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與各界代表舉「福」合影。
2018年春節中央電視臺萬福送萬家走進海滄拍攝。(海滄區委宣傳部供圖)
▲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收穫新春福袋。
▲海滄「送春聯到萬家」活動走進嵩嶼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海滄區委宣傳部供圖)
▲市民等待書法家寫春聯。
▲愛好書法的學生也在現場一展身手寫春聯。
▲各界代表舉「福」高興地走過廣場。(海滄區委宣傳部供圖)
▲書法家現場寫「福」。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陳冬 通訊員 熊東帆 圖/廈門日報 記者 姚凡 (除署名外))墨香陣陣,年味十足。21日下午的海滄區文化中心廣場,2018年海峽兩岸(海滄)百名書法家喜送春聯到萬家活動暨新時代新風採「歡樂海滄年」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
簡短的舞蹈、器樂、聲樂表演後,100張「福」字送到100名社會各界代表手中。來自兩岸的百名書法家,身著統一的紅色唐裝,一字排開,為市民義務書寫春聯,送上獨特的新春賀禮。
「用十九大精神凝心聚力,以新時代思想邁向新徵程。」這場活動,是海滄區委、區政府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又一個具體實踐,既傳承書法國粹,弘揚漢字精神,同時也增進兩岸情誼,彰顯文化自信,十九大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市民生活,帶給人民滿滿的幸福感,由此推動海滄的文化繁榮興盛。
原創對聯主題有時代特色
「福」字,是中國人心目中最吉祥、最美好的文化符號,每個人都有對「福」的期許。在正式為市民書寫春聯前,百名書法家共同提筆,在事先準備好的宣紙上寫下「福」字,並一同舉起展示。
而早已精心裝裱好的100張「福」字,送到了文明市民、勞模、海滄工匠、兩岸義工、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基層黨員、教師、道德模範、臺胞社區主任助理等100名代表手中。不同的字體,傳遞的卻是同樣的祝福。
在現場,兩岸書法名家作品以大型戶外噴繪的形式聯製成氣勢宏大的展板,400多副對聯,有130餘副出自臺灣書法家之手,其餘作者來自廈門。今年的最大亮點當屬對聯內容,基本都是原創,主題包括黨的十九大、兩岸一家親、海滄耕讀文化等方面。
在當日的活動現場,出現了數千名市民爭先恐後「搶」春聯的情景,主辦方準備的千餘張灑金春聯紙,很快被領取一空。每個從人流裡擠出來的市民,都小心翼翼地捧著他們獲贈的一副春聯,笑容滿面。
現場還設置了一個互動區,不少穿著校服的學生在書法家面前「不甘示弱」,奮筆書寫春聯。濃濃的情意、真誠的祝福溢於字裡行間。
20位青少年明日到金門送福
「又見面了,老朋友!」這句話已經成為兩岸書法家的問候語。
春聯不僅是中國人辭舊迎新、祈福納祥的願望表達,更成為臺胞、僑胞對祖國深厚文化的情感眷戀。寫福送春聯活動已連續在海滄舉辦了四年,成為海滄春節活動持續打造的一個品牌。因此,每到快過年的時候,金門書法家都盼著為廈門市民服務,送上新年祝福。
今年,金門縣書法學會理事長吳宗陵帶著20位書法家及家屬組團來廈。吳宗陵說,大家用翰墨共同傳承中華文化,為兩岸和平發展作出自己的一點貢獻,意義深遠。
明日,海滄20位青少年將踏上金門的土地,將「福」字送到金門鄉親手中。
海滄將代表福建亮相央視網絡春晚
今年送春聯活動,還被列入「新時代新春聯――2018年春節中央電視臺萬福送萬家系列活動之一」。全國只有六個城市入選。
現場,百名書法家、百名社會各界代表、百名文明志願者和百名社區書院小書童,大家共舉「福」字,場面壯觀。屆時,海滄將代表廈門及福建,亮相央視網絡春晚。
早在一周前,海滄「送春聯到萬家」活動就已在各個街道、村居展開。海滄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海滄注重傳承傳統文化,圍繞「我們的節日」主題開展文化惠民活動,通過傳統耕讀文化與現代文明城區的相融,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海滄通過廣泛徵求市民群眾意見,從1月至3月,圍繞「貫徹十九大·邁向新徵程」主題,開展2018「歡樂海滄年」新春文體薈系列活動,涵蓋大小項目20餘項,在景點、社區書院、社區等地方,全面營造幸福、和諧、喜悅的新年氛圍,打造「歡樂海滄年」新年文體盛宴。
【花絮】
臺胞感受傳統年味
來自臺灣宜蘭的李佩珍,在海滄已工作了4年。前日,她作為臺胞社區主任助理代表,領取了一套新春福袋和書法家書寫的「福」字。和她一起上臺的,還有另外7位臺胞社區主任助理。「我要把這兩份禮物都帶回臺灣。」許久沒有感受到傳統年味的李佩珍,第一次看到書法家現場寫春聯,像孩子一樣興奮。她說,以往買到的春聯幾乎都是印刷體,能零距離地看書法家寫字,一筆一畫都具有生命力,那種感覺特別美好。
李佩珍領到的這套新春福袋,裡面包含了「大美海滄」攝影作品製作的新春檯曆,由著名學者所作並特邀書法名家撰寫的海滄藏頭對聯,以及廣受市民喜愛的《海滄家訓讀本》。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