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E本分享||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偏愛

2020-10-15 一生E本智慧教育

01

前幾天,看到一個知乎問題:「缺愛的家庭會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高贊回答是:


「沒有底氣,焦慮,易怒易躁,自負又自卑,處理關係走極端,碌碌無為,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矛盾且彆扭……」


可到底要給孩子多少愛,才夠呢?


我的回答是,孩子需要愛,但更需要偏愛。


何為偏愛?


動畫片《櫻桃小丸子》裡,小丸子一直想品嘗「車站便當」的滋味。


但是爸爸媽媽覺得她是異想天開,不理睬她。


只有爺爺把這件事放在了心上,特意帶小丸子去坐火車,買便當。


為了讓小丸子充分體驗「購買車站便當」的感覺,爺爺還假裝小販吆喝。


這就是偏愛。


這樣的偏愛,足以抵消小丸子所有的失落。


很多家長可能不理解「偏愛」這個詞,認為偏愛就是偏心,是溺愛。


但其實,偏愛並不是溺愛,不是過度寵愛。


而是一種真正看見孩子內心需求真正體察孩子內心需要的愛。


偏愛,是一種獨特專屬的愛,是一種明目張胆的愛。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存在是充滿價值的,是值得被愛的。


02

被偏愛的孩子,內心更幸福


周星馳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往事:


「小時候跟爸媽出去逛街,想要玩具而他們不給買,但是我很想要,所以就鬧著要,最後媽媽還打了我。」


如今年半百的周星馳,提起這件事,依然委屈得要命:


「你不給買,居然還打我」。

其實,星爺的委屈不是在於「家裡窮,不能買玩具」,而是「父母不僅沒看到我的感受,還打了我」。


有錢沒錢,買不買,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重要的是,那一刻的自己是不被愛的。


而那些被偏愛的孩子,回憶起童年,總是充滿了滿滿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網友@凌晨的房子 說過:


「我喜歡吃草莓,爺爺就在房頂種滿了草莓。


平時不讓弟弟妹妹碰,只有我回家了才能摘。


因為有爺爺的偏愛,我就是放肆的'小霸王'。


爺爺去世之後,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可以給我這樣的明晃晃的偏愛了。


很想念他笑著跟我說'爺爺永遠支持你'的樣子。」


這就是偏愛啊!


在大人眼裡,或許會覺得孩子的很多事,看起來都很不合邏輯,甚至是微不足道。


但在孩子的心裡,初到人世,有人理解自己、偏愛自己,有人值得依賴,才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這個真實世界的風風雨雨呀。


愛孩子,請給孩子偏愛。


03

被偏愛的孩子,長大更自信


你愛孩子的樣子,就是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幼年的親子關係會內化成孩子的內在關係模式,從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


孩子對於父母傳遞的能量,愛或不愛、重視或忽略是非常敏感的。


紀錄片《幼兒園》裡,陳志鵬經常作為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小朋友。


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被早早接走時,內心是極其複雜的,情緒崩潰,眼睛裡又滿是焦急。


「媽媽是不是忘記我了?」


「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


「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事,媽媽不接我回家了?」


……


當孩子感受不到父母愛意的時候,當父母傳遞的是冷漠忽視的時候,孩子就能立刻感受到區別,長此以往,孩子也會選擇封閉自己的內心。


在幾歲孩子的眼中,爸媽第一個來幼兒園接我就是「偏愛」。


最近有位媽媽分享了一段接兒子放學回家的視頻。


孩子上幼兒園的第四天,排隊準備出門的時候,第一眼看到媽媽。


還是一副假裝堅強的表情,實際上小嘴巴向下弧度早就洩漏了娃內心的委屈。


等到娃被媽媽抱在懷裡後,娃一邊哭還不忘記表揚媽媽「你第一名,來接我。」

孩子的世界,其實很小,小到只需要媽媽做好放學第一個接他這件事,他就感覺無比的欣喜了。


偏愛孩子,不是花多少錢去富養孩子,而是你給予多少愛去豐盈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自信成長。


04

被偏愛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愛


愛是天賦,表達愛卻是一種需要學習的能力。


就像《請回答1988》裡的德善,家中老二,常常是被父母忽略的那個孩子。


過生日的時候,德善總是被要求和姐姐寶拉一起過,因為生日接近,一起過可以省下一個蛋糕錢。


每次過生日,大家都是喜笑顏開地為姐姐慶祝,只有德善悶悶不樂,仿佛自己就是多餘的。


德善不只一次跟爸媽說「要自己過生日」,但是爸媽每次都打馬虎眼「就今年一起過,明年開始單獨過吧」。


結果,明年同往年並沒有什麼區別。

是爸爸媽媽不愛德善嗎?


