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八旗怎麼解決人口問題?努爾哈赤:殺光無谷漢人,再殺波富戶

2020-12-17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有些朋友可能聽過,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這個18世紀的英國經濟和人口學家,由於《人口論》,而聞名世界。他的理論歸根到底一句話,那就是控制人口。而在他提出其理論的之前,已經有很多古代統治者思考過人口問題。只不過他們選擇辦法血腥,那就是屠殺。最為典型的就是後金八旗崛起後,努爾哈赤對於遼東五穀之人的屠殺。在薩爾滸之戰後,以及剛剛奪下遼東地區時,努爾哈赤曾宣稱要「恩養尼堪(後金對漢人的蔑稱)」,但很快走上了大量殺戮漢人的道路,屠殺遼東無谷之人。這除了滿洲的野蠻和剃髮政策造成遼東人民的反抗之外,努爾哈赤似是通過殺人的方式來調節遼東的人地矛盾,是極端馬爾薩斯主義的先行者。

葛劍雄先生編的人口史認為萬曆二十八年明代遼東都司人口多達250萬以上,明代遼東人口巔峰時有可能多達300萬。較低的估計,也認為遼東都司擁有接近200萬的人口,而元代的同一地區人口至多50萬出頭。

明嘉靖朝編纂的《全遼志》中「戶九萬六千四百四十一,口三十八萬一千四百九十六」的人口,無疑顯得太少了,即便明後期戶口統計普遍偏少,遼東仍格外之少。這自然與遼東遼西將門大族大量隱匿戶口有關係,但也顯出由於人地矛盾嚴重,貧民少地或者無地,大量依附於大戶。明成化年間,遼東都司就已經出現「近城各衛,膏腴田地多被衛所官員富豪佔種」的情況。顯然此時遼地已有嚴重的貧富分化和人多地少問題。除了軍戶之外,普通百姓數量也大幅增長,產生了大量能夠強佔土地隱瞞人口的勢豪之家。到了萬曆年間,遼東居民、士卒往往有無法生活或不堪壓迫而逃亡的零散記錄,雖然顯出明後期遼東經營的衰退,但確實也是人口飽和導致人地矛盾嚴重所致。明代平均氣溫低於絕大部分封建時代,而明末氣溫下降尤其嚴重,糧食減產,災荒頻發,這就越發加重了人地矛盾的問題。

▲清太祖努爾哈赤殘酷好殺努爾哈赤攻陷廣寧之後,王在晉上奏疏說有200萬軍民逃回山海關內,這是誇大之詞,隨後就改口說十餘萬。以古代的交通水平,及遼東的地形,也不可能百萬人民短時間遷移,因此努爾哈赤在攻陷廣寧之後,計算明末戰亂、後金屠殺導致的死亡流散,佔領遼東都司大部的滿洲控制下的漢人人口仍在百萬以上。

1893年清朝的遼寧有人口430萬,這是闖關東已經初步開始時的數據,且當時平均氣溫遠高於明末,農業技術水平也勝過很多,更有來自美洲的紅薯土豆玉米等高產抗旱作物已經一定程度推廣。在明末小冰期時代,以努爾哈赤的眼界,恐怕也覺得麾下的一百多萬漢人是嫌多難以管理的,尤其由於貧富分化,其中很多窮苦之人交不起或者只能繳納少量賦稅,其存在短時間無法有效轉化為後金集團的戰爭潛力。

▲後金與明的對峙就此觀之,有些別有用心之人將後金入侵視作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實在是無恥讕言。努爾哈赤沒有任何為貧民重新分配土地財富的想法,努爾哈赤推出的所謂的「計丁授田」政策,雖然也名義上包括漢民,但實際上是為八旗服務的。眾所周知,投奔建州的遼西將門如寧遠祖氏等勢豪都得到了女真人的優待,哪裡有一丁點的打擊豪強之處?

天命九年(1624年)正月初五,開始下令劃分有谷或無谷之人,諭令規定:每人有糧食六至七金鬥(一金鬥為一鬥八升)的,為「有谷之人」。不到六至七金鬥,但又有牲畜,「足以維生者」,亦列入「有谷人」數內,若不足維生,列入「無谷之人」數內。努爾哈赤下令將「無谷之人連戶押來,令為阿哈(即奴隸)」,後來又命令將押來的「無谷之人」盡數屠殺。滿洲野蠻惡劣的管理激起漢民反抗,使得努爾哈赤陷入瘋狂固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自明天啟初年起,氣候變冷,糧食減產越發嚴重,努爾哈赤認為以暴力手段消滅窮人,就能解決人地矛盾的問題。後來努爾哈赤臨死前甚至又屠殺了一部分富戶,前為「殺窮鬼」,後為「殺富戶」,這是為了騰出更多土地給八旗耕種。

