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對比寶馬520i M Sport與奔馳E200 Luxury之間差距如何

2020-12-25 專注汽車資訊解說

5系和E系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兩者更充滿針鋒相對的意味,除了在很多地區發布小改款的時間點相當接近,變化重點更同樣是新造型與新的48V輕油電動力,甚至配置與價格也互不相讓,這對超過50年競爭關係的宿敵,想必在超級測試能擦出不少火花!兩車都是車系第二階的版本,也同為部署主力,均採用低輸出版本的2.0升渦輪引擎搭配48V輕油電系統,就數據來說,E200Luxury略大於520iM運動首發版,不過還有變速箱的差異性,按過往經驗,寶馬的調教總是比奔馳更直接、帶勁,底盤設定也偏運動,能否彌補些微的動力差距,也增加了動態測試的可看性。

E系、5系列兩者價格帶相近,卻性格分明!520iM運動首發版除了有M款空氣力學套件加持外,還配上降車高10mm的跑車化懸掛,身型看起來更低趴、有性能味。首發版外觀配置齊全,頭燈標配高端LED頭燈,擁有主動遠光切換與光形變化功能,燈組等級高於E200Luxury。5系由入門起便搭載18寸鋁製輪轂,差異處在於M運動首發版造型不同之外,規格也升級為前8Jx18、後9Jx18的前後配設定;配胎採用前245/40R18、後275/40R18的米其林PS4ZP失壓續跑車輪胎抓地表現、靜肅性都有不錯水平。

E200Luxury屬於斯文扮相,小改款後圓潤的頭尾造型,加上細部豐富鍍鉻點綴,帶一些奢華感,與對手的運動風作出明顯區隔,也符合很多地區奔馳買家的胃口。燈組科技是較弱的一環,E系全車系配置標準型LED頭燈,燈組造型雖好看,但要有主動遠光、光型變化功能。E200Luxury搭載18寸五幅雙肋鋁製輪轂,造型簡單但與外觀風格匹配,灰色、金屬拋光TwoTone搭配起來頗有質感。配胎為前245/45R18、後275/40R18的倍耐力P7失壓續跑車輪胎等級不若520iM運動高,訴求偏向經濟性、靜肅性表現。

小改款兩車都有精進之處,5繫著重於科技性進化,將中央屏幕尺寸加大,更新抬頭顯示界面等,讓人機界面使用更為便利;至於視覺感受與改款前差異不大,於520iM運動首發版配有M款方向盤、跑車座椅、黑頂篷等配置,讓運動氛圍明顯高於對手E200Luxury。車機維持原有的iDrive7.0系統,但屏幕尺寸從10.25寸加大至12.3寸,且蘋果CarPlay、安卓Auto兩者皆可無線連接,配合手機無線充電用起來頗方便;同為12.3寸的儀表顯示清晰、功能齊全,開啟ACC時,中央還有道路實境顯示,能清楚看見車輛周圍車流。

小改款5系列加入手機數字鑰匙功能,透過iDrive可將虛擬鑰匙存於iPhone上的Wallet應用程式中,可用手機上鎖或解鎖,上車後將手機放在無線充電座上即可發動,不帶車鑰匙也能出門!小改款E系內飾輪廓並未改變,在E200Luxury等級上採霧面黑色梣木飾板,維持高貴典雅的氣息!最大變革在於新款三幅式方向盤,兩側按鍵全數採無縫觸控設計,可透過按壓或滑動操作,科技感更勝以往。E系維持雙12.3寸MBUX虛擬座艙界面,在功能方面與寶馬相仿,也有語音指令功能,儀錶板提供古典、運動、科技等多種風格切換,對比520i視覺更豐富,不過蘋果CarPlay、安卓Auto沒有無線連接。

E200Luxury標配柏林之聲音響系統(13支喇叭),車內音場表現更勝520i。攤開表格來看,兩輛皆標配全速域ACC及車道維持輔助,做動時速兩車也相仿,關鍵差異處在於520i多出寶馬獨門的自動倒車輔助,可在時速35公裡每小時內尋原路線倒車,對於中大型房汽車風格局來說很實用,讓520i配置豐富度略勝一籌!屬於自駕需求的主管房車,兩者在前座部分的空間表現相當,實測數據沒有明顯差距,都有優秀的空間表現,比起次一級的3系、C系寬敞不少。比起前座平分秋色的局面,後座的數據就各有所長,首先是膝部空間,E200更好,但520i的椅墊更長,寬度與高度是E200微幅勝出,椅背比起對手也稍微挺直一些。

