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E本分享|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就是給老師教育孩子的底氣

2020-08-09 一生E本智慧教育

其實,越是合作,越是歡喜。最好的家校合作,就會把最好的成長給孩子。

相互好好扶持與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才能實現家校共贏。

家校合作,不僅體現在家長和學校共同為學生成長助力,更體現在,當遇到衝突和矛盾時,家長和老師的應對方式。

每一次矛盾和衝突的成功化解,不僅會讓家校關係更近一步,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01

任何不以合作為目的的家校教育,

沒有贏家

家校關係,只能以合作開始,以互相支持和配合為唯一方式,才能抵達共贏的彼岸。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學校和家長是鐵定的合作夥伴關係,絕不是敵對的雙方。只有真誠合作,彼此信任,才能贏得孩子的好未來。

所以,最需要這種合作的,不是老師,也不是家長,而是孩子!

在很多不均衡的家校較量中,表面上是贏了家長,損了老師。但事實證明,這樣忘卻了真實目的的較量,最終輸掉的,卻是孩子。

那些懂得和學校合作的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從來都不獨斷專行。他們從自身做起,配合學校教育,尊重每一位老師。他們懂得,親其師信其道,所以處處以身示範,給孩子樹立尊重師長,敬畏學識的榜樣。

孩子如小樹,躥高的同時,難免有小枝任性,旁逸斜出。智慧的家長會把孩子在家出現的問題反饋給老師,老師也會及時將孩子的在校表現反映給家長,在這樣的關注和交流中,再相互配合,將有意識的教育融入不著痕跡的引導中,這樣的教育境界,不正是我們嚮往的理想境界嗎?

懂得和老師合作的家長,一定是一位體恤老師的家長。他們不會苛求老師,不會揪住老師無心之過不放。

在寄宿制學校工作的一位同仁說過一件事。開學第一周,一位家長給孩子送來一雙運動鞋和一包衛生紙,放在了學校門衛處,然後打電話給老師,拜託她下課後告知孩子去拿。

正在忙碌的老師一口答應下來,但下課後,又忙著開會的她轉眼將此事忘了個乾淨。

兩周後,又有家長來給孩子送東西。老師接到電話後猛然想起了之前衛生紙的事。

本來還在擔心家長會有不滿,哪知那頭的家長哈哈大笑起來:多大的事兒?上周孩子回來問怎麼沒去送,我就知道一定是你忙忘了,孩子上周返校時就拿走了,孩子也說你忙,沒事沒事……

這位老師說,她都做好了被抱怨的準備,家長卻反過來寬慰她。老師說,孩子的性格也很爽朗,不拘小節,和同學關係很融洽。

這樣的體諒,換來的是三方的愉悅。這樣的相處模式,於失誤方來說,是自我反思;於家長來說,是對老師的理解和寬容;於孩子來說,是學會了寬容。

優質的家校關係,首先是雙方的互相尊重,再就是相互的支持和配合,不苛求,不為難,多包容。這樣的合作,其實是教給了孩子與老師和同學相處的模式,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和正能的。

02

家長的支持和理解,

就是給老師教育孩子的底氣

家長要理性面對孩子的反饋。不是不相信孩子說的話,而是要學會對孩子的話進行理性地分析。人都是有自我保護意識和欲望的,在對一件事情的陳述中,會有意無意選擇更有利於自我的措辭,小孩子也不例外。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不完成作業的孩子,會為自己找各種藉口,因為有了藉口就有可能免責,所以就出現了作業「被弟弟撕爛了」「被家裡的貓咪叼走了」「被家長安排著走親戚了」等等這樣的藉口。

去辦公室告狀的孩子,從來不說自己把同學怎麼樣了,只說別人怎麼攻擊了自己。有經驗的老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時,總會先調查,再據實處理。

不聽一面之詞,在出現疑慮時,及時和老師進行溝通,了解事件的原委,直面孩子的問題,與老師達成共識,同步糾正和引導孩子。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就是給老師教育和管理孩子的底氣。

