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對比福克斯與豐田Auris還有現代Elantra Sport之間差距有多大

2020-12-12 專注汽車資訊解說

一直以來,福克斯個性偏向運動y多一些,這次還首見STLine版本,運動化程度比過往S版還濃鬱,成為這次福克斯最受關注的焦點。與福克斯同性質對手有馬自達3、大眾Golf,不過馬自達3目前處於新舊交接時期,預計7月才會現身,而Golf則是產品末期,戰力下降,也都在期待8代登場,因此兩車均暫時缺席此役。但豐田卡羅拉絕對不能少,這車年輕帥氣,強打操控、舒適均優的TNGA模塊底盤,在新款馬自達3未上市之前,卡羅拉絕對是福克斯STLine最直接對手。

這回我們還找來伊蘭特運動參戰,雖然是房車,但有超過兩百匹馬力的1.6升渦輪引擎,還強化底盤、專屬造型,是一部很到味的中型跑房車,且價格與福克斯STLine、卡羅拉重疊,當然要一較高下,看誰在保有家庭用車應有的舒適、配置、安全之餘,還能提供最多的駕駛樂趣!所謂的STLine,你可以想像成奔馳AMGLine、寶馬M套件,外型有專屬的運動化保杆,氣壩面積加大了些,18寸鋁製輪轂也是專屬配置,視覺上確實帥氣不少。LED頭燈的內部結構看起來頗有科技感,近燈為外側兩盞,遠燈則是內側(具備自動遠燈功能),再往內是方向燈,而下方霧燈也是LED光源,夜晚燈具全開時,照明效果、科技氛圍極高。

雖然卡羅拉外觀沒有運動化套件,但原始設計就訴求運動化,尖銳的車頭線條相當兇悍,論氣勢,我們一致認為是三車最兇悍者。兩條LED日行燈一明、一暗,辨識度頗高;LED頭燈為單顆魚眼,直接切換遠近光,並與福克斯STLine同樣有自動遠燈功能,但水平調整卻是手動,便利性小扣分。伊蘭特運動也有專屬運動化外觀,比起一般版,氣壩開口大了一些,水箱護罩原本是鍍鉻裝飾,也改為較具運動風格的黑色塗裝,論運動氣息,並不輸另外兩部掀背對手。

LED日行燈獨立在保杆上,頭燈為魚眼HID,科技性自然是比不上另外兩車的LED頭燈,同時也無自動遠燈功能,亦缺乏霧燈,因此頭燈功能性、炫目度都是較為遜色。福克斯STLine車尾專屬設計除了後保杆,還有後擋風玻璃上的大型尾翼,論運動氛圍,三車可說是不相上下。尾燈、剎車燈與方向燈都是滷素光緣,只有倒車燈、後霧燈為LED,缺少導光條設計,夜晚尾燈亮起時顯得樸素,難掩些許遺憾。卡羅拉的車尾與車頭一樣,雖然沒有運動化套件,但車尾卻是一副身手矯健模樣,若要說鋼砲氛圍,豐田這回設計還真是沒話說!尾燈有導光條設計,辨識性比福克斯STLine高一些,而倒車燈、後霧燈也都是LED光源。

雖然是四門房車,但伊蘭特車身線條頗為流線,有幾分四門跑車神韻,加上後保杆側邊開口、下擾流造型,也是挺帥的!尾燈也採LED光源,倒車燈就是滷素了,而LED後霧燈獨立放在下擾流中央,還有Diffuser下擾流造型,這樣的設計與跑車神似,也算是為外觀加了幾分。18寸鋁製輪轂搭配福克斯車體看起來視覺飽滿,加上STLine懸掛降低10mm,1公分雖然不多,但再配合18寸鋁製輪轂、跑車化造型保杆,若與標準款福克斯放在一起,你會覺得STLine帥了許多!

