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與「育人」如何才能兼得

2020-12-13 中國網教育

近日,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發布了一項對上海、天津、重慶、南京、杭州和南昌6城市中小學生的調查結果。數據顯示,學生對教師能「耐心解答,共同探討」的認同度為54.7%;對「肯定學生的思想,鼓勵大家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認同度僅15.5%,這說明八成多的學生在自由思想或表達方面未能得到教師的鼓勵與肯定。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戈說過:「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被點燃的火把。」然而在現實的教育語境中,學生的大腦只不過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老師熱衷於「填鴨式教學」,是因為學校以此作為教師考評的主要依據;而學校之所以唯分數是舉,是為了在日漸激烈的生源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一切都有個基本的前提———國內的教育資金投入長期處於「僧多粥少」的窘境。

2005年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世界各國公共教育支出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北美和西歐發達國家達到5.7%,發展中國家的巴西、墨西哥分別為4.4%、5.3%;按照各國收入水平劃分,高收入國家為5.5%,低收入國家為3.9%。對比之下不難發現,中國在這一份排名中屬於落後兼低收入國家———今年年初發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佔GDP比例達到4%」的目標。

國內教育投入本就不足,在實際分配過程中又側重於向大學傾斜,由此也就使得中小學校面臨更大的生存競爭壓力,為了爭搶有限的教育資源,學校不得不將壓力層層轉嫁於老師和學生。這大概正是中小學老師壓力普遍大於大學老師,而中小學生也普遍比大學生辛苦的根源所在。2009年4月,《中國青年報》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85.0%的大學生認為,教師就應以教書育人為樂。然而,現實是多數老師迫於升學壓力疲於「教書」,而根本無暇顧及「育人」,因此才會出現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柯楊所指出的「小學生做中學習題,中學生研究大學課題,大學生反過來學習怎樣做人」的教育悖論。

在教育投入明顯不足的現實背景中,分數不僅是評判學生成績的依據,同樣也是考評老師的標準,在壓力層層傳遞的過程中,老師其實和學生一樣都是「受害者」。正因為如此,日前傳出的所謂「按照《教師教育標準》大多數中小學教師都不合格」,才會遭致各方輿論的強烈質疑。儘管這一傳聞最終被認定為假消息,但從公眾的質疑中卻不難看出對老師這一職業的期望和理解———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固然重要,更加重要的是首先應培養適合優秀老師生存的土壤。如果「教書」與「育人」無法兼得,所謂師德高尚註定是一種稀缺品質,套用一句俗話來說———又想馬兒快快跑,又想馬兒不吃草,這怎麼可能呢?

從某種意義上說,「窮教育」幾乎不可避免會產生「苦孩子」,想要逆向推起這副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其難度可想而知。在對由此產生的諸多亂象而痛心疾首之際,不應忽略的是,老師只是壓力傳遞過程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而不是始作俑者。如何加快教育投入以防止壓力的層層轉嫁,當是避免此類沉重話題的當務之急。

