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王」秦禮剛原創皮影戲傳承非遺文化

2020-12-19 央廣網

(蘭豔 陳凌 鄧煒奕)日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皮影戲大師秦禮剛運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皮影戲藝術形式,在湖北工業大學演繹了一場原創皮影戲《鯰魚的傳說》。

該劇本源於一個古老傳說,由秦禮剛和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張劍平聯手改編而成,首次運用皮影戲藝術形式在舞臺上呈現。劇本共分「鯰母託孤」、「善惡相鬥」、「仙翁指路」和「躍過龍門」四幕。隨著鑼鼓聲和弦樂聲響起,約兩平方米的白色幕布後,時而青煙繚繞,時而光影變幻,螺、蚌、蝦、蟹在熒幕上下翻騰,活靈活現。伴隨著一輪明月,鯰魚從水面浮出,光影流轉,人物變幻,楚風楚韻的唱腔響起,觀眾連連稱讚。

秦禮剛從事皮影表演40年,期間獲獎無數。兩隻手操作五個角色是秦禮剛的拿手絕活,最高記錄是兩隻手操作十個角色。2011年,他受法國布列塔尼孔子學院邀請,將皮影戲帶出國門,在法國巡迴演出12場。他的照片在劇院門口售賣,一張達到15歐元。

除了除夕,秦禮剛每天都會唱上三個小時。他從《封神榜》一直演到《清朝演義》,劇目連演五年不重複,最長的腳本要演100天,包括《東周列國》《隋唐演義》《包公案》等。他還自編古今相結合的故事,用皮影戲來宣傳消防、禁酒駕等知識。

當天,秦禮剛帶來了兩個傳統皮影戲《武松打虎》和《猴王借扇》作為開場戲。活動中,秦禮剛還講述了皮影戲的相關知識和他傳承發揚皮影戲的故事。

「皮影戲要有趣味性才能激發觀眾興趣,我就在原作的基礎上重新改動。」為此,秦禮剛特意為戲劇增加了傳說中沒有的螺、蚌、蝦、蟹四個角色,對鯰魚修道的精神進行提煉。「我最擔心的就是學生們不喜歡,我希望他們看完戲能夠感覺故事就是發生在自己身邊。」為了達到最好的演出效果,秦禮剛提前一個月就開始排練。

「秦先生將不能說、不能唱的皮影演繹得很有感染力,帶給我們藝術享受的同時也蘊含深刻的教育意義。」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大二學生祝巧說。(完)