卡羅拉旗艦版的18寸鋁製輪轂除了造型誘人,表面塗層頗為細膩,這點是優於福克斯STLine的,另外本車後窗都經過染黑處理,有利於隱密性,而貼隔熱紙時,就得將色差考慮進去了,否則就會像試乘車這樣,前後窗色調不同。伊蘭特運動鋁製輪轂是三車最小的17寸,其實已不是經濟取向規格,只是另外兩車都是更霸氣的18寸,對比之下,難免就讓人覺得氣勢稍弱。三車都是中型等級,但伊蘭特運動多了一截屁股,車身自然長了一點。卡羅拉軸距比另兩車短了60mm,必然會造成車內空間差異,差多少?往下看實際測量。

內飾因應STLine身份,方向盤下緣切平設計,握感是三車最紮實地,並連同座椅都採紅色縫線,飾板也用類似碳纖維的格紋處理,都是由細節點綴帶出些許運動風格。卡羅拉內飾雖然不像福克斯STLine、伊蘭特運動有專屬運動化設計,但其實設計相當年輕化、簡潔,因此縱使沒有平底方向盤、紅色縫線,但卡羅拉內飾並沒有因此失色。伊蘭特運動內飾也有專屬設計,且元素與福克斯STLine相同,象是平底方向盤、紅色縫線、碳纖維紋路飾板,而方向盤的運動氣息最為濃鬱,用在純種跑車上都合適!

福克斯儀表總成和門飾板大量採用硬塑膠,表面壓花和細部毛邊細緻,可以看出嚴謹一面,但質感呈現上仍不比卡羅拉。卡羅拉儀表總成、門飾板都以軟質塑料鋪陳,加上白色縫線,視覺與觸感都是三車最佳,內飾質感相當出色。對比之下,伊蘭特運動中控臺、門飾板的塑料選用就較為平凡,少了一分細緻,走樸素路線。福特的SYNC3多媒體系統採觸控操作,流暢度理想,畫面精細度也還不錯,具備導航、蘋果CarPlay、安卓Auto系統,整體功能性高於另外兩車,同時因具備B&O功率675W音響,音樂質量也是三車最佳者。

卡羅拉多媒體主機為自行開發的系統,雖然觸控流暢度還不錯,但光看到極粗的邊框,就讓人不禁皺了眉頭,同時系統功能性、音響音質也明顯不如SYNC3。伊蘭特運動的7寸多媒體主機為韓國原廠車型,但也許一代差異,畫質、操作流暢性較不如對手,但具備蘋果CarPlay和安卓Auto,這點倒是有加分。福克斯配置的雙區恆溫空調,Auto模式有三段選擇,會將風量進行強、中、弱設定,可依喜好進一步更細膩的設定,這是對手缺少的小細節。下方是無線充電區域,是三車獨有,便利性加分許多,旁邊還是USB與12V電源,位置規劃也相當得宜。

卡羅拉的USB座與12V電源位在中央扶手內,若是時常需要拔插設備,那難免會覺得有些麻煩。伊蘭特運動將電源、AUXin、USB整合在排檔座前方,整潔、好使用,設計比卡羅拉理想。福克斯旋轉式排檔與電子手剎車整合設計,頗有高級車氛圍,而排檔操作起來算是順手,幾乎無須適應,要進入手動模式,按一下中央M鍵即可。倒是關於自動駐車功能,箝制和鬆開剎車時的動作都有些突兀,使得靜止前,或是起步瞬間都有小震動,影響乘坐質量。行車模式、循跡系統、抬頭顯示屏、怠速熄火、停車雷達這些常用按鍵都集中在手剎車後方,操作起來頗為便利,這點優於另外兩車。

卡羅拉排檔座造型特別、有幾分跑車氣息,周圍以白色縫線搭配,有助於質感提升,而後方是電子剎車與自動駐車功能,關於本車的電子剎車,值得讚揚一番,只要排入P檔,系統立即剎車,排出P檔則會馬上解除,也就是說,停車、發動起步完全無需再操作手剎車,便利性極高!

