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市場應為人們提供引導,以便提供他們所需的服務和產品。託馬斯·愛迪生曾誇口說:「我發現世界需要什麼,然後我們去發明什麼」,在他輝煌的事業生涯中,曾獲得過400項專利發明。從電燈泡到電影,愛迪生發明了許多現代生活用品,我們同時也開發出了許多複雜的方法預測大眾是否接受新產品——產品測試、電話調查、焦點小組和市場研究。用數據改進當下的產品——更美味的漢堡包、更高效的空調器——您會獲得更豐厚的利潤。
然而,現有產品的增量收益不具革命性。隨著時代進步,重大發明創造可以使一個企業延續一個世紀,甚至更長時間,而這種成就源於將研究和發明成果全部轉化為新產品,並最終全部應用於新產業中。而這需要將工藝技術與敏銳的洞察力緊密結合。正如史蒂夫·賈伯斯所說:「很多時候,人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直到把某些東西放到他們的眼前」,賈伯斯被視為蘋果公司的精神領袖和近代愛迪生。果真如此的話,企業不僅需要發明新產品,還需要創建商業基礎設施增加獨有發明創造的吸引力。
譽滿天下的新澤西州門洛帕克奇才愛迪生和在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附近成長起來的蘋果公司總裁賈伯斯相隔近一個世紀,卻給了我們如此相同的啟示。
19 世紀 60年代發明股票行情自動收錄器後,愛迪生在隨後的十年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實驗室,發現利用電能改善生活質量的方法。他偉大的構想最終在 19世紀 80 年代轉化為白熾燈。不過那時候,美國人還在使用燒鯨油和煤油的蠟燭,他們不知道自己所需的電燈。
愛迪生發明電燈後,並沒有得到大家的喜愛。因為價格昂貴,設備成本就需要約一美元。除非人們在家自行發電,否則無法使用,因此燈泡的使用受到限制。不為人知的是,愛迪生隨後建造了首個發電站和發電系統。在1882 年,位於曼哈頓下城的珍珠街發電站聯網運行,擁有 59家用戶——多數是企業和工廠。實際上,他建立了為電燈和人們使用的其他電器設備提供電能的公用事業企業。
商業的邏輯就是循環往復。為使人們成為用電客戶,愛迪生不得不贈送使用新能源的照明設備,產生了巨大反響。1892年,其公司與另一家公司合併,成立了通用電氣,隨後開始推動多種使用電力的產品發展——這些產品前所未有,人們也從未對其有所奢求,而這些產品卻變為了標準和必需品。它們包括電影攝像機和投影儀、電風扇、電烤箱和電灶、空調和冰箱以及電視。
繼愛迪生魔幻般的發明一個多世紀後,賈伯斯在蘋果公司創造了相似的業績。他改變了愛迪生曾經幫助打造的電子市場。
蘋果 CEO史蒂夫·賈伯斯在洛杉磯舉行的 2004 世界開發者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賈伯斯宣布在 2005 年發布 OSXTiger 和新型平板顯示器,包括為個人電腦設計的第一代 30 英寸模型。(賈斯汀·沙利文/蓋蒂圖片社)
賈伯斯在職業生涯早期是個傑出的發明家和市場商人——但其產品並未像愛迪生的產品一樣成為規範和標準。蘋果電腦保持著絕對的利基市場,而截至2001 年,蘋果在巨大的個人電腦市場中僅佔 3% 的份額。
賈伯斯的重大進展始於 iPod 和建立商業基礎設施,這也是其分內之事。
人們隨身聽音樂已經有數年——如使用電晶體收音機和 Walkman。而蘋果將 iPod打造成為一種炫酷、微型、輕盈、可攜式且以數字形式存儲音樂的設備。正如第一代電燈泡,iPod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發展為的公司業務。為什麼呢?因為人們不能輕易地合法購買和管理可在 iPod 上運行的數位音樂拷貝。
所以在 2003 年,蘋果公司推出了 iTunes商店。賈伯斯在那時表示:「我們可以與所有主要的唱片公司洽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交易,合法的選擇不會產生巨大的價值」。人們在最初可以在商店中選擇200,000 首歌。由於這些歌曲只能在蘋果的作業系統上播放,iTunes商店創造並強加了一個良性循環——就像愛迪生的發電站一樣。購買 iPod 的人越多,想要或需要使用iTunes 的人就越多。在iTunes 商店新建帳戶的人越多,就有更多的人需要 iPod 和其他蘋果設備播放音樂。
對愛迪生而言,電力是催生一系列發明創造的動力。對賈伯斯而言,內容和溝通才是動力。如同通用電氣發展成一家將各種機械產品轉變為電子產品的企業,蘋果公司將各種模擬產品轉變為數字產品。在賈伯斯的領導下,蘋果公司不斷推出新設備,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已經建立的iTunes 商店和商業基礎設施,例如 2007 年推出的 iPhone,2010 年推出的iPad。由於這些產品支持更多的功能,iTunes 商店增加了強化用戶忠誠度的新產品:電影和電視節目、書籍以及多種應用。
應該注意的是,代價昂貴的發明每次都會遭到巨大的質疑,一定程度上因為許多人認為他們現在生產的產品還不錯。在翻蓋手機和黑莓效能不錯的情況下,為什麼人們願意為一款iPhone 豪擲 500 美金?1881 年,在那個煤油燈提供光明的時代,誰願意花 1 美元(相當於現在的 23美元)購買一隻電燈泡?
兩個不同的實例,得出了一個相同的答案: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