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偉|紮根南疆無怨無悔,要教書更要育人

2020-09-10 我從新疆來



來自編者:

第一次見到沈老師是兩年前,這兩年儘管很少有交流,但沈老師朋友圈和微博裡小朋友們天真無邪的笑容始終吸引著我,同樣也吸引著無數志願投身於新疆教育事業、紮根教育一線以及對這片土地有所好奇的人。

沈老師的外貌形象並不能用一兩句話描述清楚,他是紮根邊疆的熱血青年,是學生筆下的「長腿歐巴」,是每天為改善當地教育環境焦頭爛額的喀群鄉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還是那個穿爛了很多雙鞋踏實淳樸的「馬雲鄉村教師獎」獲得者。

他的故事,是我們在教師節這一天最想講述的故事之一。


比起我的選擇,更是這個職業選擇了我


這是我紮根在鄉村教育的第九年,教書育人這條路我走得越來越堅定。

我是新疆第一批公費師範生,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我並沒有想過要做老師,更別說是紮根在偏遠鄉村的老師。

那時候年輕,總是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過更多姿的生活。

當時被家裡人以穩定之名強烈要求在志願欄裡寫下喀什大學師範專業的自己應該也不會想到,僅僅幾年的時間我就毅然決定留在這裡了,甚至想要一直陪著孩子們。

2011年我開始工作,但一畢業就要扎進生活環境如此艱難的地區,心理上是有一定牴觸的。

分配工作時,我被分配到了一個特別偏遠的村級小學——沒有交通工具,離縣裡20多公裡,四周都是農戶。

剛開始的兩年除了環境的艱苦,還有不斷地自我懷疑。暫且不談孩子們十幾分的成績,就連日常的溝通也都會有問題。

「我真的可以做好一個老師嗎?」

我不止一次地質問自己,隨之而來的還有越陷越深的低迷。

在這樣的低迷中,我渾渾噩噩地過完了兩年。2013年,由於各項政策的調整和實施,孩子們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有了非常明顯地提升。

也正是這一年,孩子們的成績從十幾分的平均分慢慢地提升到了六十分。

看到這勢頭,心中的火就像是被點燃了。我開始更加努力地教學,甚至數不清有多少日子是在講臺上一站就是6、7節課的。

但是,這種看得見前方希望的辛苦不會讓人覺得疲憊。孩子們成績的提升不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對我教學價值的認可。

看著孩子們慢慢進步,我開始期待這些一開始連國語表達都很困難的孩子們有所成長,可以走出鄉村,走到更遠的地方去。

在那幾年裡,我每天的生活幾乎就只有孩子們。他們單純可愛,彼此間的感情是真摯、淳樸又直白的。

有一天我的學生麥爾丹跑來跟我說:「老師,同學們都說你是『爸爸老師』。」

「為什麼呀?」我問。

「因為大家都喜歡你呀!」

簡簡單單的對白帶給我的感動和溫暖是無法衡量的。

我想,孩子們喜歡就意味著我被認可了,雖然說他們只是一群孩子,但感情不會騙人,一切表達都顯得非常真摯。

就這樣,這顆愛的種子伴隨孩子們稚嫩卻真摯的表達在我心裡越埋越深。

現在回想起來,決定繼續陪伴著孩子們並傳遞給他們知識與力量,這些決心不是在哪一個時刻瞬間被點燃的,而是在和孩子們的相處中、在他們天真無邪的笑容裡,不知不覺就深根在心裡了。

與其說我選擇成為一名教師,倒不如說,是教師這個職業選擇了我。


要教書,更要育人


我是一名人民教師,我要教書更要育人。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有好的素質教育,更希望他們能有好的硬體設施;

我希望我的孩子們相信「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也希望他們在腳踏實地的同時看得見璀璨的星空。

鄉村裡的學校環境很艱苦,克服起來還有些困難。優秀的師資不會輕易被這裡吸引,甚至有人到了門口轉身就走。但是師資的匱乏不能成為孩子們得不到良好教育的理由。

所以,僅有的老師就得「身兼數職」。

我幾乎教過所有的科目,甚至包括音樂課和美術課。儘管我自己都搞不懂那些繞來繞去的樂理知識,但是孩子們的生活裡不能只有語文和數學。

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的教學方法就是站在講臺上唱一句讓孩子們跟一句;作為「繪畫老師」我帶著孩子們在牆壁上作畫,孩子們也一撇一捺地畫著。

