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還能設計成服裝?非遺注入新活力

2020-12-19 瀟湘晨報

南都訊記者許曉蕾 10月15日,男裝品牌「寫生」聯合成都非遺傳承人周軍,在科爾海悅酒店,獻上了一場時尚融合藝術的跨界演出《燈影不息》。皮影元素融入當季服裝設計,皮影戲貫穿活動現場,在展現鮮活設計的同時,為民間文化藝術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周軍在表演皮影戲,左一為周軍

皮影人

「一張牛皮道盡喜怒哀樂,半邊人臉收盡忠奸賢惡。」有「電影始祖」之稱的皮影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漢族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的巧妙結合,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之一。這種生於民間的舞臺表演藝術,在當下被賦予了全新的時尚魅力與傳承活力。

皮影戲演出現場

活動現場,曾經上過央視戲劇春晚的周軍帶表演團隊給大家表演了皮影戲。精雕細琢的造型,巧奪天工的色彩,影人活靈活現,音樂悠揚細膩,一舉驚豔了現場大眾。

皮影元素的服裝

寫生即將發布的2021春季服裝,在設計上也汲取了皮影的風格和靈感,提煉出皮影戲的精髓,通過寫生的現代設計手法連結到服裝,在細節之處也大量運用了皮影的元素,配色及印花圖案。

周軍感慨,皮影戲跟很多非遺藝術一樣,是前人留下來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更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與靈魂。但如今,大量優秀民間藝術的光環正在逐漸黯淡,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合作,讓逐漸消失的民間藝術以更具創意的形式、更年輕化的表達融入人們的生活,讓當代年輕人更珍視、守護和傳承這種文化財富。

傳統民俗「集市」

周軍的跨界合作可是不少,他還曾經是李玉剛演唱會的特邀嘉賓。他談到,要傳承非遺這種古老的藝術,就要融入現代文化,像我們這次和服裝設計合作。接下來,我們還要把皮影融入聲光電,做出更多皮影戲特效。

此外,活動現場,還特別以皮影戲中的光影元素搭建了主題裝置,還將全國各地收羅的特色食品、工藝品以義賣的形式再現了傳統民俗「集市」的場景。義賣所得款項將全部贈予參加此次演出的皮影戲團隊,用於助力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們在光影搖曳中流連穿梭,盡情享受猜燈謎、逛集市等民間傳統活動。

