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系和E系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兩者更充滿針鋒相對的意味,除了在很多地區發布小改款的時間點相當接近,變化重點更同樣是新造型與新的48V輕油電動力,甚至配置與價格也互不相讓,這對超過50年競爭關係的宿敵,想必在超級測試能擦出不少火花!兩車都是車系第二階的版本,也同為部署主力,均採用低輸出版本的2.0升渦輪引擎搭配48V輕油電系統,就數據來說,E200Luxury略大於520iM運動首發版,不過還有變速箱的差異性,按過往經驗,寶馬的調教總是比奔馳更直接、帶勁,底盤設定也偏運動,能否彌補些微的動力差距,也增加了動態測試的可看性。
E系、5系列兩者價格帶相近,卻性格分明!520iM運動首發版除了有M款空氣力學套件加持外,還配上降車高10mm的跑車化懸掛,身型看起來更低趴、有性能味。首發版外觀配置齊全,頭燈標配高端LED頭燈,擁有主動遠光切換與光形變化功能,燈組等級高於E200Luxury。5系由入門起便搭載18寸鋁製輪轂,差異處在於M運動首發版造型不同之外,規格也升級為前8Jx18、後9Jx18的前後配設定;配胎採用前245/40R18、後275/40R18的米其林PS4ZP失壓續跑車輪胎抓地表現、靜肅性都有不錯水平。
E200Luxury屬於斯文扮相,小改款後圓潤的頭尾造型,加上細部豐富鍍鉻點綴,帶一些奢華感,與對手的運動風作出明顯區隔,也符合很多地區奔馳買家的胃口。燈組科技是較弱的一環,E系全車系配置標準型LED頭燈,燈組造型雖好看,但要有主動遠光、光型變化功能。E200Luxury搭載18寸五幅雙肋鋁製輪轂,造型簡單但與外觀風格匹配,灰色、金屬拋光TwoTone搭配起來頗有質感。配胎為前245/45R18、後275/40R18的倍耐力P7失壓續跑車輪胎等級不若520iM運動高,訴求偏向經濟性、靜肅性表現。
小改款兩車都有精進之處,5繫著重於科技性進化,將中央屏幕尺寸加大,更新抬頭顯示界面等,讓人機界面使用更為便利;至於視覺感受與改款前差異不大,於520iM運動首發版配有M款方向盤、跑車座椅、黑頂篷等配置,讓運動氛圍明顯高於對手E200Luxury。車機維持原有的iDrive7.0系統,但屏幕尺寸從10.25寸加大至12.3寸,且蘋果CarPlay、安卓Auto兩者皆可無線連接,配合手機無線充電用起來頗方便;同為12.3寸的儀表顯示清晰、功能齊全,開啟ACC時,中央還有道路實境顯示,能清楚看見車輛周圍車流。
小改款5系列加入手機數字鑰匙功能,透過iDrive可將虛擬鑰匙存於iPhone上的Wallet應用程式中,可用手機上鎖或解鎖,上車後將手機放在無線充電座上即可發動,不帶車鑰匙也能出門!小改款E系內飾輪廓並未改變,在E200Luxury等級上採霧面黑色梣木飾板,維持高貴典雅的氣息!最大變革在於新款三幅式方向盤,兩側按鍵全數採無縫觸控設計,可透過按壓或滑動操作,科技感更勝以往。E系維持雙12.3寸MBUX虛擬座艙界面,在功能方面與寶馬相仿,也有語音指令功能,儀錶板提供古典、運動、科技等多種風格切換,對比520i視覺更豐富,不過蘋果CarPlay、安卓Auto沒有無線連接。
E200Luxury標配柏林之聲音響系統(13支喇叭),車內音場表現更勝520i。攤開表格來看,兩輛皆標配全速域ACC及車道維持輔助,做動時速兩車也相仿,關鍵差異處在於520i多出寶馬獨門的自動倒車輔助,可在時速35公裡每小時內尋原路線倒車,對於中大型房汽車風格局來說很實用,讓520i配置豐富度略勝一籌!屬於自駕需求的主管房車,兩者在前座部分的空間表現相當,實測數據沒有明顯差距,都有優秀的空間表現,比起次一級的3系、C系寬敞不少。比起前座平分秋色的局面,後座的數據就各有所長,首先是膝部空間,E200更好,但520i的椅墊更長,寬度與高度是E200微幅勝出,椅背比起對手也稍微挺直一些。
在進出的便利性部分,520i的開口角度更大,E200卻有更低的門檻高度,等於兩車在後座也是平手局面。由於5系的4/2/4後座椅背傾倒功能從530iM運動首發版才開始列為標配,而E系則是除了入門的E200Avantgarde之外都是標配,因此520iM運動首發版便缺少一項縱深數據,但除了深度表現之外,E200Luxury僅在開口寬度的部分取勝,其他數據大多是520iM運動首發版更好。一樣放進20、26寸行李箱,可看出明顯區別,在520iM運動首發版已經呈現略為擠壓的情形,主要因為內部的兩側造型體積較大,相對之下,E200Luxury則更平整、規則,裝載同樣的行李數量,一旁仍保有餘裕。