「沈老師是長腿歐巴」「沈老師我們愛你」,類似這種的簡筆畫會放在講臺上或是塞在作業本裡。

我用不同的方式激勵他們,告訴他們好好學習就能有機會改變命運。

我曾和一個叫木拉提的小男孩許諾:「如果你能考到第一名,我就帶你去北京。」孩子們的世界很單純,一旦有了希望就會一直記在心裡。

後來他真的考了第一名,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帶他去北京,但也帶他實現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做高鐵、第一次吃肯德基.......

我帶他從小村莊走到了烏魯木齊,我們像哥們兒一樣,一起去看電影、去海洋館、去爬山。

這次的旅程對他的觸動很大,他看到了外面更絢爛的世界。我也慢慢意識到,我和孩子們之間的相處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教授與學習了。

或許鄉村教育資源的匱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但愛的力量不分大小。當有人真心實意地關心這些孩子,就一定會越來越好。

這種幫助不僅讓孩子們的學習環境越來越好,更幫助小村莊留住了越來越多的年輕教師,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給孩子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鄉村教育的環境也會越變越好。

我期待著這樣的改變,雖然這些改變還沒有發生,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勤勤懇懇教書,踏踏實實育人。

不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我始終都銘記著:

「教書是我的職責,育人更是我的使命。」


得到很多愛,也要懂得回饋愛


我想要陪伴他們成長,希望他們不會誤入歧途,在最美的年紀為自己爭取「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但我也知道,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精神上的陪伴與激勵確實可以給孩子們很多鼓勵,但是他們更迫切需要的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們需要新的課桌椅,需要足球場。甚至,孩子們需要書包、鉛筆、本子和可以在冬天保暖的大衣。

我想,這也是我的課題。自2017年我開始擔任喀群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以來,一直都在致力於改善學校的硬體設施和軟體條件。

很早之前就開始,我就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我和孩子們的日常,分享那些天真無邪的笑容。久而久之,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些開始了解並表達出了想要幫助孩子們的意願。

我漸漸意識到這是一個契機,一個可以讓我為孩子們尋求幫助的渠道。

我在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發布信息,尋求愛心人士和企業的幫助,幫當地的孩子募捐了衣物、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

2019年9月,我聯繫了當地的駐村工作組幫喀群6村小學解決了1800平方米的土地。此外,還聯繫到了一個公益組織建成了面積950多平米,價值23萬元的夢想足球場,這也是喀群鎮的第一個標準足球場。

自2016年以來,在眾多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家的幫助下,我們的孩子得到了非常多的幫助。有高校捐來的書籍和文具,還有企業家們捐贈的圖書和書包。

除此之外,我也聯繫了駐村工作組幫喀群6村小學建立了價值5萬元的「暖流音樂教室」。

後來,也在當地駐村工作組的協助下,爭取到了湖南衛視的芒果基金,幫助孩子們建立了價值10萬元的愛心書屋。

當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帶給我越來越多的好消息時,那些忙到連續二十幾天穿著一條褲子奔波、穿壞一雙雙鞋的日子以及被誤解、被質疑的難過,就越來越淡了。

我想讓孩子們感受到愛,更想讓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回饋愛。

每次得到幫助後,我都努力地全程反饋給孩子,讓孩子們也在心裡慢慢積攢來自世界的善意,我帶著孩子們把這些愛匯集在了一件件的感恩教室裡。

我想要把現在的學校建設起來,吸引更多的人來這裡從教。我期待著能有「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師們長期在這裡教學。

