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過街橋架起一排攝像機(圖)

2020-12-22 搜狐網
北京一過街橋架起一排攝像機(圖)

NEWS.SOHU.COM  2003年10月25日04:44  北京青年報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行人對眾多攝像頭很不解攝影/李潔
  是警察破案抓壞人?還是劇組在拍電視劇?

  本報訊 在珠市口西大街的過街天橋上,突然架起了一排攝像機,還有一些人整夜守在橋上,也不知道是在抓壞人,還是在拍電視劇。」昨天,讀者餘先生給本報打來熱線電話,說出了他心中的好奇。

  昨天下午,記者找到了這座伸著好幾個探頭的過街天橋。一上橋才發現除了分架在橋身兩側的四個攝像頭外,這橋上面還擺了不少電子設備。嗡嗡作響的小發電機在不停地忙活著,幾個白色的鐵箱子上都被貼上了封條,每套設備前還用警戒線圍擋起來。這到底是在監測什麼呢?

  很快記者從橋上的一位工作人員那裡得到了答案。原來,大家看到的這個由攝像頭和小鐵箱組成的儀器叫做「機動車旅行時間監測系統」。它可以測量任何一輛車從一點到另一點的開行時間。換句話說,如果京城的某個路段安裝了這個系統,那我們就能實時了解到該路段的車流量和交通擁堵情況。

  現在橋上的這四套監測系統分別來自北京、上海、四川的四個不同研發公司,他們正根據交管局的要求競標。誰家的產品能更準確地計算出車流量、有更高的車輛牌照識別率,就能贏得「大單」。

  參加競標的上海某公司研發部的萬先生告訴記者,這次系統測試是從前天晚上8點開始的,一直持續到昨天晚上8點才結束。為了確保公平競爭,交管局的工作人員一直在現場進行監督。幾家公司的工作人員也不敢離開半步,生怕自家的測量系統出意外。就這樣,大家裹著厚厚的大衣挨過了一個寒冷的秋夜。

  又訊 就四家公司在北京街頭競標「機動車旅行時間監測系統」,記者從市交管局科研所了解到,這是為北京實現交通動態實時發布所做的準備工作之一。

  市交管局科研所邵傑副所長告訴記者,簡單地說,機動車旅行時間監測系統,就是在一條道路上,通過在不同斷面識別、篩選出從甲地到乙地的機動車牌照,再根據公式,計算出機動車的平均旅行時間,從而反映出這條道路的交通狀況。目前,地鐵路從西便門到東便門已經在試運行這套系統。機動車旅行時間監測系統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試、校正,今後可能在二、三環的聯絡線上使用。

  現在四家公司入選參與招標,實地測試後,交管部門將選擇一種對機動車牌照識別率最高的設備。

  邵傑副所長介紹,在本市的二環路上,使用的是微波測試機動車流量和車速,其他道路上還有視頻、信號燈監測等設備,在不同道路上,用不同的方式測試機動車流量、車速或者旅行時間,都是為了在不久以後實現道路交通動態實時發布,給交管部門和廣大駕駛員提供準確的道路交通狀況。12

行人對眾多攝像頭很不解攝影/李潔
  年底前,本市將再增加20塊室外電子顯示大屏幕,大約在明年上半年,所有室外電子顯示大屏幕可以實時發布路況信息,如開車從東便門到西便門所需的時間、二環路某段的平均車速等,這些信息兩分鐘刷新一次,動態地反映道路是暢通還是擁堵,供駕駛員選擇合適的路線行駛,也使交管部門對交通擁堵作出快速反應。<





