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讀一讀)

2021-02-22 洞見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來源:教師E家(lD:jiaoshiEjia)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說:

「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學校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遠大於老師。

有多少父母說過這句話:

「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

又有多少父母認為,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教育就主要在學校,責任就主要在老師了。

每次孩子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發現的總是老師。

每當老師聯繫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得到的答覆總是:

「老師,我太忙了,麻煩你好好教育!」

「老師,您一句話頂我們十句,麻煩您幫我教教他。」

確實,現在的父母都不容易,為了養家餬口,每天忙於事業,對孩子的教育實在是力不從心。

可是,家長要知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除了學校教育,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都來源於家庭與父母。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沒有辦法撤回,也沒有辦法重來。

教育最怕的就是省事,父母的怕麻煩最終誤的肯定是孩子。

老師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是教書育人。

既教好書,又育好人,這是老師的使命,也是老師的責任。

為了這份使命與責任,老師會儘自己的所能去上好課,帶好班,教育好孩子。

然而再優秀、再負責的老師,也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

老師沒有三頭六臂,很多事情老師教不了,需要家長們來配合。

教育好孩子,單靠老師是做不到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兩件事,一是學會做人所需要的人文素養,二是學會做事所需要的文化知識。

而家長主要負責孩子做人的本分,老師主要負責教會孩子做事的本領。

換句話來說,家長偏重育人,老師偏重教書。

同時,我們必須明確的是,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上只是有所偏重,不是絕對的。

老師在教好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品行。

家長在注重孩子品行教育的同時,也要配合老師做好文化知識的學習。

家長和老師,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為什麼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教,孩子的差異卻這麼大呢?

真正的差距可能不在孩子,不在老師,而是站在孩子身後的父母。

莫言曾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你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喜歡看書,那是因為別人家的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你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那是因為別人家的父母在孩子的學習上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是學霸,更多的孩子都是像最初學走路一樣,需要父母躬下身,扶著他們一步一步邁進,直到能夠獨立行走。

學霸不是天生的。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

每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路上,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父母的付出同樣不可或缺。

東晉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宰相叫謝安,有一天妻子跟他發牢騷說:

「人家都說你學富五車,滿腹經綸,可你怎麼就不好好教你的孩子呢?」

謝安說:「我怎麼不教育他,我日常的行為言表就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是什麼樣,孩子就什麼樣。

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

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每一個有問題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有問題的父母,父母變好,孩子才會好。

正如託樂斯泰所說: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所以,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你就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有句話說得好:

「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在孩子的世界裡,誰陪伴的多,誰就在孩子心中地位高,誰對他的影響就大。

如果你以為在孩子的成長軌跡中,總是缺席、遲到都沒有關係,等到孩子長大就好了。

那就大錯特錯,因為時間一長,父母的意義在孩子的心裡就慢慢淡化了。

等到孩子長大了,他們也就不再需要你了。

董卿曾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掙錢,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敵不過他敗家一年。」

任何職業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獨父母的角色無可替代。

這世間回報率最高的投資,就是親子關係。

別讓陪伴缺失,別讓孩子受傷,別等到了年老之後才後悔沒好好教育過孩子。

作為父母,在還來得及陪伴和教育孩子的日子裡,請一定要好好珍惜!

教育,從來就不應該是一件孤軍奮戰的事情。

孩子的成長需要兩隻翅膀,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家長。

一個孩子要成長,離不開學校支持,更離不開家庭支持。

在教育路上,老師和家長最應該成為最好的搭檔。

老師懂得尋求家長的幫助,家長足夠信任老師。

正如著名教育家劉長銘所說:

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我的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要老師和家長的相互配合,各自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成就一個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沒有完美的老師,也沒有完美的家長,為了孩子我們都要努力。

讓孩子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最後,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家長請與老師並肩努力。

家有女兒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女平臺

女兒派(微信號:nverpai)