在進出的便利性部分,520i的開口角度更大,E200卻有更低的門檻高度,等於兩車在後座也是平手局面。由於5系的4/2/4後座椅背傾倒功能從530iM運動首發版才開始列為標配,而E系則是除了入門的E200Avantgarde之外都是標配,因此520iM運動首發版便缺少一項縱深數據,但除了深度表現之外,E200Luxury僅在開口寬度的部分取勝,其他數據大多是520iM運動首發版更好。一樣放進20、26寸行李箱,可看出明顯區別,在520iM運動首發版已經呈現略為擠壓的情形,主要因為內部的兩側造型體積較大,相對之下,E200Luxury則更平整、規則,裝載同樣的行李數量,一旁仍保有餘裕。

雙車均標配電動尾門附感應啟閉功能,提供豪華大型房車該有的豪華感與便利性,在其他數據方面,520iM運動首發版的開口離地高度較友善,開口寬度則略小於E200Luxury,等於沒有一方是特別佔優勢。兩輛大房車底盤調性迥異,520iM運動配置運動化懸掛,低速反饋相對E200鮮明,實際進行30公裡每小時振動測試也是如此,瞬間最大G值、G值總和比對手高一些,但體感仍不失質感,還算是舒適!大家都說舒適是奔馳的強項,也在振動測試得到印證,不僅瞬間G值、總和都更低,實際經過陣仗體感就是柔順平滑,晃動感也比520iM運動輕微。

隨著車速增加到60公裡每小時,520iM運動底盤反饋感依舊比對手強烈,在瞬間最大G值也是高於對手,但靠著出色的阻尼設定,讓車身回穩速度更快,最終震動時長短、總和也低於對手,顯現520iM運動底盤高速反應更佳。至於E200Luxury看似震動總和較大,但實際經過陣仗衝擊感更輕微,主要是車身晃動幅度略大於520iM運動,讓震動時長久了些,整體而言仍是舒適又高級。其實就感受上,兩車的隔音表現都能對應豪華品牌水平,不過同場比較就有高低之別,520iM運動首發版在各種速域都是贏家,而E200Luxury怠速時有明顯一點的引擎噪音,行進狀態下,傳進車內的輪胎噪音也比對手略多一些。

520iM運動首發版配置菱格紋跑車型座椅,和中控臺的相對座點也更低一些,不論視覺上或坐姿帶來的運動感都比E200Luxury強烈,腰部側向包覆性具備電動調整功能,在激烈駕駛的情況下,固定車體的效果較對手充足,不過論舒適性,稍硬的泡棉設定就沒有像E200Luxury那樣令人放鬆。兩車座椅都為合成皮質,透氣性和觸感都不錯,但總是和真皮有實際區別,非常在意這件事的話,就需另外選配,或從高規版本開始考慮。E200Luxury前座是很標準的舒適取向,整體椅型服貼,泡棉有厚實感,不強調激烈駕駛的包覆性,但要比較長時間乘坐的舒適性的話,E200Luxury更到位。

520iM運動首發版相較於對手,椅背角度更傾斜,椅墊也更長,不過座點也稍低一些,大腿前緣會有略為懸空的狀況,但頭部的空間卻相對更開闊。由於E200Luxury的椅墊長度偏短,會不自覺向後將椅墊坐滿,以獲得比較理想的大腿支撐性,加上較挺直一些的椅背角度,等於端正坐姿會有較舒適的感受,兩車的後座表現相比之下,沒有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屬於使用上的喜好差異。兩車的前視野表現差異不大,影響部分主要在中控臺造型以及儀表臺與擋風玻璃間的距離,後方則關係到擋風玻璃下緣的高度,整體表現都是E200Luxury更佳。

兩者的車外後視鏡都具備外緣廣角設計,鏡片大小也差不多,左側數據相同,不過E200Luxury的右側後視鏡可視範圍明顯更大,更容易掌握周遭狀況。520iM運動除了左方B柱之外,其他部分的遮蔽範圍都比E200Luxury更小,尤其A柱造型較不會遮擋視線,綜合結果,以23%的遮蔽率小勝E200Luxury的24.1%。兩者車身尺寸相當,圈胎尺寸也完全相同,但軸距部分,520iM運動的2975mm略大於E200Luxury的2939mm,算是影響成績的因素之一,就結果來看,E200Luxury在碰上迴轉的情況會更便利依些。