伊蘭特運動排檔就是傳統設計,一旁是駕駛模式選擇鍵,其餘都是空白鍵,而傳統手剎車的設計,便利性、科技感自然是完全不敵另外兩車!福克斯前座中央杯架設計理想,擺放飲料後不影響旋鈕式排檔,加上底部有藍色氣氛燈,夜晚會由下向上透光,讓整罐礦泉水城市發光,頗有氣氛。另外前門板可容納兩罐方形飲料,也是三車最佳者。

中央杯架若放了兩罐保特瓶,會影響排檔順手度,手肘需要稍微提高一些,換檔動作才不會有阻礙。前門飾板能放一方、一圓寶特瓶,適應力稍不比福克斯,但仍比伊蘭特好。雖然和卡羅拉一樣杯架在排檔後方,但稍微往右錯開,對於影響操作排檔較小一些;門板處只能放下一罐寶特瓶,在置杯功能上,是三車最弱者。福克斯後座中央、左右兩扇門板加起來可放置四罐飲料,其中門板是唯一可以放較大的方形罐者,不過中央扶手的部分,因底座淺,因此較高的寶特瓶難免會有搖晃。卡羅拉後座中央扶手杯架有普遍常見的過淺問題,而門板上的杯架則設計在門把上,拿取相當方便,但僅能放置圓罐狀。

伊蘭特後方中央扶手杯架最淺,擺放後最不牢固,而門板處則只能擺放圓形罐。福克斯抬頭顯示屏信息有車速、車道維持、智能定速的車距,比起卡羅拉多了手動模式時的升降檔指示、少了引擎轉速,若要說信息內容,自然可以更豐富一點。卡羅拉抬頭顯示屏總面積比福克斯略大一些,可顯示引擎轉速看起來也較運動,縱使數字偏小,且刻度間距大,但就是能帶來多一點的運動氛圍,至於伊蘭特運動就無配置抬頭顯示屏了。福克斯儀錶板設計偏向傳統,少了點新一代科技感。CoPilot360系統各項功能可以透過儀表調整,且為中文、語意清楚,選單操作也順手,這方面都略優於卡羅拉。

ACC定速、車距調整、車道維持這幾個重點輔助系統,操作鍵規矩的設計在方向盤左側,操作順手。卡羅拉旗艦版是三車唯一具備7寸液晶儀表,可進行兩種模式切換,科技感、變化性自然是最高。TSS主動防護系統亦是由儀表進行功能選擇,也有中文界面。TSS各項功能操作鍵位於方向盤右側,順手度與福克斯同樣都不錯,甚至我覺得按鍵質感還略勝一籌。伊蘭特運動儀表設計中規中矩,沒有運動化元素,而中央多功能顯示屏可進行一些功能設定,但沒有中文顯示,操作起來總是少了幾分親切感與直觀。不得不再一次稱讚伊蘭特運動的方向盤,平底、下方金屬裝飾、紅縫線,運動氣息強啊!

握感也沒話說,至於兩側按鍵,因沒有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因此就是常見的音響、定速、儀表多功能屏幕的操作。在主動防護配置上,伊蘭特運動可說是完全居於弱勢,而福克斯STLine的完整性、功能健全度又比卡羅拉出色,因此在這部分,福克斯STLine是拿下滿分!

福克斯STLine座椅材質為織布、皮革交錯搭配,質感中等,包覆性設計也無突出表現,倒是椅墊高低可以針對腿部、臀部分開調整,讓坐高與腿部支撐性各自有良好適應性。卡羅拉這張跑車座椅造型夠性能味,兩側包覆性也出色,椅面中央是以近似麂皮的材質鋪陳,兩旁皮革觸感也佳,整體讓人愛不釋手、難挑剔。

雖然伊蘭特運動座椅造型看起來一般,但座椅腰部、腿部兩側包覆性經過強化,實際包覆性也不輸卡羅拉,且是三車唯一有電動調整功能,加上前車內橫向最為寬敞,舒適感可說是三車最好的。福克斯前座椅墊最長,自然可以有更理想的大腿支撐,同時車內高度也最高,有利頭部伸展;但若要說橫向寬度,則是伊蘭特最出色;卡羅拉只有在駕駛座前後距離上,有最大的調整範圍。後座部分,新一代福克斯比舊款大上許多,膝部空間也是三車最大的,並具備後座出風口,地板中央攏起高度也是最低,三個成年男性入座也不會過於擁擠。

在數據上,卡羅拉後座寬度、高度都居冠,但膝部空間狹小、地板中央也最高,坐在後座其實頗為侷促,且後門開啟角度也小,上下車順暢性實在不理想。雖然伊蘭特運動後座膝部空間,略小於福克斯,但或許是椅背角度更斜一點,加上也有後座出風口、地板中央也低,整體舒適性與福克斯難軒分至!