其實也不是,我覺得是爸爸媽媽沒有用「德善明白的方式」去愛德善。


愛得過於深沉而又內斂,以至於德善感受到的是「從來不被愛、不被重視過」。


長期在一個似乎不被愛的環境裡生活的德善,總是有一股揮之不去的自卑。


明明漂亮而不自知,灑脫卻不自信,在面對感情的時候,德善更是小心翼翼的。


她不敢先去喜歡別人,怕唐突了別人,只敢喜歡那些先喜歡自己的人,結果前兩次都被傷害。


甚至,當她發現優秀的男生喜歡自己,也不敢求證,害怕變成一場空,害怕連朋友也當不成。


有人或許會覺得,過於愛孩子,會養壞孩子。


但撫育孩子,重要的不是物質上的安慰,而是心靈上的滿足。


比如,經常給孩子做他喜歡吃的東西;


比如,在孩子放學的時候,第一個接他回家;


比如,偶爾接孩子晚了,也可以給他帶個小禮物;


比如,在孩子生日的時候,為他舉辦一個儀式感滿滿的生日會;

……

在孩子生命的最初階段,孩子需要多少愛,都請慷慨地給予。


我們也應該學會以孩子喜歡的方式,以孩子能理解的表達方式去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因為這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大人們獨一無二的「偏愛」。

