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經省政府同意,山東省招考委正式發布《山東省2020年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夏季考試和錄取工作實施方案》,這標誌著2020年「新高考」進入實質性落地實施階段。2020年山東高考最大的變化,就是告別了幾十年的「文理分科」,對考生一律採取「3+3」模式,改革變化之大,前所未有,政策點多、涉及面廣,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新高考新模式,人們要經過一個從「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而關鍵在於「弄明白」各個環節。在各個環節中,「3+3」模式,考試科目是「語數外」加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科中任選3科,這個並不難理解。新高考,關鍵的難點有「四個」:成績計算、錄取當中同分辨高低、劃分段線和如何報志願,要讓考生真正明白這「四個」難點。弄明白成績是怎麼計算的根據方案,2020年,高考成績仍為750分,語文、數學、外語3科使用原始分數,每科滿分均為150分;考生自選3科原始分滿分均為100分,轉換為等級分計入總成績,轉換後每科滿分均為100分。為什麼實行等級分數轉換?這個得跟學生講明白。在「3+3」模式,前邊這個「3」,即語文、數學、外語,是大家統一都要考的科目,沒有等級分,也能分出三六九等;但後邊這個「3」,如果不用等級分,則無法分出誰更優秀,因為這個「3」是大家自選的,大家考的三門課並不相同,所以必須轉換為等級分。但這個等級分的計算,目前看來比較複雜。根據通報,2020年高考,山東省在有關省份試點的基礎上改進優化,採用等比例轉換法則和「一分一段」形式,將每門等級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績從高到低劃分為A、B+、B、C+、C、D+、D、E共8個等級區間,參照正態分布原則,確定各等級區間人數所佔比例分別為3%、7%、16%、24%、24%、16%、7%、3%。等級考試科目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時,將A至E等級區間內的考生原始成績,依照等比例轉換法則,分別轉換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等級成績,並計入總分參與錄取。根據這個通報,學生的最終成績,其實是在語文、數學、外語3科原始分數的基礎上,再加上學生本人「自選3科」的等級分,簡單說就是:高考成績=語數外3科原始成績+自選3科等級分」。這個計算方法,尤其是「自選3科」原始成績先變為8個字母等級,再根據事前確定的比例,轉換到八個分數區間,這個轉換有點「拐彎」,得向考生講明白。弄明白同分怎麼辨先後高低「語數外3科原始成績+自選3科等級分」也會出現同分情況,這個情況在確定成績位次和投檔的時候勢必出現,出現這種情況時,誰更高,選擇誰?新方案給出了解決方案:一是考生位次原則:「按照所有考生的高考總成績,由高到低排序確定考生的位次。高考總成績相同時,依次按語文數學總成績、語文或數學單科最高成績、外語單科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最高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次高成績順序排序,成績高者位次在前。考生總成績、語文數學總成績及各單科成績均相同時為同分同位次。」二是投檔次序原則:「各類各批次實行平行志願的專業,考生高考總成績相同時,依次按語文數學總成績、語文或數學單科最高成績、外語單科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最高成績、等級考試選考科目單科次高成績由高到低順序投檔;如仍相同,則比較考生志願順序,順序在前者優先投檔。志願順序相同的考生全部投檔。」這兩個原則,解決了考生成績排名和投檔次序問題,屬於技術性細則問題。弄明白劃分段線的意思新高考方案,和過去很不同的一個地方,是在錄取環節,普通類不再劃定本科、專科錄取控制分數線,而是採取分段劃線的辦法,根據考生高考總成績,劃定普通類一段線、二段線。 其中,一段線按照普通類本科招生計劃數的1:1.2劃定;二段線按照普通類本、專科招生計劃總數和生源情況劃定,為考生參與錄取的最低控制線。過去高考錄取,有本科線、專科線等劃線方式,現在新採取的劃分段線的方式,和過去似乎有所不同。一段線看來是一個單純的本科錄取線,並不分重點和一般或一本二本;二段線上邊,則既有部分本科,又有專科,但因為昰最低控制線,所以二段線之上其實是專科為主。弄明白怎麼填志願2020年,志願設置採取「專業(專業類)+學校」方式,1個「專業(專業類)+學校」為1個志願。普通類填報志願最多不超過96個,藝術和體育類填報志願最多不超過60個。據稱,普通類常規批將志願填報數量設置為96個,是根據我省實際,參考浙江、上海的經驗做法,經過多次論證,廣泛徵求各方意見建議,綜合考慮確定的。主要考慮是:原高考的志願填報數量為12個院校志願(每個院校志願內可填報6個專業志願+1個專業服從調劑志願),共72個專業志願。改革後,以「專業(專業類)+學校」為志願單位,取消了專業服從調劑,應該適當擴大考生志願數量,將專業志願數量設置為96個,與改革前相比相當於增加了4個院校志願(24個專業志願)。分析來看,志願院校12個實際未變,專業志願從72個增加到96個,增加了24個專業志願,所以最後說是「相當於增加了4個院校志願」——實際沒有增加院校,只增加了專業。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取消了專業服從調劑」,即不再有專業調劑一說,出於增加考生的選擇面,而有此規定。通報稱,「96個專業志願是允許填報的最大志願數量」「估計多數考生不需要全部填滿」。記者觀察認為,這樣的報志願方式,似乎特別方便錄取操作,對於考生,是不是確實有志願過多之嫌?許多考生會不會真的填滿96個專業?實踐是檢驗真理解的唯一標準。新高考新模式面臨新磨合,教育主管單位、考生、家長,都需要在新規則面前重新適應。(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周學澤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