已經成為大眾重要的娛樂方式之一。「到現在,不少70多歲的大爺大娘看到我演皮影戲,還很激動。他們直說,看李家的皮影戲、到人民公園看小人書,就是他們童年最美的記憶。」
  • 這就是山東|濟南非遺傳人原創皮影作品 致敬最美防疫逆行者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戰鬥中,雖然我沒穿上白大褂,但在家雕刻的影人、搭建的簡易舞臺以及後期剪輯的視頻都是我用世傳的皮影方式奔赴抗疫防控阻擊戰前線的武器。」濟南皮影戲市級非遺代表傳承人李娟擲地有聲地說道。為貫充分發揮文化戰線優勢,廣泛凝聚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按照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防控工作部署安排,自覺扛起使命擔當,倡議並組織全市非遺傳承人用豐富多彩的非遺創作形式致敬前線英雄、表達深切祝福、堅定必勝信念,生動反映抗擊疫情戰鬥中湧現出來的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為這場戰「疫」的最後勝利凝聚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 第六屆非博會上,百年濟南皮影戲講述時代新生活
    一方純白的幕布後面,皮影戲人又演又唱,配以鏗鏘的民間曲調和接地氣的大眾故事,總能引來陣陣喝彩聲。濟南皮影戲的代表「李家皮影」已有100多年歷史,歷經五代傳承人。第二代傳承人李福增、李福祥曾經在北京懷仁堂為國家領導人演出過《西遊記》片段。
  • 皮影「女掌門」:演繹光與影 老手藝變身「潮玩」
    一方幕布,一束燈光,幾隻影人上下翻飛,李娟靈活地操控著手中的道具,同時配上原汁原味的濟南方言和唱腔,一場活靈活現的光與影的大戲精彩上演。「說起皮影,我能講的故事太多了。」85後李娟如今已是濟南皮影戲的第五代傳承人,也是百年來濟南皮影的第一位「女掌門」。在她的演繹下,皮影不再僅僅是一門「老手藝」,更成為流行「潮玩」,而說起李娟的故事,也如同皮影戲一樣精彩。
  • 李娟:皮影戲裡說戰「疫」 用皮影作品向廣大醫務工作者致敬
    最近一段時間,受疫情影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濟南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李娟無法像往常一樣外出演出,可她的忙碌卻未減半分。
  • 演藝資訊|百姓大舞臺推出濟南皮影戲專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6月12日晚,由山東省文化館、齊魯晚報聯合主辦的「相約消費季 百姓大舞臺」推出濟南皮影戲專場。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李娟、李興時現場演繹了《彩虹色的花》《新編武松打虎》《南郭先生與狼》《辛棄疾奪印》《西遊記之孫悟空大戰五毒精》等濟南皮影戲的精彩節目。「一口敘述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說的就是皮影戲。藝人躲在幕布後,靠著手中的竹竿和皮影人,藉助燈光剪影,演繹千軍萬馬的故事。
  • 聽非遺傳承人講述老手藝的新故事
    非遺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也是一個文化現象整體。它不只是一件件體現文化傳統的產品或作品,更是可見、可參與的生活。當前非遺傳承保護面臨哪些挑戰?如何讓非遺技藝「活」起來,在活態傳承中融入百姓生活?光明日報記者走近四位非遺技藝傳承人,聽他們講述傳承故事,啟發新的思考。
  • 曉談二十八期 | 皮影傳人範維國:非遺文化者的產業夢
    皮影與地產結合點:  1、 成立非遺劇院  產品定位:以泰山皮影等非遺文化為載體的商業劇場  消費場景:住宅社區、商業地產、特色小鎮、旅遊景區等  產品服務模式:以輕資產輸出(加盟)的方式,提供固定的演員班底,可定製、常更新的演出內容、專業運營團隊及相關品牌資源
  • 非遺注入新活力
    南都訊記者許曉蕾 10月15日,男裝品牌「寫生」聯合成都非遺傳承人周軍,在科爾海悅酒店,獻上了一場時尚融合藝術的跨界演出《燈影不息》。皮影元素融入當季服裝設計,皮影戲貫穿活動現場,在展現鮮活設計的同時,為民間文化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 大師收新徒,湘繡鬅毛針第五代傳承人來啦
    新湖南客戶端8月5日訊(通訊員 劉星星 方菁)今天上午,湘繡鬅毛針第五代傳承人拜師儀式在湖南省湘繡研究所舉行。彭娟、李小豔、黃春豔、王參文、饒婷等五名90後湘繡傳承人,拜鬅毛針第二代傳人劉愛雲和第四代傳人成新湘為師,喜結師徒情緣,成為鬅毛針第五代傳承弟子。
  • 探訪安徽滁州非遺小鎮:讓非遺文化走入尋常百姓家
    12:23: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寶秀     馬氏皮影第六代傳承人孟召傑正為觀眾表演 趙強 攝   中新網合肥4月28日電 (記者 趙強)「我創建這個烏衣非遺小鎮的初衷就是為了傳承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讓這些非遺文化邁出『深閨』,走進尋常百姓家,讓大家了解它們,更能喜歡上它們。」
