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對比豐田Previa與本田Odyssey之間有著多大的差距

2021-01-10 專注汽車資訊解說

此代Previa問世超過十年,至今仍有穩定銷量,是標準的常青樹,而Odyssey一代新穎不少(但也上市了5年),賣相有新鮮感,產品實力也好,因此實際銷量也比Previa更多,雖然上同級也有其他選擇,例如大眾夏朗,不過相較起來頗為小眾,Previa與Odyssey是七人座MPV最熱門車型,但到底誰空間大?誰第三排乘坐最為舒適?誰能把家人服伺安穩?就讓超級測試將各項表現量化告訴你!2.4豪華版為Previa主力車型,配置較入門經典版多出電動天窗、電動滑門、轉向頭燈、等實用配置,氣囊也從2具增為7具,換取一車七人的方便與安全,也算值得。

至於Welcab版本則為福祉車型,第二排多出電動升降機構,因此售價也明顯高出不少。OdysseyApex除既有的7人座車型外,去年新增八人版本,兩者差異在於第二排座椅規劃,7座型為雙座獨立Ottoman、8座型則可輕鬆坐入3人,其餘豪華配置、安全配置皆無差異,主流配置如ACC車定速、車道偏移修正、主動剎停通通都有。Previa2.4豪華版配有LXMode外觀套件,於保杆下緣多出線條銳利的空氣力學套件,在流線的身形中多出視覺亮點。在燈組方面,Previa雖然未採用LED燈配置,但附有AFS轉向頭燈功能,只是整體的視覺感,是Odyssey明顯較為吸睛。

Previa的17寸鋁製輪轂造型簡單樸素,搭載215/55R17的橫濱dBE70車胎,主打低胎噪,對於講求行駛舒適的MPV相當適合。Odyssey車頭看起來比Previa精緻一些,同時APEX車型具備運動化造型,看起來有幾分霸氣與運動感。OdysseyApex擁有LED頭燈,不過遠燈仍是滷素光源,氣壩處的霧燈則是LED設計,整體來說不論外觀還是照明科技,皆比Previa更新穎。Odyssey的17寸鋁製輪轂用上雙色搭配,整體看起來較為精緻,配胎為215/55R17尺寸的橫濱BluEarthA34節能胎。Previa從車尾看去相當平實圓潤,時過多年仍相當耐看,尾燈左右連成一氣的設計手法,也可在許多新一代車型上看到。

尾燈為LED設計,但方向燈、倒車燈為滷素,但比起Odyssey光條式設計,Previa看起來稍微平凡一些。Odyssey車尾保杆同樣採運動化設計,貫穿車側的鍍鉻飾條也為視覺加分,整體看起來重心也比較低。後尾燈組、霧燈皆為LED,但方向燈、倒車燈與Previa同樣是滷素光源。Previa儀表居中的設計,雖然讓有些人感到不習慣,但其實有助於駕駛利用側邊餘光判讀,而不用低頭判讀信息。Previa因問世頗久,按鍵配置較傳統,方向盤也缺乏快捷鍵,在行進中要操作車載系統,選曲、改變音量等皆相當不便。車載系統為全車系標配,支持導航、藍牙連接等功能,豪華版則多出後座10寸影音系統。

Odyssey座艙質感明顯較好,用更多比例的軟質塑料、皮革裝潢車內,空調界面採全觸控也是特點,更重要的是駕駛界面豐富,比Previa多出多功能方向盤,操作車載系統、設定ACC、車道偏移皆不須離開方向盤。雖然Previa問世許久,但儀表看起來還是有點前衛感,不過在顯示信息內容上,就是簡單的轉速、車速、油量與水溫,缺少旅程計算機,無法得知任何油耗信息,這點是讓人有微詞之處。Odyssey運用漸層式設計與燈光安排,讓儀表看起來很有立體感,左右兩旁轉速表、油表為數字顯示,中央信息幕能顯示平均油耗、裡程、ACC跟車等功能。Previa的車後、車側、環景影像為獨立畫面顯示,變形量稍大但畫質良好。

Odyssey的環景影像可以分割畫面顯示,而且畫面變形量也較少,對於車外情況得以良好掌握。Previa全車共有10處置杯架,三排座皆有獨立置杯空間,同時置物空間也相當豐富,光是前座大大小小加起來就有7處可放,12V及USB電源供應則在中控臺下方。Odyssey同樣有10處置杯架,在第二排中央扶手拉下後,光是第二排就有4個置杯空間;在前座置物空間安排上僅有4處,以功能性來看Previa較出色。除12V及USB供電方式外,多出HDMI連接口,行李箱也安排有12V,在電源安排、多媒體連接方面比Previa好。兩車在主動安全配置上有更大分野。