在一般道路行駛,還有振動測試的結果,都清楚感受到520iM運動運動化懸掛阻尼比E200Luxury來得硬朗,這點在單圈計時測試感受到的差異是,進彎瞬間的指向性更明確,當然這也跟轉向機構有關係,但較硬的避震器阻尼,能減少壓縮行程,確實有助於轉向動作。不過可以發現520iM運動在極限狀態下,車身側傾幅度與E200相當,雖然520iM運動具備跑車懸掛,但整體設定仍訴求一般道路使用,不是硬邦邦的軌道車,因此極端狀態下,有側傾當然正常!520iM運動變速箱手動模式的換檔利落感勝過對手,退檔限制較少、駕駛人自主性較高,DSC動態穩定系統也能完全關閉,同樣可以讓駕駛有最高的自主性。

然而在這個小場地裡,比起對手,520iM運動轉向不足情形較為明顯,出彎時需要保守一點,最後跑出最佳單圈為46.1秒。E200Luxury避震器阻尼設定明顯比520iM運動柔軟,但從照片可以看出,極限下的車身側傾並沒有比較嚴重,在左右連續切換時,重心轉換也算是利落,若真要說軟懸掛對於操控的影響,大概是車身反饋信息較容易被吸收,不像520iM運動接收到信息較為清晰一點,讓駕駛人可以更果斷做出修正,但這樣的特性差異,卻又被場地規模偏小而淡化,再直白的說,就是E200Luxury舒適懸掛在這場地並無明顯不足處。

E200Luxury輪胎規格為前245/45R18、後275/40R18尺寸與對手相同,但倍耐力P7失壓續跑胎等級比520iM運動的PS4來得低,過彎時很容易產生尖叫抗議聲,讓人以為抓地力很有限,但其實車輛還是可以沿著既定路線前進,循跡性依舊挺好的,車身穩定性也理想,動態中性偏向一點靈活,可以讓人很放心的挑戰極限,最後單圈跑出比對手略快一點的45.9秒。這是RN賽道測試儀所記錄的速度曲線,可以看出雖然520iM運動的配胎等級較好,但實際上在這個低速場地裡,出現較多的轉向不足情形,因此過彎速度無法有效提升,倒是加速實測數據雖然微微慢一點。

但賽道裡出彎加速都是與E200Luxury齊平,這跟變速箱齒比搭配有關,也就是我們必須實測那麼多項目的原因,才能更透徹了解一部車!兩車動力系統相似度極高,都是2.0升直噴渦輪引擎+48V微油電系統,不過輸出有些差異,引擎部分,E200Luxury以197hp/32.7kgm小幅勝過520iM運動的184hp/29.6kgm,而馬達出力的方面,E200Luxury也以14hp大於520iM運動的11hp。無論是車內或車外,520iM運動的聲浪都比E200Luxury來的厚實動聽,挺符合運動化的扮相,而因為部署48V微油電系統,因此不再提供Start/Stop啟閉鍵,只要電池電量足夠,等紅燈時一律引擎關閉,而再點燃時的震動比E200Luxury細膩,讓人留下好印象。

8速手自一體設定精良、換檔震動小,明顯為520iM運動動力表現加分,而若是引擎表現,520iM運動中低轉速扭力充裕,倒是高轉速較為平淡,若想體驗全區域衝勁,自然的升級530i了!E200Luxury也有48V微油電系統,具備Start/Stop啟閉鍵,可以自由選擇等紅燈時引擎起步與否,在一般使用過程中,我們通常讓引擎持續發動,因為引擎啟動瞬間的震動有點明顯,這部分520iM運動顯然更讓人滿意。E200Luxury動力輸出較大,雖然差距有限,但在多數狀況下,都可感受到E200Luxury加速反應較為輕盈一些,而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也具備優秀的細膩度,若真的說跟520iM運動的差異,大概就是手動模式退檔不像對手那樣犀利。