現場的燈影裝置

近年,「跨界合作」、「藝術聯名」成為時尚行業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也是品牌與消費者對話的新方式。2016年,寫生也曾攜手紐西蘭華人舞蹈藝術家蘇卡先生和中國攝影藝術家白川先生,以時間的灰燼與時間再造為主題,將時間、老人、廢墟、機器、舞蹈融入到作品中,把發布會變成一場藝術展覽。穿越時空的概念,串聯起兩代人對時間的認知。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湖北秭歸,歷經千年的「不插電電影」皮影戲,非遺被世界「看到」
    (左)魯邦文(右)魯邦臣三峽人家藝術團表演皮影戲的「魯家班」,原名「太和班」。「魯家班」的班主魯邦文,正是省級非遺傳承人。班中還有一位市級非遺傳承人,魯邦臣。在當下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網際網路影視大為流行,人們開始熱衷於各種現代娛樂方式,特別是年輕人對皮影戲更加陌生,曾歷經千年沉浮卻一直生生不息的「不插電電影」如今卻很難看到了。沒有傳承人,我們就失去了非遺。沒有受眾群體,非遺文化同樣會湮沒無聞。
  • 濟南皮影第五代傳承人李娟:為非遺注入新的生命
    在山東濟南,有一個李氏家族,他們世代致力於皮影戲的傳播與發展,讓濟南皮影一度成為泉城的一張名片。濟南皮影傳承到第五代,出現了第一位「女掌門」,她就是85後姑娘李娟。她的堅持和不懈努力為濟南皮影注入了新的生命,融入了新的時代特徵,也讓世界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 通訊:皖南皮影戲的非遺傳承之路
    中新社合肥4月7日電 題:皖南皮影戲的非遺傳承之路  作者 張俊  「只要有人會,只要有人看,老祖宗的手藝就不會丟。」皖南皮影戲第九代傳承人何澤華感慨萬千。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而皖南皮影戲吸取了安徽南部地區民間小調、花鼓戲、繪畫和雕刻等民間藝術逐漸發展而來。
  • 李娟:為「古老的動畫」注入新活力
    李娟,是濟南皮影戲的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這位80後的濟南姑娘,如今正以不盡的真情、匠心,為這項傳統藝術注入新的生命力。濟南皮影,「李家皮影」「五一」節時,李娟和記者聊起皮影,有說不完的話。「演起皮影戲,爺爺就能傳遞給觀眾滿滿的精氣神,能在一兩分鐘內讓滿場觀眾笑聲連連。我始終覺得,皮影不是死物件,是有『魔力』、有靈魂的,很神聖。」2008年,濟南皮影戲被評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相關部門請李興時出山。「不能讓濟南皮影失傳」的念頭,讓李娟拿定了主意,放棄了教師夢,「跟著爺爺好好幹」。
  • 武漢:體驗非遺皮影戲 豐富少兒寒假時光
    1月16日上午,這位小女生,高興地參與了觀賞皮影戲後的實踐表演,體驗了非遺歷史文化藝術的魅力。1月16日上午,這位小男生,參與了觀賞皮影戲後的實踐表演,體驗了非遺歷史文化藝術的魅力後,喜笑顏開。1月16日上午,來自孝感皮影戲藝術團的非遺傳人婁建軍(右)、徒弟劉進文,在演完《龜兔賽跑》《狡猾的狐狸》等傳統皮影戲後,請現場30餘名少兒觀眾,先後有序上臺,參與了觀賞皮影戲後的實踐表演,體驗了非遺歷史文化藝術的魅力。
  • 大鵬非遺「皮影戲」走進深圳博物館
    晶報訊(記者 陳碧霞)3月19日下午,大鵬古城皮影藝術館受深圳博物館之邀,在博物館三樓歷史民俗館報告廳為市民送上主題為「影子樂園——憶崢嶸歲月,觀非遺影戲」的精彩潮俗皮影表演。 記者了解到,大鵬古城皮影藝術館為演出精心準備了本土原創愛國主義皮影戲《九龍風雲》、新編兒童皮影戲《魚媽媽的愛》等五個節目,由中國皮影藝術家、南派潮俗皮影戲第四代傳承人蔡勁筍領銜主演。演出還通過皮影和人偶配合、影窗內外的互動,讓觀眾更好地感受中華非遺文化的精妙。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由於場地座位有限,有些熱情的觀眾還自帶了椅子進場觀看。現場還有很多學生模樣的小戲迷。
  •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2020-12-14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文化+抗疫主題,他們讓雷神山火神山造型第一次出現在皮影戲上
    (家裡成了王熙夫婦的工作室,客廳成了他們的舞臺。全家總動員,疫情期間共創作出總時長30分鐘的十二部《抗擊疫情感人故事系列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對大多數人來說,待在家裡不出來就是為戰勝疫情盡一份力。
  • 非遺博覽會的濟南元素:皮影戲、魯繡、泥塑等5項非遺項目亮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濟南皮影戲、泥塑兔子王、賈家窪村傀儡戲等5個非遺項目參加了本屆博覽會線下展覽。據了解,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採用「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廣大人民群眾線下線上共享精彩。其中,線下展共有「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黃河流域非遺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成果展三個主題展。
  • 非遺大師用皮影戲講消防知識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王方)昨日,在孝感市雲夢縣城關鎮東正街夢澤影戲館內,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019年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獲得者、雲夢皮影大師秦禮剛為一群消防員和市民表演了一出皮影戲《119折服孫大聖》。
  • 關於皮影戲的steam教學案例設計