相關焦點

  • 「怪橋」當道 過街天橋不能過街
    這座過街天橋橫跨曙光西路,從橋梁下方的斑斑鏽跡上看,這座橋的建成時間不短了。橋的兩頭懸空,沒有正式的臺階,階梯末端距離地面還有大約1米的高度。「修這麼一座橋,沒有臺階,人根本走不了,這是什麼意思呢?」周邊很多居民都表示不理解。居民張先生告訴記者,這座過街天橋多年前就架設在曙光西路上了,可一直沒有利用起來,眼看著新橋變成了舊橋,資源白白浪費讓人深感可惜。
  • 北京一超高大貨車卡過街天橋下 居民:突然聽到巨響
    摘要:昨日凌晨1點左右,一輛超高大貨車在學清路上由南向北行駛時卡在過街天橋下,車身折斷、車頭翹離地面,所幸司機無大礙。下午1點多,事故發生地的道路清理完畢,封閉的雙清路雙向車道恢復通車。昨天上午,北京晨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由於大貨車裝載的建築金屬構架體積和重量都巨大,金屬架卡在橋底時產生巨大的衝擊力甚至使車頭翹起,車身中部斷裂,所幸司機身體並無大礙。事故現場的清理工作和道路封閉給學清路早高峰帶來不小壓力,主路封閉導致所有車輛導入輔路行駛或者繞行月泉路、雙清路。
  • 這位司機拿過街天橋當立交橋走 北京交警官方微博已經關注此事
    9月3日中午,三張轎車開上過街天橋的照片在網上廣為流傳,照片中,一輛白色的轎車緩緩在過街天橋上行駛,周邊行人紛紛避讓。截止記者發稿時,北京交警官方微博表示:「交管局涉車隊及海澱交通支隊正在開展核查工作。」事發過街天橋據拍攝者稱,事發地點位於北三環薊門橋附近。
  • 過街天橋裝電梯,夠意思!
    記者獲悉,除了這座橋,阜通東大街新建的過街天橋,也將配備無障礙設施。增設電梯 天橋告別「雞肋」目前,櫻花東街新建的這座過街天橋橋上的附屬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橋上還貼心地建了隔音板。大家更關注的是橋兩側的垂直電梯。路人不時舉起手機拍照。記者看到,電梯門前還修建了坡道,方便輪椅的進出。「這橋不是修好了嗎,什麼時候能用啊?」一位老人迫切地詢問道。
  • 北京櫻花東街過街天橋增設垂直電梯,方便老人通行,預計10月投用
    今年6月,本報曾推出「過街天橋系列報導」,位於櫻花東街的一座過街天橋是報導中提及的第一座橋,當時居民們的疑問是「旁邊就是人行橫道,建過街天橋有沒有必要」?時隔3個月,這座橋有變化了嗎?記者獲悉,除了這座橋,阜通東大街新建過街天橋,也將配備無障礙設施。櫻花東街新建的這座過街天橋增設了垂直電梯,方便老人通行增設電梯 天橋告別「雞肋」目前,櫻花東街新建的這座過街天橋橋上的附屬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橋上還貼心地建了隔音板。大家更關注的是橋兩側的垂直電梯。路人不時舉起手機拍照。
  • 開元路幼兒園架起家園「連心橋」
    11月4日,開發區開元路幼兒園大班組召開了以「幼小銜接」為主題的體驗式家長會,架起家園聯繫貼心橋。開元路幼兒園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採用主題交流、相互探討的形式共同交流幼小銜接工作,分別從什麼是幼小銜接、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及幼小銜接期間的家庭教育等方面進行開展。
  • 多圖實拍!清華大學東北門外過街天橋開通啦,行人紛紛駐足「打卡」
    天橋的建成實現人車分離,不僅為行人過街提供了安全的通行空間,同時有效緩解了周邊交通擁堵。天橋不僅設計新穎,功能實用,而且顏值超高!隨手一拍就是大片~設計上,鐵路橋風格的鋼鐵骨架構成天橋優美的外形,以工業風格回應著一側以工科聞名的清華大學,同時也象徵著清華大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 北京的環島已不適應交通流量(圖)
    北京的環島已不適應交通流量(圖)      圖為昨天早高峰時朝陽門橋堵車的情況 製圖/沙楠李鵬攝影/本報記者賈婷  木樨園橋車多人雜成「環堵」朝陽門橋過環島用時13分鐘  現場目擊  昨天上午,記者分別體驗了「駕車族」反映擁堵嚴重的木樨園環島和朝陽門橋環島。
  • 架起海峽上的橋
    他在詩中這樣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於是,在這頭的兒子每天都爬上阿里山,深情地望著那頭;在那頭的父親每天都登上鼓浪嶼,焦慮地望著這頭。望穿雙眼,嘆氣搖頭。終於,有一天,父親和兒子在心靈上搭起了一座窄窄的橋梁。兒子在橋梁的這頭,父親在橋梁的那頭。兩個人走到了橋梁各自的一端,躍躍欲試,有了盼頭。終於,這一天到來了。
  • 臨沂新橋小學:為孩子架起希望之橋