Previa於豪華版以上配置七具氣囊、HAC上坡輔助、BAS剎車輔助、TRC循跡防滑等基本被動安全,而360度環景影像則是MPV車型的必須配置,車身長,後側視野死角自然就大,Previa儼然有顧到實用面。但若說到現在大家最在意的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像ACC主動跟車、車道偏移輔助等主動安全,在此部分OdysseyAPEX版本以上可以說是給好給滿,在兩車價差不大的前提下,安全配置就成了Previa的致命傷!Odyssey方向盤右側可設定ACC跟車、車道偏移等功能,跟車可從30公裡每小時以上開始設定,車道偏移作動範圍則是72~145公裡每小時,實際運用上,方向盤修正算是細膩,但幅度不算大。

從實測數據看來,Previa於大部分數據表現更出色,若以空間感來說,Odyssey的乘坐點較低,座艙包圍感較強一些,但兩者實際使用起來空間皆有餘裕。於第二排空間表現來說,三者皆相當充裕,尤其是Odyssey七座型可變化成獨立雙座,舒適又尊榮!第二排上下車便利度亦是MPV車型重點,Previa雖然多項數據險勝,不過底盤較高、滑門開口較小,相比之下,進出Odyssey還是較輕鬆一些。從這兩張圖可以清楚出,Odyssey後門離地高明顯比Previa低了許多,讓小孩或老人家上下車更為輕鬆,此外Odyssey滑門開啟的開口也更大,自然也有助於乘客進出便利性。

Previa開口明顯小許多,若是成年人進出第三排相當不便利,如第二排椅背角度能在傾斜一些會更好!在第三排空間上,Odyssey橫向寬度明顯較窄,第三排膝部距離部分,本次測量結果為第二排前後滑動極限值下的剩餘空間,至於Odyssey七座車型則因第二排滑軌設計較長,才會有膝部距離0cm的數據產生,實際坐起來並無大礙。就整體測量數據來看,Previa置物空間開闊度是優於Odyssey的,不過實際使用起來,兩者底板都相當平整,在五人乘坐狀態下,放進五人份的行李也有餘裕。

而Odyssey座椅可更向前推移,挪出更好的置物縱深,同時二排倒平收折後,也可當作置物平臺來使用。在座滿七人狀態下行李廂空間相對壓縮,但其實底下仍有不錯的深度,把隨身行囊放進去綽綽有餘。Previa豪華版第三排收折為電動操作,雖然使用起來輕鬆,但實際動作需要一點點時間,若要比快速性,Odyssey是較佳的!Odyssey第三排為手動收折,機構簡單好操作,因椅面為一體成型、無分離設計,因此不像Previa可以選擇單側收折,運用上的功能變化受到影響,兩車尾門面積都相當大,Previa附有電動尾門顯得相當貼心(開啟手動、關閉電動)。

而Odyssey尾門雖採手動開啟,不過開口高度較低,取放物品時會省力一些。Previa低速抑震表現不如預期,在左右連續交錯關卡中有較大的擺蕩幅度,最大振幅達1.08G、0.64G,同時車身回穩的速度也較慢;相較下,Odyssey前座於低速時有更好的吸震能力,總震動時長也較短。原先振動測試感應器應是放前座中央偏後的位置,通常是中央扶手,或是手剎車、杯架處,這是最接近車內中央的位置,但因Odyssey與Previa前座中央規劃稍有不同,因此我們統一將感應器放在中央地板,測試基準一致,以求數據有高度對比價值。

以同樣的速度乘於後座,兩車最大振幅皆出現在左右同時關卡,差異在於Previa上下擺動的幅度仍較大,不過整體懸掛柔韌,不至於感到不適;至於Odyssey第三排則有明顯的衝擊感,1.76G數值也可佐證受到較大的向上震動,但車身回穩速度稍快一些。先前我們震動測試都是將改應器放在前座中央扶手處,屬於車內中央位置,展現整個車身震動表現,但這回針對7人座MPV車型,增加測試最容易產生搖晃震動的第三排座椅,感應器統一放置在第三排椅面中央,相信這是許多買家很在乎的一點!總結30公裡每小時測試結果,Odyssey在前座、後座震動G力總和皆小於Previa,代表Odyssey懸掛能在低速時有效吸收震動。