趙志疆

相關焦點

  • 教師如何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作為教師,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實際上時時都在以自己的各種活動影響著學生,只不過影響的性質不同罷了。一個不重視育人的教師,不會是一個優秀的教師,不重視育人的教學活動,不會是最優化的教學活動,因為,教與學、教師與學生,既是一種知識的輸出和輸入的關係,又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觀念、學術理論和思維方法的過程。所以,教書與育人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教師應該如何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了?
  • 重教書輕育人問題如何解決 文化引領晉升激勵結合
    教書與育人本來是有機聯繫的整體,不可分割。但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在高校非常普遍,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記者近日對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指委委員朱健教授進行了專訪,請他解析「如何解決高校重教書輕育人問題」。
  • 改變的是「教書」,而對「育人」問題無能為力
    老師冷冰冰的,冷若冰霜,沒有溫聲細語,沒有配合教學內容的豐富的肢體語言,如何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但需要提醒的是,現代科技對教學的改變僅僅是從「教學工作」、從「教書」層面、從「知識技能傳授」方面而言,而幾乎不涉及「育人」問題――教育的另一個核心問題。 看一看我們現在的網絡直播課堂,如果不是懷著一顆實實在在的「功利主義」之心,有幾個人能夠從頭到尾老老實實真真正正地聽下去、記下來?
  • 只管教書不思育人是捨本逐末,只想育人不會教書是天方夜譚
    教書是手段、是途徑、是形,育人是目的、是核心、是魂,只有形魂兼備才是學生、家庭、社會和國家滿意的、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其必將造就具有真正內涵的高質量的高等教育。不同時代、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行業部門對大學培養人的要求雖然不盡相同,但也有其共性的一面。愛因斯坦認為: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學生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
  • 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 實現教書與育人統一
    本報4月30日訊 (記者 章奎)4月29日至30日,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烏蘭先後到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就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情況進行調研,強調要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實現教書與育人統一。烏蘭指出,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要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把宣傳思想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強化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切實解決高校在育人方面存在的碎片化問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制。
  • 對於教師來說,教書和育人哪個重要
    我就是一位教師,我認為教書和育人同樣重要。教書和育人對於老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兩個組成部分。教書和育人是有機結合的,是相輔相成的,是不可能完全分割而獨立進行的。教師教書,不僅僅教的是知識,而且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會滲透或加入思想道德教育、習慣養成教育等,尤其是小學時的道德法制課和中學及以後的政治課,更是思想教育大於知識的傳授。教師要教書,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管教書,不顧育人,其結果是書也教不好,人也育不了。
  • 作為一名老師,是「教書」重要,還是「育人」更重要?
    說到老師的職責,大家都可以想到四個字「教書育人」,很多人就在想,教書和育人哪個更為重要呢?一、缺一不可既然教書育人連著說,這兩個都非常重要,二者相輔相成,老師都要各位注意,如果缺失了其中一個方面,都是危害無窮的。
  • 老師應該以教書為主,還是以育人為主呢?
    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講,他們的職業就是教書,談到育人的話可能有一點高大上了,因為大多數人無法實現。其實我們可以辯證的用詭辯術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作為老師只要認真教書的話,肯定就是教育人,肯定就是培養人,所以說,做好本職工作認真教書的話,基本上就完成了自己的職業道德規範所要求的一切。
  • 挺起腰杆教書才能教出站直的學生
    教師們紛紛在朋友圈轉發,大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後的舒緩,有「久旱逢甘霖」的欣愉,更有一種「挺起腰杆,站著教書」的大義凜然!記得吳非老師在《不跪著教書》中說:「中國首先要有鐵骨錚錚的老師,教育辭典裡才配有『鑄造』這個詞。」
  • 你教書,我育人,我們在教師節相遇。
    你教書,我育人,我們在教師節相遇。
  • 選課走班中的教師:不育人,無法教書
    教師不動,學生走班,該如何管理學生的學習?…… 選課走班,將每位教師都推到了教育的前臺。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和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心理和身體、目標和方向,不育人,已無法教書。  一、選課走班給教學帶來哪些挑戰?
  • 會澤縣東陸高級中學名師付連剛,靜心教書,潛心育人
    靜心教書 潛心育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此乃吾之嚮往,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是付連剛老師備課本扉頁上寫著的一句話。從教13年,他始終堅守「靜心教書、潛心育人」的教育初心,在教育的道路上樂此不疲。2020高考在即,身為17級(2)班班主任、17級數學教研組長的付連剛正領著學生全力備考,帶著團隊奮力拼搏。
  • 教書是我的使命,育人是我的天職
    「教書是我的使命,育人是我的天職」。她用自身的行為感染著每一位學生,每一位身邊的人,默默奉獻踐行人生價值,兢兢業業遵循為人為師。(記者 劉豔 編輯 李雨穎)
  • 香港教育專家黃德輝: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香港教育專家黃德輝: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2019-05-15責任編輯:劉歡     專題報告會的主題是「當好引路人的師德師風建設」 王妮娜 攝   中新網哈爾濱5月15日電(王妮娜)「當前,中國教育是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
  • 不要再去指責這位老師了,教書和育人同樣重要
    當然我不是支持老師去無底線地打學生,我覺得教育還是必須配合適度的懲戒,才能把教書和育人結合起來。古人有云:一片無情竹,不打書不讀,父母若愛你,不必送來讀。
  • 怎樣才能算是一個好老師?不僅教書還要育人,稱職已經不是標準了
    在教育中,教書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大部分,但是還有一部分是育人,所以兩者結合,老師的義務就是教書育人。在孩子們的學習中,要學會因材施教,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接下來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將學生培養成國家有抱負,有理想的激勵性人才。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為人師表。
  • 2020年菏澤市開發區兩人入選教書育人楷模!
    同時,希望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最美教師和教書育人楷模學習,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德樹人,靜心教書,潛心育人,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四有好老師」。
  •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你覺得育人重要還是教書重要?值得一看
    教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不只是都教授知識,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與主動學習的可貴品質。教書育人兩者不可分離,相輔相承。所謂「傳道」,就是要求教師言傳身教,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格。對學生而言,教師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 以真理教書 用真情育人——劉會老師
    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劉會老師始終牢記著自己的教育理想,以真理去教書,用真情去育人,時刻踐行著一名普通人民教師的職責與使命。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3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在孩子成長的點滴的過程中,父母要捨得投入精力、學會樂於擔當。父母更需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在「狠心」父母的教育下,孩子才能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向成功。父母有狠心,孩子就有多優秀。越是「狠心」的父母,越是活得明白,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