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公式解釋世界、解釋宇宙

2021-02-07 草堂論壇

        

自序:

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指引我不斷前進、永遠前進。

當代自然科學暨物理學的頂層設計。

中文標題:

用一個公式解釋世界、解釋宇宙。

(英文標題)Title:

To use one formula to explain the world,explain the universe.

     

中文摘要:                                                    

我有一個五彩夢,

尋找現代物理學兩大理論支柱之間的「通路」。

1992~2020年,

一直在書海裡尋覓我的「諾亞方舟」。

2015~2020年,

反覆構想當代自然科學的頂層設計,

不斷進行自然科學體系的反思。

2018~2020這兩年,

陸續提出了

「鏡像世界」,

「快子、光子運動無處不在」,

「快子運動坍縮成光子運動」,

「光子論-光子電磁波大家族」,

「宇宙三子論」或「申氏量子論

等新概念、新範疇、新理論、新公式。  

最終結論

在「相對性原理4維時空觀」的框架下,

承認在「相對論世界」裡,

除了愛因斯坦的「光子、慢子世界」,

還有一個「超光速世界」或量子力學的「快子世界」;

而連接這兩個世界的「通路」,

就是

《十大公式》裡的第3式+第4式+第8式; 

特別是第8式,

量子態原創公式」,暱稱「量子態嵌合式」,

(E/m)²+(t/s)²≤1

它就是

第4式與第7式的融合,

「三子世界」的「擺渡者」,

「鏡像世界」的「結合部」,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之間的「通路」,

「超光速」世界與「光速」世界的「橋梁」。

英文摘要Summary:

I  have  a  colorful  drerm,

looking for the two theoretical  pillars  of modern physics between  the  「path」.

1992~2020,

have  been  in  the  sea  of  the  books  looking  for  my  「Noah's  Ark」.

2015~2020,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ontemporary natural science is repeatedly  conceived,  and the reflection of natural science system . 

For the two years~2018-2020,

new concepts new categories new  theories and new formulas have  been put forward,

such as :

「mirror world」,「fast son,photon movement  everywhere」,

「fast  son  motion  collapsing  into  photon  motion」,

「photon theory-photon electromagnetic wave  family」,

「universe three  son  theory」  or  「Shen's  quantum  theory」 ,

and  so  on. 

The final conclusion i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four - dimensional -space view of the principal of relativity ,

it is recognized that in the 「relativistic world」,

in addition to Einstein's 「photon,slow sub-world」,

there is a 「super-light speed world」 or quantum mechanics's 「fast sub-world」,

and the 「path」 concerting the two worlds is

formula 3+formula 4 +formula 8 in the Ten formulas. 

Specifically,formula 8,

original formula of quantum state

or 「embedded of quantum state」,

(E/m)²+(t/s)²≤1. 

It is the fusion of the fourth and the seventh,

the 「junction」 of the 「ferryman」 

and 「mirror world」 of the 「three-child world」,

the 「path」 between quantum mechanics and relativity,

and the 「bridge」 between the 「super-light」 world 

and the 「light speed」 world.

中文關鍵詞:                                                        

宇宙三子論或申氏量子論;                                                  

十大公式;

三組「三劍客」;

兩個「量子態」;

「量子態嵌合式」。

(英文關鍵詞)Keywords:

Cosmic Trion Theory or Shen's  Quantum Theory

Ten  Formulas; 

Three Groups  of  「Three Swordsmen」;

Two「Quantum  States」;

The 「embedded」 of quantum  state. 

                                                             

主旨:                                                                

用一個公式解釋我們的宇宙、我們的世界,

當代自然科學暨物理學的頂層設計。



作者與電話:

中國四川成都

申蘇來

Shensulai

13618001208

單位與職務:                                                              

簡稱:成都「海蘭諮詢」法人,

全稱:成都「青羊區海蘭社會經濟信息諮詢服務部」法人。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院友會會員。                                  

電郵與地址:                                                              

shsul@163.com,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大石西路62號,

郵編:610072。                                                                                                          

課題研究之紅線:

恩格斯對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的影響。

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指引我不斷前進,永遠前進。

辯證法核心:三大基本原理

対立統一律;

否定之否定律;

量、質互變律;(1.0、2.0、3.0)。

                                                     

語言:                                                              

中文,

&

英文。

正文: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久了也便成了路;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個偶然的機會,

一篇科技博文,

中國科技網總編輯的圈點,

深深地啟發了筆者。

他的那段話摘要如下:                              

物理學的大廈,

由經典物理(包括相對論)和量子物理支撐,

科學家們

一直在尋找這兩根柱子之間的通路。

如果

任何具有經典局限的理論

必然包含「糾纏態」特徵,

那麼

至少說明這條通路一定存在。                                                                                            

這段話明示人們,

應該繼續努力尋找作為「通路」的「第三方」。

然而

儘管人們尋找了一百多年還沒有找到。

但是

一定存在」。                                                                            

現在,

筆者

自信地認為,

這條通路找到了。

它,

大概率地

就是

在「相對性原理4維時空觀」框架下的

「獲得性原理」「量、質互變律3.0」

以及

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質能公式基礎上

推出的三組「三劍客」、兩個「量子態」公式、

尤其是「量子態嵌合式」。

[「特別附錄」⑴或⑵]。                                                                                                            

1992年

筆者發現了「獲得性原理」。

當年參加了成都市自然辯證法協會年會;

並在「四川通信報」上,

公開發表了紀實散文我有一個五彩夢》,

批露了習作一論、二論、三論「獲得性原理」, 

明確提出了「超光速」和「光速可變」;

關於「獲得性原理」可參閱博文《光速可變原理》;

光速可變原理」,網上有資料表明,

國外發現者1993年提出,1999年才成功發表。

2015~2016年,

找齊了代表「獲得性原理」的老「三劍客」公式。

2017年,

筆者將

「獲得性原理」與「量變與質變原理」

合併為

「量變質變與獲得性原理」,

並簡稱為「量變與質變原理2.0」。

[「特別附錄」⑶]。                     

2018年8月13~20日,

筆者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

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自然哲學專場會,

經風雨見世面。

2018年底~2019年初,

這個合併後的原理「量變與質變原理2.0」,

加上人工智慧AI和現代前沿交叉科技「新變化」後,

升級為

「量變與質變原理3.0」,

現在簡稱為

「量、質互變律3.0」。

2019~2020年,

推出了三組「三劍客」與兩個「量子態」公式,

2020年2月3日、「抗疫」期間,

正式發表了

代表我們的「量子宇宙」與「量子世界觀」的

「兩個世界的通路」——「十大公式」;

迎來了「百年不遇的歷史大變局」的新時代。

筆者認為,

量、質互變律3.0」(教學大提綱),

應該是

當代自然科學暨物理學的頂層新設計。

具體內容包括:

「鏡像世界」,

宇宙「三子論」或申氏「量子論」,

申氏「快子論」——快子無處不在,

申氏「光子論」——光子電磁波大家族;

在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公式E=mc²基礎上

創立的:

拓展式 E=mv²,

即《十大公式》第2式;

引申式 ∆E=∆m∆c²,(或∆v²),

即《十大公式》第3式;

相嵌式 v=(E/m)×(t/s),

即《十大公式》第4式;

兩個「百分比(率)」公式,

即《十大公式》第5、第6式;