至于震動時長部分兩者數據在伯仲之間。來到60公裡每小時測試,可看出兩車懸掛特性明顯不同,Previa在高速域懸掛表現較為出色,其0.94G、0.80G最大振幅對比30公裡每小時時無增加太多,震動持續時間也比Odyssey來得短,在前座部分Previa是明顯優於Odyssey的。兩車後懸掛結構皆為非獨立式設計,60公裡每小時經過連續左右交錯關卡時,兩車皆有明顯的左右搖晃、來不及反應的情形發生,若以震動感受來說Odyssey較直接,Previa則有較大的車身擺動。總結60公裡每小時測試結果,在前座部分Previa三項數據皆優於Odyssey,不僅擁有較好的高速抑震性,懸掛回穩速度也頗快.

不過後座卻讓Odyssey扳回一城,乘坐震動感受雖直接,但左右晃動程度比Previa小很多。兩者隔音表現差異不大,Odyssey怠速時引擎運轉聲較小,擁有較好的靜肅性,不過隨著車速提升,輪拱隔音就明顯比Previa來得差。Previa採用偏軟的泡棉設定,剛開始坐感覺頗像家中的沙發,不過椅面、椅背設計不夠服貼,長時間駕駛不夠舒適。Odyssey整體著坐點較低,皮革質感表現比Previa出色,更重要的是人體工學設計出色,把肩、腰、腿輕柔託起,久坐不累!Previa第二排座椅採用Ottoman兩張獨立坐椅設計,左右邊皆有扶手,小腿靠也可向上升起,能展現半躺的舒服姿勢。

Odyssey八人座為兼顧第二排三人乘坐需求,但也少了外側扶手、小腿靠,大腿支撐性也普通,整體舒適性不如七人版本。七人座版第二排功能就相當豐富了,在四座狀態下可近乎完全躺平,椅背上半部角度還可獨立調整,這部分表現比Previa第二排更出色。縱使Previa第三排有著較好的橫向空間,坐進174cm成人沒有問題,但存在椅背角度直挺、大腿支撐性不佳等問題。Odyssey第三排空間感雖不大,但人體工學設計可讓人深陷坐椅之中,不僅背部放鬆,椅面角度也讓大腿獲得良好支撐。在前後視野測試中,可視距離愈短,代表視線盲區愈小,自然是有助於駕駛辨別前後狀況,有利於安全掌握。

車頭部分是Previa表現較好,但車尾卻明顯遜於Odyssey,且有頗大的差距。Previa車後視野明顯被第三排座椅遮蔽,窗戶面積也較小一些,是後方視野明顯不如Odyssey的原因。在後座未坐人情況下Odyssey視野盲區較小,主要是後檔玻璃下緣較低。每一篇超級測試的前後視野、後視鏡視野測試中,我們都是以同一位174cm人員,坐定標準坐姿後進行測量,確保因人員身高差異、駕駛習慣不同而降低數據參考價值。本次實測中兩車後視鏡大小、設計相近,數據也無大幅差異之處。礙於MPV較長的車內空間,實際測量時C+D柱在視線中都是重疊的,第三排三角窗對於駕駛後側視野並無幫助。

本次測試Previa整體視野是較優秀的,唯有C+D柱遮蔽較多,但也是1~2度的微小差異。在實測迴轉半徑項目,Odyssey左右轉表現都比Previa略小,尤其右轉彎更是只有4.66公尺,此數據可說是和中型車相當,對於市區繞行、停車頗有幫助。雖然MPV車型皆以舒適性為訴求,但深究其駕駛調性仍有不小差異。

以Previa來說,由於駕駛重心、底盤皆偏高的設定,在面對大幅度彎角時,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慣性,左右切換車道時也較容易讓車身產生晃動。Previa方向盤輔助屬輕手,轉向也相當中性,整體來說車身動態好預測。

直線行駛時底盤有不錯的安定性,高速遇到路面起伏,懸掛回穩的速度較快,對於全車乘員舒適度有不小幫助。Odyssey底盤與駕駛坐點更接近房車,低重心在過彎時能給人較多的安全感,但懸掛設定仍趨向舒適,可別以為操控穩定性也能跟低重心房車相當,但整體來說,已是同級佼佼者!

