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聊汽車知識#
內容概述:
家用汽車排量選擇建議渦輪增壓優勢全面解讀關於「家用汽車排量選大還是選小」以及T/NA的選擇標準,解析該問題需要一個前提,也就是「準備多久換車」。這是個必須考慮的問題,因為對於大部分汽車用戶而言,汽車仍舊屬於大宗消費品;購入車輛後的短期內應不會考慮換車,平均換車周期為6/8年,如果預計周期重合該標準則建議選車要接近「一步到位」。
原因無需贅述,簡而言之為隨著用車時間的增加,對於車輛性能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對於油耗的包容度也會越來越高。
01排量建議標準
(以渦輪增壓發動機為基礎)
【轎車】有兩個標準,實際實用型應當為「1.5T」。動力儲備在≥125kw/270N·m的範圍內就算「夠用」,車身尺寸的極限是不超過平均4900*1820*1500mm,也就是小微型、緊湊級與中型轎車都可以,只是性能標準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A00百公裡加速≤7秒(微型)A0≤8秒A≤8.5秒B≤10秒這是不同尺寸標準與1.5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機匹配後的加速性能,一般認為能突破10秒就算代步汽車動力夠用的標準了;中型小排量汽車的加速感是油門略有些遲滯,也就是急加速踩油門後會半半拍開始加速,不過轉速拉升後的動力感受還是挺不錯的,正常快速有效的超車沒有問題。
該標準的車輛可以參考長安銳程CC,傳祺GA6,邁銳寶XL和別克君威,這幾款車的實際價格與技術品質匹配;性能水平與油耗表現也算可圈可點,適合駕駛風格比較保守的司機。
理想標準應為緊湊級與更小尺寸的轎車與1.5T發動機匹配,比如名爵MG6、逸動1.4T和秦Pro燃油版等10萬以下的轎車,這些車都有挺不錯的加速感受,裝備渦輪增壓機的轎車一定是性能越強油耗才能越低,原因第二節詳解。
重點是這些小排量緊湊級轎車的價值其實只有這麼高,合資品牌的小排量選項在配置更低、質量更差、車身鋼材低標準的前提下,定出高價只是品牌溢價;然而外國品牌汽車的影響力必然越來越差,「媚族」是越來越令人鄙視的,隨著這種認知的普及會逐漸拉低合資汽車的品牌定位,這些車會逐漸失去熱度。
「2.0T·轎車」屬於一步到位的標準,但機型得是缸內直噴增壓機,平均動力儲備需要在160kw/350N·m(1500~4000rpm)以上,低於該標準的車輛則不算高水平。1.5T的變速箱可以是溼式雙離合或者≥6AT,2.0T的理想選項應當為9/10AT的後驅轎車,或者是七檔溼式雙離合或9AT級別的前驅轎車。
這些車會有充沛的動力,中型與中大型轎車實際的油耗實際也只是9-10L/100km,相當於緊湊級SUV,用車成本遠沒有想像中的高。至於的變速箱的選項應當是尺寸相同的轎車,使用溼式雙離合的選項性能如果強於AT選項則值得選擇前者,反之在性能相同的前提下建議選擇AT,畢竟合資品牌汽車的DCT(以DSG)為主的表現不如AT。
建議選項:
15萬級別傳祺GA6&邁銳寶XL2.0T18萬級別後驅凱迪拉克CT4&君越20萬級別後驅捷豹XEL與凱迪拉克CT525萬級別四驅比亞迪漢或CT630萬以上的選項自己決定吧轎車就是這個標準了,其他車型其實無需贅述,因為轎車是整備質量最小的車型。
緊湊級轎車與中型轎車差不多重,MPV也是相當;所以這兩種車型的1.5T往往還是「小馬拉大車」,動力算準夠用但不會感覺到有什麼駕駛樂趣,油耗也不會比2.0T選項低多少;那麼這些車輛則只適合選擇快銷車的標準,也就是價格略低一些的選項,因為車輛的價值與性能應當是對等的,說白了就是價格超過13萬級別的選項就應該是2.0T。