兩個「量子態」公式,

即《十大公式》第7、第8式;

「計量公式」與「進化」箴言,

即《十大公式》第9、第10式;

還有「引力子網場新論」 ,

        「量子勢或快子運動」,

等等,等等。  

楊振寧先生說,

理論物理的工作是「猜」,而數學講究的是「證」。  

「宇宙三子論」就是我們的「猜」,「十大公式」就是我們的「證」。                                                                                  

[引申式:「一般附錄」①、②、③]。

[老「三劍客」:「一般附錄」④]。                      

[「引力子網場新論」:「一般附錄」⑤、⑥、⑦]。   

關於我們的「猜」與「證」:

首先,

宇宙「三子世界」的約定俗成:

△c>0,△h>0,超光速,快子層級;

△c=0,△h=0,光速,   光子層級;

△c<0,△h<0,亞光速,慢子層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園。

其次,

逐一解析十大公式。

「十大公式」第1式:

愛因斯坦質能式:E=mc²。

該公式最簡捷的三步推導法,當屬撰寫《終極理論》專著的加拿大學者馬克-麥卡琴。用中學物理學的動量公式 p=E/c,p=mc,這兩式合併就可以得到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

具體詳情,可參閱筆者博文《相嵌式》(特別校正版)20200918。

它成立的條件是零反射;全反射時,公式右端質量m的係數為2。

從零反射→全反射,係數為1→2,為動態系列變化。

它屬於「狹義相對論」,屬於「光速不變原理」領域,實數世界。

它在我們的「宇宙三子世界」或「鏡像(複數)世界」裡,獨佔一席之地,

「十大公式」的其他公式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推演而來的。

但是,歷史的驗驗告訴我們,

最早的量子力學論文證明了「相對性原理」比「光速不變原理」更重要。

因為,只有堅持「相對性原理」,暫時擱置「光速不變原理」,

我們才能發現,在「相對論世界」裡,還有一塊美妙的「超光速世界」

——量子力學的「快子」天地。

所以,我們「馬不停蹄」地來到了第2式——拓展式。

「十大公式」第2式:  

質能公式的「拓展式」:E=mv²。

顧名思義,第2式「拓展」了第1式,用v代替了c,

第1式只是第2式的特例;

第2式是第1式的「2.0」升級版。

這樣就導出了「宇宙三子世界」:

速度:

慢子<c,光子=c,快子>c。

或者說,推出了「鏡像(複數)世界」。

慢子與光子組成實數世界;

光子和快子組成虛數世界;

它們二世界合成「(鏡像)複數世界」。

換句話說,

廣義相對論應該

既包括「光速不變原理」,又包括「光速可變原理」,

「光速不變」與「光速可變」對立統一。

1912年,

愛因斯坦曾經研究過「光速可變」,並且寫過這方面的一些論文。

可惜後來他迫於內外的壓力而放棄了,

轉身去研究廣義相對論,並於1915年成功發表了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式;

然而,「宇宙之美」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式,表面上看似簡略而內容卻十分複雜、高深。

一般人略知皮毛;不常見、不常用的「張量」根本搞不明白。

關於「光速可變」,

至少有三個證據:

第一個證據是「量子隧穿」。

遂穿部分的光子「超光速」運動,高能光子變成了「快子」。

第二個證據是「宇宙精細結構a」的最新測定,公式:a=e²/(4πεch)。

其中,

e是電子電荷,ε是真空介電常數,

h是約化普朗克常數,c是真空中的光速。

科學家們發現這個常數a隨時間、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並且,隨著測量方向的改變而改變。這個常數a的變化,影響了光速c和光子h的穩定。

第三個證據是2013年,德法兩國科學家的雷射實驗

他們的雷射,影響了決定光速c的兩個常數因子:

真空介電常量ε與真空磁導率μ。

使光速c不再穩定,從而發現了△c,即光速的變化。

「十大公式」第3式:

質能式與拓展式的「引申式」:△E=△m△c²(或△v²)。

在質能式或拓展式的兩端各項都加上變量符號△,就成了「引申式」。

這樣做,表面上看起來仿佛十分容易,似乎十分簡單。

實際上卻難、難、難,難於上青天

筆者

1978年立志「自創學派」;1992年發現「獲得性原理」;

2015年推出「引申式」;2020年得到「量子態原創公式」;

這之間整整花了42~28~5年的光陰!

這樣的統計,還未包括1965年上大學伊始就把

「獲得性遺傳」這塊「硬骨頭

作為自己的終生科研項目以來的漫長的55年歲月。

因此,

這狀況應叫做: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須注意,此公式決不能寫成:

△E/△m=c²!!!

顧名思義,第3式「引申」了第1式與第2式。

第1式「光速不變」,第3式「光速可變」;

第2式是「三子世界」,第3式是「鏡像世界」;

它們相輔相成、對立統一。

第3式反映的是

「獲得性原理」、「光速可變原理」指導下的「4維時空」、「鏡像(複數)世界」。

它是「十大公式」的最核心公式。

「十大公式」第4式:

全稱「質能、時空相嵌式」,簡稱「相嵌式」。

顧名思義,「相嵌式」v=(E/m)  x(t/s)

由狹義相對論的內核「質能轉化」(率)E/m

與廣義相對論的內核「時空彎曲」(率)t/s,

相乘而成,相嵌在同一公式的同一側。

注意,這一點,與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式不一樣;

「場方程式」的兩個「內核」分別在等式的兩側,

僅僅說明了兩個「內核」的「相互關係」,

根本沒提到兩個內核呈「負相關關係」。

正如惠勒先生的那句著名的但又十分模糊的「箴言」:

「空間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空間如何彎曲」!

這個「箴言」,強調了「物質運動」與「空間彎曲」;

根本沒談到物質運動時的「質能轉化」(率),

也沒談到物質運動時的「時空彎曲」(率)。

所以說,

這兩個「百分比」(率)、這兩個「內核」

廣義、狹義「相對論沒有明確提出來的「新概念」

「相嵌式」的兩個「內核」在等式的同一側。

它反映的是,

在「相對性原理4維時空觀」的世界裡,

無論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都存在著的「共有的」物理新概念

——相對論的兩個「內核」之乘積=量子運動的速度v,

反過來,等式兩端對調之後也相等。

特別是它與第7式融合的產物、第8式「量子態嵌合式」,

明確提到了兩個「內核」由「量子世界」延申到「相對論」世界。

反過來也一樣,由「相對論世界」延申到「量子世界」,

它們的關係都呈負相關關係,又稱「動態平衡關係」。

這樣做,

它就把愛因斯坦的狹義與廣義相對論的「內核」,「嵌合」或「結合」在一起了;

它就把「三子世界」與「鏡像世界」,兩個世界揑合或揉合在一起了。

因此,

它是「宇宙三子世界」或「申氏量子世界」中,

「量子宇宙」或「量子世界」中最關鍵、最根本的公式。

注意

笫2式,第3式,第4式,它們三式組成了老「三劍客」公式;

具體組合時間為:2016年5月21日;

從而形成了新的世界觀、宇宙觀和方法論!