相關焦點

  • 喜訊,皮影大師秦禮剛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雲夢皮影大師秦禮剛榮獲2019「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我省僅兩人獲此殊榮。 雲夢皮影戲是一門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始於清中葉。 雲夢皮影輕裝簡從,二人一臺戲。
  • 湖北皮影戲調演開幕,看皮影大王秦禮剛的00後徒兒們怎樣玩皮影
    楚天都市報10月9日訊(記者徐穎 通訊員龔郇)他曾進京演出《武松打虎》,受到溫家寶總理接見與好評,他是雲夢皮影戲大王、國家級非遺皮影戲傳承人秦禮剛。69歲的秦禮剛今天領了一群00後的徒兒表演皮影戲,為湖北省第四屆皮影戲調演拉開帷幕。
  • 創作劇目、創新道具,皮影戲傳承人秦禮剛——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
    原標題:創作劇目、創新道具,皮影戲傳承人秦禮剛——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隨著鑼鼓聲響,湖北武漢花博匯內的古戲臺瞬間熱鬧起來,一塊幕布逐漸亮了起來,劇目名《猴王借扇》緩緩上升,皮影戲正式開始。
  • 非遺大師用皮影戲講消防知識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黃忠 通訊員王方)昨日,在孝感市雲夢縣城關鎮東正街夢澤影戲館內,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019年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獎獲得者、雲夢皮影大師秦禮剛為一群消防員和市民表演了一出皮影戲《119折服孫大聖》。
  • 遼寧盤錦皮影戲展演:弘揚傳統文化 傳承非遺文明
    孩子們親手操作皮影人。(遼河晚報 記者 劉楊 攝)  弘揚傳統文化,傳承非遺文明,將非遺保護與少年兒童教育有機銜接,叫響遼河口文化品牌。7月27日上午,由遼寧省盤錦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主辦,盤錦市文化體育旅遊發展促進中心、盤錦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興隆臺區創新街道鐵塔社區承辦的遼寧省人民政府惠民實事工程——「燈影的魅力」皮影戲展演活動在盤錦市少兒圖書館七樓繪本館舉辦,近百名家長和孩子參加了活動,孩子們近距離地接觸了非遺,了解非遺。  活動開場由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荒皮影戲第五代傳承人李春印介紹了皮影戲的歷史。
  • 日照市嵐山區黃墩鎮:皮影戲進校園 傳承非遺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黃墩皮影戲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黃墩鎮將皮影戲搬進校園,讓學生們零距離感受皮影的藝術魅力,更好傳承皮影非遺文化。12月16日,黃墩鎮初級中學大會議室裡鑼鼓陣陣,學生們正在觀看皮影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表演,孫悟空、豬八戒等角色在幾雙巧手的擺弄下粉墨登場,一幕幕場景在方寸之間配合著鑼鼓點活靈活現,精彩的表演贏得學生陣陣掌聲。
  • 皮影戲: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
    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解碼·文化遺產賦彩生活)  隨著鑼鼓聲響,湖北武漢花博匯內的古戲臺瞬間熱鬧起來,一塊幕布逐漸亮了起來,劇目名《猴王借扇》緩緩上升,皮影戲正式開始。
  • 通訊:皖南皮影戲的非遺傳承之路
    中新社合肥4月7日電 題:皖南皮影戲的非遺傳承之路  作者 張俊  「只要有人會,只要有人看,老祖宗的手藝就不會丟。」皖南皮影戲第九代傳承人何澤華感慨萬千。  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而皖南皮影戲吸取了安徽南部地區民間小調、花鼓戲、繪畫和雕刻等民間藝術逐漸發展而來。
  • 方寸舞臺 皮影人生
    秦禮剛說,演皮影戲40年,他心中一直保持著那份熱愛。  秦禮剛從小就是皮影戲迷,只要有人來村裡演,他場場必到,還經常瞞著父母到城裡看皮影戲。邊看邊學,秦禮剛積累了一些演皮影戲的基礎。  27歲那年,秦禮剛決定拜師學藝,剛開始就被回絕了。「第一個師傅嫌我年齡大,加上我要下地幹活,白天沒時間,始終不願收我為徒。」於是,秦禮剛又找到第二個師傅,經過一番勸說終於成功拜師。
  • 非遺進社區——青島市南區八大峽街道開展「傳承傳統文化 感受皮影...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10日訊為豐富社區居民生活,傳承中國傳統文化,11月10日上午,「非遺永流傳」社區教育傳統民俗公益講堂皮影雕刻程陽老師走進青島市南區八大峽街道挪莊社區,帶領社區居民一起動手製作皮影,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領略光影藝術傳承非遺文化 煙臺皮影戲欣賞體驗活動圓滿收官
    領略光影藝術傳承非遺文化|「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煙臺皮影戲欣賞體驗活動圓滿收官12月19日下午,煙臺市青少年宮舉辦了
  • 68歲老人醉心皮影戲 表演30年僅休息30天
    9月23日,在孝感雲夢臥龍島非遺文化園,68歲的秦禮剛老人正在為觀眾表演著皮影戲《武松打虎》。  秦禮剛雙手操作著皮影人,嘴裡模仿著風聲、動物叫聲,唱著戲詞。  秦禮剛邊唱邊跳著,皮影小人在這個68歲老人手裡,舞得風生水起。
  • 非遺傳承:湘韻皮影-燈下的文化之旅
    從此 就有了皮影戲皮影相傳始於漢,興於宋。長沙皮影第三代傳承人 何志明以前我們去演皮影戲有好多老人都是拄著拐杖由家裡的後輩人扶著去看戲那時候最興旺的時候一年365天我有三百二十多天都是在外面演出有時候一天還演兩場三場的我也想收個徒弟好好把這個東西傳承下去
  • 皮影藝術進校園 非遺文化潤童心
    張明星現場指導學生如何操縱皮影,展示創意皮影秀。學生上臺體驗操縱皮影。只見舞臺上一張幕布,燈影幢幢,皮影翩躚,藝人正在演繹皮影劇目《東郭先生和狼》,為學生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培訓中心特邀請瀏陽皮影傳承人張明星為學生帶來非遺文化體驗課程——皮影戲。在表演前,張老師進行了皮影知識講座,介紹了皮影戲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皮影的起源和傳承的現狀等,學生聽得聚精會神、饒有興致。
  • 大鵬非遺「皮影戲」走進深圳博物館
    晶報訊(記者 陳碧霞)3月19日下午,大鵬古城皮影藝術館受深圳博物館之邀,在博物館三樓歷史民俗館報告廳為市民送上主題為「影子樂園——憶崢嶸歲月,觀非遺影戲」的精彩潮俗皮影表演。 記者了解到,大鵬古城皮影藝術館為演出精心準備了本土原創愛國主義皮影戲《九龍風雲》、新編兒童皮影戲《魚媽媽的愛》等五個節目,由中國皮影藝術家、南派潮俗皮影戲第四代傳承人蔡勁筍領銜主演。演出還通過皮影和人偶配合、影窗內外的互動,讓觀眾更好地感受中華非遺文化的精妙。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由於場地座位有限,有些熱情的觀眾還自帶了椅子進場觀看。現場還有很多學生模樣的小戲迷。
  • 賞皮影,感受非遺魅力——鳳凰茶城皮影戲活動圓滿落幕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皮影戲早已被電視、電影等更多的娛樂方式所代替,人們對它的印象也只是留存在兒時的記憶裡。5月27日下午,由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鄭州市文明辦,鄭州市文廣新局主辦,鄭州市文化館、鳳凰臺街道辦事處、鄭州鳳凰茶城、鄭州創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鄭州文化志願服務中心承辦的「聽爺爺講故事」----非遺保護援助計劃公益項目《皮影戲》活動歡樂開場。
  • 文化騰衝丨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永周 皮影集大成者
    劉家寨的皮影戲是騰衝皮影戲的代表,也是騰衝後期皮影藝術的傳承地和流傳源頭。在100多年的發展演變中,成績斐然,大大豐富和發展了騰衝本土的文化藝術。劉永周是個技藝比較齊全的民間藝術家。
  •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2020-12-14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博覽會的濟南元素:皮影戲、魯繡、泥塑等5項非遺項目亮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程凌潤 實習生 魏楚夢10月24日,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進入了第二天。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濟南皮影戲、泥塑兔子王、賈家窪村傀儡戲等5個非遺項目參加了本屆博覽會線下展覽。
  • 非遺:平安皮影的傳承
    河湟影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項人類精神文化遺產,其前景黯淡,已淡出了大部分年輕人的視域,不遠的將來,在現代媒體的衝擊和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下,它同已湮沒的其他民間藝術一樣,在社群文化記憶中呈現集體文化失憶或結構性的歷史失憶狀態,而皮影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民眾生活制度和行為規範的內涵,是這些『內涵』上下傳承的基本載體」。載體不在,熔鑄於載體的社群文化精神和民族性格也將失其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