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會泰和始末-副刊-中國吉安網

2020-12-12 吉安新聞網

  ◆

葉駿文/圖

  1937年8月15日,日軍首次轟炸南昌,在機場、汽車站、中山路等地,投彈10多枚,炸死市民6人。地處東南腹地的江西第一次感受到鬼子猙獰揮舞的屠刀,戰爭已不再遙遠!

  是月,江西省政府緊急召開會議,決議發布通告疏散南昌市民及部分公務人員,另外將各廳處重要文件分批疏散至泰和,委派專人抵泰管理。

  泰和因江而興,穿境而過的千裡贛江歷來是中原前往嶺南的交通要道所在。秦漢時期,在泰和境內設立了管轄今贛中南的第一個行政中心——廬陵縣。2100餘年後,泰和戲劇性地又一次成為贛中南的中心城市。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寇進攻上海,逼近杭州。9月,國立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帶領師生離開杭州,開始了聞名後世的「浙大西遷」。竺幾經輾轉來到江西,當打聽到「泰和蕭百萬廣有房宇,可堪使用」時,竺一行四人遂於12月13日,匆匆穿過泰和北門和平門城洞,邀約時任泰和縣長的魯繩月一同前往考察。「蕭百萬」本名蕭柄南,是泰和清末傳奇人物,因鹽業發家,在上田置下了偌大的莊園,蕭宅房屋鱗次櫛比、綿延成片,另外還修建有一座家族書院—— —大原書院。戰亂時期,蕭百萬後人紛紛遠走他方。蕭宅雖無人打理,但建築基本保存完整,稍經修繕即可使用。竺考察後極為滿意,說此處「交通方便,出產豐富,兼有屋宇,適宜於浙江大學作暫避之所」。竺連夜趕往南昌活動,請求江西省政府撥付吉安青原山、蕭宅和大原書院給浙江大學辦學。次日江西省政府同意撥付青原山和泰和大原書院給浙江大學,並希望將來集中在泰和。1938年2月,浙江大學師生400餘人正式開始泰和的暫厝之旅。馬一浮、胡剛復、王淦昌、蘇步青等著名學者也先後雲集泰和,開展教育、科研工作。不僅在泰和完成了一屆學生畢業,更為泰和的教育、防訊、墾荒做了大量貢獻。雖遠離戰火,但浙江大學在泰和的日子並不平靜。由於後方條件簡陋,竺可楨的次子與夫人先後罹患痢疾,最終不幸埋骨泰和。7月,隨著戰爭蔓延至贛北,江西省政府各廳處紛紛派人來到泰和借屋,以備南昌淪陷後遷入辦公,而且目光大多投向浙江大學暫厝的校址,令竺可楨不勝其擾,加上擔心贛省不保,浙江大學遂於9月18日遠遷廣西宜山。

  1939年2月中旬,日華中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的11軍向德安等地集結,準備進攻南昌,阻斷浙贛鐵路,切斷安徽、浙江省與內陸省份之聯繫。3月17日南昌會戰開始。24日,熊式輝從桂林返抵已成危城的南昌,於凌晨六時緊急下令「省政府撤至吉安」。熊式輝帶領省政府機關陸續抵達吉安後,秘密遷入泰和上田,而熊式輝更是把自己的行轅藏身在泰和蘇溪村的樟林之中。其餘前期未能在泰和租借好房屋的部門只好先撤退至吉安縣(今吉安市老城區)。有的則遠赴遂川、永新甚至贛南各縣。為保障省政府機關的絕對安全,4月起,省政府眾多公開性的活動都安排在吉安舉行,營造出省政府在吉安的假象,結果引發日軍的無休止的猛烈轟炸,僅4月4日、7日兩次轟炸,就炸死平民65人,給吉安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6月5日,日軍飛機途經上田的省政府駐地,遭到高射炮猛烈射擊,日軍這才發現泰和內有乾坤。是日,日機在泰和城廂內外不斷投彈掃射,今泰和實驗小學至工會一條街道燃起熊熊大火,店面全部被毀,死傷20餘人。6月15日,省政府通過《江西民國日報》宣布吉安疏散。為了保密起見,新聞稿中,去向只提到「向指定地點疏散」。但是事後證明,數萬人遷移的秘密是根本保不住的。26日,《中央日報》一則新聞「教育部決定本年國立各大學及獨立學院統一招考新生,設立重慶、成都、南鄭、昆明、貴陽、辰溪、桂林、延平、上海、蘭州、恩施、泰和、永康、曲江、鎮平15處為招生區」,已然把戰時泰和的省會地位昭告天下。

