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武 心理學與生活
先舉兩個例子:
A 女生:我感覺身體有些不舒服,可能感冒了…
男生:親愛的,多喝熱水哈
B 女生:我今天在步行街看到一條裙子,可漂亮了…
男生:多少錢?
大家看了都會說,簡直是傻X。我們再來設想一種情境:
假設某位你喜歡的女生給你發來這樣一條微信 :
這次考試太難了,我感覺我過不了,好焦慮啊!
你怎麼回呢?
有人可能會說:不要太擔心啦,僅僅是一場考試而已;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考試很簡單的,我原來都沒怎麼準備就過了;
還有人可能會說:就算這次考差了,也沒有關係,失敗是成功之母嘛,你能夠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下次一定會考好的。
不少男生在面對類似情境的時候,腦子裡面的第一反應就是:啊,這怎麼安慰呢?怎麼樣能緩解她的焦慮呢?也就是說,往往男生的第一反應是去解決問題(即如何緩解對方的焦慮)。其實上面的這些回答跟上文的兩個典型案例中的回答是類似的,都是解決問題式的直男思維。
在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需要安慰人,很多時候也需要別人的安慰。在安慰的效果上,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別人的安慰沒有在點兒上,反而更加不舒服,而自己在安慰別人的時候,也往往不知道分寸的拿捏,甚至束手無策。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Denise C. Marigold及其同事認為,安慰人的方式大概可以分為兩種:積極重構和消極確認。
積極重構(positive reframing),是問題解決取向的,主要是讓被安慰的人明白,遇到的這些糟糕的事情最終都是有利於自己的成長,沒有什麼關係,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來,這些問題都會很快過去,成為過眼煙雲,最終是一個更加成熟和強大的自己。比如,你的哥們失戀了,你說:那種女生,分了也好,你又看到了一片森林,隨便找一個比她好的。
消極確認(negative validation),是感同身受取向的,主要是讓被安慰的人感受到,她/他現在所面對的確實是很大的一個困境,她/他的一切想法和感受都是正常的,內心有消極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不論是誰在這種時候都會非常難受。換句話說,是將心比心,讓被安慰的人感覺到你很懂她/他的處境,很理解她/他的情緒,很在意她/他的感受。比如,閨蜜失戀了,你說:我原來失戀的時候,喝了幾天的酒,你想哭就哭出來吧…這段時間,心情不好的時候,隨時叫我,我們一起出去散散心。
這兩種安慰人的方式都沒有絕對的對錯,還是要看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情境。
從時間上來看,如果悲傷或糟糕的事情剛剛發生,適合消極確認。這個時候,被安慰的人需要的不是馬上讓自己的心情好起來,也不可能很快好得起來,他們此時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需要一個懂自己的人。如果在這個時候,你說這個事情有利於你的成長,那簡直是對對方的一種漠視和不尊重:我都難受成這樣了,你給我講個鬼的道理,道理誰不懂。
如果事情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了,可能積極重構會發揮更好的作用。這個時候,被安慰的人需要或者已經慢慢從消極情緒當中走出來,需要開始新的生活。同時,他們自己也開始反思和意識到,從這次的事件當中,自己也明白了很多,看清了很多,甚至收穫了很多。此時,你講的道理對方才聽得進去,才會覺得你說的似乎確實是對的。
從面對的對象來看,有些人更需要消極確認式的安慰,有些人更需要積極重構式的安慰。對於女生,相對來說更加感性,她們更需要情感支持,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呵護,需要你懂她的感受,在意她的痛苦遭遇,適合消極確認。這也是為什麼安慰女生的時候,切忌講道理的原因。對於男生,本身更加理性,他們當然也需要情感支持,但是積極重構還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另外,對於低自尊的人,要多進行消極確認式的安慰。Denise C. Marigold及其同事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為真被試,另一人為假被試(實驗助手)。讓真被試分享自己遇到的一件糟糕的事情或一次失敗的經歷(如:期末考試考得很差),隨機讓假被試採用積極重構(如:不過是一次考試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下次你一定可以考得更好)或消極確認(如:這太遺憾了,是我的話,肯定也會非常傷心)以給予支持(持續10分鐘)。結果發現,對於低自尊的人,給予積極重構的安慰,他們會更加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自我評價更低。
對低自尊的人,給予他們積極重構的反饋,他們可能會覺得你是高高在上的,你覺得無所謂,但是我覺得非常有所謂,你站著說話不腰疼。心理學中的自我驗證理論指出,人們為了獲得對外界的控制感和預測感,會不斷地尋求或引發與其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反饋,從而保持並強化他們原有的自我概念,即便這種自我概念是消極的。低自尊的人,他們對自己的評價較低,他們會覺得遇到糟糕的事情,就是應該難過,就是應該焦慮,就是應該悲傷,如果在這樣的時候不是很難過、很焦慮、很悲傷,那這不是一個沒有自我價值感的人應該有的表現。如果別人能夠理解他們的這種感受,則是獲得了一種自我驗證。
對於高自尊的人則恰好相反,遇到挫折和坎坷,如果別人給他講道理,說可以從這些挫折和坎坷中學到很多,會有新的機會(積極重構),他會覺得:是啊,我的字典裡沒有失敗,這都不是什麼事兒,追求成長和成功才是自己應有的姿態,收拾心情,重新出發。
當然,安慰人還要看什麼事情,有些事情本身非常嚴重,誰都扛不住,那一定要設身處地地感受對方的心情,不要想著要對方儘快好起來,而是讓對方覺得自己並不孤單,讓對方感受到陪伴和愛。如果事情本身是一些小事情,或者對方本來就不想再為這些小事情煩惱,此時就要讓對方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不要在一個死胡同裡,不要用隧道思維來思考問題,積極重構的作用可能會更好。
你,get到了嗎?
參考文獻:Marigold, D. C., Cavallo, J. V., Holmes, J. G., & Wood, J. V. (2014). You can’t always give what you want: The challenge of providing social support to low self-esteem individual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來源 心理學與生活(ID:psy_life)
圖片 | 來自網絡,侵刪
美編 | 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