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E本|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薦讀)

2020-09-19 一生E本智慧教育

教育,從來就不應該是一件孤軍奮戰的事。

「教育」二字,包含著「教」與「育」。

老師傳授知識,家長養育孩子。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

教育若只靠老師,

那就真的是耽誤孩子

很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對於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師了。

其實不然,為什麼同樣的班級、同樣的老師,孩子的表現卻不一樣呢?

因為教育孩子這件事不能單靠老師,否則就實在太耽誤孩子了。

有些教育,老師真的是無能為力。

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也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更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

這些話,雖然很殘酷,但很中肯,願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長的參與。

好成績不止靠老師,

家庭才是培養學霸的溫床

要想讓孩子越來越優秀,當然要靠學校老師教。

但孩子成績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學校。

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就算孩子上課時聽得再認真,回到家裡卻完全不學習,那又有什麼用呢?

學霸不是天生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

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教書的是老師,

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韓愈在《師說》中這樣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意思是說,老師是傳授知識、教授學業、解答疑惑的人。

老師教的永遠是課本上的知識,而課本之外的,是家長的育。

俞敏洪曾說過:「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

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壞的,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所以,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育,教育這件事才完整。

孩子成長的路上,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在孩子成長的點滴的過程中,父母要捨得投入精力、學會樂於擔當。

父母更需要通過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成為孩子的榜樣。

要知道,家長的言傳身教,比孩子的自我約束更有用。

每位家長內心都必須有這樣一個堅定的信念:孩子的成長,我之責任。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

老師教不到的地方,其實都是家長的責任。

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

但是你不一樣,你是孩子世界裡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無論你事業上有多麼成功,也抵不了在教育孩子上失敗所帶來的後果。

親愛的家長,別再缺席你孩子的教育了。

孩子比你想像中成長得更快,有些東西再不教就來不及了。

優秀的父母要用心,

更要狠心

中國有句老話:慣子如殺子。

父母慣孩子,不忍心讓孩子受罪,不捨得讓孩子吃苦,孩子就越不中用。

養育孩子,不僅僅是讓孩子吃飽穿暖,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導他今後的人生。

每一個優秀的人背後,都有一個「狠心」的父母。

在「狠心」父母的教育下,孩子才能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向成功。

父母有狠心,孩子就有多優秀。

越是「狠心」的父母,越是活得明白,更是用自己的生命在愛孩子!

家長支持老師,

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長

常說老師與家長之間容易產生分歧,造成雙方的不愉快。

但其實,老師與家長都有同樣的出發點和同一個目標,就是教育孩子成才。

老師和家長,從來都不是對立的陣營。

家長支持老師,不護短,教育才有力量。

老師管教學生,不姑息,孩子才有未來。

教育最需要的不是家長的監督、責怪與質疑,而是安靜的支持。

你支持老師,其實也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長。

沒有完美的家長,

也沒有完美的老師,我們共勉

教育,從來就不應該是一件孤軍奮戰的事。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老師和家長是合伙人,應攜手同心。