  自1939年3月起,泰和迎來近代少有的發展黃金時期。在熊式輝任命的建設廳長楊綽庵的苦心經營下,車船廠、修理廠、機械廠、印刷廠、煉油廠、捲菸廠等輕重工業先後建成,客觀說不僅支撐和穩定了江西半壁的經濟,而且對整個東南抗戰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泰和人民也因此承擔了沉重的伕役、兵役和稅賦。由於新省會泰和人口的劇增,1939年9月,江西省政府下令泰和縣政府拆除泰和縣城池舊城牆以擴大城區面積,泰和縣城原只5條共長2.4公裡的不平整街道,至12月,經改造、延長、新建後,增加至7條,4.9公裡,泰和的城區面積,由快閣至山谷路,一直擴大至上田。禮堂、劇場、招待所、浴池、公園、發電廠……各項公共基礎設施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城鄉開行起多路公交汽車,旅行社甚至開通泰和至吉安的輪船旅遊專線。

  在教育領域,熊式輝更是下了一番心血。先是於1940年5月,請來著名教育家陳鶴琴來泰和辦學,在新池村創辦南昌實驗小學新池分校。10月,在文江村則建立了中國第一所非教會的幼稚師範學校。1940年6月1日,在熊式輝主持下,江西省省立中正大學籌委會在泰和縣杏嶺村正式成立,是為江西第一所大學之發端,也是抗日戰爭中創辦的第一所大學。教育部長陳果夫不想熊式輝專美於前,於26日下令改為國立中正大學。10月2日,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驌抵達泰和出任國立中正大學校長。10月31日,在蔣介石生日當天,正式舉行創校典禮。遠在陪都重慶的蔣介石與教育部長陳立夫分別發來訓詞與賀電。1943年,中國國畫大師胡獻雅受聘為中正大學名譽教授,胡先驌邀其繪製兩幅名為《紅梅圖》《蒼鷹圖》的國畫,作為國禮分別贈送給英國首相邱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各方媒體爭相報導,中正大學由此名噪一時。而報刊上對於泰和縣的稱謂也在與時俱進,有稱呼為江西新省會的,有叫泰和市的,書籍的出版地也逐漸從泰和縣XX村變為泰和XX路,泰和淳樸的鄉民也第一次有了市民的稱號,縣城各行各業也被稱呼成省會各界。在抗日戰爭時期,江西未淪陷區域主要有泰和的熊式輝及贛南的蔣經國兩股勢力,蔣經國以其自身資源優勢把贛南營造成獨立王國,兩派一直明爭暗鬥。1942年,蔣經國御用文人《正氣日報》編輯主任王克浪在報紙上,以「從寒酸相到暴發戶」為小題,滿含醋意地寫道:「抗戰前,泰和是江西贛江上遊的一個三等小縣治,現在,從南昌撤退,省會遷來以後,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僻角落,竟然成為全國注目的贛省政治文化的神經中樞,而披上了現代新裝,由一個可憐的寒酸相,頓成豪華的暴發戶了。以往市集式的小街道,現在開闢了寬闊的馬路,古樸的店屋改成了整齊的建築,每一鋪面,每一所住宅,裝潢設計,都是爭奇鬥豔……就消閒娛樂設備言:有極舒適的旅舍(如陶社及陶陶招待所),浴室(如陶陶浴室),有幽雅玲瓏的花園(如臨江花園),有廣大的體育場(如省立體育場),有正在建築尚未峻工的全國首創的劇場(建藝劇場);就文化而言,有期刊,有日報,有最高學府(國立中正大學),有各種中等學校,有全省唯一的圖書館(省立圖書館),有各種學術文化團體;就交通狀況言,有縱貫全省自北至南的贛江水道,有通湘、桂、粵、閩、浙諸省的公路,即在距城一二十裡的附郊,也有絡繹不斷的公共汽車。在戰時,在內地,泰和真夠得上一個『小型的』現代都市了。」該段文字摘自《國防周報》王克浪《泰和的點和線》,雖首段用語粗俗,但第二段則真實地描繪了省會泰和前三年的城市變化。