雖然卡羅拉後座車內寬度、高度都最為出色(但領先不多),但膝部空間卻是遠不如另外兩車,且地板中央攏起也最高,這些都直接影響後座乘客的空間伸展,反觀福克斯與伊蘭特,出色的腿部空間,大大提升後座舒適感。福克斯尾廂開口比卡羅拉來得低寬,尾門高、離地高也都更親民,在對於日常使用有更好的實用性。

福克斯行李廂深度、高度都優於卡羅拉,後座傾倒後雖有明顯高低落差,但卻也增加了行李廂深度;底板下方是音響重低音系統,以補胎劑取代備胎。比起福克斯,卡羅拉尾門開啟高度較高、行李廂開口也高、開口寬度也較窄,在便利性、乘載功能上都略遜於福克斯。行李廂各項數據都不比福克斯,其中行李廂底部與開口齊高,看似下方還有規劃隱藏置物空間,但實際上就只是備胎。卡羅拉行李廂數據頗多都殿後,同時後座縱向空間也不佳,但車體又沒比較短,讓人不禁覺得,工程師將空間用去哪了?

因車體設計之故,若要比開口寬、尾廂掀起後的高度,房車其實比起掀背車更具優勢,伊蘭特運動這兩個數據確實也明顯優於另外兩部掀背對手。畢竟多了一節屁股,伊蘭特運動行李廂寬度、深度都相當出色,唯獨高度,受限車體結構,明顯不如掀背車,且後椅背傾倒之後,貫穿的開口不大,只能擺放長型物品。從測量數據來看,伊蘭特行李廂空間最佳,但實際上牽涉到五門掀背、四門房車的車體差異,若要說運用的靈活功能性上,其實是福克斯最理想!福克斯STLine座椅中央為織布材質,但坐起來沒有悶熱感,倒是座椅兩側包覆性是三車最平凡者,激烈駕駛時,總是希望車體可以被座椅包牢一點。

包覆性極佳的前座,坐在其中就能感受到性能氣氛,卡羅拉這張跑車座椅,可以說是x打另外兩車!伊蘭特運動座椅造型雖沒有卡羅拉那樣搶眼,但實際坐入,包覆性也相當不錯,且泡棉設定適中,不像卡羅拉較為偏硬,整體來說,伊蘭特運動座椅在舒適感、包覆性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點。福克斯有三車中最寬敞的後座,並有後座出風口、12V電源插座,讓福克斯後座成為中型車的優質生!卡羅拉後座除了膝部侷促,或許因車體造型之故,頭部也感到有點壓迫,同時椅背感覺也覺挺,若你想找一部符合家庭需求的運動化中型車,卡羅拉實非理想之選。

伊蘭特後座膝部也相當寬敞,也有後座出風口,而椅背角度頗為傾斜,可以慵懶的倚靠乘坐,不過傾斜的C柱難免影響了頭部空間,但整體而言,後座乘坐感與福克斯一樣都有出色演出。福克斯前後可視距離是三車最短者,最能掌握前後狀況,卡羅拉表現則位居第二,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伊蘭特後方表現,居然長達34.1公尺,這主要是房車後擋風玻璃明顯較傾斜,下緣不夠低,因此影響後方視野,這主要是房車與掀背車在車體上先天差異所致。表現排名依序為伊蘭特、福克斯、卡羅拉,其中卡羅拉右後視鏡可視角度特別小,可得多留意!

兩部掀背車的全車視野遮擋表現相當,A、B、C柱數據各有優劣,但若看總數據,卡羅拉全車視野略好一些。伊蘭特運動視野遮蔽情形明顯小於另外兩車,幾乎每一處A、B、C柱遮蔽角度都較小,在於停車、窄巷行駛時,都更能掌握車身四周狀況。車內隔音卡羅拉數據最出色在隔音表現上,卡羅拉拿下最多領先,但其實差距甚小,實際感受也是在伯仲之間,不容易從耳朵直接辨識出誰特別安靜,或是誰特別吵雜。福克斯迴轉半徑無論是原廠公布值,或是左右轉實測,都是三車最大者,但數值對於中型車等級來說,仍處於合理範圍。

