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寶寶,我的頭髮就大把大把地掉,這是咋回事啊……」
3個月前,上海的劉女士生下了一位可愛的女寶寶,但就在沉浸喜添千金的幸福中沒多久,每次梳頭或洗頭後,看到掉在地上的大把大把頭髮,讓她恐懼不已。
其實,除了劉女士,所有產後媽媽貌似都在面臨著產後大量脫髮的問題。那麼,為什麼生完寶寶後,媽媽們都會脫髮?面對這種脫髮現象,又該如何來緩解呢?
帶著這些問題,小九邀請來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曹華來為我們作詳細的解答。
採訪專家:曹華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3個原因,搞清產後脫髮
「媽媽們在生產後出現脫髮問題,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一般脫髮在3—6個月後就會恢復平衡狀態,所以不要過度緊張。」曹醫生介紹,而女性在產後大量脫髮,主要是由以下3個原因所造成。
·雌激素改變
相對於產後大量脫髮,在懷孕時,孕媽們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頭發生長旺盛。而出現這種反差是因為在孕期,媽媽們體內的雌激素會明顯增加,從而促進了頭髮的生長。
當寶寶生下來後,媽媽們體內的雌激素就會下降,恢復到懷孕前的平衡狀態。而在這個過程中,原本濃密的頭髮會紛紛掉落,新的秀髮慢慢長出來。
但是,因為新發生長的速度跟不上濃密的老發掉落的速度,從而形成強烈反差,讓媽媽們感覺到自己的頭髮一直在掉,擔心禿頭而內心恐慌。
·精神狀態不佳
產後媽媽們脫髮嚴重,跟自己不佳的精神狀態也有密切的聯繫。當生完孩子後,很多產後媽媽們因為身體的變化,會有點產後抑鬱,出現情緒不穩定、精神壓力大的情況。
此時,再加上寶寶的哭鬧、夫妻爭吵、生活作息改變等客觀因素的刺激,無疑會加重她們的精神崩潰,從而導致控制頭髮血管的神經失調,出現頭皮血供量少,最終使頭髮掉落。
·營養不良
為了寶寶能健康的生長發育,媽媽們在孕期會大量補充各種營養物質。但當寶寶生下來以後,有些媽媽在哺乳期則不太重視營養的補充,出現挑食、偏食的現象,而這會造成身體的營養不良,從而也會使頭髮出現容易折斷、掉落的問題。
另外,面對產後脫髮的問題,曹醫生強調,一般產後脫髮維持3-6個月後會恢復平衡狀態。
但若持續脫髮超過6個月,或者脫髮量大(正常情況下,每天脫髮100根之內),則建議媽媽們到皮膚科門診,請專業的醫生進行指導。
緩解脫髮,剪短沒有用
雖然,一般產後脫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每天面對掉落的大量頭髮,媽媽們還是心痛不已,紛紛想法設法來進行緩解。
民間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就是「頭髮長,會搶身體的營養」。因此,面對掉發,很多媽媽懷疑是頭髮太長,身體的營養補給不夠才這樣,便紛紛去把頭髮剪短,來改善脫髮問題。
這樣做真的有用嗎?曹醫生表示,其實,頭髮的長短與頭髮所需的營養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因為頭髮的營養是由頭皮中的毛囊提供的,除了毛囊需要吸收營養來促進頭發生長,已長出來的頭髮是不會再產生營養的消耗。因此媽媽們將頭髮剪短,是不會改善脫髮問題的。
拯救發量,4個妙招請收好
「那要想緩解這瘋狂的脫髮,正確的方式是什麼呢?」
為了真正幫助產後媽媽們拯救脫髮問題,曹醫生推薦了4個重要的護理妙招,小九這就來分享給大家。
1、媽媽們一定放鬆心情,穩定自己的情緒,平時可做一些簡單運動、聽聽舒緩的歌曲來釋放自己的壓力。同時,要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時間,保證每天的睡眠充足。
2、做好頭皮護理,建議媽媽們經常用木梳梳頭或者用手指輕扣頭皮,有助於頭皮血液循環,有利於新發的生長。
3、因為產後體內激素水平變化,頭皮和頭髮含油量會增加,這時需要媽媽們選擇合適的洗髮水定期洗頭。而在洗髮時,媽媽們千萬不要用力梳頭或抓撓頭皮,由於這時毛囊鬆弛,抓頭皮或者梳頭會容易將毛髮從鬆軟的毛囊中拔出來,導致大把大把的脫髮。
4、一定要注意哺乳期的營養補充,媽媽們要均衡飲食,不要挑食、偏食,建議清淡飲食和高蛋白飲食,避免高糖高脂飲食。
講了這麼多,就是想告訴我們的產後媽媽們,產後脫髮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要過度緊張和焦慮,平時按照正確的方法護理即可。但若脫髮超過正常時間和發量,那就要小心了,可要早點去皮膚科就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