  抗日戰爭時期,江西的前線軍事工作由在上饒的第三戰區司令部負責,泰和方面在後方除了經濟建設外,還主要進行了「國民精神動員、抗戰建國動員、號召青年從軍、慰勞抗戰官兵,防空防諜鋤偽、幹部訓練、發展黨員、防制共產黨活動」等工作。1943年6月13日,中正大學抗日戰地服務團成立,文法學院教授姚名達任團長,參加師生四十餘人,服務團設宣傳、組訓、慰勞、救護、通訊、賑濟等股。服務團24日舉行宣誓授旗典禮,25日往樟樹前線進發。7月7日,戰地服務團姚名達教授與學生吳昌達在新幹石口被日軍包圍殺害,鄭唯龍等5名學生被俘,姚名達殉難時年僅37歲,是為「抗戰捐軀教授第一人」,消息傳出,舉國痛悼。泰和作為前線的後方,抗戰期間還成為國民黨對臺工作的重要據點。1942春,國民黨「臺灣黨部籌備處」遷抵泰和辦公。9月,在泰和秘密設立「臺灣黨務工作人員訓練班」,對外稱號為「韶關戰地服務訓練班」,招收了約六十名臺籍及閩浙青年,實施三個月的訓練。1943年,「臺灣黨部籌備處」在泰和改組為「直屬臺灣黨部」。6月,戴笠抵達泰和會見了冒險而來的臺灣人士藍敏,交換了情報與電臺。在國共合作,共赴國難的同時,江西省政府並沒有忘記「剿匪」重任,在泰和馬家洲設立了「青年留訓所」,即著名的「馬家洲集中營」,關押了廖承志、吳建業等大批進步人士。

  省會泰和時期,除了贛北人民遷居泰和,與泰和人民交融發展外,眾多名人也紛至沓來。1939年2月,時任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受中共中央委託,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身份從湖南東行,赴東南六省視察抗日工作。期間,周恩來檢查布置了東南地區中共地下黨的工作,還與東南各省國民政府就釋放政治犯、團結抗戰進行了會商。江西省雖不屬東南六省區域,但作為東南前線的大後方,周恩來同志兩次經過,在返程中還專程來到戰時江西省省會所在地泰和進行過活動。1940年9月與11月,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兩次來到泰和,慰勞江西抗戰軍民,出席(福建省)泰和同鄉會會議,參觀泰和省會建設。1944年3月5日,著名愛國將領——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長張治中與蔣經國一同來到泰和,向各屆人士和學校師生作抗日救亡報告。是日,張治中一行分別在城區(今友誼廣場附近)、中正大學大禮堂對民眾與學生進行演講。張治中在演講中報告了當前抗日戰爭的形勢、講述其個人抗戰經歷,號召全民抗戰救國。

  1943年,根據戰爭需要,江西省政府抽調泰和、遂川、萬安三地民工,通過肩扛手拉,在泰和縣西南的遂川雩田興建了絕密機場,供中美聯合飛虎隊使用。11月25日,中美飛機從該機場起飛,攻擊了日本在臺灣新竹的空軍基地,擊毀日機42架,該機場因此而暴露。在經過多次偵查後,日軍於1944年底下達了攻佔遂川機場及贛州(新城)機場的命令,並於次年1月開始了其所謂「贛中南作戰」。從湖南茶陵派出其臭名昭著的27師團執行該任務,該師團參與過盧溝橋事變與南京大屠殺,欠下中國人民累累血債。1945年1月20日,27師團1、3聯隊冒著中美聯合空軍的轟炸,突破了中國軍隊層層防線攻入永新,開始了令人髮指的屠殺。21日,消息傳到泰和,江西省政府緊急宣布自行疏散,遷往贛南寧都。時在泰和與第九戰區司令薛嶽研究戰情的蔣經國給蔣介石發去電報後,也匆忙趕回贛縣,宣布贛縣疏散。由於機構眾多,在泰和的江西省政府各廳處直至3月份才完成撤離。但仍有大量物資、檔案、資料存放在泰和河東區域,留有專人看守。25日至26日,日軍27師團1、3聯隊經泰和碧溪垇頭、遂川新江,於28日佔領遂川機場,30日佔領遂川縣城。2月1日,日軍27師團第2聯隊侵入永新拿山,後竄入泰和碧溪、橋頭、馬家洲、白土街區域,燒殺淫掠。其中僅碧溪太湖村被燒毀房屋達29棟,殺死村民15人,抓挑夫8人,放火燒山、炸毀橋梁;中屋裡、石堆、中洲、曲鬥等地燒屋21棟,殺死村民7人。7日,該聯隊在白土街遭到國民黨72軍所屬新編第13師、新編第34師的有力打擊,折經上宏、萬安高陂,於12日進入遂川。