有的家長,總是很忙,忙到多數情況下不能及時回復班級信息,忽略班主任各種提醒,遇事也很少和班主任溝通……老班主任都有經驗,這樣的孩子也常常丟三落四,做事不夠專注。

這樣的孩子,班主任工作就顯得很被動。該交的材料,總是那幾個孩子交得不及時。班主任提醒的事情,家長也不太放在心上。

去年十一放假,學校一位班主任老師一再叮囑家長,假期裡,可以陪孩子閱讀一本好書,引導孩子多幹點家務,或多去戶外走走,千萬不要讓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更不要給孩子配手機。

千叮嚀萬囑咐,但開學後,一位學生怎麼也不來學校上學了。在校門口大哭大叫,都12歲的大孩子了,拽住圍欄死活不進校。

班主任親自到門口勸解,不聽;問詢家長原因,家長含糊其辭。

直到後來,事情愈演愈烈,這個孩子和父母提上學的條件,下午需要家長給他20元錢,並且不住校(本是住宿生),他才答應到學校學習——上學還要掙著「工資」。這個孩子的算盤是,晚上回家,可以繼續玩遊戲;每天下午得20元,可以滿足自己玩遊戲的需要。

孩子為什麼會變得這樣?班主任反覆問詢家長,家長才告知,原來經不住孩子的糾纏,十一假期的開始,就給孩子買了手機,本來答應得好好的,說買了手機後不影響作業。結果整個假期,孩子都足不出戶,瘋狂玩遊戲,之後再也無法安心坐在教室裡學習。

一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教導,更不能缺失該有的嚴格管理。

班主任一再提醒的事宜,很可能就是班主任或學校發現了事情的端倪,在警報拉響之後,家長密切配合老師和學校的警示,是及時糾正孩子出現失誤的關鍵。

03

家校溝通的法則:

不讓問題過夜,當日事當日處理

老師也要有及時與家長溝通的意識。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告知和溝通的及時性。

好動的孩子在一起,難免磕磕碰碰,即使老師無縫隙盯靠,也有百密一疏的時候。及時和家長解釋清楚,讓家長提前知情並諒解,遠比讓孩子帶著傷痕回家要好。

絕大部分家長在接到老師電話後,會表示理解,並對老師工作的細緻表示讚賞。如果不及時解釋,家長在孩子回家後,自己發現孩子的傷痕,心疼之餘問詢孩子,孩子再表達不清,就很容易激化矛盾。

印象中,有一次事故處理給我很深的啟示。幾個小孩在宿舍玩鬧,其中一個小孩要進門,另外兩個孩子推著門不讓,要進門的小孩趁著打開的門縫,下意識把拇指伸進去了。老師喊著「不要推門!」但已經來不及了,只聽見孩子一聲慘叫,孩子的拇指被夾入門縫。

骨折。當時在場的老師都嚇壞了。一邊聯繫校醫做緊急處理,一邊聯繫校車準備送醫院,同時,又聯繫受傷孩子和相關涉事孩子的家長。

當家長趕到醫院時,孩子已進入手術室。因為處理得及時,受傷孩子家長反而一個勁兒地向老師道謝。

在場的幾位老師更加過意不去,連聲道歉。另外幾位家長也主動搶著承擔責任,當時的場面讓老師們既震撼又感動。

後來,幾位家長又催著老師們趕緊回學校,不要耽誤了學校工作。

直到孩子痊癒,所有事件的處理,都異常順利。老師們搶著給孩子補課,孩子也在這場事故中變得懂事了很多。

就是這一次事故的處理,讓我恍然:生活中的意外很難避免,及時用心地處理,也是老師責任心的凸顯;和家長及時溝通事件的發生,家長也會最大程度地諒解並配合。

不讓問題過夜,當日事當日處理,關注每一個孩子是工作的用心,及時溝通是對彼此的尊重。家校合作,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用心和相互尊重。

家校關係的定位,就是如何促進孩子的成長。學校問題的發生,家校觀點的碰撞和摩擦,都是不可避免的。選擇正當的途徑和方法來進行處理,以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為目的,通過更好地合作來促成更美好的教育,才是我們當下最迫切需要做的。