為了找出福克斯後懸掛改用扭力梁之後,對於底盤表現到底有無扣分,還有卡羅拉的TNGA模塊後雙A臂懸掛到底有多厲害,這回我們租借了桃園大魯閣GoKart場地來個單圈計時,場地雖小,但在相同條件下,依舊能看出各自本事!福克斯STLine的235mm胎面是三車最寬者,配胎米其林PS4也是高端街胎,與卡羅拉旗艦版同樣有無需升級的完美搭配。卡羅拉採用225/40R18的DunlopSP運動Maxx050跑胎也頗為高檔,完全無需事後再升級,而鋁製輪轂造型也相當具有張力。

伊蘭特運動輪胎規格為225/45R17225mm胎寬則與卡羅拉旗艦版相同,但瑪吉斯HP5面對福克斯STLine的米其林PS4、卡羅拉旗艦版的DunlopSP運動Maxx050,等級明顯有一段落差,操控極限勢必會受到影響。福克斯STLine懸掛阻尼設定頗高,直接獲得助益就是優秀的支撐性,減少懸掛被壓縮的程度,自然有助於轉向反應。Arius懸掛阻尼也算偏向運動化,但僅侷限慢速阻尼,一旦面對激烈駕駛時,懸掛仍會被大幅壓縮,影響穩定性、支撐力。伊蘭特運動懸掛也是經過強化,單論阻尼設定,並沒有福克斯STLine那般強韌,但依舊能保有理想的支撐力。

動力也會影響賽道單圈,卡羅拉最居劣勢,最小的扭力,無論直線或出彎都殿後,而動力最大的伊蘭特運動,自然都在家彎時拔得頭籌。至於在剎車表現上,這場地雖然小、速度慢,但也許就是因為速度慢,少了撞風散熱,三部車連續跑5圈之後,就城市出現剎車過熱衰退的情形。一輛車的底盤好壞,懸掛結構的確是重點因素之一,但還要加入車體剛性、懸掛幾何角度、避震器設定,甚至襯套材質選擇也會影響,因此單論後懸形式定好壞,是不夠全面的,以福克斯STLine來說,無論是賽道激烈駕駛,或是日常行車吸震性,都能有讓人滿意的表現!

後懸掛為雙A臂的卡羅拉,在這場地裡跑起來,車身動態與對手差異不大,不負豐田新一代TNGA底盤的招牌,但若是連續起伏、震動的路面,整體貼地性不如另外兩車。伊蘭特運動後懸掛由一般車型的扭力梁改為多連杆,同時懸掛也經過強化,雖然多了一截車尾,但伊蘭特運動並沒有給人拖累感,跑起來,車身動態依舊順暢受控。這是PBox紀錄的速度曲線圖,紀錄三車賽道上的速度變化,福克斯STLine配胎等級高、懸掛設定精良,加上不差的動力,拿下最速紀錄不讓人意外;伊蘭特運動敗在輪胎等級不高,否則有機會超越福克斯STLine!

三部車引擎各有特色,其中又以福克斯的1.5升三缸渦輪最具話題,力求在節能與輸出取得雙贏,而伊蘭特運動的1.6升渦輪引擎則有最強悍動力,204hp/27.0kgm確實帶有一絲性能色彩,至於卡羅拉,是豐田最新的自然吸氣技術,效率與科技性也都頗高。福克斯的油門反應最為帶勁,甚至一般模式下有些躁動,我反而偏愛節能模式的順暢感;擁有最大輸出的伊蘭特運動,並沒有好動性格,油門線性好掌握,成熟度高;卡羅拉受於自然吸氣引擎的特性,低速扭力自然無法與兩部渦輪車相提並論,以2.0升自然吸氣引擎標準來看,表現就是一般水平。

福克斯的8速手自一體換檔特性趨於柔順,日常行車的換檔質量優秀,但激烈駕駛時,手動模式換檔動作不夠積極,有隔靴搔癢的遺憾。卡羅拉這臺DirectShift變速箱前陣子才發出召回修正,往後是否還有問題,這得交由時間證明。無論是日常使用激烈駕駛,這臺CVT反應都還算讓人滿意,只是起步至20公裡每小時左右時,可能是齒輪與鋼帶切換所致,城市有一小震動出現,多少影響了行車質量。伊蘭特運動這臺7速雙離合器變速箱,換檔雖然稱不上電光火石,但面對8速自動和CVT,仍有相當的性能優勢,激烈駕駛時的犀利度是三車最高!