最後實測成績部分,E200Luxury壓倒性各項目均獲勝,但520iM運動差距都維持在0.1~0.2秒左右,很小,就是緊咬在後的概念!這是兩部車PBox加速曲線圖,可以清楚看出,縱使520iM運動起跑轉速可以較高,衝出瞬間力道更直接,但終究動力輸出略小一點,整個0~400m加速過程都微幅落後E200Luxury。兩車的剎車特性都十分成熟、好掌握,一般行駛狀況的制動力線性,畢竟豪華房車就得著重日常舒適性,雙方於這方面均稱職,至於在全力減速的結果,由E200Luxury以些微的差距勝出,但基本上算平手局面,且兩車經過多趟測試,制動力都沒有過於明顯的衰退,車身動態也同樣安穩。

在順暢的路況條件下,兩種行駛環境均由520iM運動首發版勝出,先以市區來說,兩車都有突破10km/L的優異表現,探究原因,520iM運動首發版在每回停紅燈,幾乎都能發揮怠速熄火功能的效果,而E200Luxury能夠紅燈熄火的時機就少了許多,在過往雙B同場比較的場合也是相同情形。高速路段的部分,兩車在節能模式下,都具備松油門空擋滑行的功能,只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加、減速,對油耗都有正面幫助,這環節仍由520iM運動首發版取勝。兩車動力、價格和配置幾乎平起平坐、差異不大,卻有完全不一樣的性格,不只是內外扮相的差異,動態的調性上也是如此!

從各項成績比較的話,雖然互有高低,卻沒有大贏大輸的一面倒局面,兩部車的空間和視野表現差不多,舒適方面就值得說明,首先是振動測試的部分,E200Luxury符合舒適取向的訴求,低速關卡的表現優異,但520iM運動保留更多的路感之外,60公裡每小時的高速濾震性更勝一籌,另外一點,雖然520iM運動的聲浪更運動、鮮明一些,隔音性仍勝過對手,再次驗證體感歸體感,實測結果又是另一回事!操控測試的結果同樣讓人驚訝,居然是E200Luxury以0.2秒的些微差距勝出!

雖然不是壓倒性局面,畢竟對寶馬的既定印象就是優於同級的操控表現,不過到了封閉的測試場地中,E200Luxury更容易掌握底盤的臨界點,520iM運動則相對多一絲轉向不足的現象,體現運動感和快慢不見得有直接關係。綜合所有成績,兩車戰得難分難捨,E200Luxury舒服又好開,操控性也不馬虎,520iM運動由內而外都是運動性格,高速的舒適性與隔音倒是優於對手,雙方都是真正的實力派,沒有絕對優劣,就看喜好哪一味了!