「十大公式」的第5式和第6式

第5式「質能轉化率」公式:E/m=v²,E/m與v成正比;

第6式「時空彎曲率」公式:t/s=1/v,t/s與v成反比。

第5式是對狹義相對論「內核」、「質能轉化」的精準度量;

第6式是對廣義相對論「內核」、「時空彎曲」的精確計算。

據說,

「宇宙之美」的廣義相對論場方程式十分複雜,包括十個偏微分方程(組),

而且,多維、高維,無法精算上述兩個百分比(率)、兩個「內核」。

我們的公式限定在「相對性原理4維時空」框架內,都有相對應的確定值。

所以說,

從這個角度來說,第4、第5、第6式「超越」了廣義相對論,我們將其升級為「相對論2.0」。

注意

它們三式組成了新「三劍客」公式,為精準量化「相對論」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具體組合時間為:2019年7月28日。

「十大公式」的第7式和第8式:

第7式「量子態普適公式」:P² + V² ≤ 1,

它來自於大數據。

P,代表看得見的實數世界(牛頓慢子+愛氏光子),

V,代表看不見的虛數世界(申氏光子+申氏快子),

1,代表整個物質複數世界(慢子+光子+快子=虛、實二世界);

1,表示「二元性」,即「波粒二象性」所代表的宇宙萬物的本質狀態。

P與V的關係,呈負相關關係,又稱之為「動態平衡關係」,

即「相反相成,漸行漸融(合)」;

它們各自的平方之和,小於等於1,但不大於1。

第8式「量子態原創公式」,暱稱為「量子態嵌合式」:

(E/m)² + (t/s)² ≤ 1

它來源於第4式與第7式的融合。

(E/m) : 代表量子運動時的「質能轉化率」,對應的是狹義相對論的「內核」、「質能轉化」

(t/s) : 代表量子運動時,相應的「時空彎曲率」,對應的是廣義相對論的「內核」、「時空彎曲」

1 :代表整個量子(複數)世界,同比第7式的對應規定;

1  :表示「二元性」、即「波粒二象性」所代表的宇宙萬事、萬物的本質狀態。

這兩個百分比(率)公式,與「相對論」對應的兩個「內核」的關係,

都呈負相關關係,若E/m從1→0,則t/s從0→1,反之亦然;

即一方變大,另一方就變小;「相反相成」、「漸行漸融」(合);

它們各自平方之和,也小於等於1,不大於1。

第8式,「量子態嵌合式」

至少精減了「測不準原理」一半的測量次數;

只要測得其中一項的數值,其他項的數值都可以計算出來。

所以,從這一點來說,

它迫使西方的「不確定性原理」1.0版升級到東方的2.0版本,

即我們的「量子態原創公式」。

它是「十大公式」中最重要、最關鍵的公式。

注意,

第1式的變形式,笫4式的變形式(兩個內核),笫7式,它們三式組成了新新「三劍客」公式;

具體組合時間為:2019年11月25日;

為第8式的產生,打下了基礎、埋下了伏筆。

第8式是第7式的具體化、特化。

以上三個「注意」,我們分別點評了三組「三劍客」和兩個「量子態」公式。

「十大公式」第9式與第10式:

第9式「計量公式」:△m=△E/△v²,

它是第3式「引申式」的變形式。

它是整個量子世界、量子宇宙,質量變化、能量變化的計量公式。

它的用處頗多。

第10式:進化箴言:

「獲得性」,由生物學的「新性狀」,抽象為哲學上的「新變化」。

所以,

「進化」=獲得「獲得性」。

它是「生物進化論」的第三種表述——哲學抽象論

它綜合了兩大學派

達爾文主義的「自然選擇」、「人工選擇」,

拉馬克主義的「用進廢退」、「獲得性遺傳」;

它自成一派,即第三派

亦即

擁戴「申氏量子論」、「量、質互變律3.0」的學派。

為了醒目,

把它寫成公式,就成了21世紀,當代生物進化論的「箴言」。

由第8式到第9式、再到第10式,是「十大公式」的第三次飛躍」;

由無生命的量子世界跨越到有生命的量子世界;

由量子力學進入到量子生物學;

從而,

「天、地、人」,「三才」大一統,

我們的老祖宗稱之為「天人合一」。

再次,

重點討論第3式、第4式、第8式。

第3式:「引申式」。

第3式,是「光速可變原理」,申氏量子世界觀;

第1式,是「光速不變原理」,愛氏量子世界觀;

第3式與第1式,既對立又統一。

從第1式到第2式、再到第3式,是「十大公式」的第一次飛躍」,

勾畫的是對立統一的三子鏡像(複數)世界。

第4式:「相嵌式」。

它是由第2式「拓展式」E=mv²

與中學物理學最基本的公式 s=vt 合併而成。

量子運動速度v

等於

質能比」(質能轉化率)E/m

時空比」(時空彎曲率)t/s的乘積。

它表明了

量子運動時,

4個元素,兩個百分比(率),一個都不能少。

這兩個「百分比」(率)是對「相對論」的「合理內核」、

「質能轉化」與「時空彎曲」的精準度量。

從第2式到第4式(融合第7式)、再到第8式,是「十大公式」的第二次飛躍」,

形象地刻畫出

從微觀「量子力學」世界,到宏觀「相對論」世界的過渡方法,反之亦然。

這兩個百分比(率)公式,是「虛、實」兩個世界唯一共有的物理新概念;

這兩個新概念,可以代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世界。

比較而言,

「質能轉化」(率)「看得見」的時候或機會多一些;

「時空彎曲」(率)「看不見」的時候或機會多一些;

它們雖然都存在著「不確定性」,但是二者卻呈「負相關關係」,即「動態平衡關係」。

這種狀況,至少在公認的、規定的普朗克常數 h 4維時空之內,是成立的。

所以,第4式才能與第7式融合成第8式。

張首晟先生的「大統一」願景之所以沒能實現,

筆者猜想,很有可能就在於他使用的三維空間座標是

三個物理常數:

c(代表愛因斯坦相對論),

h(代表量子力學),

g(代表牛頓力學),

它們三者之間根本沒有共有的物理概念之交集。

第8式:「量子態原創公式」,暱稱「量子態嵌合式」。

三個關節點:

(1)當E/m=1,t/s=0時

表明

質量m幾乎完全轉化成能量E(=1),

時空幾乎沒有什麼彎曲(=0);

此時的量子為

快子,超光速,高能量,高動量,快子糾纏,波動、隧穿;可下躍遷。

快子世界,引力子=高能光子。

快子喪失能量,可下躍遷為光子,高能光子就變成了中能光子。

(2)當(E/m)²=1/2=(t/s)²時,

這時的量子為

光子,光速,中能量,中動量,光子糾纏,波粒二象性;可上、下躍遷。

注意:    

1/2開平方,

為「鏡像世界」的分界線,

為「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虛、實二世界」的連接線!!!

中能光子獲得能量,

可上躍遷為高能光子(快子);

中能光子喪失能量,

可下躍遷為低能光子(慢子)。

(3)當E/m=0,t/s=1時,

表明了

質量m幾乎沒有轉化為能量E(=0),

時空彎曲幾乎達到最大程度(=1)。

這時的量子為

慢子,低能光子,亞光速,低能量,低動量,粒動,幾乎沒有糾纏;

獲得能量後可上躍遷為光子。這時低能光子(慢子)就變成了中能光子。

除了上述這三個關節點,其他時候或時刻:

當E/m由1→0時,則t/s由0→1;

當E/m由0→1時,則t/s由1→0;

反之亦然。

二者「相反相成」,「漸行漸融(合)」,

它們都呈負相關關係,又稱「動態平衡關係」

這種相關變化的具體狀況,

就比西方人士和丘成桐先生描述的那三種「平面」、「球面」、「馬鞍型」曲面,

豐富得多多啦!

