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教育,就是教書的是老師,但是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2020-08-30 媽咪很帥TW

「教育」兩個字包含著「教」和「育」。老師傳授的是知識,家長養育孩子,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父母的共同配合。被迫上學,但不能被迫的成長。中國有一句話叫「慣子如殺子,溺愛孩子就等於是害孩子」。父母慣孩子不忍心讓孩子受一點點的委屈,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點的苦,孩子就越來越不中用。

養育寶寶不僅僅是讓寶寶吃得飽穿得暖,更重要的是要引導我們的寶寶,以後的人生應該怎麼去走。不知道父母有沒有發現,如今的父母已經把孩子置於了一個,他們任何事情都不會,真正對他產生影響的世界。那麼問題就出現了,他們學會做的事情也非常的少,結果就是導致,雖然沒有明顯的心理症狀表現出來,但是在挑戰面前,他們會反應很遲緩,無法應對的一代人出現了。

對於這些孩子,多年以來對自己未來的目標徘徊不定,而且明顯忽視了許多基本的成年人的責任。從某種程度上說,以自我為中心和簡單粗暴在他們的言語和思想中已經蔓延開來。現在許多孩子似乎接受了成年時期的推遲,例如孩子上了大學以後,在父母的要求下,學校的管理者在這些法律意義上的已經是成年人的學生,更多的是如孩子般的監管。而不是用一個成年人的生活處事方式。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幼稚,不能接受成年人的一些理念,無非就是父母早早的就幫助孩子安排好了一切。

總是讓孩子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環境中,這樣每一個孩子都會有恃無恐。可是當孩子真正要面對自己人生的時候,他們反而連一點處事能力都沒有。現在許多的大小孩子在做某一項決定的時候,都要徵求父母的同意,或者是聽從父母的安排,這已經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如果教育只是靠老師,那就真的耽誤了孩子。很多的家長總以為把孩子送到學校去以後,就把所有的教學任務交給了老師,全部仰仗著老師去處理所有的事情。

其實不是這樣的,為什麼同樣的班級,同樣的老師孩子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呢?就是因為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不能單靠老師,否則就會太耽誤孩子了,有一些教育老師真的是無能為力的,尤其是對大學生的教育,因為他們的可塑性是極其有限的。老是不能保證你的孩子良好的品行,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也給不了每一個孩子每一門功課的興趣,更給不了孩子長久的幸福感。而這些老師給不了的,家長父母卻能夠給。這些話雖然很殘酷,但是動聽,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夠做到,都能夠明白孩子的每一步成長。

都需要家長的參與,如果想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當然要靠學校老師的教育,但是老孩子們成績的高低,家庭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學校。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的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的影響。就算孩子上課時聽的很認真,回到家裡卻不學習,那又能有什麼用呢?學霸不是天生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每一個學霸的父母不一定是學歷高,能力有多大。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的環境,這已經足夠了。

教人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們就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會上原件上找問題。也就是說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壞的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教育才會完整。一個好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5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要知道父母的言傳身教比孩子的自我約束更重要,每一位家長內心都堅定信念孩子的成長,我之責任。首先讓孩子懂得堅持不懈的重要性,鍛鍊孩子的意志,讓孩子吃一些苦頭。培養孩子做事要有計劃有目的,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給孩子制定目標任務,要適宜引導孩子,鼓勵孩子。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老師叫不到的地方其實都是父母的責任,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父母中學生中的其中一個,但是孩子卻是父母的全部。一個孩子行為和性格的缺失一定是父母種下的根源,正所謂抓到源頭才能水到渠成。