  1945年5月28日、6月17日,日軍大本營先後下達命令,從廣西、湖南、江西以及除廣州、香港外的廣東省全部日軍撤退至華東、華北地區。7月12日,前期由廣州後撤的日軍27師團、40師團抵達贛縣(今贛州)與在當地131師團會合。是日,3個師團齊頭並進,沿遂泰公路及贛江西岸北犯。22日,日軍兵分三路,竄陷泰和縣城及馬家洲、永昌市。

  棲龍、上田、上模、冠朝、南溪、沿溪、樟塘、萬合、灌溪、蘇溪、苑前等地亦遭劫掠。其中,燒毀馬家洲近300幢店房和全部民房,燒毀永昌市200餘幢房屋,中正大學存放在塘洲的儀器、標本、圖書全部被毀,江西省地質調查所存放在塘洲的地質資料被毀,留守人員被殺。泰和由此成為中國抗日戰爭中最後一個淪陷的省會城市。7月27日,日寇繼續北犯,尾隨追擊之中國軍隊於當日拂曉收復泰和。日軍後經吉安、新幹、樟樹往南昌方向行進。8月2日中國軍隊在贛江神崗山附近截擊日軍船隻400餘艘,繳獲船上所有物資,潰敗日軍護送家屬返抵泰和境內,在萬合、樟塘一帶登岸,經苑前逃往吉安富田方向。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由於日軍的兩次破壞,泰和近代工業發展進程與省會期間建設成果完全被摧毀,又成為一個民國三等縣。 據不完全統計:抗日戰爭期間,日寇在泰和殺害我人民320餘人、殺傷270餘人,姦淫婦女180餘人,燒毀房屋1800餘棟,計12000餘間,宰殺牛、豬等10萬餘頭。規模以上重工業損失9.69億法幣、輕工業損失0.48億法幣、公用事業0.21億法幣、農業與手工業損失無法統計。