現在及時小結如下:

在(1)和(2)區間,

存在著快子運動,有高能光子「隧穿」;

在(2)和(3)區間,

存在著光子運動,有高能快子「隧穿」;

在(3)區間,

存在著慢子運動,有快子和光子「隧穿」。

或者說,

宇宙三子世界,快子和光子無處不在。

這兩種「量子糾纏」相互轉化,

隨機呈量子「基態」與「激發態」的相互轉化。

第(1)區間為「虛數世界」,

第(2)與第(3)區間為「實數世界」,

(1)+(2)+(3)【三個區間合起來】=「複數(鏡像)世界」。

最後,

再次強調上述三公式的重要性。

第3式,第4式(包括第5式、第6式)第8式,

「光速不變」的實數世界

「光速可變」的虛數世界

「串聯」在一起了。

相嵌式」及其兩個百分比(率)公式,

是連接

「經典宏觀世界」與「非經典微觀世界」的

藏在深山老林、未人識的、最原始的、尚未琢磨過的「玉石橋」。

但是

相嵌式及其兩個百分比(率)公式,

卻從本質上把握了「波粒二象性」,

升華、制約了西方的「不確定性原理」(1.0版),

遂將其變換成東方的「量子態原創公式」(2.0版);

最終,

這個任務,就歷史的地落實到了第8式「量子態嵌合式」頭上。

兩個「量子態」公式的正式提出,也是在2019年11月25日。

第8式:

「量子態原創公式」暱稱「量子態嵌合式」,

是「十大公式」中的最關鍵、最重要的公式。

經過「三個關節點」、「三個區間」的詳細討論,

我們終於深刻地認識到

「十大公式」的第8式「量子態原創公式」即「量子態嵌合式」

確實是

宇宙「三子世界」最可靠的「擺渡者」,

「虛、實兩個世界」最真實的「橋梁」,

經典與非經典兩大物理學唯一的「通路」,

光速和超光速兩個世界的「結合部」或「吻合處」。

它的兩個百分比(率),是「虛、實兩個世界」共有的物理新概念。

這兩個新概念,都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合理內核」。

「質能公式」明確了「質能轉化」;美麗的「場方程式」表達出了「時空彎曲」。

但卻沒有象我們的「相嵌式」或「量子態嵌合式」那樣,

兩個新概念共同出現在同一個公式(「相嵌式」或「量子態嵌合式」)的同一側內。

二者既有「不確定性」,又呈「負相關關係」,或稱「動態平衡關係」;

即一旦一方「確定」了,另一方便「如影相隨」,二者平方之和,小於或等於1。

這種情況,

的的確確是一種新情況;

這種概念,

的的確確是一種新概念!

因此,

我們推斷

這個新公式最有可能,極有可能,

就是

愛因斯坦老先生追求了半個世紀、夢寐以求而未實現的「統一場論」

——當代自然科學暨物理學的「大統一」公式

能用中學物理學原理,中學數學公式來證明「宇宙三子論」或「申氏量子論」,

用一個公式(「量子態原創公式」暱稱「量子態嵌合式」

解釋我們的世界,解釋我們的宇宙,

是我們東方人在21世紀第1個10年與第2個10年之間的一次偉大的嘗試與偉大的創舉;

說明了東方思維的無比卓越與無比簡捷。

這種「大無畏」的「敢為天下先」的思想解放與行為實踐,

為我們製造反重力的地球人自己的飛船UFO創造了先決條件。

近日,

美國的「天眼」塌了;中國的「天眼」成了世界唯一;

2020年12月17日,

嫦娥五號」挖掘的「月壤」平安降落在中國的內蒙古草原上。

2020年是世界歷史大變局之年,大瘟疫催化大變局;

筆者堅信,

世界科學中心的轉移必將發生在2025~2035年!

有些權威人士說,

物理學的任何新理論,必須要跨過以下三個「障礙」:

(1)新理論必須能夠復蓋、包含舊理論;

(2)新理論必須發展、推廣舊理論;要有舊理論沒有的新概念、新理念;

(3)新理論的新概念、新理念、必須要有新公式來闡述或證明;

並且,新理論還要有新的預測和推論。

筆者認為,

獲得性原理,光速可變原理,相對論質能式2.0,不確定性原理2.0,

量、質互變律3.0,三組「三劍客」,兩個「量子態」,「十大公式」,等等;

這些新概念,新範疇,新理念,新公式,成功地跨越了以上三個「障礙」;

它們終將成為21世紀自然科學暨物理學的項層新設計、

21世紀科技前沿交叉學科的總的指導方針。

《十大公式》的第8式、

  「量子態原創公式」暱稱為「量子態嵌合式」(E/m)²+(t/s)²≤1

利用「虛、實兩個世界」共有的兩個百分比(率)新概念,

把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串連」起來了。

它就是「統一場論」或「萬有理論」或「終極理論」的「大統一」公式!

E/mt/s,二者互為「負相關關係」、又稱「動態平衡關係」;

E/m從1→0,則t/s從0→1,反之亦然。

從此,

就可以用一個公式解釋宇宙、解釋世界!

條條道路通羅馬,

條條道路通北京;

大道至簡,

天人合一。

2017年9月29日,

藉助「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

中國與奧地利的科學家們

實現了世界上第一次、

洲際量子糾纏、量子保密視頻通話;

中國在構建「量子網絡」的道路上邁出了,

遠程「密鑰分發」、

「隱形傳態」、

「視頻通話」三大步。                                                  

量子糾纏現象是當代量子技術的基礎。

處於糾纏態的兩個量子,

其中一個量子狀態發生改變,

另一個的狀態也會瞬時發生相應改變,

即實現量子超遠距離的

隱形傳態,

信息隱形傳輸。                                                                                                      

我們中國人的研究,

再次證明了「量子糾纏」,

本質上就是

申氏「光子、快子論」、

引力子超光速運動」這個神奇的現象;

引力子」是牛頓力學「萬有引力」的「合理內核」,

它「瞬間、超距、超光速」。 

然而,

到哪裡去找尋「引力子」呢?!

根據我們的理論,至少有三個地方:

1. 黑洞附近。

那裡的引力特別強,是觀察引力子的好地方;

2. 伽馬射線暴。

那裡的能量特別強、最最強,高能光子=快子=引力子;

3. 兩個黑洞碰撞產生引力波之處。

根據「波粒二象性」,有引力波的地方一定有引力子。

不過,

遺憾的是,

百年過去,

時至今日,

科技界仍有不少人思想禁錮,

死抱著「糾纏不(能)超光速」的老觀念而不放。

西方有些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們

還猜測

我們「時空的本質」就是「量子糾纏」,

甚至說糾纏=蟲洞;

筆者批駁了這種錯誤觀念。

[「特別附錄」⑷或⑸]。

筆者認為

量子糾纏」的本質就是「引力子超光速運動」。                                                                              

那麼,

為什麼

在我們的時空裡看不到快子運動呢?!                                    