Odyssey低速時底盤反應舒適,轉向精準性比Previa略好些許,100公裡每小時高速巡航時的穩定性與Previa相當,整體來說,兩車直線穩定性算是不相上下。兩車引擎架構頗為相似,皆採用2.4升自然吸氣設定外,也都配有可變氣門正時系統,變速箱則為CVT系統。

Previa最大扭力22.8kgm於4000轉速產生,最大馬力170hp則於6000轉速爆發,與Odyssey得23.0kgm/4000轉速、175hp/6200轉速動力數據無太大差異。兩者雖然帳面數據、加速實測都無太大差異,但兩者特性仍略有不同。以Previa來說,在起步感覺動力相當輕快,但踩油門加速時,轉速揚起幅度較大,引擎噪音隨之而來,加速感卻沒想像中強烈,整體來說動力還有在更細膩的空間。在相仿的動力架構下,Odyssey整體輸出感受更線性一些,起步時雖然沒有Previa帶勁,但輕踩油門再加速時,油門反應好,約摸3000便有不錯的衝刺力道,總體來說對家庭足以,精緻度也較好一些。

Previa起步力道較為直接,但在70公裡每小時時,Odyssey卻一舉超前,因此無論是0~100公裡每小時、0~400m實測成績都是Odyssey勝出。以本次測試數據來看,Odyssey剎停距離少了40cm,在關鍵時刻可是能救人一命。至於剎車腳感部分兩者皆線性,但Previa剎車時容易點頭,完全剎停時車身晃動也較明顯。油耗實測的部分按超級測試的固定路線進行,高速測試時間是1600~1700(一高汐五高架,內湖~五股來回),市區則1730開始,藉著車流較多讓實測數據更貼近上下班用車環境。

本次兩者皆採用2.4升自然吸氣設定,但Odyssey在節能模式、怠速熄火等功能加持下,市區油耗硬是比Previa好上許多,而高速部分則是Previa扳回一成。Previa與Odyssey經過完整的測試比較過後,MPV買家所在意的空間表現、使用功能上兩者皆屬優異範疇,其餘指標差異並不算大,象是舒適性測試,Previa高速穩定性良好、Odyssey則為低速舒適性佳,油耗測試部分Previa高速好、Odyssey低速佳,在各實測項目上兩車都截長補短、各有優勢之處,沒有絕對明顯的弱點。但回過頭來,能直接影響購買因素的,仍是外顯的售價與配置差異,兩者售價相仿,為何不選主動安全齊備,內外設計更新穎的Odyssey呢!