比如熱銷小排量SUV-哈弗H6、長安CS75以及宋Pro等,這些車的1.5T版本更適合在8/13萬的範圍內;而超過13萬版本就是以2.0T&7DCT或8AT為主了,而且不足15萬就有四驅2.0T選項,這就是價格定位與排量性能標準的關係。至於合資汽車當然還是品牌溢價作祟,不過也還有價格調整幅度較大的昂科威、探界者與凱迪拉克XT系列,以及福特銳際銳界等車可以考慮。
MPV則有小排量的宋max、嘉際、傳祺GM6等選項,側滑門中大型MPV的高標準選項為傳祺GM8和大通G20,合資品牌值得考慮的有起售價不足28萬的大型MPV威霆,或者是隨大流的別克GL8(這款前驅MPV的價格虛高很多)。
關於車型、價格與排量的關係了解這些就好,但列舉的車型中沒有日韓系車和法系汽車,這是為什麼呢?法系汽車因過於冷門且品控水平很差所以不值得討論,日韓系汽車銷量很好但是品質極低,這些車是成功營銷的產物,對於汽車有高標準要求的消費者往往是不屑於選擇它們的。
02渦輪增壓與自然吸氣
詳細的技術差異本篇不再贅述,簡單說明相同排量與不同排量的兩類機型的動力差異,了解扭矩功率馬力與油耗的關係即可。(以下為各排量與機型的平均標準)
1.5T-125kw/275N·m(1500~4000rpm)此為維持最大扭矩的轉速範圍2.0T-170kw/360N·m(1500~4000rpm)2.0NA(自然吸氣)-95kw/195N·m(4000rpm)2.5NA-125kw/235N·m(4000rpm)3.0NA-150kw/280N·m(3800rpm)這就是內燃式發動機用兩種不同進氣方式的動力差異,可以說目前量產的3.0-V6自然吸取發動機絕對不如主流的1.5T直列四缸直噴增壓機,因為後者的最大功率可以達到130千瓦以上,雖然低於六缸3.0T,但是最大扭矩卻能達到300N·m,對於家用代步汽車和限速120km/h的公路而言,大扭矩遠比高功率有價值,而且2.0T的功率還是比3.0NA高。
兩組計算公式:
扭矩×轉速÷9549=功率功率×1.36=馬力公制馬力1PS為75公斤力,能夠把七十五公斤的物體驅動到每秒移動一米;對於整備質量不變的汽車而言,馬力越大加速才會越快且車速才會越高(撇開變速箱速比不談的結論)。
所以高功率等於高車速是可以認同的結論,但是最大功率50kw的微型汽車都可以「超速」,所以功率是夠用就好不用太大,功率越高轉速也會越高——油耗是難以控制的。正常代步駕駛的轉速在2000-4000rpm的轉速區間,在中低轉速範圍內能以「大扭矩×轉速」得出大馬力,這種狀態才能保證以低轉速獲得理想的動力感受以滿足正常駕駛需求。
自然吸氣發動機的最大扭矩普遍在4000轉以上才能達到峰值,在此之前是非常小則緩慢增長,之後又是稍縱即逝-開始扭矩下滑,這種技術太落後了。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是主動壓縮空氣的雙重進氣系統,可以讓最大扭矩從起步後的1500轉左右達到同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4000轉的扭矩標準,動力感受當然會好太多。
轉速指內燃機曲軸每分鐘旋轉次數,汽車用的四衝程機轉兩圈噴油做功一次,那麼轉速差值這麼大的兩種機器,是不是渦輪增壓更加省油呢?
只要駕駛增壓動力汽車以自然吸氣汽車保守的風格駕駛則油耗更低,不過很多汽車用戶在感受到駕駛樂趣後會養成拉高轉速的習慣,這一階段中會顯得油耗略高一些——調整好駕駛風格,按照上述標準選車吧,日系因主要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所以不建議選擇,韓系汽車車身結構用料水平太低,推薦這種車是不負責任的。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天和MCN授權發布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