依據

筆者獲得性原理的

宇宙「三子論」或申氏「量子論光子、快子論」,

光子、快子運動時,

量子們一定處於糾纏狀態。

這樣就能產生超光速的「瞬間、超遠距」作用。

然而,

一旦人們測量它們時,

快子運動就「坍縮」成光子運動,

所以,非常遺憾,

我們只能測得不超光速的光子運動速度c。                                                                                 

這個「快子運動坍縮成光子運動」的現象,

本來應該是

現代物理學兩大理論支柱之間的「通路」。

殊不知百年來,

西方科學家們以測得的「光速c不變」為根據,

至今堅決

否認「超光速」的快子運動,否認∆c的存在。

他們

只承認「愛氏光子」和「牛頓慢子」運動,

不承認「申氏光子、申氏快子」運動,

由於找不到三子間的御接處,

致使百年來的相對論和量子論

二者之間的通路一直無法實現。

西方機械的「量子論」,

只承認牛頓慢子和愛因斯坦光子,

不承認申氏光子、申氏快子,

這種三缺一的狀態,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了。                    

筆者

2015年,

創立的獲得性原理的核心公式,

「三劍客」之一、

引申式 ∆E=∆m∆c²,就是光速可變原理,

表明了∆c的客觀存在。                                                                          

拓展式 E=mv²,

導出了「鏡像世界「

宇宙「三子論」,或申氏量子論,

它是愛因斯坦質能公式、

愛氏「光子論」的升華與發展。                                  

相嵌式 v=(E/m)×(t/s),

由運動物質「4元素」,

兩對相關「百分比(率)」相乘而成立的公式。

質能轉化」(率)E/m「時空彎曲」(率)t/s相嵌的時空,

正是

「虛、實」量子,組成的「鏡像世界」,

看得見的世界與看不見的世界。

看得見的世界

牛頓慢子和申氏光子

(升華的愛氏光子)組成。

看不見的世界

由申氏光子、申氏快子構成。

它們

內含著引力和引力子,

外聯著暗物質和暗能量,或暗光子和暗快子。

快子運動,快子糾纏;

光子運動,光子糾纏;

它們相互轉化,它們無處不在。    

這不正是來源於「大數據」的「第7式」

「量子態普適公式」

給我們提供的、展示的、描繪的量子宇宙、量子世界的原型嗎?!

筆者的博文:

《草堂夜話》、

《中微子節》、

《信念——座右銘》

就是這種原型、這種「虛、實兩個世界」展示的具體情景的描繪。  


「量子態普適公式」,在網上出現的時間,大概在2018年。

那個時節,

我正在忙於參會事宜、忙於修改參會論文,沒有特別關注它。

2019~2020年,

防疫、抗疫期間,我才有時間和精力重新關注這個公式;

並且,

驚訝地發現,

這個數學式所闡述的內容、規定的場景,不就是筆者的《草堂夜話》

——「看得見的世界」與「看不見的世界」所描述的具體內容嗎?!

意外興奮,如獲至寶!

就這樣順勢,將其列為「十大公式」的第7式。

隨後,遂將第4式與其融合為第8式。


上述這個「淘寶」過程還能說明什麼呢?!

筆者認為,

或許能夠反過來說明(反思),來源於大數據的這個數學式:

第7式「量子態普適公式」   (及其「十大公式」)

證明了、說明了我們的「猜」想:

「宇宙三子世界」或「申氏量子世界」是十分正確、十分靠譜的;

或者,

反過來能夠協同我們「證」明「天下第一式」、

第8式「量子態嵌合式」

就是

第7式「量子態普適公式」的特化、具體化。

就是

「宇宙三子世界」的「擺渡者」,

「虛、實二世界」的「橋梁」,

「光速世界」與「超光速世界」的「結合部」,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二者之間的唯一「通路」!                                                                  

我們不妨再看看以下關係式

光子→糾纏→快子→糾纏→光子。

第一個「糾纏」,「光子糾纏」,

表明光子上躍遷,轉化為快子。

第二個「糾纏」,「快子糾纏」

表明快子下躍遷,轉化成光子。       

申氏光子

是宇宙「三子世界」最基本的粒子,

是「三子世界」的主要矛盾

同時,

申氏光子

又是「光子電磁波大家族」的最基本的粒子。

它是「光子大家族」這個矛盾的主要方面。

只要我們抓住光子這個「牛鼻子」,

「三子世界」或「鏡像世界」的各種問題,

包括暗物質、暗能量的問題,

或暗光子、暗快子的問題,

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

筆者認為

這個老「三劍客」公式

是「量變與質變原理3.0」的精華或精髓,

它們仨公式

是對我們物質世界的客觀反映與深刻洞見。

它們對大自然界的精準描述,

應是當代自然科學暨物理學頂層設計的具體體現。      

這次,

中國科學家們

利用「量子糾纏」這一幽靈現象,

在兩個糾纏的粒子之間傳輸信息。

在量子隱形傳態中,

科學家們讓第三個粒子

與上述這對糾纏粒子中近處的那個粒子發生糾纏,

從而使位於遠處的另一粒子,也呈現與第三個粒子相同的狀態。

這說明了多粒子的

量子糾纏」,

「量子隱形傳態」,

「信息隱形傳輸」

還是超光速的快子運動。                                

儘管目前人們測不出超光速的快子運動,

只能測得光子運動,

但決不能因此就否定獲得性原理指導下的「引申式」

即「光速可變原理」的客觀存在。

                        

[「快子世界」:「一般附錄」⑧、⑨、⑩]

再重複說一遍,

「鏡像(複數)世界」=

「看得見的(實數)世界+看不見的(虛數)世界」。

這個「看不見的(虛數)世界」的快子、光子運動,

內含著引力和引力子;

外聯著「暗物質」和「喑能量」,或暗光子和暗快子。

當然,

快子、光子運動

不僅僅局限在「看不見的(虛數)世界」裡。

快子、光子都具有量子疊加性

它們充滿了整個宇宙世界,

它們相互轉化,它們無處不在。

並且,

高能光子=快子=引力子

[「參考文獻」:❶、❷、❸]。

美國人不是說,

有史以來的第一個引力波的測試,

證實了引力波以光速傳播。

但是還有人說,

引力波的傳播速度是光速的10000倍!

不管傳播速度是多少,

由引力「波」→引力「子」→光「波」→光「子」 ,

波粒二象性」,

我們不難推出其結論:

引力子=髙能光子!

反過來也一樣,

高能光子=引力子!

須注意,

「波動公式」 (波動方程)E=hv,

「粒動公式」(質能公式)E=mc²,

由於兩種量子運動的熱耗(熵)不同,

此二公式決不能相等!

等效原理:等效?!等價?!不等值!!

更不能利用這兩個公式去求解m值!!!                                  