老師和家長就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左右手,缺一不可。

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互相信任,才能共同成就。

沒有完美的家長,也沒有完美的老師,只有家校完美配合才能教育出最優秀的孩子。

文章來源於育才家園,僅為交流分享學習,侵刪

相關焦點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老師傳授知識,家長養育孩子。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3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壞的,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育,教育這件事才完整。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讀一讀)
    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03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韓愈在《師說》中這樣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意思是說,老師是傳授知識、教授學業、解答疑惑的人。老師教的永遠是課本上的知識,而課本之外的,是家長的育。俞敏洪曾說過:「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
  •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遠大於老師。有多少父母說過這句話:「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又有多少父母認為,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教育就主要在學校,責任就主要在老師了。「老師,您一句話頂我們十句,麻煩您幫我教教他。」確實,現在的父母都不容易,為了養家餬口,每天忙於事業,對孩子的教育實在是力不從心。可是,家長要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除了學校教育,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都來源於家庭與父母。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俞敏洪曾表示,他繼承了父親的寬厚,又從母親身上學到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由於來自農村,進入北大學習的俞敏洪由於普通話不標準,家庭貧困以及形象不佳曾經一度心情鬱悶,「差點得抑鬱症」,後來他努力閱讀,才慢慢克服了心魔。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俞敏洪堅信,母親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
  •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讀一讀)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讀一讀)
    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也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更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這些話,雖然很殘酷,但很中肯,願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好成績不止靠老師,要想讓孩子越來越優秀,當然要靠學校老師教。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 一生E本|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家長薦讀)
    ——致家長,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愛得太急,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他一步走完。卻忘記了,寬容過頭是縱容,寵愛過頭是溺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不能體諒別人的辛苦,也沒有學會愛的能力。
  • 教書和育人,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事情!育人更源自家長……
    現狀是我們經常圍著教書轉,忽略了育人的最終目的。以終為始,不忘初心,說的是要經常圍繞著目的尋找手段,調整手段。忘記育人目的,在教書上焦慮糾結的做法,如今太常見了!其實,教書的事情主要是學校的,育人更來源於家庭教育。
  • 作為一名老師,是「教書」重要,還是「育人」更重要?
    老師一直是太陽底下最光明的職業,老師帶我們走進知識的海洋,教授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說到老師的職責,大家都可以想到四個字「教書育人」,很多人就在想,教書和育人哪個更為重要呢?那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如果教學水平不高,在「教書」這方面沒有做好,只是注重育人,只能培養出一些好人,但就業以及未來發展都是平平無奇,家長不滿意,也不利於我國人才素養的提高。足以可見,教書和育人這兩方面缺一不可,老師都要住一起,在教書的過程中把育人穿插進去。
  • 一生E本|新學期,被這段話刷屏了,與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勉
    今天小編將這段話再次和你一起分享,與老師家長學生共勉!1 致父母,我們共勉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不夠他敗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輩子沒掙到的錢孩子一年就掙到了!
  • 所謂的教育,就是教書的是老師,但是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老師傳授的是知識,家長養育孩子,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父母的共同配合。被迫上學,但不能被迫的成長。中國有一句話叫「慣子如殺子,溺愛孩子就等於是害孩子」。父母慣孩子不忍心讓孩子受一點點的委屈,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點的苦,孩子就越來越不中用。
  • 教育路上,最融洽的關係是:老師用心教書,家長潛心育人,一起努力!|...
    作為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身為孩子模仿最多的形象,把孩子教育成功,是父母一生中最偉大的事業。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不管我們在外面有多風光得意,最終都要回歸家庭,養育孩子。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投資自己後半生的幸福。
  • 不要再去指責這位老師了,教書和育人同樣重要
    近日,我被一則新聞震驚了:事情發生在江蘇宿遷某校,高二的學生因擾亂課堂紀律被老師連扇了十多個耳光導致腦震蕩和左眼視物不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這件事持續發酵,教育部門已經對對施暴老師給予了相應的懲罰。可是大家還是不依不饒,評論區裡基本都是一個聲調,嚴厲譴責施暴老師,特別是有孩子的家長看到這樣的新聞,言語更是直接開罵。當大家把矛頭指向老師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老師和學生往日無怨,近日無讎,為何偏偏對學生動手?老師打學生固然不對,但是這位老師為了課堂紀律,為了其他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出發點沒錯吧!
  • 一生E本|暑假已過半,這5件事要提早做起來!(老師和家長薦讀)
    暑假匆匆過半,不同於假期剛開始的興奮、新鮮,此時的孩子們容易逐漸產生倦怠,有時候對事情提不起精神,作業不寫、計劃讀的書也不看,這個時候如果放任下去,那麼開學時,孩子將很難適應開學的節奏。父母在和孩子制定計劃表時,可以將具體的時間換成時間段,從而避免時間的偏差。需要注意的是,假期時間表一定是孩子認可的,而不是家長強加給孩子的,否則孩子一旦脫離了家長的監視,就會原形畢露,很難培養出像指南針一樣安在孩子身上來指引行動的好習慣。
  • 一生E本分享|自信的孩子,都是這樣「誇」出來的!致老師和家長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第一個權威。父母的認可,將深刻地影響孩子的人生。如果父母肯定了我們,我們就能肯定自己,逐漸生長出自信;如果父母否定了我們,我們就會重頭再來,改造自己;如果一直沒有得到肯定,我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
  • 學會教書,更要學會育人,體罰不應該成為老師育人的捷徑
    導語:幼兒園虐童事件,學校老師體罰學生事件,學生與老師毆打事件,種種這些問題讓我們看到都很揪心。尤其是做家長的,自己的孩子交給幼兒園,交給學校,本以為可以輕鬆一些,但是看到這些現象,或者這些現象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時候,痛心不已!我簡單談一下我個人的一些看法吧,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人!
  • 沈偉|紮根南疆無怨無悔,要教書更要育人
    我是新疆第一批公費師範生,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我並沒有想過要做老師,更別說是紮根在偏遠鄉村的老師。那時候年輕,總是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過更多姿的生活。要教書,更要育人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要教書更要育人。
  • 改變的是「教書」,而對「育人」問題無能為力
    老師冷冰冰的,冷若冰霜,沒有溫聲細語,沒有配合教學內容的豐富的肢體語言,如何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整個課堂,流程固定:教師一邊播放PPT,一邊面無表情地對著PPT讀一讀、念一念,講一講理論,舉幾個題例,再實戰演練一下,最後布置幾道作業。
  • 老師應該以教書為主,還是以育人為主呢?
    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講,他們的職業就是教書,談到育人的話可能有一點高大上了,因為大多數人無法實現。其實我們可以辯證的用詭辯術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作為老師只要認真教書的話,肯定就是教育人,肯定就是培養人,所以說,做好本職工作認真教書的話,基本上就完成了自己的職業道德規範所要求的一切。
  • 新學期,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一生E本
    老師未必完美,但想讓孩子上進,為孩子著想的心,一定是最真誠的。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犯錯是要付出代價的。如果全社會都在讓步,將來的孩子是很可怕的,將來的社會也是很可怕的。老師不管,孩子就學不好;老師太溫柔,孩子就不學好。6-12歲是孩子人格與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老師一定要狠心地管,孩子才能學好,才能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