  • 遼寧盤錦皮影戲展演: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非遺文明
    大荒皮影戲團隊正在為孩子們表演兒童劇。(遼河晚報 記者 劉楊 攝)孩子們親手操作皮影人。(遼河晚報 記者 劉楊 攝)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明,將非遺保護與少年兒童教育有機銜接,叫響遼河口文化品牌。
  • 文化騰衝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永周 皮影集大成者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永周他酷愛各種民間藝術形式,對雕塑、音樂、繪畫等廣有涉獵,並有很高的藝術造詣。騰衝幾乎所有的名山古剎、寺觀廟宇,都供奉有他塑的神聖仙佛。對漢族民間各種民俗活動的儀式程序,他也極為熟悉,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人。一張牛皮 演繹百年精彩劉家寨皮影據說起於皮影鼎盛時期的明清時代,曾在騰衝興盛一時,後因現代影視文化的發展,隨著整個皮影大環境的衰退逐漸沉寂。
  • 中國動畫人是時候再次向皮影、剪紙等非遺技藝學習了
    在學習西方多年之後,如今中國動畫人又把眼光轉回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故事和傳統技藝的表現方式,與「非遺」技藝的結合成了急迫又順理成章的事情。9月7日至8日上午,與會嘉賓按照剪紙、皮影、年畫三類項目,分別舉辦專題對話。8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年畫、剪紙、皮影非遺項目傳承人代表、國內知名動漫製作公司負責人代表以及非遺保護領域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活動。
  • 皮影魯藝行 非遺長至歸·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年度成果展
    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成立於2017年,基金以傳統工藝與材料研究文化和旅遊部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為平臺,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術資源為依託,以雪花秀品牌強勁的宣傳推廣為助力,共同致力於支持中國非遺手工技藝的研究保護和創新發展。
  • 何氏皮影父子:皮影元素要真正走入人們生活中去 煥發新生
    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承辦的「文脈頌中華」湖南非遺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將以圖文、短視頻、創意海報等形式,全面展示非遺的傳承與創新之美,以及非遺傳承人的新風尚。
  • 皮影藝術進校園 非遺文化潤童心
    張明星現場指導學生如何操縱皮影,展示創意皮影秀。學生上臺體驗操縱皮影。只見舞臺上一張幕布,燈影幢幢,皮影翩躚,藝人正在演繹皮影劇目《東郭先生和狼》,為學生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培訓中心特邀請瀏陽皮影傳承人張明星為學生帶來非遺文化體驗課程——皮影戲。在表演前,張老師進行了皮影知識講座,介紹了皮影戲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皮影的起源和傳承的現狀等,學生聽得聚精會神、饒有興致。
  • 非遺傳承:湘韻皮影-燈下的文化之旅
    長沙皮影屬於南派皮影一支。千百年來在湘楚大地上,廣為傳頌。長沙皮影表演《雙富貴》選段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沒有現代電子科技的炫目,在這方寸之間的舞臺上,皮影戲透露出的是它獨有的一種古樸的魅力。何志明13歲開始學習皮影,從事皮影演藝工作有42年的時間了。他最享受的時光,就是與三五好友一起受邀為村民家裡的喜事來演出。
  • 喜訊,皮影大師秦禮剛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雲夢皮影大師秦禮剛榮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我省僅兩人獲此殊榮。 雲夢皮影戲是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始於清中葉。 雲夢皮影輕裝簡從,二人一臺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