這裡,

不妨再談點中國古代的本土哲學。                                                            

中國道教歷來認為「三」這個數字很神奇。

「三生萬物」,

三點定平面,

三面定體(容)積;

三人為眾,

「三生三世」,

「三生有幸」,

「三生緣」,

「三人行」

(必有我師焉)

等等。  

宇宙三子世界,

牛頓慢子、

申氏光子(升華的愛氏光子)、

獲得性原理的快子、

簡稱為「申氏快子」,

三子缺一不可;

西方的

「中微子」有三味,

「夸克」也是三色。

基本粒子

也分為:

「費米子」,「玻色子」,「任意子」,

三大類。

宇宙又稱三觀世界,

微觀、宏觀、宇觀世界;                                            

人類社會則是三個世界,

先進工業國家,第一世界;

新興經濟體國家,第二世界;

發展中的國家,第三世界; 

我們中國也有三個百年計劃」哩!                                                                                         

總之,

世間事物,

事無巨細,人無老少,

大體上分為三大態,

才能均衡,才可穩定,才有發展;

這個三大態,

就是一個客觀規律。                                                          

因此,                                                                                                                     

「天」是

「三子」、「三觀」 ,物以類聚;                                                                   

 「人」是

「三國」、「三群」 ,人以群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天」+「人」;                                                                          

最終,

「一切事物都是量子的」,                                                                                       

所以,

「三一得三」,「三二得六」,

「三三見九」,「九九歸一」,

「天人合一」 。

這就是「天才中的天才」特斯拉先生說的

「3、6、9」是構成宇宙中的關鍵數字之原因。

 

東方思維

「天人合一」,」大道至簡」,「萬法歸宗」。                                            

西方思維

超弦(M)理論,多維、高維宇宙世界。

大概其祖師爺非愛因斯坦老先生莫屬;

那些妄圖把「距離」、「時間」等概念

多維化」、「高維化」、「複雜化」的做法、說教都是徒勞的;

萬變不離其宗嘛。

兩種截然相反的思維方式;

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方法論。

孰是孰非?!自有公道!

哈哈,

還是先搞清楚「相對性原理」,搞明白「4維時空」為好!

[「特別附錄」:⑹、⑺]。

著名的「基本粒子標準模式」,發展了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可惜的是,這個標準模式並不包括萬有引力,只囊括了其它三種力:

電磁力、強力、弱力。

11月7日,騰訊科學WE大會上,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史蒂文-溫伯格先生也承認,

「基本粒子標準模式」還遠遠不完美,仍有不少懸而未決的問題,

還需要進一步挖掘。

霍金宣揚的「超弦(M)理論」,倒是從數學上統一了大自然的四種力,

引力卻是負數,規定虛引力子速度的下限為光速。

超弦(M)理論」,最困惑的是人類根本無法檢驗之。

怎麼辦?「第三條」出路在哪?!

筆者認為,

第三條「出路」就是我們的「獲得性原理」、「量、質互換律3.0」、

宇宙三子論「申氏量子論」、及其「十大公式」。

它們完全符合費曼大師說的「初級水平」,

及「一個簡單的和容易的解釋」的殷切期望。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威廉-布拉格說,

「在科學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去獲得如此多的新事實,

而是去發現思考它們的新方式」。

筆者認為,

那些力圖建造更大粒子對撞機,

從而企圖捕獲所謂的「超對稱粒子」更多「新事實」的人,

大概就是布拉格先生批評的對象之一吧;

而我們的「宇宙三子論」或「申氏量子論」以及「量、質互變律3.0」等等

新理論之大框架,

或許就是布拉格先生倡導的讚美的「發現思考新方式」之一哩。

此時此刻,

筆者

才真正體會到了,

《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作者的恐懼心理。

因為

「幽靈般的超距作用」,指的就是「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的本質

就是「申氏快子、光子運動」;

快子、光子無處不在。

筆者認為,

只有

申氏「量子論」、申氏「快子、光子論」,

「十大公式」,第4式與第7式的融合,

才可能連接

20世紀百年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理論。

這個「量子態嵌合式」就是它們融合的產物。

這個新公式

就是「十大公式」的第8式:

(E/m)²+(t/s)²≤1

它勾聯了「虛、實兩個世界」共有的兩個百分比(率)新概念

它無疑是

宇宙「三子世界」的「擺渡者」,

宇宙「虛、實鏡像世界」的「橋梁」,

當代物理學「兩大支柱」的「通路」。

[「特別附錄」:⑻、⑼、⑽]。                                                   

對於

西方資深理論物理學派

及其

西方主流雜誌社的代言人,

有個東方人

想改寫他們掌控的「光速不變」的物理理論,

有個東方人

想爭奪他們掌控的話語權,

有個東方人

想對當代自然科學諸體系暨物理學進行頂層新設計,

提出「光速可變原理」,

挑戰西方百年來的「光速不變原理」的科學權威與尊嚴,

他們能不深深地擔憂嗎?!                      

不過,筆者僅僅是

想找到那位中國科技網總編輯說的、

物理學兩大理論支柱之間的那條通路而已。                             

很小的時候,

筆者就有一個五彩夢

至今仍象一個頑皮的小小孩那樣,

總喜歡在知識大海的海灘邊上努力尋找著

那些美麗的令人心儀的石頭和貝売。

童心未泯,童心永駐。 

中國夢,我的夢,我的五彩夢

[「參考文獻」:❹、❺、❻],

[「獲得性原理」:「參考文獻」❼、❽、❾、❿]。                                                                                                                 

日前,

歐洲航天局和美、日、加拿大等國的多個科學團隊

都在進行類似的量子衛星、量子計算機研究,

我們中國在「量子衛星」領域裡的「彎道超車」,

現在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

至於量子計算機的研究,

我國的「九章」 量子計算原型機,

本月近日成功達到了第一個裡程碑:

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稱之為「量子霸權」);

我國「九章」原型機大大超越了美國「谷歌」的原型機「懸鈴木」,

「九章」計算速度比「傳統計算機」快100萬億倍,比谷歌「懸鈴木」快100萬倍。

筆者

為中國這種領先地位

十分自豪,

也為「獲得性原理」指導下的

「宇宙三子論「,或「申氏量子論

及其

「引力子網場新論」,「量、質互變律3.0」,

十分自信。                                                                                                

「量子糾纏」就是「幽靈般的超距作用」。                                                                       

量子糾纏」就是「申氏快子、光子運動」。                                                                                

當代物理學還告訴我們:

「往大看(宏觀世界),

(當代科技)只能走到10米的正27方距離;

往小看(微觀世界),

(當代科技)只能走到10米的負19次方的距離」。

「由(量子)夸克再往小看,

就是一股無形的能量了。

(所以),

組成這個世界的(最終端),

不是物質而是能量」

宇宙萬物在微觀上(普朗克常數h以外)

是無形的,高度活躍的,不斷變化的,充滿能量的整體。

我們的世界,

越來越具有「易變性」、「模糊性」 、「複雜性」  、「不確定性」。                                                                

因此,

高能光子=快子=引力子

快子、光子無處不在,            

快子運動「坍縮」成光子運動。

                                                                                       

快子世界

就是「鏡像世界」中的那個

目前我們還「看不見的(物質與能量相互轉化)的世界」。     

我們使用

三組「三劍客」,

兩個「量子態」公式,

及「十大公式」,

論述了這個「看不見的物質世界」。           

我們生活在「看得見的世界」裡,

使用

量子態普適公式」,

「量子態嵌合式」,

及「十大公式」

證明了

那個目前還「看不見的(物質與能量相互轉化)的世界」。

自然,筆者

十分興奮,也十分高興。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久了也便成了路;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般附錄10篇]:                                              

(微信公眾號《草堂論壇》一般附錄文目):      

①虛子、快子、∆c 

②到底有沒有∆c                       

③∆c登上科學之大雅堂

④從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公式談開去

(1~3)   

引力子網場新論~天人合一                    

⑥引力子你在哪裡?