每一個女兒,都是爸媽眼中的稀世名花。

養得好一朝驚豔四座,養不好費心勞神。

關於養育女兒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女兒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女兒,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讀一讀)
    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就算孩子上課時聽得再認真,回到家裡卻完全不學習,那又有什麼用呢?學霸不是天生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讀一讀)
    老師不能保證你孩子良好的品行,給不了你孩子良好的習慣,也給不了你孩子讀書的興趣,更給不了你孩子長久的幸福感。這些話,雖然很殘酷,但很中肯,願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到,都能明白。好成績不止靠老師,要想讓孩子越來越優秀,當然要靠學校老師教。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來源 | 教師E家(lD:jiaoshiEjia)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說:「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學校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遠大於老師。有多少父母說過這句話:「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
  • 一生E本|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薦讀)
    家庭才是培養學霸的溫床要想讓孩子越來越優秀,當然要靠學校老師教。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就算孩子上課時聽得再認真,回到家裡卻完全不學習,那又有什麼用呢?學霸不是天生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當然要靠學校老師教。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就算孩子上課時聽得再認真,回到家裡卻完全不學習,那又有什麼用呢?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俞敏洪曾表示,他繼承了父親的寬厚,又從母親身上學到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由於來自農村,進入北大學習的俞敏洪由於普通話不標準,家庭貧困以及形象不佳曾經一度心情鬱悶,「差點得抑鬱症」,後來他努力閱讀,才慢慢克服了心魔。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俞敏洪堅信,母親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
  • 不要再去指責這位老師了,教書和育人同樣重要
    近日,我被一則新聞震驚了:事情發生在江蘇宿遷某校,高二的學生因擾亂課堂紀律被老師連扇了十多個耳光導致腦震蕩和左眼視物不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這件事持續發酵,教育部門已經對對施暴老師給予了相應的懲罰。可是大家還是不依不饒,評論區裡基本都是一個聲調,嚴厲譴責施暴老師,特別是有孩子的家長看到這樣的新聞,言語更是直接開罵。當大家把矛頭指向老師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老師和學生往日無怨,近日無讎,為何偏偏對學生動手?老師打學生固然不對,但是這位老師為了課堂紀律,為了其他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出發點沒錯吧!
  • 作為一名老師,是「教書」重要,還是「育人」更重要?
    那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如果教學水平不高,在「教書」這方面沒有做好,只是注重育人,只能培養出一些好人,但就業以及未來發展都是平平無奇,家長不滿意,也不利於我國人才素養的提高。足以可見,教書和育人這兩方面缺一不可,老師都要住一起,在教書的過程中把育人穿插進去。
  • 致父母: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靜待花開(再忙也要讀一讀)
    再一眨眼,那個曾經非常依賴自己的小孩,已經能夠勇敢地說「不」了。孩子的成長是飛快的,父母一不留神,就會錯過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成龍曾經坦言,非常內疚沒有好好陪伴兒子。有位作家說過,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旦超過十年,父母就「過期」了。到時候,再花多少時間、心力,也很難對孩子有實質影響,只剩下嘆息,徒留遺憾。你說要掙錢養家,可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可能抵不過孩子敗家一年。
  • 陌上花開緩緩行,讀《不做教書匠》有感
    此次分享活動就我們全體教師共讀的一本書——《不做教書匠》而展開。在韓校長的一路引領和大力支持下,老師們很認真地閱讀了《不做教書匠》這本書。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在活動現場,老師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或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侃侃而談,或結合生活的切身體驗說感受,或結合文中的觀點大發感慨。總之,每位老師對於自己此次的分享都是很用心地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 改變的是「教書」,而對「育人」問題無能為力