在努爾哈赤的殘酷屠殺下,遼東人口銳減。但他的馬爾薩斯主義思想並沒有讓遼東穩定下來,反而饑荒頻仍,物價飛漲,乃至於「人相食」,而努爾哈赤晚年到皇太極初年,後金也有寧遠、寧錦之敗。

▲皇太極對漢人的政策不及乃父那樣殘酷皇太極上位後,則停止了努爾哈赤的血腥減丁政策,雖然滿洲在遼東鎮壓漢人反抗時仍有屠戮,但也在幾次入關劫掠中捕捉漢民百萬上下,補充遼地人口,以強化後金集團整體國力,遂打下後來滿清得以入關的國力基礎。參考資料:林世慧《略論明代遼東城鎮的興衰》劉憬錚《論明末遼東邊軍的衰落》《女真興衰全史》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冷兵器研究所,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後金八旗起兵是反抗壓迫?努爾哈赤:是不是傻,無谷漢人都殺光
    而在他提出其理論的之前,已經有很多古代統治者思考過人口問題。只不過他們選擇辦法血腥,那就是屠殺。最為典型的就是後金八旗崛起後,努爾哈赤對於遼東五穀之人的屠殺。 在薩爾滸之戰後,以及剛剛奪下遼東地區時,努爾哈赤曾宣稱要「恩養尼堪(後金對漢人的蔑稱)」,但很快走上了大量殺戮漢人的道路,屠殺遼東無谷之人。
  • 後金女真奪得中原以後,原來最下層的包衣奴才翻身,其中不乏漢人
    明朝萬曆帝在位期間,女真頭目努爾哈赤宣布反明,並且建立後金汗國,一般認為,後金的屬性是奴隸制國家。奴隸的來源不外乎兩種,一種是來源於人口買賣(包括自己願意賣身為奴),另一種,則是基於戰爭的俘虜。此外,皇太極在位期間,後金(清朝)軍隊還曾多次入關,甚至跨海到山東一帶進行劫掠,這些被劫掠的,除了財富以外,還有人口,這些被掠走的人口,也成為了奴隸。奴隸的等級和成分如同一家公司的員工,同樣都是給人打工,但是資歷新老有時候會決定地位不同。
  • 400年前的遼瀋之戰,明主將貪功被後金八旗橫掃,眾軍士死得壯烈
    奉集堡守城總兵官李秉誠得八旗兵來攻的哨報,即領三千騎兵出城六裡安營迎戰。他先派二百騎兵為前探,與後金軍相遇,被擊敗,後金軍馳擊,李秉誠拔營入城。後金軍追至城下,被城上大炮打死參將一人及士兵數百人。第二天努爾哈赤收兵。五天以後,後金又攻瀋陽的另一犄角虎皮驛,幾天後又轉向奉集堡所屬的王大人屯。
  • 讓努爾哈赤和後人幾十年後都引以為恥!
    以後,他追捕逃跑的明朝百姓,擊殺明朝官兵,為保衛努爾哈赤和其他貝勒的江山,出了大力,立了大功,也受到努爾哈赤的多次獎賞和提拔。為此,愛塔成為降金的漢人官員(稱漢官)中僅次於汗女婿李永芳、佟養性的第三位高級將領。按照這個路子走下去,愛塔應該是很滿意了。
  • 努爾哈赤是怎麼死的?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提起努爾哈赤,我們大家應該都知道;他是後金的創立者,亦是大清王朝的奠基者!公元1626年,後金髮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件;努爾哈赤去世了!那麼作為一代英雄般的人物,努爾哈赤是怎麼死的呢?公元1626年正月份,努爾哈赤親自率領了6萬大軍,帶領著當時八旗的精銳之師;其號稱20萬大軍橫渡遼河,他們一路之上如入無人之境一般,向著孤城寧遠猛撲過來。當時的整個東北,幾乎所有的城池都已經被後金的大軍所佔領,當然,除了寧遠城之外!
  • 木梨歷史,滿清八旗篇!想知道清朝的八旗是怎樣的嗎?
    明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年),出身建州左衛的努爾哈赤正式起兵。隨之與駐守遼東的明軍和當地女真各部發生混戰,並不斷取得勝利。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前後,努爾哈赤對牛錄組織(早期滿洲人的軍事組織)首次進行大規模改造與重建。
  • 努爾哈赤運籌帷幄,鞭指大明的時刻到了,與明軍正式開戰!
    努爾哈赤的「七大恨」,是他們的不滿情緒的集中體現。他敢於痛斥天下統治者明朝皇帝,並起兵討伐,表明他同明朝的最後的決裂。在從哪裡對明朝發起攻擊的問題上,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主張以撫順為進攻的突破口。他說:「撫順城是我們出入邊界的必經之地,必先取得它。