所以一定要記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父母最重要的事業,普通的家長只能做到要求孩子守信承諾,而只有聰明的家長才會親身示範,什麼是守信承諾,時時刻刻影響著孩子,因為父母永遠是孩子的第1任老師。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來源 | 教師E家(lD:jiaoshiEjia)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說:「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學校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遠大於老師。有多少父母說過這句話:「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3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壞的,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所以,有了老師的教,家長的育,教育這件事才完整。
  •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俞敏洪曾表示,他繼承了父親的寬厚,又從母親身上學到了堅韌不拔、鍥而不捨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由於來自農村,進入北大學習的俞敏洪由於普通話不標準,家庭貧困以及形象不佳曾經一度心情鬱悶,「差點得抑鬱症」,後來他努力閱讀,才慢慢克服了心魔。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俞敏洪堅信,母親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
  •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讀一讀)
    有多少父母說過這句話:「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又有多少父母認為,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教育就主要在學校,責任就主要在老師了。每次孩子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發現的總是老師。每當老師聯繫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得到的答覆總是:「老師,我太忙了,麻煩你好好教育!」
  • 一生E本|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薦讀)
    教育部陳寶生說:「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就算孩子上課時聽得再認真,回到家裡卻完全不學習,那又有什麼用呢?學霸不是天生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 作為一名老師,是「教書」重要,還是「育人」更重要?
    老師一直是太陽底下最光明的職業,老師帶我們走進知識的海洋,教授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說到老師的職責,大家都可以想到四個字「教書育人」,很多人就在想,教書和育人哪個更為重要呢?那老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知識,如果教學水平不高,在「教書」這方面沒有做好,只是注重育人,只能培養出一些好人,但就業以及未來發展都是平平無奇,家長不滿意,也不利於我國人才素養的提高。足以可見,教書和育人這兩方面缺一不可,老師都要住一起,在教書的過程中把育人穿插進去。
  • 致家長: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再忙也要讀一讀)
    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03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韓愈在《師說》中這樣寫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要知道,你的孩子只是老師眾多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是你不一樣,你是孩子世界裡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
  • 教書和育人,是老師和家長共同的事情!育人更源自家長……
    現狀是我們經常圍著教書轉,忽略了育人的最終目的。以終為始,不忘初心,說的是要經常圍繞著目的尋找手段,調整手段。忘記育人目的,在教書上焦慮糾結的做法,如今太常見了!其實,教書的事情主要是學校的,育人更來源於家庭教育。
  • 科技改變教育?改變的是「教書」,而對「育人」問題無能為力
    老師冷冰冰的,冷若冰霜,沒有溫聲細語,沒有配合教學內容的豐富的肢體語言,如何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但需要提醒的是,現代科技對教學的改變僅僅是從「教學工作」、從「教書」層面、從「知識技能傳授」方面而言,而幾乎不涉及「育人」問題――教育的另一個核心問題。 看一看我們現在的網絡直播課堂,如果不是懷著一顆實實在在的「功利主義」之心,有幾個人能夠從頭到尾老老實實真真正正地聽下去、記下來?
  • 老師應該以教書為主,還是以育人為主呢?
    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講,他們的職業就是教書,談到育人的話可能有一點高大上了,因為大多數人無法實現。其實我們可以辯證的用詭辯術的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作為老師只要認真教書的話,肯定就是教育人,肯定就是培養人,所以說,做好本職工作認真教書的話,基本上就完成了自己的職業道德規範所要求的一切。