相關焦點

  • 江西有個縣,曾經是江西的省會,如今是中國烏雞的原產地
    江西有個縣,是中國烏雞之鄉,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烏雞品種來人間一趟,一定要好好感受這世間美好。這裡是小方談旅行,帶你探索山川湖海。烏雞又名烏骨雞、武山雞,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比於普通的禽類,烏雞營養價值更高,也相對於稀有。
  • 報紙副刊投稿技巧
    國內的報紙副刊一般可以分為「大眾化副刊」和「個性化副刊」。大眾化副刊又叫傳統副刊,幾乎所有的文藝稿子,詩歌、散文、隨筆、小說都刊發;個性化副刊則強調該副刊本身的特色,比如有的副刊只刊發市井筆記或者幽默類的稿子,有的副刊則重點強調要用所謂的美文。當然,兩種副刊風格不是完全對立的,也有交叉。    篇幅也重要。一般的四開四版版面,一個版可以發三千至四千字的容量。
  • 報紙副刊「變局「現在進行時
    副刊作者無論主力還是後備軍都形成「前僕後不繼」的格局。   正在變形的內容   在傳統觀念中,副刊總是以文學副刊為正統。這決定了小說、散文、雜文、詩歌、報告文學、文藝評論等在副刊中的主流文體地位。
  • 「落差」最大的城市:曾經是省會,後來卻淪為無人問津的小縣城!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的在變強,一步一步的在發展,我們隨著國家的進步和發展中又發現和發展出許多新的景點了,旅遊了,高鐵了,今天小編你們來領略一下我們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如果有疑問歡迎大家來積極地評論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就是,「落差」最大的城市:曾經是省會
  • 給報紙副刊投稿你需要注意的事項
    國內的報紙副刊一般可以分為「大眾化副刊」和「個性化副刊」。大眾化副刊又叫傳統副刊,幾乎所有的文藝稿子,詩歌、散文、隨筆、小說都刊發;個性化副刊則強調該副刊本身的特色,比如有的副刊只刊發市井筆記或者幽默類的稿子,有的副刊則重點強調要用所謂的美文。當然,兩種副刊風格不是完全對立的,也有交叉。篇幅也重要。一般的四開四版版面,一個版可以發三千至四千字的容量。
  • 財富溯源之貨幣 泰和重寶
    「泰和重寶」是金章宗完顏璟於泰和四年(公元1204)始鑄的青銅錢。據《金史·食貨志》載:」泰和四年八月鑄大錢,一值十,篆書曰『泰和重寶』與鈔參行。」自公元1115年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金代在長達40餘年裡沒有本朝的貨幣,而沿用遼宋舊錢,「泰和」錢的鑄造,方便了貨幣交流,促進了商品流通。「泰和重寶」就錢文分,有玉箸篆和瘦金體之分,有北宋宣政之餘風。「泰和」寓意祥和、吉利,安泰和順、有國泰民安的意味。
  • 隆基泰和馬嘉嬗:問道十四五,探路雙循環
    現階段,面對複雜激烈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對房地產行業亦提出了新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卻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能,也是今後相當長時間內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時值「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之際,各大城市的「十四五」規劃中,把區域發展融入國家大戰略,打造都市圈、城市群成為重點內容之一,「全球城市」「世界名城」正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發展的目標。
  • 徵稿 | 《21世紀英語教育》副刊徵稿啟事
    《21世紀英語教育》2021年全新推出副刊。
  • 高校校報副刊與校園文學生活調查
    為此,山東大學文學院聯手校內外專家,於2012年成立了「當代中國文學生活研究中心」,並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研究》(課題批准號128ZD169),溫儒敏教授擔任首席專家。這裡發布的是該項目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高校校報是一種在高校校園內發行,主要受眾為在校師生的特殊出版物。
  • 中國容易被誤以為是省會的城市,經濟實力堪比省會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也逐漸由「溫飽型」過渡到「小康型」,才會使得我們的生活水平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好,發展生產,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的需要,您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該省的省會,但對其他省的省會了解得很少,特別是,有些省的省會經常被誤解,這個省會是吉林。
  • 江西泰和修繕舊址延續抗戰記憶