    老師冷冰冰的,冷若冰霜,沒有溫聲細語,沒有配合教學內容的豐富的肢體語言,如何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整個課堂,流程固定:教師一邊播放PPT,一邊面無表情地對著PPT讀一讀、念一念,講一講理論,舉幾個題例,再實戰演練一下,最後布置幾道作業。
  • 致父母:別再把放養孩子當成靜待花開!(再忙也要讀一讀)
    再一眨眼,那個曾經非常依賴自己的小孩,已經能夠勇敢地說「不」了。孩子的成長是飛快的,父母一不留神,就會錯過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我去接我兒子放學,等了半天沒看到兒子,還以為他逃課,後來才知道他已經讀中學了,我卻到小學門口去接他。」有位作家說過,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旦超過十年,父母就「過期」了。到時候,再花多少時間、心力,也很難對孩子有實質影響,只剩下嘆息,徒留遺憾。你說要掙錢養家,可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可能抵不過孩子敗家一年。
  • 有四種爸爸是家庭教育的殺手,再忙也要讀一讀!
    有4種爸爸是家庭教育中的殺手,再忙也要讀一讀。 1.缺席孩子教育的爸爸 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爸媽從未缺席的教育。爸爸的角色是無可替代的,經常缺席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而現在流行一個詞「喪偶式育兒」,指的是家庭中爸爸或者媽媽的缺失。 而很大一部分矛頭都指向了缺席的爸爸,因為工作早出晚歸,或者爸爸本身疏於孩子的教育,沒有承擔起孩子的教育責任。
  • 教書和育人,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事情!育人更源自家長……
    現狀是我們經常圍著教書轉,忽略了育人的最終目的。以終為始,不忘初心,說的是要經常圍繞著目的尋找手段,調整手段。忘記育人目的,在教書上焦慮糾結的做法,如今太常見了!其實,教書的事情主要是學校的,育人更來源於家庭教育。
  • 學會教書,更要學會育人,體罰不應該成為老師育人的捷徑
    我讀小學的時候,那時候不像現在,大家都提倡素質教育,老師一直接觸的教育理念就是素質教育,很少會有老師對學生進行體罰啊什麼的,可能現在有的老師高明的地方就是會變相體罰吧!好了,繼續說我們那時候,讀小學的時候,我是在村裡小學讀書,當時去學校的時候還是自己背著小黑板和小板凳,家長把我們送到學校的時候,對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你們要好好教孩子啊,他要是不聽話,該罵就罵,該打就打!
  • 所謂的教育,就是教書的是老師,但是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可是當孩子真正要面對自己人生的時候,他們反而連一點處事能力都沒有。現在許多的大小孩子在做某一項決定的時候,都要徵求父母的同意,或者是聽從父母的安排,這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如果教育只是靠老師,那就真的耽誤了孩子。很多的家長總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去以後,就把所有的教學任務交給了老師,全部仰仗著老師去處理所有的事情。
  • 沈偉|紮根南疆無怨無悔,要教書更要育人
    我是新疆第一批公費師範生,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我並沒有想過要做老師,更別說是紮根在偏遠鄉村的老師。那時候年輕,總是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過更多姿的生活。2011年我開始工作,但一畢業就要扎進生活環境如此艱難的地區,心理上是有一定牴觸的。
  • 只管教書不思育人是捨本逐末,只想育人不會教書是天方夜譚
    教書是手段、是途徑、是形,育人是目的、是核心、是魂,只有形魂兼備才是學生、家庭、社會和國家滿意的、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其必將造就具有真正內涵的高質量的高等教育。不同時代、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行業部門對大學培養人的要求雖然不盡相同,但也有其共性的一面。愛因斯坦認為: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學生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
  • 父母不「狠心」,再好的教育都是徒勞,再忙也要讀一讀
    演員劉濤說: 「不管男孩和女孩,都要從小懂得規矩,不能過於隨性妄為。 孩子不能一味遷就,必須要有一個能管得住他的人。」 當老師因為學生遲到,讓學生罰站一堂課,這在大多數人看來是很正常的,但現如今卻經常被有些家長質疑。 家長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在學校得到老師的教育,但倘若家長一味護短,只會使老師變得束手束腳。
  • 有人說,我出錢學習,你出力教書,很公平,我為什麼還要尊敬老師
    那時小孩都是讀的私塾,可孩子讀私塾家長不用出錢嗎?不,你錯了,那時候窮人的孩子是讀不起書、上不了幾年私塾的!孔子弟子三千也是個個要交學費的哦,可為什麼那些老師還是受人尊敬?為什麼過去家裡堂屋牌位上必寫「天地君親師」?為什麼現在的老師連個尊敬都不能有了?你有錢你就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