  • 對於教師來說,教書和育人哪個重要
    我就是一位教師,我認為教書和育人同樣重要。教書和育人對於老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兩個組成部分。教書和育人是有機結合的,是相輔相成的,是不可能完全分割而獨立進行的。教師教書,不僅僅教的是知識,而且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會滲透或加入思想道德教育、習慣養成教育等,尤其是小學時的道德法制課和中學及以後的政治課,更是思想教育大於知識的傳授。教師要教書,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管教書,不顧育人,其結果是書也教不好,人也育不了。
  • 「教書」與「育人」如何才能兼得
    然而在現實的教育語境中,學生的大腦只不過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老師熱衷於「填鴨式教學」,是因為學校以此作為教師考評的主要依據;而學校之所以唯分數是舉,是為了在日漸激烈的生源大戰中立於不敗之地。這一切都有個基本的前提———國內的教育資金投入長期處於「僧多粥少」的窘境。
  • 以真理教書 用真情育人——劉會老師
    每當下課時間,劉會老師總喜歡充滿愛意地摸摸學生的頭,拍拍他們的肩,與學生無拘無束地聊天,走入他們的精神世界。漸漸地,學生越來越喜歡圍在她的身邊,嘰嘰喳喳講個不停。劉會老師樂意傾聽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因為她相信如果沒有師愛,學校就是無水之池,學生就是無水之魚。她的教育原則就是愛,不管做什麼事,內心都應充滿愛,把愛放在首位。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 《蒙娜麗莎的微笑》:教書與育人,讓這位老師與眾不同
    影片介紹:故事發生在1953年的美國,一個致力於教育的教師,來到一個學校,發現這裡的學生有一個問題:都熱愛學習;課前也會提前預習,把要學的知識都過一遍。但是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不聽老師講解,只熟記知識的內容。
  • 不要再去指責這位老師了,教書和育人同樣重要
    近日,我被一則新聞震驚了:事情發生在江蘇宿遷某校,高二的學生因擾亂課堂紀律被老師連扇了十多個耳光導致腦震蕩和左眼視物不清,正在醫院接受治療。這件事持續發酵,教育部門已經對對施暴老師給予了相應的懲罰。可是大家還是不依不饒,評論區裡基本都是一個聲調,嚴厲譴責施暴老師,特別是有孩子的家長看到這樣的新聞,言語更是直接開罵。當大家把矛頭指向老師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老師和學生往日無怨,近日無讎,為何偏偏對學生動手?老師打學生固然不對,但是這位老師為了課堂紀律,為了其他學生能更好地學習,出發點沒錯吧!
  • 香港教育專家黃德輝: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香港教育專家黃德輝: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2019-05-15,教書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放在首位,這個很好。」
  • 怎樣才能算是一個好老師?不僅教書還要育人,稱職已經不是標準了
    那我們需要怎樣來衡量一名好老師,怎樣才算是一名稱職的好老師呢?教師職業道德,所謂的「師德」,是對教師所要求的道德,是教育生活領域中的道德,所以也稱為「教育道德」。愛與責任才是師德的核心與靈魂。首先,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愛崗敬業,愛國守法,愛國守法應該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義務,教師就更應該首當其衝,給學生們做好榜樣。
  • 特級教師蘇浙閩:教書先育人,育人先做人(小對勾教育)
    ——特級教師 蘇浙閩「如果同學們是因為我而愛上數學,我倍感欣慰,如果我沒有讓同學們愛上數學,我會深深自責,同學們一定不要因為我而討厭數學。」01紮根偏遠山區,用博學助力教學師範畢業後她成了偏遠山區泰順縣的一名數學老師一當就是二十多年無怨無悔,紮根小學數學教育在教學路上她一直跟在導師的後面學習理論、鑽研教材、研究學情學上課、學說課、當評委她一直認為如果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天就將停止教學
  • 只管教書不思育人是捨本逐末,只想育人不會教書是天方夜譚
    儘管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抓手是多渠道和多方面的,但筆者認為,課堂教學一定是其主渠道和關鍵方面。從世界上第一所大學(義大利的波羅尼亞大學)創立至今,課堂教學一直是大學教育的主導形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傳授有用知識為載體的互動交流,其目的是培養學習興趣、提升能力、啟迪智慧和養成健全人格。
  • 學會教書,更要學會育人,體罰不應該成為老師育人的捷徑
    我讀小學的時候,那時候不像現在,大家都提倡素質教育,老師一直接觸的教育理念就是素質教育,很少會有老師對學生進行體罰啊什麼的,可能現在有的老師高明的地方就是會變相體罰吧!好了,繼續說我們那時候,讀小學的時候,我是在村裡小學讀書,當時去學校的時候還是自己背著小黑板和小板凳,家長把我們送到學校的時候,對老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你們要好好教孩子啊,他要是不聽話,該罵就罵,該打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