相關焦點

  • 雨天試駕對比新款與老款豐田威馳整體差距有多大?
    雨天試駕對比新款與老款豐田威馳整體差距有多大?小型房車銷售霸主豐田威馳,在小改款方面,將多項安全系統引入標配,頂配豪華款更升級七具氣囊,內在座艙及質感也大規模精進,總算是滿足了小夥伴的期待,不過新車進化僅有如此?我們找來小改款前版本,來場新舊對照比對讓你知!
  • 豐田威蘭達和榮放的區別有多大?老司機:對比後就知道差距明顯!
    前言:豐田威蘭達和榮放的區別有多大?老司機:對比後就知道差距明顯!威蘭達和榮放兩款車其實在各大品牌的車企都採用的手段,比如南北大眾生產的帕薩特和邁騰,本田的雅閣和英詩派,繽智和XRV都是一個平臺下的產物,俗話說得好「多生孩子好打架」,其實就是廠家為了提高自己品牌的競爭力,不過雖然是兄弟車型,但是也存在差異化,那麼它們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 豐田Yaris與本田飛度在市場部署上差距有多大了解一下?
    豐田Yaris與本田飛度在市場部署上差距有多大了解一下?目前轎車銷售分布來看,掀背小車雖然不算是主流,但以熱銷代表的豐田Yaris和本田飛度來說,Yaris從去年的下半年到今年,平均每月都有近千或是千餘部的銷售數字,至於在去年9月小改款的飛度,數量則每月落在百餘部的水準!不過在今年初的時候,因釋出小改款的消息,Yaris銷售數量受到影響,今年的時候下滑到636部,連帶隔月的銷量也僅落在353部,讓原先位居後方的飛度首次領先來到509部的水準。
  • 本田和豐田差別有多大?老司機:一個忙著搞技術,一個琢磨賺錢
    本田和豐田作為日系車的經典代表品牌,在我國的口碑和銷量都不錯。本田旗下的發動機性能出色,口碑非常好。豐田又是全球最賺錢的車企之一,卡羅拉更是在世界上名副其實的銷量王。這兩個品牌有什麼不同呢?本田和豐田差距到底有多大?
  • 豐田混動和本田混動差距有多大?一個在吹牛,一個是真牛
    要是有對混動領域非常熟悉的車友大概也都知道,在混動領域做得最好的兩家公司,就是本田和豐田。那麼既然都是混動領域裡最優秀的,他們之間又有多大的差別呢?要是從這兩家裡選擇的話,哪家是更好的呢?讓內行人為你慢慢道來。豐田混動和本田混動之間差了多少?只能說本田混動確實令人驚嘆,倘若二話不說就認為豐田混動才是第一名的話,也是在吹牛。
  • 豐田和本田差距在哪?專家:一個是狡猾的商人,一個是單純的學霸
    豐田和本田差距在哪?專家:一個是狡猾的商人,一個是單純的學霸!日系車自從進入國內以來就斬獲了一大批的粉絲,無論是豐田本田還是日產,它們在汽車市場上的銷量都是名列前茅的,不過這也讓人禁不住對它們進行比較,就拿豐田和本田來說,一直都是兩個「死對頭」,到底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而它們的差距在哪呢?
  • 試駕對比福克斯與豐田Auris還有現代Elantra Sport之間差距有多大
    但豐田卡羅拉絕對不能少,這車年輕帥氣,強打操控、舒適均優的TNGA模塊底盤,在新款馬自達3未上市之前,卡羅拉絕對是福克斯STLine最直接對手。伊蘭特運動鋁製輪轂是三車最小的17寸,其實已不是經濟取向規格,只是另外兩車都是更霸氣的18寸,對比之下,難免就讓人覺得氣勢稍弱。三車都是中型等級,但伊蘭特運動多了一截屁股,車身自然長了一點。卡羅拉軸距比另兩車短了60mm,必然會造成車內空間差異,差多少?往下看實際測量。
  • 豐田C-HR混動版實車和多項信息曝光!
    雖然,豐田C-HR混動還沒有正式上市,以及沒有對該車進行試駕,但是,我們可以拿豐田凱美瑞和雷克薩斯ES進行對比,這兩款車型,不僅基於同平臺打造,而且搭載相同的動力總成,但是,從實際的行駛品質方面來看,有著很大的區別。
  • 買了本田皓影,再開同事的豐田威蘭達,感嘆:差距可真大!
    正好當時買車是剛需,由於疫情,我們當地的公共運輸也不太方便,所以年初就著急買了本田皓影,感覺這款車比本田CRV好看,而且主動安全配置也還算齊全,本田畢竟是大品牌,感覺選它應該不會犯什麼大錯誤。
  • 賽道試駕對比日產Sentra與豐田卡羅拉Altis Hybrid究竟差距有多大
    本次試駕的尊爵智駕版配有LED頭燈,附有HBA遠近光自動切換系統,頭燈科技有跟上主流,只可惜少了LED尾燈,視覺上不夠精緻。鋁製輪轂視覺感也比AltisHybrid尊爵有戲,採用尺寸更大的17寸胎圈,並用上雙色塗裝,配置215/50R17的普利司通途安zaT005轎車胎,一般路上行駛靜肅性理想,抓地力也不差。AltisHybrid雖然有圓潤流線的造型,但細部並沒有太多設計巧思,外觀比對手樸素許多。
  • 對比本田和日產,最終入手了豐田CHR,安全配置很好,這價格貴不
