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動包頭市無障礙環境建設提檔升級,日前,市殘聯在青山區、昆區、東河區、新都市區、外五旗縣區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無障礙環境體驗活動。
12月22日、23日,記者分別隨市殘聯、市殘疾人康復中心、市殘疾人輔具服務中心及相應旗縣區殘聯工作人員來到青山區、東河區和昆區的部分公共場所,體驗了盲道、坡道、衛生間等無障礙設施。
△盲人體驗者被佔用盲道的車輛阻路
從無到有,共享文明之光已現
在青山區的娜琳廣場、公交站、銀行網點,東河區的包頭東站、勸業、人民公園,昆區的包頭火車站、吾悅廣場、市博物館以及各商圈周邊街道,記者看到,盲道、坡道基本具備,有些公共場所專門設置了無障礙衛生間、無障礙電梯,牆上張貼了救助電話。
在吾悅廣場,記者隨一位肢殘人士和一位視障人士體驗到了兩天來最細緻的無障礙環境。無障礙衛生間有盲文標誌和語音提示的電動門、低位洗手臺、馬桶邊的安全抓杆以及求助按鈕。隨行體驗的肢殘人士全程自己按鈕開門、如廁,體驗感「非常不錯」。
商場裡的影院也有驚喜,門外的座位提示牌上,第一排第一個位置是一個輪椅的小圖標,顯示了影院裡有專門為肢殘人士和輪椅預留的最方便的觀影位置。
來到地下停車場,本身就是肢殘人士的市殘聯黨組成員、黨支部專職副書記邊建欣直呼「驚豔」,因為她發現了很多無障礙車位。「你看,這藍色的柱子標註得多明顯,旁邊塗成藍色的停車位就是相應的無障礙車位,車位旁邊還預留了輪椅上下的區域。」
除了吾悅廣場,包頭市博物館院內明顯的無障礙通道提示牌以及暢通的求助電話,包頭火車站售票廳專門設置的無障礙服務按鈴呼叫窗口,以及很多場所工作人員主動提供的積極幫助和人文關懷,都體現了包頭市無障礙環境共享文明之光已然顯現。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市相關部門注重重點領域無障礙建設,到2019年,昆區、青山區、東河區、九原區主幹道上均設有盲道、緣石坡等無障礙設施,並且逐步使盲道在一定區域內形成了連貫、安全、暢通的體系。各公園、廣場,在入口處均設置了無障礙通道及標誌牌,公廁設置無障礙廁位,公交車輛上配備了電子語音報站系統。新建的公共建築都按照規範設置了無障礙設施,同時對舊有建築的改造也在逐步實施。
從有到好,差距鴻溝尚需填補
體驗中,記者感受到,新建的公共建築的無障礙設施的標準性和環境的系統性都較為完善。然而,在很多年代較久遠的「老牌」繁華場所和地段,無障礙建設並不盡如人意。
在東河區勸業商場門前,被扶上盲道體驗獨立行走的視障人士,短短幾米內多次「脫軌」。還有一些步行街、公園無障礙通道大門緊鎖;一些銀行網點門前有的沒有坡道,有的坡道十分陡峭;部分公交站點內無盲道或盲道鋪設不規範……
親自參與體驗的市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張瑞平說,我市有各類殘疾人17.2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6.39%,他們是數量眾多、特性突出、特別需要幫助的社會弱勢群體。而無障礙設施建設水平直接影響著殘疾人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希望各有關部門、社會各界格外關心、關注、關愛殘疾人,通過部門齊心協力、全社會共同努力,形成強大合力,推動我市無障礙環境建設再上新臺階,讓殘疾人更好地共享我市文明城市建設成果。
文明的包頭,殘疾人更應共享,讓無障礙建設變「礙」為「愛」,也是所有包頭人共同的期盼。
記者了解到,包頭市政府已於2007年成立了包頭市無障礙建設城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有建設、民政、交通、鐵道等部門。無障礙環境從有到好,各相關部門正攜手共建共管、共同努力。
全媒體記者: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