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兩個字包含著「教」和「育」。老師傳授的是知識,家長養育孩子,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父母的共同配合。被迫上學,但不能被迫的成長。中國有一句話叫「慣子如殺子,溺愛孩子就等於是害孩子」。父母慣孩子不忍心讓孩子受一點點的委屈,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點的苦,孩子就越來越不中用。
養育寶寶不僅僅是讓寶寶吃得飽穿得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我們的寶寶,以後的人生應該怎麼去走。不知道父母有沒有發現,如今的父母已經把孩子置於了一個,他們任何事情都不會,真正對他產生影響的世界。那麼問題就出現了,他們學會做的事情也非常的少,結果就是導致,雖然沒有明顯的心理症狀表現出來,但是在挑戰面前,他們會反應很遲緩,無法應對的一代人出現了。
對於這些孩子,多年以來對自己未來的目標徘徊不定,而且明顯忽視了許多基本的成年人的責任。從某種程度上說,以自我為中心和簡單粗暴在他們的言語和思想中已經蔓延開來。現在許多孩子似乎接受了成年時期的推遲,例如孩子上了大學以後,在父母的要求下,學校的管理者在這些法律意義上的已經是成年人的學生,更多的是如孩子般的監管。而不是用一個成年人的生活處事方式。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幼稚,不能接受成年人的一些理念,無非就是父母早早的就幫助孩子安排好了一切。
總是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這樣每一個孩子都會有恃無恐。可是當孩子真正要面對自己人生的時候,他們反而連一點處事能力都沒有。現在許多的大小孩子在做某一項決定的時候,都要徵求父母的同意,或者是聽從父母的安排,這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如果教育只是靠老師,那就真的耽誤了孩子。很多的家長總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去以後,就把所有的教學任務交給了老師,全部仰仗著老師去處理所有的事情。
其實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同樣的班級,同樣的老師孩子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呢?就是因為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不能單靠老師,否則就會太耽誤孩子了,有一些教育老師真的是無能為力的,尤其是對大學生的教育,因為他們的可塑性是極其有限的。老是不能保證你的孩子良好的品行,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給不了每一個孩子每一門功課的興趣,更給不了孩子長久的幸福感。而這些老師給不了的,家長父母卻能夠給。這些話雖然很殘酷,但是動聽,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做到,都能夠明白孩子的每一步成長。
都需要家長的參與,如果想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當然要靠學校老師的教育,但是老孩子們成績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學校。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的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的影響。就算孩子上課時聽的很認真,回到家裡卻不學習,那又能有什麼用呢?學霸不是天生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每一個學霸的父母不一定是學歷高,能力有多大。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的環境,這已經足夠了。
教人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們就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會上原件上找問題。也就是說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壞的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教育才會完整。一個好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5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要知道父母的言傳身教比孩子的自我約束更重要,每一位家長內心都堅定信念孩子的成長,我之責任。首先讓孩子懂得堅持不懈的重要性,鍛鍊孩子的意志,讓孩子吃一些苦頭。培養孩子做事要有計劃有目的,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給孩子制定目標任務,要適宜引導孩子,鼓勵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老師叫不到的地方其實都是父母的責任,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父母中學生中的其中一個,但是孩子卻是父母的全部。一個孩子行為和性格的缺失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正所謂抓到源頭才能水到渠成。
所以一定要記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普通的家長只能做到要求孩子守信承諾,而只有聰明的家長才會親身示範,什麼是守信承諾,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因為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1任老師。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