本文來源小十點(ID:sdikid),僅為交流分享學習,侵刪

相關焦點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偏愛
    愛孩子,請給孩子偏愛。,長大更自信你愛孩子的樣子,就是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孩子對於父母傳遞的能量,愛或不愛、重視或忽略是非常敏感的。,當父母傳遞的是冷漠忽視的時候,孩子就能立刻感受到區別,長此以往,孩子也會選擇封閉自己的內心。
  • 一生E本分享|父母讓孩子害怕的8種行為,你佔了幾個?
    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 一生E本分享|教育的最大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2. 壞脾氣會「遺傳」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壞脾氣是親子關係最強的殺傷武器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 一生E本分享||孩子犯錯怎麼辦?輕鬆破解「父母吼」
    父母如果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會在壓力下出現應激反應。為了避免受到傷害,最直接的反應就是自動屏蔽掉這種「噪音」,把自己封閉起來,形成自我保護。幾個朋友在群裡聊天,話題無外乎是圍繞孩子最近表現、學習成績之類。
  • 一生E本分享|有一種失敗的教育,是孩子越來越不尊重父母
    其實,問題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出在父母身上。每個孩子一生下來,都是深愛著父母、尊重、信任著父母的。這樣一種溺愛和過度保護,不會讓孩子記得父母的愛和付出,而是認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可以呼風喚雨;想要什麼必須有什麼,否則就是別人的錯。
  • 一生E本分享||智慧教育父母,如何應對孩子鬧情緒
    當父母嘗試和孩子共情,告訴孩子我們感受到了他的生氣或難過,這個時候,孩子更容易平靜下來,理智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些能力,是孩子高情商的體現,會讓他受益一生。,離不開父母正確的榜樣作用。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平時遇到問題總是沒有耐心,容易急躁,動不動就朝身邊人發洩不滿,亂發脾氣,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不好的影響,難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 一生E本|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家長薦讀)
    ,都是要付出代價的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愛得太急,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他一步走完。卻忘記了,寬容過頭是縱容,寵愛過頭是溺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不能體諒別人的辛苦,也沒有學會愛的能力。
  •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父母彼此相愛
    教育的意義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幸福的人必然具備愛的能力如何讓孩子擁有愛的能力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體驗愛,在愛中成長所以,爸爸媽媽能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充滿愛的家01家庭關係中,父母關係是第一位婚姻中有一種常見現象: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丈夫愛孩子,妻子愛孩子,以此維繫家庭和諧關係。
  • 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一生最好的陪伴
    父母該怎樣對待他們的孩子?世上的愛有很多種,父母又該如何愛他們的孩子?這些都是我們要去學習和了解的。父母的愛就是孩子成長的力量,能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披荊斬棘,達到夢想的彼岸;父母的愛就是孩子溫暖的港灣,永遠支持和鼓勵他們做更好的自己。
  • 一生E本分享|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影響孩子的情商和智商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是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臺,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 一生E本分享|馬雲的開學第一課:決定孩子學習的是家長
    我們希望培養會學習、愛學習的孩子。過去講「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只有愛學習、會學習,對學習和世界充滿好奇心、充滿樂觀、對未來有判斷的人,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希望雲谷的孩子一定要有兩個健康。
  • 一生E本分享|讓孩子學會輸得起
    為什麼我們的孩子總是「輸不起」?事實上,喜歡贏是孩子的天性,無可厚非。但孩子輸不起的心態,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卻是來源於父母。孩子對待輸贏的態度,其實都藏在父母的勝負心裡。北京大學戴錦華教授說:「人生的第一課,也是畢生之課,是學會輸得起。」
  • 一生E本分享|家長的支持和理解,就是給老師教育孩子的底氣
    最好的家校合作,就會把最好的成長給孩子。相互好好扶持與合作,共同為孩子的成長助力,才能實現家校共贏。家校合作,不僅體現在家長和學校共同為學生成長助力,更體現在,當遇到衝突和矛盾時,家長和老師的應對方式。每一次矛盾和衝突的成功化解,不僅會讓家校關係更近一步,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 一生E本分享|最傷孩子的8句話!假期裡,請父母嘴下留情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為了孩子有個好未來,不斷督促他進步,可一句好話能讓孩子重拾信心,一句不好的話卻能讓孩子陷入自卑。「愛之深,責之切」,父母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像鋒利的刀子,傷害著孩子。最傷孩子心的8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
  • 一生E本|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薦讀)
    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越是「狠心」的父母,越是活得明白,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愛孩子!
  • 一生E本分享|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附陪伴方法)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徵: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父母及時表揚或督促孩子,讓孩子發揚長處,彌補短處。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和孩子一起交流學習,共同成長。難怪有人感嘆: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考試,不僅僅是卷面上的知識競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
  • 一生E本分享||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致父母
    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是困擾不少父母的難題。這一時期,這些半大的孩子們從身體到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渴望成人,但其閱歷和成熟度又局限著他們的成長方式。青春期的孩子們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和指導,但如果指導不當,又很容易造成逆反甚至傷害。這篇文章從腦科學、心理學的角度對青春期孩子的行為進行比較通俗的講解,文末附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一起來看。
  • 一生E本分享|最偉大的教育,竟然是媽媽的情緒平和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好的老師,站在今天的角度回看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毛澤東的慈母才是真正影響他一生成長的主要人物。毛澤東的母親姓文,在同族姐妹中排行第七,人稱文七妹。作為普通的農村婦女,文七妹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務,撫養兒輩。她待人接物,純樸善良,從不對他進行打罵式教育。
  • 一生E本分享:好好說話,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建議收藏)
    父母音量大、聲調高、語氣嚴厲,會激發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與父母對抗。低聲教育,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一次坐地鐵,目睹了兩個媽媽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的一生董卿在《朗讀者》中分享過一句話:一個容易激動、脾氣暴躁的人,他自小得到的父母教育一定是虧欠的。一個溫柔大度、平和大方的人,他自小得到的父母教育一定是到位的。決定孩子將來的,首先是父母是怎樣的人,其次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 高幸福感,高自我價值感的孩子來源以下6個家庭|一生E本
    這句話,從「痞子文學」鼻祖王朔嘴裡說出來,可見童年的缺愛對人一生的影響有多重要。童年缺愛的人,更容易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在潛意識裡拒絕長大,終其一生尋找的是,無條件的童年之愛。也只有當孩子感覺與父母相處有絕對安全感時,才會在父母面前撒嬌、敞開,盡顯可愛。你能為孩子做的最棒的事情就是接納他,升級自己,儘可能少的給他們限制,給他們一個足夠安全、敞開的環境來表達自己,釋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