  • 揭秘八旗由強變弱「密碼」
    與皇帝昏招有關努爾哈赤反明建立後金後,其實力不斷增強,明朝對其無能為力。努爾哈赤去世後,其子皇太極繼續鞏固後金勢力,並開創清朝,最後清朝入關奪取江山。作為歷史上又一支北方部族入主中原,清朝比元朝統治時間要長得多,近三百年歷史。清朝入關時八旗軍只有20多萬,後人對清朝以如此少的兵力,如何統一全國不理解?至今說法不一。
  • 說起清軍和後金你能想起啥?典籍加實物,告訴你真實八旗武備
    清代(1636-1912年)的「八旗」是由後金(1616—1636年)統治者在女真人牛錄製度基礎上建成的,是生產及軍事合一的基層組織,是嚴密有效的社會組織形式,曾為貫徹最高統治者意志和統一政令,為鞏固其統治,起到了組織上的保證作用。
  • 大名鼎鼎的清初四大貝勒都有誰,都是怎麼死的?
    阿敏免於被殺,「宥而活之」,但剝奪了他們的一半部屬諸申。待舒爾哈齊死後,阿敏被寬釋,並增給他一些部屬諸申,編為一個固山。代善屬眾另編一固山,從而形成了四固山。而褚英所領固山,當在努爾哈赤幽禁褚英或處死褚英後,由皇太極統領此旗,褚英之嫡長子杜度也封人此旗,領有其父的部分牛錄。這是根據白旗固山在天命時期的統領情況,以及宗支分封的原則所做的推測,當無大的出入。
  • 明朝官員努爾哈赤為何以「七大恨」起兵反明?應怎樣看待明清戰爭
    位於今遼寧省新賓縣赫圖阿拉城舊址中的努爾哈赤出生地復原民居在當時的女真貴族看來,從覺昌安到其子塔克世,再到塔克世其子努爾哈赤,都是典型的「能當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啊」(笑):咱們先說覺昌安,此人身為建州左衛指揮使,給明軍李成梁部帶路攻擊自己的兒女親家、反叛的建州衛指揮使王杲,後使王杲兵敗被俘,並於萬曆三年(1575年)
  • 明朝女真三大部之一,努爾哈赤都沒完全統一的「野人女真」是什麼
    由於野人女真活動範圍太廣,而且發展太落後,所以並未形成像建州、海西女真那樣的聯盟集團,甚至當努爾哈赤統一女真人的時候,也沒想著要徹底兼併它們,但是努爾哈赤以及建州女真後繼的領導人同樣屢次攻伐他們,為了什麼呢?為了掠奪人口!女真人和漢人不太一樣,最初崛起的時候四處徵伐,其目的並不是為了掠奪土地。
  • 滿族八旗分別是什麼?怎麼由來的?
    滿族八旗,又稱八旗制度,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有清一代的根本制度。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於明萬曆四十三年正式創立。1601年初建時僅三旗:黑旗、白旗、紅旗。1615年因"歸服益廣"將三旗析設為八:原紅旗分為正黃、鑲黃二旗;原白旗分為正白、鑲白、正藍三旗;原黑旗分為正紅、鑲紅、鑲藍三旗。合稱八旗,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
  • 努爾哈赤臨終立下遺訓,可疑的是,後世子孫無人遵守
    努爾哈赤臨終立下遺訓,可疑的是,後世子孫無人遵守清朝的歷史要從努爾哈赤開始講起了,努爾哈赤年輕時,以父祖留下的13副遺甲起家,後來統一女真各部,明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此時他已經58歲了,十年後兵敗寧遠,同年七月,努爾哈赤病逝。
  • 滿洲人怎麼稱呼漢人?這個稱呼與耕地的牛有關,還受鮮卑人影響
    這是公元1744年,也就是乾隆九年,清政府編修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之《凡例》中的一段記載。這裡講了滿洲人原有希姓,怎麼認定的問題。 在攻打對抗明朝的時候,滿洲的八旗的隊伍中,除了滿洲八旗,還有蒙古八旗以及漢八旗。努爾哈赤舉旗成功後,滿洲人開始將居住在東北,尤其是瀋陽、遼陽、撫順腹地的漢人,接納為滿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