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8日訊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時保障司法審判工作有序進行,切實維護人民合法權益,商河法院積極採用網際網路庭審的方式開展案件審理。當事人足不出戶就能參加庭審,不僅節約了當事人的訴訟成本,也減少了人員聚集流動,降低了因人員接觸而引發感染的風險。
2月28日,商河法院李鑫審判團隊就利用網際網路智慧庭審系統當庭調解一起變更撫養關係糾紛,本案自送達至審結歷時僅3天!
原告孫芸(化名)與被告趙健(化名)均在北京打工。兩人於2009年經政府登記結婚,婚後生有一子趙楠(化名)。2017年雙方因感情不合協議離婚,婚生子隨趙健生活。現孫芸認為兒子跟著趙健對其成長不利,遂要求變更撫養關係。
為及時保障當事人的權利,商河法院通過「山東法院電子訴訟服務平臺」進行網上立案、網上繳費,方便快捷地完成了孫芸的案件起訴。
疫情猶在,辦案不停。案件受理後由李鑫團隊負責審理。在收到立案庭轉來的案件信息後,法院工作人員通過微信向原、被告雙方送達相關法律文書,並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
在與雙方的溝通中,細緻如微的女法官李鑫仔細詢問雙方的生活狀況及孩子撫養情況,進一步審查原告要求的合理性、被告對原告請求的本能反應,以及找準雙方情感寄託的平衡點與案件調解點。
由於被告一直在外打工,孩子名義上的撫養權其實真正落在了被告父母身上。由於被告又組建了新家庭,明顯存在顧此失彼的現象。但一位父親的自尊與虛榮又擔心「供手相讓」被鄉鄰笑話,所以,他雖然名義上不同意變更,但心裡也非常矛盾。生活閱歷豐富的李鑫耐心細緻的向被告做工作,說明只有對孩子真心關愛的生活環境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才有助於孩子綜合素質的養成。你來無往的交流,讓被告徹底打消了顧慮,同意變更撫養關係。
就這樣,這起變更撫養關係糾紛,自2月25日網上送達,到2月28日調解成功,三日內得以辦結。
像審判管理辦公室一樣,疫情防控期間,商河法院各個部門都採取了嚴密措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全院上下振奮精神,狠抓審執主業,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設成果,積極通過網上訴前調解平臺、審判平臺為當事人提供雲端司法服務,做到疫情防控不停步,審執主業不「降檔」,司法服務不「掉線」。
閃電新聞記者 王雷濤 濟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