硬體和軟體都是一流,教育質量上乘,培養好更多的農村孩子,就是我畢生的追求。

說到最後,還是要感謝每一個幫助過這些孩子的愛心人士,也請你們放心,孩子們正帶著對你們的感恩認真努力著。

我會照顧好他們,繼續譜寫我們的故事。同樣,我也會把這些故事分享在我的微博上。

相關焦點

  • 新疆新故事|紮根南疆 共謀發展
    三年前,他考上塔裡木大學,隻身從河北邢臺老家來到南疆阿拉爾市。「當時沒考慮太多,只是想向父母證明自己可以獨立生活。」三年學習生活下來,薄光碩已深深地愛上了這片長滿胡楊的土地。正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學校培育出了「艱苦奮鬥、紮根邊疆、自強不息、甘於奉獻」的胡楊精神,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從這裡走出去,參與南疆各地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該校已經成為以農學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 一寸粉筆、三寸講臺、四季耕耘,立德育人,無怨無悔
    一寸粉筆,三寸講臺、四季耕耘,立德育人,無怨無悔!現在小孩子三歲就開始入園,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會有很多的老師。老師對孩子的影響也很大,在價值觀、世界觀的樹立,知識的傳遞上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教育還是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城市小孩的教育資源相對來說要多一些,而貧困地區的教育資源則較為缺乏,就連老師都處於缺少狀態。
  • 特級教師蘇浙閩: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小對勾教育)
    看似一句平常的話卻是她二十年始終堅持的使命教學相長教無定法學無止境讓她紮根偏遠山區成為教育路上最美的人聽她的名字——蘇浙閩你猜猜她是哪裡人?01紮根偏遠山區,用博學助力教學師範畢業後她成了偏遠山區泰順縣的一名數學老師一當就是二十多年無怨無悔,紮根小學數學教育在教學路上她一直跟在導師的後面學習理論、鑽研教材、研究學情學上課、學說課、當評委她一直認為如果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天就將停止教學
  • 系列評論之一:用胡楊精神育人
    人們讚美胡楊,不僅因為其風姿,更因為胡楊的生命力中蘊含的「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紮根邊疆、甘於奉獻」的精神。任憑沙暴肆虐、乾旱和鹽鹼侵蝕,頑強地生存。   胡楊精神不僅是胡楊本身的真實寫照,也是塔裡木大學立德樹人的精神根基,更是兵團精神在塔裡木大學的集中體現。
  • 作為一名老師,是「教書」重要,還是「育人」更重要?
    說到老師的職責,大家都可以想到四個字「教書育人」,很多人就在想,教書和育人哪個更為重要呢?一、缺一不可既然教書育人連著說,這兩個都非常重要,二者相輔相成,老師都要各位注意,如果缺失了其中一個方面,都是危害無窮的。
  • 踏實教書 平凡育人——記乜村小學優秀教師沙元哲
    2011年參加工作,任教十年來他信奉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名言,忠誠教育,敬業愛崗;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關愛學生,無私奉獻……他不畏嚴寒酷暑,早出晚歸,十年如一日紮根在農村小學校園,把青春和智慧奉獻給了農村教育。
  • 塔裡木大學近七成畢業生紮根南疆
    周鵬 攝「畢業後,我想留下來,用所學專業,為南疆基層服務。」9月11日,在位於新疆阿拉爾市的塔裡木大學,來自河北邢臺的水利建築工程學院大四學生薄光碩談及未來打算時告訴記者,通過幾年的大學生活,他已被這片長滿胡楊的土地深深吸引。
  • 學會教書,更要學會育人,體罰不應該成為老師育人的捷徑
    好了,繼續說我們那時候,讀小學的時候,我是在村裡小學讀書,當時去學校的時候還是自己背著小黑板和小板凳,家長把我們送到學校的時候,對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你們要好好教孩子啊,他要是不聽話,該罵就罵,該打就打!
  • 紮根山區無怨無悔,春風化雨育人無痕——記銅川市耀州區廟灣鎮走馬幼兒園副園長楊豔妮|立德樹人 奮進擔當
    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情,紮根山區無私奉獻,在銅川偏遠山區這片教育的土地上辛勤地耕耘著奮鬥著。一、 誨人不倦,育人於無痕&34;。在班主任工作中,楊豔妮用這樣的工作理念創造性地開展著班級管理工作,並積極探索&34;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 對於教師來說,教書和育人哪個重要
    我就是一位教師,我認為教書和育人同樣重要。教書和育人對於老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兩個組成部分。教書和育人是有機結合的,是相輔相成的,是不可能完全分割而獨立進行的。教師教書,不僅僅教的是知識,而且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會滲透或加入思想道德教育、習慣養成教育等,尤其是小學時的道德法制課和中學及以後的政治課,更是思想教育大於知識的傳授。教師要教書,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管教書,不顧育人,其結果是書也教不好,人也育不了。
  • 教師如何將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作為教師,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實際上時時都在以自己的各種活動影響著學生,只不過影響的性質不同罷了。一個不重視育人的教師,不會是一個優秀的教師,不重視育人的教學活動,不會是最優化的教學活動,因為,教與學、教師與學生,既是一種知識的輸出和輸入的關係,又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觀念、學術理論和思維方法的過程。所以,教書與育人是密不可分的。然而,教師應該如何將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了?