雙車均標配電動尾門附感應啟閉功能,提供豪華大型房車該有的豪華感與便利性,在其他數據方面,520iM運動首發版的開口離地高度較友善,開口寬度則略小於E200Luxury,等於沒有一方是特別佔優勢。兩輛大房車底盤調性迥異,520iM運動配置運動化懸掛,低速反饋相對E200鮮明,實際進行30公裡每小時振動測試也是如此,瞬間最大G值、G值總和比對手高一些,但體感仍不失質感,還算是舒適!大家都說舒適是奔馳的強項,也在振動測試得到印證,不僅瞬間G值、總和都更低,實際經過陣仗體感就是柔順平滑,晃動感也比520iM運動輕微。
隨著車速增加到60公裡每小時,520iM運動底盤反饋感依舊比對手強烈,在瞬間最大G值也是高於對手,但靠著出色的阻尼設定,讓車身回穩速度更快,最終震動時長短、總和也低於對手,顯現520iM運動底盤高速反應更佳。至於E200Luxury看似震動總和較大,但實際經過陣仗衝擊感更輕微,主要是車身晃動幅度略大於520iM運動,讓震動時長久了些,整體而言仍是舒適又高級。其實就感受上,兩車的隔音表現都能對應豪華品牌水平,不過同場比較就有高低之別,520iM運動首發版在各種速域都是贏家,而E200Luxury怠速時有明顯一點的引擎噪音,行進狀態下,傳進車內的輪胎噪音也比對手略多一些。
520iM運動首發版配置菱格紋跑車型座椅,和中控臺的相對座點也更低一些,不論視覺上或坐姿帶來的運動感都比E200Luxury強烈,腰部側向包覆性具備電動調整功能,在激烈駕駛的情況下,固定車體的效果較對手充足,不過論舒適性,稍硬的泡棉設定就沒有像E200Luxury那樣令人放鬆。兩車座椅都為合成皮質,透氣性和觸感都不錯,但總是和真皮有實際區別,非常在意這件事的話,就需另外選配,或從高規版本開始考慮。E200Luxury前座是很標準的舒適取向,整體椅型服貼,泡棉有厚實感,不強調激烈駕駛的包覆性,但要比較長時間乘坐的舒適性的話,E200Luxury更到位。
520iM運動首發版相較於對手,椅背角度更傾斜,椅墊也更長,不過座點也稍低一些,大腿前緣會有略為懸空的狀況,但頭部的空間卻相對更開闊。由於E200Luxury的椅墊長度偏短,會不自覺向後將椅墊坐滿,以獲得比較理想的大腿支撐性,加上較挺直一些的椅背角度,等於端正坐姿會有較舒適的感受,兩車的後座表現相比之下,沒有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屬於使用上的喜好差異。兩車的前視野表現差異不大,影響部分主要在中控臺造型以及儀表臺與擋風玻璃間的距離,後方則關係到擋風玻璃下緣的高度,整體表現都是E200Luxury更佳。
兩者的車外後視鏡都具備外緣廣角設計,鏡片大小也差不多,左側數據相同,不過E200Luxury的右側後視鏡可視範圍明顯更大,更容易掌握周遭狀況。520iM運動除了左方B柱之外,其他部分的遮蔽範圍都比E200Luxury更小,尤其A柱造型較不會遮擋視線,綜合結果,以23%的遮蔽率小勝E200Luxury的24.1%。兩者車身尺寸相當,圈胎尺寸也完全相同,但軸距部分,520iM運動的2975mm略大於E200Luxury的2939mm,算是影響成績的因素之一,就結果來看,E200Luxury在碰上迴轉的情況會更便利依些。
在一般道路行駛,還有振動測試的結果,都清楚感受到520iM運動運動化懸掛阻尼比E200Luxury來得硬朗,這點在單圈計時測試感受到的差異是,進彎瞬間的指向性更明確,當然這也跟轉向機構有關係,但較硬的避震器阻尼,能減少壓縮行程,確實有助於轉向動作。不過可以發現520iM運動在極限狀態下,車身側傾幅度與E200相當,雖然520iM運動具備跑車懸掛,但整體設定仍訴求一般道路使用,不是硬邦邦的軌道車,因此極端狀態下,有側傾當然正常!520iM運動變速箱手動模式的換檔利落感勝過對手,退檔限制較少、駕駛人自主性較高,DSC動態穩定系統也能完全關閉,同樣可以讓駕駛有最高的自主性。
然而在這個小場地裡,比起對手,520iM運動轉向不足情形較為明顯,出彎時需要保守一點,最後跑出最佳單圈為46.1秒。E200Luxury避震器阻尼設定明顯比520iM運動柔軟,但從照片可以看出,極限下的車身側傾並沒有比較嚴重,在左右連續切換時,重心轉換也算是利落,若真要說軟懸掛對於操控的影響,大概是車身反饋信息較容易被吸收,不像520iM運動接收到信息較為清晰一點,讓駕駛人可以更果斷做出修正,但這樣的特性差異,卻又被場地規模偏小而淡化,再直白的說,就是E200Luxury舒適懸掛在這場地並無明顯不足處。