伊蘭特運動雙離合器變速箱有些許保護,使得起步動作是最慢的,但20公裡每小時之後車速扶搖直上,至此一路領先!不過有趣的是,卡羅拉看似加速最慢,但120公裡每小時之後追上福克斯,看來新一代2.0升自然吸氣引擎在高轉速表現上仍有強處。剎停測試福克斯STLine表現超優秀在100公裡每小時~0剎停測試上,福克斯STLine壓倒性勝出,個人覺得,主要是235mm的PS4跑胎建立大功勞,優秀的抓地力,讓剎車系統可以發揮最大效能!至於在踏感上,福克斯反而有初期輔助力略大,需要更細膩的控制剎車力道,才能避免點頭情形,至於另外兩車,輔助力道設定倒是剛剛好。

實測成績有點出乎意料,福克斯STLine市區表現有明顯差異,還好高速表現稍微拉近距離,而伊蘭特運動市區油耗則是讓人出乎意料,高速也不錯,不過卡羅拉的20.0km/L才是真正讓人跌破眼鏡,再次呼應一般對於豐田很省油的印象!綜合以上各項測試,主角福克斯STLine配置水平是三車最高,尤其是完善的主動安全防護系統,明顯加分!在車內空間上,後座、行李廂都勝過卡羅拉,與伊蘭特運動算是伯仲之間。

舒適性測試方面,綜合來看,三部車互有領先,沒有絕對性的誰優誰劣,這部分算是大家平手。至於多數人關注的操控表現,在大魯閣場地實測,福克斯STLine不意外的拿下最速,高支撐性懸掛、235mm的PS4跑胎是主要功臣,伊蘭特運動輪胎等級差一截,不然應該會給福克斯STLine很大壓力!

至於加速表現,0~100公裡每小時加速8.55秒的成績,也就是預期中的演出,勝過卡羅拉是必然的(但高速居然有被卡羅拉追過的跡象),敗給馬力超過兩百匹的伊蘭特運動也是正常,總之福克斯STLine不慢,但也沒特別強,就是182hp該有的水平!倒是油耗實測的結果,福克斯STLine對比兩車,表現並不出色,尤其市區表現明顯落後,這點算是明顯缺憾。