    魯網9月7日訊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新橋中心小學坐落在蘭山區西北部,是一所與共和國同齡的學校,近年來,學校堅持文化興校、課程育人,不斷優化校園環境,開發「橋文化」課程,實施新明德教育,打造「橋文化」教育品牌,確立了「為每一個孩子架起成長的橋梁」的辦學宗旨,樹立了「『橋』見未來」的核心理念,為師生成長架起「希望之橋」。
  • 滿載13人上橋! 建築大學過街天橋與配套電梯 有望月底運行
    關於過街天橋,大家都有這樣一個體驗:那麼老長的樓梯,爬起來太費勁兒,尤其對於老人、小孩和殘障人士來說,爬起來更是十分吃力,要是有電梯就好了,現在這個願望馬上要實現了!  12月9日,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橫跨渾南中路的建築大學過街天橋護欄已經安裝完畢,月底就可通行。值得一提的是,該處過街天橋兩側配有直升電梯,目前正在協調解決與相關線纜安全距離的問題,若進展順利,可滿載13人的電梯也有望同步使用。  過街天橋月底可通行  過街天橋位於瀋陽建築大學正門以西約80米處。
  • 過街天橋如何清掃?北京石景山安裝這一設備,大數據說了算
    為了提升過街天橋清掃保潔效率,近日,石景山區城管委試點在區域內14座過街天橋安裝人流量監測設備,發揮數據智能分析作用,在保障過街天橋日常整潔基礎上,實現了人員優化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石景山區城管委在區域內14座過街天橋開展人流量智能監測試點工作,進行實時、自動、連續的過街天橋人流量監測統計。
  • 鳳岡縣:辣椒經紀人 架起「產銷橋」
    他們專門負責在農戶、合作社手裡收購辣椒再統一銷售,平均每天收購3萬斤,架起了一座座「產銷橋」,切實解決椒農後顧之憂。
  • 北京五道口疫情防控「美食風景線」,架起便捷服務「連心橋」
    自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和消費復甦逐漸加速形勢下,北京海澱東升鎮新東源股份社轄區五道口國際食尚苑的餐飲超市企業主動開啟自救「突圍」之路,多措並舉,整裝待發,「半成品食材配送、套餐售賣、打折促銷、無接觸送貨上門……」商家以「線上+線下」融合方式積極探索穩增收拓市場的新「戰術」。
  • 有梁沒臺階 有墩沒橋梁 有坡道修一半……這些過街天橋太怪了
    近日,北京晚報集中報導了一些過街天橋使用率過低、需要加裝無障礙設施等問題,報導引起了市民熱切關注。一些市民向本報反映,除了報導中提及的那些問題,還有一些「怪橋」需要關注。這些被稱為「怪橋」的過街天橋究竟怪在哪裡了?昨天,記者逐一進行了探訪。
  • 擂鼓石大街道路建設工程系列報導丨架起民生「連心橋」
    擂鼓石大街道路建設工程系列報導丨架起民生「連心橋」 2020-05-05 04: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規範市區過街天橋建設管理
    2月5日,在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第一次分組討論會上,政協委員傅連鴻建議政府能夠修建殘疾人可以通行的人行過街天橋,丁義蘭提交了《關於拆除麥積山路東口過街天橋的提案》,翟兆君提交了《關於加強人行過街天橋與地下通道管理的提案》,委員們紛紛建議市區主要道路能多修一些立體過街設施,以緩解城區道路交通擁堵狀況,確保行人過街安全。同時,也建議新建的人行過街天橋應該融入美觀、實用、便捷等因素,真正發揮它的價值。
  • 女白領愛拍蟲|昆蟲架起內心通往大自然的橋
    昆蟲架起內心通往大自然的橋▓ 北京 楚建梅 文並攝一個公司白領,愛蟲蟲,拍蟲蟲,科普蟲蟲。別怕蟲蟲,它們也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成員。舉兩個例子:僅北京地區的半翅目昆蟲至少有40多個科;僅食蚜蠅科的昆蟲在全球的已知種類中有超過5000種。較之於全球的幾十萬種植物、一萬多種鳥類,可見昆蟲群體之龐大,區分與命名之不易。昆蟲可以傳播花粉,分解垃圾,它們同時也是很多鳥類的食物來源。
  • 新橋:為孩子架起希望之橋——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新橋中心...
    近年來,學校確立了「為每一個孩子架起成長的橋梁」的辦學宗旨和「『橋』見未來」的核心理念,致力於打造「橋文化」教育品牌,全面實施新明德教育,開發「橋文化」課程,不斷優化校園環境,創設校園文化,提升辦學品質,為孩子們的未來架起「希望之橋」。學校文化氣息濃鬱,活動豐富,學生成績優異,贏得了社會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 福建鏡洋鎮僑聯「三大工程」架起「連心橋」
    福建鏡洋鎮僑聯「三大工程」架起「連心橋」   今年秋季,(福建省)福清市鏡洋鎮齊雲村貧困僑屬薛某考取市內一所中學,但因家庭困難無錢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