其實,越是合作,越是歡喜。最好的家校合作,就會把最好的成長給孩子。

相互好好扶持與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才能實現家校共贏。


來源丨人民教育(ID:irenminjiaoyu),僅為交流分享學習,侵刪

相關焦點

  • 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就是給老師教育孩子的底氣
    家校合作,不僅體現在家長和學校共同為學生成長助力,更體現在,當遇到衝突和矛盾時,家長和老師的應對方式。每一次矛盾和衝突的成功化解,不僅會讓家校關係更近一步,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智慧的家長會把孩子在家出現的問題反饋給老師,老師也會及時將孩子的在校表現反映給家長,在這樣的關注和交流中,再相互配合,將有意識的教育融入不著痕跡的引導中,這樣的教育境界,不正是我們嚮往的理想境界嗎?懂得和老師合作的家長,一定是一位體恤老師的家長。他們不會苛求老師,不會揪住老師無心之過不放。在寄宿制學校工作的一位同仁說過一件事。
  • 一生E本|新學期,被這段話刷屏了,與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勉
    今天小編將這段話再次和你一起分享,與老師家長學生共勉!1 致父母,我們共勉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不夠他敗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掙到的錢孩子一年就掙到了!
  • 一生E本分享||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偏愛
    很多家長可能不理解「偏愛」這個詞,認為偏愛就是偏心,是溺愛。但在孩子的心裡,初到人世,有人理解自己、偏愛自己,有人值得依賴,才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這個真實世界的風風雨雨呀。>你愛孩子的樣子,就是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 新學期,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一生E本
    如果老師不嚴厲,完全不管孩子的學習,也不在意孩子上課不聽課,回家不寫作業,那麼孩子只會越學越差。教育本就是一項嚴肅的事業,身為老師必須對孩子嚴格,這是我們的責任。正因為相信孩子能做到,老師才會嚴格要求,不斷提高標準,為的就是讓孩子做得更好。
  • 一生E本|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薦讀)
    教育,從來就不應該是一件孤軍奮戰的事。「教育」二字,包含著「教」與「育」。老師傳授知識,家長養育孩子。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是你不一樣,你是孩子世界裡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你事業上有多麼成功,也抵不了在教育孩子上失敗所帶來的後果。親愛的家長,別再缺席你孩子的教育了。
  • 一生E本分享|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誇」出來的!致老師和家長
    正確認可孩子,能讓讓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環,獲得健康的、持續向上的動力。在童年時期,因為對自身和外界的認識、理解都非常有限,所以我們不知道怎麼去評價自己,只能求助於父母。這個您,就是她的父親。學校不是天堂,老師不是天使,公交車司機也不會每天面帶微笑。這個世界的壞,他們早就能感受到了。
  • 一生E本|最好的教育是:家長不護短,老師不姑息,我們並肩努力
    所以要把孩子留堂時,請家長不要抱怨;要聯繫家長解決孩子的問題時,家長不要推脫。我們為孩子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都一樣。老師其實很簡單,簡單得只想讓孩子有一個好未來。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持越來越多的老師,對於管教孩子有心無力:「我真的很想教好孩子,可我不敢管啊!」
  • 一生E本分享||智慧教育父母,如何應對孩子鬧情緒
    有些不那麼幸運的人,從小就缺少「情緒教育」,終其一生被情緒裹挾著做人、做事,更容易感到迷茫、屢屢碰壁。「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事情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
  • 教育理念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影響孩子三五年,但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有句話說得好:教育應該是一種安靜的支持關係。家長和老師各司其職,互不打擾,但又彼此支持。這位父親的行為就是支持老師,讓老師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高大起來,從而更尊重、信任老師。教育最需要的不是家長的監督、責怪和質疑,而是安靜的支持。不為難老師,不打擾教育,這是對老師最好的支持,也是對孩子最大的貢獻。哪個老師不是深愛著孩子?
  • 靈商引航:家長支持老師,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長
    讓老師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對自己孩子的教育,要靠老師自身的職業素養和修煉,做家長的更是要提升境界,積極作為。當老師們聊到被家長不理解時,普遍感覺很苦惱和無奈。是的,如果你是一位教師,當家長一大早就黑著臉對你說話時,可能就會影響你一整天帶孩子的心情。當家長晚上在各種群裡討論班上的事情時,傳遞著那不正向的能量時,只要你知道,可能就會影響你的休息以及第二天的心情......而所有的附和者甚至旁觀者都成為了「幫兇」。