    央廣網泰和8月27日消息(記者範存寶 通訊員鄧和平)開學之際,位於浙江大學舊址的泰和六合中學師生參觀浙大舊址遺蹟,延續抗戰記憶,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近年來,江西省泰和縣投入200萬元對浙大等抗戰舊址進行全面修繕,重現當年原貌。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2月浙江大學遷至泰和, 1939年民國江西省政府遷於泰和,當時泰和成為江西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心。
  • ​周佐忠:泰和情緣
    泰和老家10日2日的晚間,天空格外的明朗,月色和燈光交相輝映,更顯得泰和的輝煌與熱鬧。零晨過後,不甘於寂寞的我和妻,在畢節佑舉兄弟的厚愛下,我們第一次見面便相約上街去準備看一看泰和夜景。當我們來到賓館門外,正遇上佑舉兄弟認識的3位泰和宗親和2位四川宗親。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2020年06月15日)
    ★文匯報筆會副刊發表作者何頻散文《北方的菩提樹》★京九晚報京九風副刊發表作者楊朝卿散文《我家的老宅》★洛陽晚報三彩風副刊發表作者李洪春散文《西工小街》★天中晚報驛副刊發表作者朱國喜散文《養貓記》★人民日報海外版旅遊天地發表作者張恆散文《石門洞風光》
  • 錢幣精品「泰和重寶」
    泰和重寶」是金章宗於泰和四年(204)始鑄的青銅錢。據《金史·食貨志》載:「泰和四年八月鑄大錢,一值十,篆書曰『泰和重寶』與鈔參行。」自公元1115年太祖完顏阿骨打建國以來,金代在長達40餘年裡沒有本人的貨幣,不斷沿用遼宋舊錢「泰和」錢,緊張了錢幣流通中的矛盾。而銅錢的添加,方便了貨幣交流,促進了商品流通。「泰和重寶」就錢文而言,有玉箸篆和瘦金體之分,猶有北宋宣政之餘風。「泰和」寓意祥和、吉利,人們用來寄予良好的祝福。泰和文寓意不祥幸福、安泰和順、是國泰民安的意味。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文匯報筆會副刊發表作者張憲光散文《談讀書》 ★河南日報中原風副刊發表作者張冬雲散文《在土樓,發現鄉村的詩情畫意》 ★河南日報農村版豫風副刊發表作者石廣田散文《一領高粱箔》 ★大河健康報作品副刊發表作者尚慶海散文《一枕新涼一扇風》 ★鄭州日報鄭風副刊發表作者胡竹峰散文
  • 龍應臺:有什麼副刊,就有什麼社會
    有文,有識,有趣——鳳凰副刊 有什麼副刊,就有什麼社會——1——常常聽見國內的評論家說,西方報紙沒有副刊。在這裡,英文又被當做西方唯一的語言了,因為英文報紙確實沒有副刊,但是在德文報紙裡,副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而在首屈一指的《法蘭克福匯報》(F.A.Z)裡,副刊更是自成一霸,舉足輕重。副刊和正刊一樣,是獨立的一整疊,平常的日子裡每天有三四個全版和兩個半版。要了解德國的知識階層對什麼事情關心、有什麼樣的品位,《匯報》副刊是一個標幟。
  • 把這塊湖南文化的品牌擦得更亮——省會文藝家《湖南日報·湘江...
    7月3日,省會文藝家《湖南日報·湘江周刊》提質創新座談會在新湖南大廈召開。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陳薇 李婷婷深情的回憶,熱情的鼓勵,深切的思考,剴切的建言……7月3日,新湖南大廈會議室,清風習習,湖南日報盛邀的省會15位文藝界專家匯聚一團,為湖南一方重要的文藝陣地——《湘江周刊》如何提質創新,建言獻策,普渡真針。3個半小時的座談會,情真意切,話鋒新銳,讓人如坐春風,獲益良多。
  • 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提醒在泰和來泰中國公民注意安全
    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李敏):8月2日,泰國首都曼谷BTS Chong Nonsi站、Chaengwattana政務中心等地發生多起爆炸,造成至少2人受傷。此外,在其他地點還發現可疑爆炸物。泰國總理巴育已下令加強安全警戒,泰國警方已抓捕2名嫌疑人並展開調查。
  • 泰和投資修繕浙江大學舊址延續抗戰記憶
    泰和縣投入80萬元對浙大西遷泰和舊址校長辦公樓進行全面修繕,讓校長辦公樓重現當年原貌。  據悉,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1938年2月國立浙江大學遷至泰和,1939年民國江西省政府遷至泰和,當時泰和成為江西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心,留下了不少抗戰遺址舊址。  為延續抗戰記憶,泰和加大了抗戰遺址舊址的修繕保護力度。
  • 英國「泰晤士報教育副刊」網站:外教為何青睞中國
    英國「泰晤士報教育副刊」網站8月31日文章,原題:在中國教學感覺如何?中國號稱擁有560多所國際學校,因此深受(外國)教師們喜愛。如果你對赴華工作心嚮往之,需要了解以下幾點:為何要在中國教書?坐擁560多所國際學校,難怪中國已成為備受(外國)教師青睞的目的地。此外,儘管已迅速現代化,但其古代傳統和建築仍歷久彌新,是值得探索和親歷的絕佳去處。中國的龐大規模意味著,可在那裡觀看無窮無盡的事物並從事各種活動:從遊覽長城到在千年道觀打太極、欣賞上海外灘建築和北京的夜生活。這個國家一流的鐵路基礎設施能使遊客相對舒適地遊覽大部分地區。吃在中國,也是令人腦洞大開的愉悅文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