相關焦點

  • 雨天試駕對比新款與老款豐田威馳整體差距有多大?
    雨天試駕對比新款與老款豐田威馳整體差距有多大?小型房車銷售霸主豐田威馳,在小改款方面,將多項安全系統引入標配,頂配豪華款更升級七具氣囊,內在座艙及質感也大規模精進,總算是滿足了小夥伴的期待,不過新車進化僅有如此?我們找來小改款前版本,來場新舊對照比對讓你知!
  • 豐田威蘭達和榮放的區別有多大?老司機:對比後就知道差距明顯!
    前言:豐田威蘭達和榮放的區別有多大?老司機:對比後就知道差距明顯!威蘭達和榮放兩款車其實在各大品牌的車企都採用的手段,比如南北大眾生產的帕薩特和邁騰,本田的雅閣和英詩派,繽智和XRV都是一個平臺下的產物,俗話說得好「多生孩子好打架」,其實就是廠家為了提高自己品牌的競爭力,不過雖然是兄弟車型,但是也存在差異化,那麼它們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 賽道試駕對比日產Sentra與豐田卡羅拉Altis Hybrid究竟差距有多大
    本次試駕的尊爵智駕版配有LED頭燈,附有HBA遠近光自動切換系統,頭燈科技有跟上主流,只可惜少了LED尾燈,視覺上不夠精緻。鋁製輪轂視覺感也比AltisHybrid尊爵有戲,採用尺寸更大的17寸胎圈,並用上雙色塗裝,配置215/50R17的普利司通途安zaT005轎車胎,一般路上行駛靜肅性理想,抓地力也不差。AltisHybrid雖然有圓潤流線的造型,但細部並沒有太多設計巧思,外觀比對手樸素許多。
  • 試駕對比豐田Previa與本田Odyssey之間有著多大的差距
    Previa全車共有10處置杯架,三排座皆有獨立置杯空間,同時置物空間也相當豐富,光是前座大大小小加起來就有7處可放,12V及USB電源供應則在中控臺下方。Odyssey同樣有10處置杯架,在第二排中央扶手拉下後,光是第二排就有4個置杯空間;在前座置物空間安排上僅有4處,以功能性來看Previa較出色。
  • 又一街車變身SUV 試駕福克斯Active
    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福克斯Active與普通福克斯有什麼區別,還有它有哪些優勢在SUV市場內立足。外觀加裝了包圍福克斯Active是基於兩廂版福克斯衍生出來的,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跨界風格包圍,底盤高度在福克斯兩廂版的基礎上再升高了30mm。
  • 臺灣搶先試駕豐田Auris,配有賽車桶椅的性能掀背車
    甫於2018年日內瓦車展發表的第3代Auris車系,於臺灣屏東大鵬灣賽車場舉辦了新車試駕體驗活動,且在當天的記者會上,更首度透露了Auris頂級的旗艦型車款的當地售價將不超過93萬臺幣,約人民幣20.2萬。
  • 國產車與合資車到底還有多大的差距?具體差在哪幾個方面?
    2020年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要悄悄「溜走」,不知不覺21世紀都已經過了20年了,有很多關心國產車的朋友就會問了,國產車和合資到底還有多少差距?雖說在近10年的日新月異下,國產車的進步也是有目共堵的,從三大件、底盤、內飾,電子設備等這些方面還是可以看出來有明顯的進步的。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一些關鍵的技術還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甚至還有些技術是必須和別人合作才能做出來的,這樣無疑就是被人家插著「脖子」了。那麼國產車對比合資車的差距有多大?差距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 扭力梁究竟行不行,賽道試駕福克斯ST-Line為你解答
    座艙延續運動感相較先前所試駕的四門旗艦型,五門STLine在細節之處強化運動感,全車內飾用上紅色對比縫線、碳纖維飾板、頂棚也改為黑色鋪陳,搭配平底方向盤、原有輕奢華氛圍在STLine身上已被性能氣息所取代。
  • 德國與中國差距有多大?對比兩國農村!驢友:差距何止一點點
    德國與中國差距有多大?對比兩國農村!驢友:差距何止一點點自中國改革開放來,我們的生活質量突飛猛進,現在人們的生活解決了基本溫飽的問題,很多人便開始選擇充足精神世界。我們國內現在很多地方的高樓大廈正在逐漸增多,各個城市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不過隨著各個城市之間的經濟競爭,越來越多人的生活壓力就越來越大,所以很多人在空餘時間裡都喜歡到處旅遊來釋放壓力。近期,我們國家出境遊的人數日益增多,德國就是現在其中一個國人最喜歡遊玩的國家之一。很多國人在出國遊玩的時候都喜歡拿自己國家跟其他國家做比較,那麼德國與中國差距有多大?對比兩國農村!驢友:差距何止一點點。
  • 要運動更要實用 昂克賽拉靜態對比福克斯