E200Luxury輪胎規格為前245/45R18、後275/40R18尺寸與對手相同,但倍耐力P7失壓續跑胎等級比520iM運動的PS4來得低,過彎時很容易產生尖叫抗議聲,讓人以為抓地力很有限,但其實車輛還是可以沿著既定路線前進,循跡性依舊挺好的,車身穩定性也理想,動態中性偏向一點靈活,可以讓人很放心的挑戰極限,最後單圈跑出比對手略快一點的45.9秒。這是RN賽道測試儀所記錄的速度曲線,可以看出雖然520iM運動的配胎等級較好,但實際上在這個低速場地裡,出現較多的轉向不足情形,因此過彎速度無法有效提升,倒是加速實測數據雖然微微慢一點。
但賽道裡出彎加速都是與E200Luxury齊平,這跟變速箱齒比搭配有關,也就是我們必須實測那麼多項目的原因,才能更透徹了解一部車!兩車動力系統相似度極高,都是2.0升直噴渦輪引擎+48V微油電系統,不過輸出有些差異,引擎部分,E200Luxury以197hp/32.7kgm小幅勝過520iM運動的184hp/29.6kgm,而馬達出力的方面,E200Luxury也以14hp大於520iM運動的11hp。無論是車內或車外,520iM運動的聲浪都比E200Luxury來的厚實動聽,挺符合運動化的扮相,而因為部署48V微油電系統,因此不再提供Start/Stop啟閉鍵,只要電池電量足夠,等紅燈時一律引擎關閉,而再點燃時的震動比E200Luxury細膩,讓人留下好印象。
8速手自一體設定精良、換檔震動小,明顯為520iM運動動力表現加分,而若是引擎表現,520iM運動中低轉速扭力充裕,倒是高轉速較為平淡,若想體驗全區域衝勁,自然的升級530i了!E200Luxury也有48V微油電系統,具備Start/Stop啟閉鍵,可以自由選擇等紅燈時引擎起步與否,在一般使用過程中,我們通常讓引擎持續發動,因為引擎啟動瞬間的震動有點明顯,這部分520iM運動顯然更讓人滿意。E200Luxury動力輸出較大,雖然差距有限,但在多數狀況下,都可感受到E200Luxury加速反應較為輕盈一些,而9速手自一體變速箱也具備優秀的細膩度,若真的說跟520iM運動的差異,大概就是手動模式退檔不像對手那樣犀利。
最後實測成績部分,E200Luxury壓倒性各項目均獲勝,但520iM運動差距都維持在0.1~0.2秒左右,很小,就是緊咬在後的概念!這是兩部車PBox加速曲線圖,可以清楚看出,縱使520iM運動起跑轉速可以較高,衝出瞬間力道更直接,但終究動力輸出略小一點,整個0~400m加速過程都微幅落後E200Luxury。兩車的剎車特性都十分成熟、好掌握,一般行駛狀況的制動力線性,畢竟豪華房車就得著重日常舒適性,雙方於這方面均稱職,至於在全力減速的結果,由E200Luxury以些微的差距勝出,但基本上算平手局面,且兩車經過多趟測試,制動力都沒有過於明顯的衰退,車身動態也同樣安穩。
在順暢的路況條件下,兩種行駛環境均由520iM運動首發版勝出,先以市區來說,兩車都有突破10km/L的優異表現,探究原因,520iM運動首發版在每回停紅燈,幾乎都能發揮怠速熄火功能的效果,而E200Luxury能夠紅燈熄火的時機就少了許多,在過往雙B同場比較的場合也是相同情形。高速路段的部分,兩車在節能模式下,都具備松油門空擋滑行的功能,只要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加、減速,對油耗都有正面幫助,這環節仍由520iM運動首發版取勝。兩車動力、價格和配置幾乎平起平坐、差異不大,卻有完全不一樣的性格,不只是內外扮相的差異,動態的調性上也是如此!
從各項成績比較的話,雖然互有高低,卻沒有大贏大輸的一面倒局面,兩部車的空間和視野表現差不多,舒適方面就值得說明,首先是振動測試的部分,E200Luxury符合舒適取向的訴求,低速關卡的表現優異,但520iM運動保留更多的路感之外,60公裡每小時的高速濾震性更勝一籌,另外一點,雖然520iM運動的聲浪更運動、鮮明一些,隔音性仍勝過對手,再次驗證體感歸體感,實測結果又是另一回事!操控測試的結果同樣讓人驚訝,居然是E200Luxury以0.2秒的些微差距勝出!
雖然不是壓倒性局面,畢竟對寶馬的既定印象就是優於同級的操控表現,不過到了封閉的測試場地中,E200Luxury更容易掌握底盤的臨界點,520iM運動則相對多一絲轉向不足的現象,體現運動感和快慢不見得有直接關係。綜合所有成績,兩車戰得難分難捨,E200Luxury舒服又好開,操控性也不馬虎,520iM運動由內而外都是運動性格,高速的舒適性與隔音倒是優於對手,雙方都是真正的實力派,沒有絕對優劣,就看喜好哪一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