    《皮影戲》講授年級:三年級《關於皮影戲的steam教學案例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皮影戲的發展,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興趣知道光與影之間的關係,了解皮影戲的表演原理。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活動,學會選擇合適的材料,製作簡單的皮影戲道具。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皮影戲,培養學生愛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情感,能綜合設計皮影戲表演的劇情、人物角色。
  • 為旅遊注入新活力!興安盟辦了這樣的培訓班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推動興安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7月6日,興安盟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班,全盟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各級代表性傳承人和相關從業人員近70名學員參加了培訓。培訓班為期7天,共2期。
  • 聽非遺傳承人講述老手藝的新故事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汪海燕的父親正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皮影戲(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汪天穩。  皮影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皮影戲曾經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娛樂方式。「以前的陝西華縣農村沒有現代化的娛樂方式,農閒時,大家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看皮影戲,每次皮影演出全村老少都很期待。」汪天穩回憶起以前的生活說。
  • 皮影戲入選非遺代表作名錄
    皮影戲入選非遺代表作名錄 發表時間:2011-11-29   來源:中國文化報其中,我國申報的皮影戲成功列入2011年代表作名錄,赫哲族伊瑪堪列入2011年急需保護名錄。至此,全球共有232項代表作名錄項目,27項急需保護名錄項目和8項優秀實踐名冊項目。我國共有29個非遺項目列入代表作名錄,7個非遺項目列入急需保護名錄,是世界上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最多的國家。
  • 皮影在傳承中煥發新活力
    汪海燕的父親正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皮影戲(華縣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汪天穩。皮影是一門古老的民間藝術,皮影戲曾經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娛樂方式。「以前的陝西華縣農村沒有現代化的娛樂方式,農閒時,大家最大的娛樂活動就是看皮影戲,每次皮影演出全村老少都很期待。」汪天穩回憶起以前的生活說。
  • 蘇州學子集體拜師蘇繡大師 為非遺傳承注入年輕力量
    14日下午,在蘇州市高新區鎮湖鎮的中國刺繡藝術館,66名來自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簡稱「蘇工美」)的青年學子高聲誦讀著《拜師帖》,正式拜蘇繡大師們為師,新老攜手,促成蘇繡這一古老非遺項目在現代轉型升級。  鎮湖是「四大名繡」之一蘇繡的發源地,全鎮2.3萬的常住人口中,9000多人從事刺繡及刺繡相關產業。
  • 中國華教基金會實景課堂非遺篇《龍江皮影戲》開課
    外景老師令嬌(左)與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龍江皮影戲傳承者王沛老師(圖片來源: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中國僑網12月29日電 據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26日,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實景課堂非遺篇《龍江皮影戲》開課,來自10個國家8932個登錄點的師生跟隨鏡頭前往黑龍江省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
  • 國家成就展看山東非遺魅力
    8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煙臺剪紙、濱州剪紙、高密剪紙、莒縣過門箋、諸城派古琴、濟南皮影戲、泰安皮影戲、定陶皮影戲。此外,山東還擁有國家級名錄173項,省級名錄751項,市級名錄3490項,縣級名錄10544項;現有國家級傳承人94名,省級傳承人447名,市級傳承人2312名,縣級傳承人6717名。
  • 「皮影王」秦禮剛原創皮影戲傳承非遺文化
    (蘭豔 陳凌 鄧煒奕)日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皮影戲大師秦禮剛運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皮影戲藝術形式,在湖北工業大學演繹了一場原創皮影戲《鯰魚的傳說》。該劇本源於一個古老傳說,由秦禮剛和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張劍平聯手改編而成,首次運用皮影戲藝術形式在舞臺上呈現。劇本共分「鯰母託孤」、「善惡相鬥」、「仙翁指路」和「躍過龍門」四幕。隨著鑼鼓聲和弦樂聲響起,約兩平方米的白色幕布後,時而青煙繚繞,時而光影變幻,螺、蚌、蝦、蟹在熒幕上下翻騰,活靈活現。
  • 皮影戲、鼓詞、木偶戲、婺劇……一起了解浙江這些非遺
    七月中旬,我校8名同學組成的「尋訪非遺藝術,助力鄉村振興」調研實踐隊,分別在嘉興、金華、麗水、溫州四地開展了關於調查非遺藝術與鄉村振興之間關係的調研工作。   海寧皮影戲   海寧皮影戲自南宋傳入,是浙江省的傳統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