  • "不僅會教書,更要會育人" 九江三中教工大會上張成卓這樣說!
    「做一名老師,不僅僅要會教書,更要會育人。」張成卓說,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全體教職員工的團結拼搏、務實苦幹。他代表校領導班子,對長期以來為學校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全體教職員工表示由衷的感謝。最後,他希望全體教工度過一個平安、充實的暑期。
  • 改變的是「教書」,而對「育人」問題無能為力
    但需要提醒的是,現代科技對教學的改變僅僅是從「教學工作」、從「教書」層面、從「知識技能傳授」方面而言,而幾乎不涉及「育人」問題――教育的另一個核心問題。 看一看我們現在的網絡直播課堂,如果不是懷著一顆實實在在的「功利主義」之心,有幾個人能夠從頭到尾老老實實真真正正地聽下去、記下來?
  • 教書和育人,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事情!育人更源自家長……
    馬老師前言: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 只管教書不思育人是捨本逐末,只想育人不會教書是天方夜譚
    教書是手段、是途徑、是形,育人是目的、是核心、是魂,只有形魂兼備才是學生、家庭、社會和國家滿意的、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其必將造就具有真正內涵的高質量的高等教育。不同時代、不同意識形態、不同社會制度和不同行業部門對大學培養人的要求雖然不盡相同,但也有其共性的一面。愛因斯坦認為:學校應該永遠以此為目標——學生離開學校時,是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一個專家。
  • 「教書」與「育人」如何才能兼得
    古希臘哲學家普羅塔戈說過:「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被點燃的火把。」然而在現實的教育語境中,學生的大腦只不過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老師熱衷於「填鴨式教學」,是因為學校以此作為教師考評的主要依據;而學校之所以唯分數是舉,是為了在日漸激烈的生源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 重教書輕育人問題如何解決 文化引領晉升激勵結合
    教書與育人本來是有機聯繫的整體,不可分割。但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教書輕育人的傾向在高校非常普遍,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記者近日對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指委委員朱健教授進行了專訪,請他解析「如何解決高校重教書輕育人問題」。
  • 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 實現教書與育人統一
    本報4月30日訊 (記者 章奎)4月29日至30日,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烏蘭先後到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範大學,就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情況進行調研,強調要高度重視宣傳思想工作,實現教書與育人統一。烏蘭指出,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要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現實緊迫性,把宣傳思想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強化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切實解決高校在育人方面存在的碎片化問題,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固化於制。
  • 用胡楊精神育人 為興疆固邊服務
    即使畢業多年,曾在塔裡木大學就讀的楊旭東依然清晰地記得第一次聽到學校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初心、紮根南疆辦學時的場景。  61年來,塔裡木大學始終堅持紮根南疆辦學,成為新疆和兵團特別是南疆地區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搖籃、高水平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問題。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就要緊緊抓住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 孩子既是她的學生,也是她的朋友,她說:育人比教書更重要
    三四年級的孩子總是會那麼的有團隊榮譽感,在課堂上做一些AB組對抗的小遊戲,不僅可以讓孩子們自覺的去鞏固知識,更能豐富課堂的趣味性。「知心大姐姐」的身份,讓孩子更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習上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有什麼問題都會跟老師講,學習積極性就上來了。Chris老師說,她最幸福的時刻就是孩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給自己買小蛋糕,這種感覺就像自己拿了一等獎學金一樣,說不出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