相關焦點

  • 寶馬520i M Sport與奔馳E200 Luxury之間試駕對比
    兩車都是車系第二階的版本,也同為部署主力,均採用低輸出版本的2.0升渦輪引擎搭配48V輕油電系統,就數據來說,E200Luxury略大於520iM運動首發版,不過還有變速箱的差異性,按過往經驗,寶馬的調教總是比奔馳更直接、帶勁,底盤設定也偏運動,能否彌補些微的動力差距,也增加了動態測試的可看性。
  • 試駕對比寶馬330i M Sport與梅賽德斯奔馳C300之間差距如何
    330i座艙維持駕駛導向的傳統,符合運動風格的車輛訴求,採用12.3寸數字儀表+10.25寸中控屏幕,各項操作界面除了是品牌最新設計,細部質感比過往大幅提升,甚至較C300來得細膩、紮實。C300雙屏幕尺寸與330i同為12.3+10.25寸配置,科技性平起平坐,但畢竟中控造型和操作界面仍是上一代奔馳的設計,自然比330i少了些新意。
  • 試駕對比奧迪A4與寶馬330i運動版等車型在動力輸出上有多大差距?
    試駕對比奧迪A4與寶馬330i運動版等車型在動力輸出上有多大差距?奧迪A4的直接對手,相信其最強對手只有寶馬330i、梅賽德斯奔馳C250了,除了車型等級相當之外,其實德國三雄無論在動力規格、定價策略上都相當有默契,看來除了試駕來檢驗也沒有其他方法能分出高下。
  • 試駕點評寶馬330iA M Sport特別版城市路況下表現如何
    終於等到寶馬全新第七代3系房車推出,寶馬為了滿足大部分車主的需要,率先引入一些地區是今次試駕這部的330iA版本,當中的M運動Edition更成為全城焦點。258匹馬力、輕量化車身、新型M運動避震都讓大家想第一時間感受寶馬3系帶來動與靜的結合。
  • 奔馳S級的噩夢 全球首次試駕寶馬新7系
    我很糾結於這樣一篇文章的標題該如何落筆,因為它太好,也過於惹眼,甚至於顛覆很多人的傳統認知。它的被認知度很高,每每提到它的名字,你會不自覺地用它與另外兩款全球豪華品牌旗艦轎車作對比。2018年,它全球四成的銷量來自於中國市場,也就在中國市場這個全球最重量級的份額市場中,2018年它的銷量超過奔馳S級的22646臺、超過奧迪A8的9412臺,以25877臺拿下全球最大市場的細分市場冠軍。所以,在我抵達葡萄牙的那一刻,全球首次試駕BMW寶馬新7系之時,每一夜睡前腦海裡的思緒都是,如何把這輛車用文字詮釋在每個人眼前。
  • 奔馳GLE對比寶馬X5/保時捷卡宴 百萬級SUV如何談性價比?
    如梅賽德斯·奔馳GLE、寶馬X5、保時捷卡宴等車型的優惠有7-10萬元左右,想入手中大型豪華SUV的消費者,現在或許是最佳時機。那麼這幾款車誰的性價比更好呢?對比車型售價 (萬元)梅賽德斯·奔馳 GLE400 4MATIC
  • 試駕寶馬520iA Luxury小升級之後究竟帶來了哪些變化
    2020年中型行政房車戰況激烈,平治和寶馬在一些地區同期推出小改款的E系和5系。寶馬率先試駕的520iALuxury,它擁有新面貌和48V微混能系統,已令一眾馬迷感到有誠意,原因是小改款前在舒適性和動力輸出等方面已經到位,小改款帶來的可說是Bonus。
  • 巔峰對比淵渟嶽峙 騰眾新輝騰對比試駕會
    作為德系豪華轎車中的翹楚,新輝騰自推出後,就以其截然不同的工藝價值與內斂的奢華氣質,成為眾多品位人士眼中最值得選擇的座駕,並與奔馳S級、寶馬7系、奧迪A8一同成為德系豪華轎車中的四大金剛。
  • 搶試寶馬 X2 sDrive 20i M Sport X
    人當然沒辦法回到過去,但怎麼也沒想到試駕寶馬 X2,竟會讓人有種重新年輕一遍感覺,而我相信,這絕對是寶馬精心策畫的結果。本次試駕的X2標配M款方向盤,然而礙於產品位階和成本控管,僅採用了傳統的雙環式指針設計,但原廠刻意提高當中的對比,使其乍看之下有點像數碼儀表。
  • 硬核裝備來襲 試駕寶馬1系三廂M運動版
    [XCAR 試駕 原創]  請問,您有多久沒有痛痛快快地踩一腳地板油了?您是否還記得彼時的滿腔熱血?初入社會時的稜角是否早已被磨平,生活也沒有了激情?那麼,您是否也曾有過「藍天白雲夢」?您是否也曾幻想有一件屬於自己的硬核裝備?每天奔波於城市的鋼鐵森林中,您是否有想過可以有一輛自己的寶馬?對,帶有M套件的那種。
  • 寶馬2系對比奔馳CLA級哪個級別高?過來人:差距不止一點點
    造車水準突飛猛進的今天,用戶買車要求日益增多,在26.82萬價位購車如何抉擇?以代表車型寶馬2系和奔馳CLA級為例,很多人也不知道兩款車哪一臺更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寶馬2系對比奔馳CLA級哪個級別高?過來人:差距不止一點點》。