  • 一生E本分享|馬雲的開學第一課: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關於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關於未來教育發展,馬老師都說了什麼?這8句話,與大家共勉!很多東西,老師不一定能夠教給孩子正確答案。教育不是為了給出正確答案或者唯一的答案,而是要教會我們的孩子尋找答案。很多事情沒有正確答案,很多事情沒有唯一的答案。
  • 一生E本分享:各位家長,不能再以各種名義給孩子配手機了
    雖然班主任一再強調不能配手機,但家長和孩子合夥瞞過了老師。孩子的父母都是懂教育的老師,教育管教應該是相當到位的。何況教育環境草木皆兵,負責任敢擔當的老師,才敢因為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嚴厲指出並且批評教育,一般老師真的不敢!
  • 《家長殿堂》最好的三角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那最美好的三角關係就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她也會用這個故事提醒家長,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師,老師不會故意批評孩子,遇到問題家長可以私下和老師溝通,但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支持老師,這才是上策!人們說真正美好的關係是相互支持的,小路老師認為家長、老師與孩子之間最美好的三角關係就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孩子健康成長!
  • 一生E本分享|新學期,老班主任想告訴家長的5句話,很重要
    當老師這麼多年,各色各樣的家長也見了很多。有對孩子嬌生慣養的家長,見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有在孩子的教育上有自己看法的家長,於是總是不願和老師配合;也有明事理的家長,能支持老師的教育工作。老師和家長各司其職,老師負責學校教育,家長負責家庭教育,互不打擾,但又彼此支持。
  • 哈奇樂教育:家長支持老師,就是支持自己
    家長多配合,就是對老師的最大支持剛開學孩子很難擺脫焦慮而融入集體環境,哭鬧2不給孩子帶太多玩具和零食孩子都不愛和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多帶只能會讓孩子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此時更需要家長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送孩子上幼兒切忌一步三回頭。和孩子抱在一起哭只會加重孩子的厭學情緒。如果家長們都能自覺做好表率,不光大大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也給幼兒園其他孩子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開學氛圍。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老師也是人,也有感情,與其親近那些嚴苛他的家長和孩子,他更願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的家長和孩子。作為家長,愛子心切,人皆有之。但不能過分溺愛孩子,也不能過分地幹涉老師對你家孩子的管教。家長和老師各司其職,互不打擾,但又彼此支持。日本知名教育學家多湖輝分享過一個事例:一個植物學家的兒子拿著一株不知名的小草問老師,老師不認識,叫他去問身為植物學家的父親。第二天,孩子拿著一封信來找老師,說他父親也不認識,還讓他把信交給老師。
  • 一生E本分享|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
    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 那就是發脾氣。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我曾經的董事長是一位知名的企業家、教育家。這位已經年過七十的老太太現在已經退休養老,和已成為科學家的兒子定居美國。會上,她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很多家庭對孩子教育的大忌,她呼籲千萬家長和教育界朋友們,一定要克制這個問題,不要將這個問題再一代代的複製給下一代。
  • 最好的教育是:家長配合老師,老師支持孩子,我們共勉!
    還是憑無底線的縱容…… 如果老師不嚴格,任憑孩子想幹嘛就幹嘛,那麼孩子只會越學越差。 對孩子的錯視而不見,對孩子的學習置之不理,這樣的老師,也絕不是好老師。 好老師,都不可能太溫柔。 教育本就是一項嚴肅的事業,身為老師就必須對孩子嚴格,這是責任。
  • 家長支持老師,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長
    ,就是對老師的最大支持剛開學孩子很難擺脫焦慮而融入集體環境,哭鬧、發脾氣隨時可見。2、不給孩子帶太多玩具和零食孩子都不愛和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多帶只能會讓孩子引起不必要的糾紛。設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的老師,一大早起來就看到家長黑著臉,心情難免會受到影響。所以為了孩子,請給老師多一點寬容和信任。
  • 一生E本分享|有一種失敗的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這樣一種溺愛和過度保護,不會讓孩子記得父母的愛和付出,而是認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可以呼風喚雨;想要什麼必須有什麼,否則就是別人的錯。如果這時家長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好好地和孩子交流、理解他,還是簡單粗暴地用父母的權威「鎮壓」孩子,那麼親子之間矛盾只會越來越多、距離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