量子勢或快子運動

⑧信念-座右銘

草堂夜話

⑩中微子節

[特別附錄10篇]:

(微信公眾號《草堂論壇》特別附錄文目):

量子世界觀

⑵十大公式——

紀念自然辯證法創始人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量變與質變原理3.0

⑷三子世界,相嵌式的內核與特色

⑸三子世界,糾纏=蟲洞嗎?

⑹重構自然哲學

⑺重歸自然辯證法

⑻新時代、新公式、新觀念

量子宇宙——量子世界觀

⑽兩個世界的橋梁

[參考文獻10篇]:

(微信公眾號《草堂論壇》參考文目):

❶快子無處不在

三釋量子糾纏

❸高能光子=引力子

我有一個五彩夢

❺五彩夢

❻談笑凱歌還

獲得性原理的前世今生(大提綱)

❽引申式的誕生~獲得性原理的前世今生

❾我的興奮點~我的發光點~自然哲學

❿獲得性原理符合物理理論的美學標準~天人合一

                                            

尾聲:

(1)1978年,報考「自然辯證法」專業研究生未遂,名落孫山;

於是,走上了自學成材,自創學派的艱難困苦、艱苦卓絕的道路;

有博文:

《我有一個五彩夢》、《五彩夢》、《談笑凱歌還》「三步曲」為佐證。

最近有三位網友勸我考什麼研究生。真得謝謝他們的好意!

他們也不想想,已經自立門戶的我,

過了考研年紀,還需要投入其他學派的門下,

請求他們承認我嗎?莊生夢蝶,白日夢。

這不是傲氣,

這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傲骨。

(2)狄拉克發現了反電子,統一了「量子力學」與「狹義相對論」;

激勵筆者發現了「申氏量子論」和「量、質互變律3.0」;

2020年防疫、抗疫期間,

筆者找到了統一「量子力學」與廣義、狹義「相對論」的公式:

量子態原創公式」,暱稱為「量子態嵌合式

即《十大公式》中的第8式:

(E/m)²+(t/s)²≤1,

E/mt/s,二者互為「負相關關係」,又稱為「動態平衡關係」;

E/m從1→0,則t/s從0→1,反之亦然。

從此

可用一個公式解釋我們的宇宙、解釋我們的世界!

有人將1748的「歐拉恆等式」譽為「宇宙第一式」。

我們將2020年的「量子態嵌合式」譽為「天下第一式」。

在筆者看來,

這兩個公式沒法比。

歐拉恆等式」在數學領域是頂尖的,在自然科學暨物理學上建樹不大。

量子態嵌合式」卻倒過來了。

在數學上建樹不大,在自然科學暨物理學上是頂尖的。

因此

這兩個公式各有千秋;

前者是充滿西方風味的「宇宙第一式」;

後者是頗具東方特色的「天下第一式」;

它們都是「第一式」,「各領風騷500年」;

西方的「宇宙第一式」(歐拉恆等式)已經風行了近300年,

「日過中天」,就像下午的太陽,開始走下坡路,尚有200年的勢頭;

東方的「天下第一式」(量子態嵌合式)今年則剛剛起步,

就象早上的太陽,「冉冉升起」,「飛翔在天」,還有500年的風光。

500年與200年,

孰勝孰負?

自然無須多問。

再過200年,

西方的「宇宙第一式」就要下山了,「日薄西山」;

東方的「天下第一式」還在爬坡,尚未登頂,

這就是它的後發優勢。

(3)補充書目:

從一到無窮大

——團結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給孩子講量子力學

——團結出版社,2020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給孩子講萬有引力

——團結出版社,2020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物理大師——從伽利略到愛因斯坦

——團結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宇宙觀——一場跨越時空的宇宙探秘之旅

——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信息傳——決定我們未來發展的方法論

——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4) 補充網文:

相對論+超光速→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的根源,或許就是相對論》;

《引力子存在嗎?科學家在合併的黑洞中尋找答案》;

光速可變原理》;

物理時空理論探討》;

後相對論或「超相對論」;

《相對論為什麼不能與時俱進》;

申氏光子論——光子電磁波大家族》;

量子糾纏評說——經典通道與量子通道》。

(5)核心代表作:

《新時代的量、質互變律3.0》(教學大提綱)之精華篇:

《用一個公式解釋世界、解釋宇宙》(頭部

《引力子網場新論——天人合一》(軀幹

《量子勢或快子運動》(尾翼

《量子宇宙》(左翼、立論)

《申氏光子論》(左翼、立論)

《三釋量子糾纏》(左翼、立論)

《三子世界——糾纏=蟲洞嗎?》(右翼、駁論)

《量子糾纏評說——經典通道與量子通道》(右翼、駁論)

《鏡像世界——相對論為什麼不能與時俱進?》(右翼、駁論)

(6)作者簡介

請參閱筆者博文:

《五彩夢》,

《我的大學》,

《春華秋實》

《逝水流年》,

《大智晚成》,

《逝水年華》

《談笑凱歌還》,

《我有一個五彩夢》,

《老兵新傳、老兵傳奇》。

年終總結:「大雪豐年」。

2020年11月27日初定稿;

2020年12月25日再點播;

2010年上網創業、創新;

2010~2020年,恰好10年。

十年磨一劍」。

雙旦快樂!

春節快樂!

元宵快樂!

新年快樂!

                                                                                                                                                               

 2018年5月28日,攝於成都百花潭公園 。                                                                                        

                                      

                                        