    這時候我主要對比了三款車,分別是日產逍客,豐田CHR和本田XRV,日系最熱門三個品牌各一款車。三款車我都到店內詳細地談過價格,也試駕過。逍客最中庸,但是空間最大,我感覺這款車我父親開應該很合適,我開的話多少有點老氣。XRV雖然外觀最小,但是1.5T動力最好,不過價格貴,沒優惠,配置也不高。
  • 本田STEP WGN、豐田NOAH、日產SERENA
    本文功能性說明# 為您帶來三款真香MPV的對比體驗,3000字長圖文預警……大家好,我是好久不見的楊老天。在想死你們的這段日子裡,我去中國香港轉了一圈,那個時候很平靜…不過恕咱不提政治,只和大家聊聊我在香港暴走的24小時——逛本田、豐田、日產等幾家陳列室。
  • 開了本田飛度,再提豐田威馳,對比檔次,車主發自內心地說了感受
    大家好,本文將和大家分享《開了本田飛度,再提豐田威馳,對比檔次,車主發自內心地說了感受》。當下汽車消費市場形勢嚴峻,各路「神車」琳琅滿目,誕生了像本田飛度和豐田威馳這樣的車。今天我們請來了車主蔣先生,他開了本田飛度,再提豐田威馳,對比檔次,車主發自內心地說了感受。本田飛度和豐田威馳相比究竟有何不同?下面,就讓他為我們解答!先來看本田飛度的外觀,外觀就是自己覺得了,真車比圖片漂亮太多,看起也不小。外觀見仁見智,前臉和腰線在我看來是加分項,屁股還湊合。
  • 針尖對麥芒 本田鋒範全面對比豐田威馳
    而在去年年底上市的廣州本田鋒範最近由於貨源充足,雖然優惠不多但銷量已有上升趨勢,其實鋒範本身還是有不少優勢的,最明顯的當數廠家也極力宣傳的2550mm軸距,甚至廣州本田已經把鋒範劃入緊湊型車的範圍。但我們注意到本田的老對手豐田陣營中和鋒範對位的那款車型也是2550mm軸距,好了,既生瑜何生亮,一場龍爭虎鬥在所難免,但這場比拼並不是我們憑空杜撰出來的,因為現在就有很多消費者都在這兩款價格區間重疊、品牌形象及定位接近的車型之間猶豫不決呢。
  • 國產車與合資車到底還有多大的差距?具體差在哪幾個方面?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一些關鍵的技術還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甚至還有些技術是必須和別人合作才能做出來的,這樣無疑就是被人家插著「脖子」了。那麼國產車對比合資車的差距有多大?差距又體現在哪些方面?下面給大家一一說明。首先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差距有多大。
  • 先開本田XRV,16萬又換豐田CHR,誰級別高?車主:差距不言而喻
    汽車工業的發展與時偕行,準確找到切入點是一個汽車品牌成功的基礎,正如本田XR-V和豐田C-HR。今天我們請到修車師傅小黃,他曾使用過本田XRV,不久前再提了輛豐田CHR,目前為止已然1個月,行駛了1900公裡,豐田CHR都有哪些長處?和本田XRV有哪些差距大的地方?現在,我就轉達我朋友的見地。
  • 日產、豐田、本田,這三種車的質量差距
    如果在直接噴射模型的特定一代中存在此類問題,則可以解決後者,例如,長安汽車HL476ZQD發動機也出現了此類問題,但以後的解決方案不適合出差評估,但是,如果相同的問題在各代本田汽車中仍然存在,則只能將其原因認為是技術落後。
  • 本田LIFE試駕:高配置大空間,隔音底盤很不錯
    【有車以後 有車試駕】東本的新款小車沒有取名為JAZZ,相信在許多人的意料之外。但資深的本田粉一定知道,70年代出現的LIFE才是本田小型車的鼻祖。重啟LIFE之名,多少有些返璞歸真之意,而「來福醬」這樣的中文暱稱,更是抹上了些許二次元的味道,卡哇伊捏~
  • 豐田1.2T、本田1.5T、寶馬2.0T分別相當於多大排量?
    豐田1.2T、本田1.5T、寶馬2.0T相當於多大排量?別選錯了!比如豐田的1.2T的發動機動力體驗就比排量更大的馬自達昂克賽拉1.5L更強?寶馬的2.0T發動機動力也比2.5L雷克薩斯ES更強。如今比較熱門的豐田1.2T、本田1.5T、寶馬2.0T這三款發動機的實際動力相當於傳統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多少排量呢?
  • 再等5天,本田LIFE上市,坐擁5座「魔術座椅」待遇_易車網
    2020上半年第三代本田飛度進入歷年以來的銷量低迷時期,六月七月銷量僅為個位數,但自從第四代飛度上市後,受到較高的市場關注,九月十月獲得了過萬輛的訂單,市場熱度逐漸回暖,讓眾多汽車廠商再次意識到小型轎車還是有著較大的潛在市場可挖掘,就是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本田趁熱打鐵,在(5天後)今年12月15號上市本田LIFE,這同樣是一款小型轎車,只不過飛度是隸屬於廣汽本田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