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孝感雲夢臥龍島非遺文化園,68歲的秦禮剛老人正在為觀眾表演著皮影戲《武松打虎》。
秦禮剛28歲開始學皮影戲,上世紀80年代他在雲夢縣建起了自己的「夢澤影戲館」。
他每天中午為進城務工的鄉親們表演皮影戲。這一堅持,就是30多年。
秦禮剛雙手操作著皮影人,嘴裡模仿著風聲、動物叫聲,唱著戲詞。
秦禮剛唱的皮影戲,內容大多來自《楊家將》、《嶽飛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等傳統藝術作品。
但是他往往會在戲裡加入很多個人演繹與自由發揮,每場表演都是即興的。
秦禮剛邊唱邊跳著,皮影小人在這個68歲老人手裡,舞得風生水起。
隨著戲中人物摔倒在地,秦禮剛在幕後也顫顫咧咧著。
武松與老虎同為秦禮剛一人操作,左右開弓、上下翻飛。據介紹,他最多時曾同時操作11個角色。
徒弟在一旁,輔助秦禮剛操作皮影人手部與嘴型的動作,並適時更換布景。
秦禮剛身後,兩位老人正用著京胡、大鑼、馬鑼、鈸等樂器進行著配樂。
秦禮剛的戲大多與歷史相關,間或穿插一些民間故事,他的皮影劇目可以連著演五年不重複,最長的一出要演100多天。
秦禮剛介紹道,30多年來,除了每年的除夕,他每天都會演出3小時以上。
30多年來,秦禮剛教出了77個徒弟。其中3個外國徒弟,還有1個機器人徒弟——英特爾公司的機械臂曾向秦禮剛拜師,並配合他表演了一出《武松打虎》。
秦禮剛現在每周還會去武漢,給兩所學校的學生授課。
秦禮剛收過最小的弟子是他的孫子,同時也曾是中國最小的皮影戲藝人,4歲時就登過中央電視臺進行表演。
據悉,皮影戲在中國民間流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於2011年被列入「人類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秦禮剛老人作為孝感雲夢皮影戲代表人物,也於2012年被授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性代表傳承人。(圖/文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