  • 對於試駕寶馬最新一代330i M運動版,談談我們的看法與感受
    車汽車風格整體放大造就更為大器的外觀,MSport重新解釋了運動室的定義,寶馬最近幾代車型的外觀和內飾有變化嗎?此外,還配備了最新的跑車輔助系統,系統可以自動存儲過去50米的移動軌跡,除了上述系統以外,這次的3個系統的360度環境照片變多了,現在有MSport車的標準裝備,真的是既方便又實用的配置,擴大車的長度停車也不會後顧之憂,以5.8秒加速超過100的速度,還有四缸罕見的激情聲,這次三系的模特兒很有誠意,外觀、內飾的同步進化更讓人有感覺,但無論形狀如何包裝,內測如何加強
  • 茄哥試駕 | 姍姍來遲的EQC如何「後發制人」?_易車網
    寶馬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i系列,並且在寶馬目前的產品陣營中,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數量也要比奔馳豐富許多。奧迪似乎也在緊跟寶馬的節奏,也相繼推出了e-tron等車型。奔馳一直在新能源產品上處於落後地位,直到奔馳正式推出EQC,這似乎意味著奔馳要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始發力了。
  • 賽道試駕對比寶馬X4 M Competition與保時捷Macan Turbo差距如何
    MCar總能提供有別一般寶馬車型的氣勢,X4MCompetition採用專屬的前、後保杆造型,擁有擾流鰭片的後視鏡也是MCar招牌特色,並配置黑色高光澤外觀套件。在鮮豔的紅色塗裝有高對比視覺感,加上大口徑的四出排氣管設定,比同場的MacanTurbo更有殺氣,是輛充滿武車氣息的斜背跑旅。
  • 豪華車的終極對決,奔馳S級和寶馬7繫到底水更優秀?
    古有的盧赤兔,而現如今,作為世界知名豪華品牌的領頭羊,奔馳和寶馬則是萬千成功人士突顯身份的不二之選。奔馳S級和寶馬7系這兩款車均是其品牌的頂級旗艦型轎車,那麼今天就來對比一下這兩款車有何區別。
  • 寶馬和奔馳有什麼差距?老司機:都很好,但我還是選它!
    寶馬和奔馳有什麼差距?老司機:都很好,但我還是選它!大家好,今天又是小編我來給大家說一下車,大家也知道現在豪車中最知名的品牌就是BBA系列,雖然說在國際上還有更多更好的品牌,但是在國內領域中也就這三款知名度最高,那大家知道寶馬和奔馳之間的差距又在哪裡嗎?
  • 喋喋不休的問題:寶馬5系和奔馳E級,究竟如何選
    今天回答一個被車友經常問到的問題:馬5系和奔馳E級,究竟如何選?這就需要對兩款車進行對比,來看看兩款車的受歡迎度、價格、產品力誰更勝一籌!第一、銷量對比:寶馬5系和奔馳E級,目前是豪華C級轎車裡銷量最高的車型之二,以2020年銷量為例,寶馬5繫纍計銷量為134547臺,奔馳E級累計銷量為149900臺,很顯然奔馳E級更受歡迎,上萬臺的差距比較明顯,但是僅僅從這一點而言,也並不能說明寶馬5系不好,因為我們還要考慮到其他因素。
  • 測試驅動:寶馬530i sDrive M Sport,優雅美觀,意義非凡
    測試驅動:寶馬530i sDrive M Sport,優雅美觀,意義非凡BMW 5系跨越六代和近五十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車之一。通過將駕駛動態和豪華完美融合,5系列已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汽車之一。它也是同類產品中最好的,其設計比梅賽德斯 - 奔馳E級轎車更具功能性,同時具有更好的製造質量。它可能不像奔馳那樣華麗,但它包含更多實質內容。但是客艙技術並不是寶馬公司在5系列中應用的唯一技術。除了巴伐利亞品牌通常的安全技術套件,如盲點監控,自動緊急制動和車道保持輔助,寶馬還為新款7系列的新型5系列提供了半自動轉向助力的升級版本。
  • 18款寶馬520i墨版M運動 精緻高級座駕爆惠
    網易汽車地方站10月17日報導 從外觀上看,寶馬520i採用了尺寸更大的下進氣格柵以及多輻條的運動輪輞。反觀豪華設計套裝車型,其貫穿式下進氣格柵搭配上鍍鉻裝飾,使得整車更顯精緻感和高級感。
  • 2020年全新寶馬530i M Sport:運動不失行政風範_易車網
    大約十年前,寶馬推出了EfficientDynamics戰略,以表明人們更加關注可持續性和效率,降低了汽車的總體排放和燃油消耗,但又不犧牲駕駛樂趣。在2000年代早期聽起來很不錯,但是寶馬所做的與眾不同的是製造了一些經過微調,注重效率的常規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