    2014/08/07   [搜狐汽車 試駕]運動性、操控性永遠都是一個聊不完的話題,比如三兩年輕人總是在茶餘飯後大談特談哪個車的底盤紮實?哪個車的操控感好?有時更是為了支持某一款車而爭論的面紅耳赤。
  • 對比評測大眾T-Cross與豐田C-HR之間差距有多大
    豐田CHR也在去(2019)年底引進小改款車型,除同樣維持搭載1.2升L4缸汽油直噴渦輪引擎,與SuperCVTi無級自動變速系統(附7速手自一體)的動力搭配,並提供FF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經典、豪華,與四驅配置的尊爵AWD,總共3款車型等級選擇。
  • 廣汽豐田:小型車優+品鑑試駕
    □記者史歌    7月29日,一場洋溢著青春活力氣息的廣汽豐田小型車優+品鑑試駕會活動,在鄭州西服務區舉行,讓眾多消費者與新車親密接觸。    當天,近200位客戶齊聚鄭州西服務區,一同感受雷凌185T&致享雙星的極速體驗。
  • 試駕對比寶馬330i M Sport與梅賽德斯奔馳C300之間差距如何
    CClass與3系列宿敵關係一代相傳,在這個時間點,W205一代的C系才剛小改款完畢,下一代發布還有一段時間,3系列則是最新G20一代,雖然一代有差別,但不變的是,皆為豪華中型房車指標,且一些地區路上滿街跑,雖然未到完全制霸,但同級A4、XE等車的銷量完全不具威脅性,倒是新上市的S60可以觀察一下部署表現,但無論如何,C系與3系列絕對是豪華中型房車指標!
  • 試駕廣汽豐田漢蘭達
    試駕廣汽豐田漢蘭達  廠方工作人員曾私下裡講,漢蘭達上市即熱銷的狀況連他們也有些驚訝,其實如果它真的賣不好才讓人覺得奇怪(當然,現在說這話有點馬後炮嫌疑)。這款車原本是為北美用戶量身打造的,定位介於RAV4和普拉多之間,是一款比較典型的北美市場流行的Crossover SUV,上代產品在當地的銷量甚至高過RAV4。由於基於凱美瑞的技術平臺(雷克薩斯RX350也出自這一平臺),它的體積具有中型SUV的特徵,又結合了轎車的靈活性和舒適性,再加上豐田車質量穩定的金字招牌,誇張點說,就算不打廣告僅憑口碑相傳,大概就足以讓漢蘭達的名聲迅速擴散了。
  • 開過豐田漢蘭達後,再換上大眾夏朗,車主:對比之後感受到了差距
    大家好,這期要給大家分享的是《開過豐田漢蘭達後,再換上大眾夏朗,車主:對比之後感受到了差距》。小覃是一位購車見解獨到的購車者,他是一個高收入人才,月收入20000上下,由於攢了一些錢,所以有買車的想法。他換車定位很明確,就是要換一輛MPV,預算在29萬上下。動力是他主要先想的方面,但除了動力以外,空間、操控等方面他同樣關注。他之前開的是豐田漢蘭達,所以選車時經常會和豐田漢蘭達比較,經過一番對比,他最後認定了大眾夏朗。
  • 試駕對比寶馬520i M Sport與奔馳E200 Luxury之間差距如何
    兩車都是車系第二階的版本,也同為部署主力,均採用低輸出版本的2.0升渦輪引擎搭配48V輕油電系統,就數據來說,E200Luxury略大於520iM運動首發版,不過還有變速箱的差異性,按過往經驗,寶馬的調教總是比奔馳更直接、帶勁,底盤設定也偏運動,能否彌補些微的動力差距,也增加了動態測試的可看性。
  • 試駕對比奧迪A4與寶馬330i運動版等車型在動力輸出上有多大差距?
    試駕對比奧迪A4與寶馬330i運動版等車型在動力輸出上有多大差距?奧迪A4的直接對手,相信其最強對手只有寶馬330i、梅賽德斯奔馳C250了,除了車型等級相當之外,其實德國三雄無論在動力規格、定價策略上都相當有默契,看來除了試駕來檢驗也沒有其他方法能分出高下。
  • 豐田霸道和豐田普拉多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
    豐田霸道與豐田普拉多是一個車,叫法不同。這兩款是一樣的車,豐田普拉多才是真名,就是PRADO。一看這就是一位想提升普拉多動力的車友,沒錯,這車很多人反映肉。如果說是城市駕駛的話,舒適度很好,而且加速、超車,雖不能與跑車相比吧,但是還是讓人比較滿意的。
  • 印度和巴基斯坦軍事力量對比,看看差距有多大
    如果拋開所有外在因素不談,單論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軍事力量對比,它們之間的差異有多大呢?首先是武器裝備的對比。巴基斯坦陸軍的主戰坦克、裝甲戰車、總火炮數量皆不如印度,主戰坦克以中國的59型、69型為主,裝甲車則主要是西方國家廣泛使用的M-113型。
  • 對比試駕會上媒體360度測評奕澤IZOA
    9月9日,一汽豐田華北大區奕澤IZOA賽道試駕會媒體體驗日在北京•豪霆順義賽車場圓滿落幕。小編受邀參與活動,因此也親身體驗了一把這款兼「顏值」和「實力」於一身的新生代SUV。通過與奕澤IZOA的深度親密接觸,讓我們對奕澤IZOA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次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即奕澤IZOA競品對比和場地試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