相關焦點

  • 巔峰挑戰:用一個方程式解釋宇宙
    難道宇宙的所有規律,都蘊藏在一個方程式中? 難道我們所知的宇宙,其實只是一個更高維宇宙的冰山一角? 從那一天起,愛因斯坦看到了物理學的終點線上,那座閃閃發光的聖杯在向他召喚。 那是宇宙的終極藍圖。
  • 世界上7大未解之謎,物理學家都無法解釋,我們對宇宙一無所知
    世界上7大未解之謎,物理學家都無法解釋,我們對宇宙一無所知一、生命是如何從非生命的物質進化而來生命是如何產生的?三、時間只朝著一個方向流動物理學家們一直認為空間和時間所構成的時空是一個四維空間,但是在這些空間裡面,某些時間與方向會不相同。太空中我們可以隨意移動,但是時間裡我們會慢慢變老不再年輕。我們可以記得過去但不能預見未來,時間似乎一直偏好於一個方向。
  • 有沒有一個簡單普遍的原則,能解釋宇宙所有的問題?
    同時,物理學也有價值原則和審美態度,那就是追求世界的普遍性和簡潔性的規律。那麼我接下來不由得在想,有沒有一個簡單的普遍的原則,能夠解釋宇宙中所有的問題?奧地利哲學家齊爾塞爾曾說:「人類似乎非常想以人類社會的形式去解釋自然。」這就是神話的起源。但當神話體系出現越來越多的角色,越來越複雜,甚至自相矛盾時,有人就不滿了,不願意用超自然的現象來解釋自然,從而帶領著人們向著理性思維邁出第一步。
  • 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實驗,和宇宙本質有關,現代科學無法解釋
    在多數人的常識中,人類文明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科學知識已經可以解釋地球上發生的大部分現象,但是真的不存在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情嗎?當然不是這樣的,不論科學如何發展,都會存在一些現有知識無法解釋的事情,正是因為人類面對黑暗的宇宙還存在太多的未知,所以人類才需要不斷的發展研究。
  • 平行宇宙,多維度空間,怎麼用「弦理論」去解釋呢?
    接下來就給大家解釋一下。當然,實際完整的計算過程肯定是非常複雜的,這裡僅僅介紹主要思想和大致過程。總的來說,他們其實還是基於光子質量為零,這一點來計算的。因為光子由「弦」構成,所以這個光子的質量,就等於這根弦的最低能量加振動能量。
  • 別走,波函數你還沒解釋清楚,物理學家費曼:我解釋完了,看公式
    【劃重點2】強調一下,這個方程實際描寫的是,從雙縫射出的電流強度(光強)與接收屏上條紋之間關係的公式,並不是一個對過程進行描述的公式。也就是說,是【自由粒子】從縫運動到屏所形成的條紋這個因果關係的公式。這個實驗,並不能說明電子是如何通過縫隙,電子與縫隙之間究竟進行了怎樣的作用。
  • 一個公式解讀宇宙一切,全網炸了!
    筆者把這個方程叫做宇宙方程,或者叫做宇宙定律。二、宇宙方程的深入理解這個方程,它不僅是對於整個宇宙而言,也是對具體事物而言,還是對基本物事而言;它適用於整個宇宙的一切事物和整個宇宙;宇宙的整個奧秘都包含於這個公式之中。
  • 多元宇宙的簡要解釋,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宇宙一直是神秘莫測的,我們的宇宙如何誕生又將走向何方科學家對此有萬千猜想。大爆炸學說、弦理論就是目前科學界的精華。關於是否存在另一個宇宙,多元宇宙這個話題可謂爭執千年,有人認為神話故事可以很好的解決多元宇宙,老祖先將人分為天界、人界、魔界、妖界、獸界、鬼界!
  • 南京數學老師孫四周用公式推算世界末日
    昨日,江蘇教育學院附屬高級中學孫四周老師,用數學公式向記者演繹了宇宙的未來,按照他的計算,在5000年後,太陽和現在相比幾乎沒有變化。這些成果出現在孫四周新近出版的專著《空間相對論——膨脹宇宙的數學原理》一書中。在孫四周老師的身上,數學幾乎是個「萬能工具」。此前,他曾用幾何方法證明了周正龍拍攝的華南虎為假,並因此而名聲大噪。
  • 《無言的宇宙》:人類史上24個偉大公式背後故事
    《無言的宇宙:隱藏在24個數學公式背後的故事》(精裝珍藏版)由『未讀』2018年1月出版。這是一本數學史話,用詩意的文字講述了公式之美,將科普性、知識性和故事性完美結合。
  • 真空衰變自我毀滅與7個無法解釋的宇宙之謎
    要搞清楚宇宙會怎麼毀滅自己,我們得知道兩個宇宙基本法則。第一、能量的層次,用專業詞名為能階。能階意思是你所代表的能量層次,假如你能階高那麼你所攜帶的能量也就越多。,使人類不禁思考一些無法得到解答的宇宙之謎,一起去看下:           一、在大爆炸之前世界是什麼樣子?
  • 【物理公式】這4個物理公式改變未來,重新定義世界.
    如同喜歡數學公式那般的簡潔,對於物理,超模君也喜歡物理的公式。物理公式就像是魔法一樣,我們通過他,了解了世界的過去:宇宙的誕生,地球的年齡;也是通過他,我們也知道了未來:地球破滅的時刻,地外文明是否存在;通過他,看到了宇宙的終極命運。遙望宇宙星空後,物理公式也帶我們窺探原子世界,在原子世界中,我們找到了電子、中子,探索到了最大的能力源:原子能(核能)。
  • 弗裡德曼方程式是如何解釋宇宙的?
    宇宙弦仍然可以在一個維度上跨越整個宇宙,但是在另外兩個維度上,它所佔的空間會更小。磁疇壁可以在二維中跨越整個宇宙,但在另一個維度中仍然會被稀釋。但是對於一個宇宙常數,空間膨脹的事實意味著體積更大,它根本不會被稀釋。能量密度將保持恆定。
  • 【物理之謎】那些無法用物理學解釋的現象
    比如牛頓一直找不到引力的來源,愛因斯坦似乎找到了答案,愛因斯坦使用廣義相對論重新定義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認為引力是由於由質量的物體在宇宙中出現空間彎曲而產生的一種力,就好比一個球放在一個平面上,球放置的點形成坍塌,從而使周圍的球順著坍塌的平面運轉起來,因此可以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看成是對牛頓經典力學的有效補充。
  • 【物理公式】世界上最偉大的10個公式,其中一個人盡皆知
    英國科學期刊《物理世界》曾讓讀者投票評選了「最偉大的公式」,最終榜上有名的十個公式既有無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簡單的圓周公式,又有複雜的歐拉公式……從什麼時候起我們開始厭惡數學?這些東西原本如此美麗,如此精妙。這個地球上有多少偉大的智慧曾耗盡一生,才最終寫下一個等號。每當你解不開方程的時候,不妨換一個角度想,暫且放下對理科的厭惡和對考試的痛恨。
  • 量子力學的哥本哈根解釋
    量子力學奠定了不同物理學分支中理論基礎,直接推動了核能、雷射和半導體等現代技術的創新,量子力學成功地預言了各種物理效應並解釋了諸多方面的科學實驗,成為當代物質科學發展的基石。量子力學的數學公式建立以後,人們就努力挖掘這些公式的內涵,理解量子力學對自然的描述,從而形成了量子力學的解釋。
  • 唯物主義是哲學部分,雖能解釋宇宙構成,但不足以說明習慣性事實
    也就是說,我們佔據了宇宙的小小的一角,構成著小小一角的「質料」與構成宇宙其他部分的「質料」是一樣的,這一點必定為真。在科學史上,這一真理意味著:宇宙顯然由亞原子粒子構成,而亞原子粒子本身則由能量束或能量量子構成。但是,使唯物主義為真的意義可能最後會變得相當無足輕重。
  • 經濟學應該如何解釋世界
    原標題:經濟學應該如何解釋世界按語: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研究經濟世界的出發點是利己主義,而在另一本同樣甚至是更重要的著作《道德情操論》中研究社會的出發點卻是同情心和關心他人。人們覺得在理論上自私的「經濟人」假設似乎很難與強調利他的「社會人」統一起來。其實,自然人的基因既包括經濟性,也包括社會性。
  • 你是多重宇宙永恆論者還是單一宇宙存在論者?科學是如何解釋的
    · 整個宇宙都在不斷地與自己聯繫。如果跳脫出盛行的哲學範式,所有這些都可以符合現代物理學。永恆論和多重宇宙是如何成為主導時代精神的一部分的呢?原因如下: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空間、時間和量子理論、極小世界的奇異理論等理論共同構成的「現代物理學」(指在19世紀左右發展起來的任何物理理論)。
  • 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宇宙中不同維度裡的生命體,都有哪些能力!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去理解宇宙中生活在三維四維五維六維生命體的區別!三維生命我們先來解釋三維,首先人類是屬於三維生命,而三維生命可能就如同在電影院裡看新上映的電影,只能看著,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鏡頭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對未來所要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只能猜測了,哪怕拼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都不敢確保這件事情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