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博物館重慶行營|巴渝文化的由來

2020-12-19 巴渝博物館

巴渝文化,就是巴山渝水的文化。巴,指大巴山、巫巴山、秦巴山;渝,指嘉陵江匯入長江之水。

「大山大河,奇麗險峻,高峽險灘,上坡下坎」,重慶的地理環境造就了重慶人堅韌頑強、開放包容、豪爽耿直的性格。重慶在遠古便是人類的聚集區,巫巴山地區是巫文明的起源,而巫文化早於易經文化若干年,渝中區是巴蔓子割頭保城的江洲所在地......人類喜水而居,而重慶兩江環抱,巴文化的傳承便延續下來,發展為巴渝文化。

巴的由來——

巴的字形,是蛇形圖,自古巴人生活在水邊,蛇也習水而居,巴人作戰剛強勇猛,蛇的性格兇猛好鬥,形成了巴字。

巴國在殷商時代已經見稱於世。商代五個氏族爭奪酋長,巴氏族獲勝尊為「廩君」,「巴」就從一個氏族的名稱變成了一個民族。巴人性格豪爽耿直,周武王伐殷紂王,巴師為其前鋒,「巴師勇銳,歌舞以凌殷人,武王伐紂,前歌后舞」。

巴人主要活動地為大巴山區和巫巴山地。《華陽國志》記載「東至魚復(奉節),西至僰道(宜賓),北接漢中(陝西),南極黔涪(彭水酉陽)」

渝字來歷——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裡,「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渝州」便是重慶。

《山海經》:中華始祖伏羲出生在渝水,伏羲的母親華胥好奇踩了雷神的大腳印而懷了伏羲。宋代羅泌的《路史》注釋:「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名,乃今閬中渝水也。」《後漢書·南蠻傳》稱:「閬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勁勇,俗喜歌舞」。

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有一統中國的想法,嘉陵江古時稱渝水,重慶又位於嘉陵江、長江交匯處,以渝水為名,改楚州為渝州。渝州所轄範圍為巴縣(原巴郡)、江陽(今大渡口區冬筍壩)和涪陵三縣。「渝州」便流行到今日。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復改渝州為巴郡。唐高祖時,復改巴郡為渝州,終唐之世始終未再變渝州之名,渝州之稱沿用至北宋晚期,時近六百年之久,千百年來人們通常把重慶簡稱為「渝」或「渝州」。稱該地區的文化為「巴渝文化」。

相關焦點

  • 巴渝博物館重慶行營|重慶城的前世
    ——重慶古城重慶最早築城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巴人在今渝中區東部築城。秦滅巴蜀後,丞相張儀首次築城「儀城江州」;第二次是三國時期蜀國李嚴修城;第三次是南宋後期重慶知府彭大雅修築,首設五門;第四次是明代初期重慶衛指揮使戴鼎順應風水,按「九宮八卦」而築。其中,九開門是兩江水入城的水門,八閉門因重慶城內火災頻生,為克火星之故而常閉。
  • 巴渝博物館重慶行營|巴渝文化流傳了這些藝術瑰寶
    巴渝文化是長江上遊地區最富有鮮明個性的民族文化之一,源遠流長,流傳著眾多擁有藝術價值的瑰寶。1.巴渝古石刻:巴渝石刻藝術以大足石刻為代表,以摩崖造像為主,雕刻精美,極具地域文化特色。巴渝石刻以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為主要表現題材,具有濃鬱的宗教信仰生活氣息。
  • 重慶華巖寺緊急援助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
    重慶華巖寺、華巖文教基金會常住法師、志願者支援重慶市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轉移被淹文物(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重慶華巖寺、華巖文教基金會常住法師、志願者支援重慶市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轉移被淹文物(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重慶華巖寺)
  • 請來重慶巴渝文化博物館找答案
    巴渝文化博物館位於渝中區下半城儲奇門一棟老建築中近百年前的洪崖洞和臨江門魁星閣是什麼樣?傳奇的古巴國女首富又是誰?渝中區下半城儲奇門一棟中西合璧的老建築中隱藏了一座巴渝文化博物館,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了解到,該博物館將打造巴渝文化體驗中心,遊客不僅可以在這裡了解巴渝文化,還能親手體驗梁平木版年畫、蜀繡、拓片等。
  • 巴渝民俗文化村!集中展現重慶巴渝文化特色的代表!
    巴渝民俗文化村,是集中展現重慶巴渝文化特色的代表,坐落在渝北區南開發區雙龍大道東側。全村佔地80畝,整個遊覽區由三院一寺廟一牌坊構成遊覽主體,另有索橋,廣場,湖泊,農舍,曲型長廊茶園,錯落有致的故鄉人農家樂及農耕機具操作展出。
  • 讓學習無邊界,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開展館校共建活動
    讓學習無邊界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開展館校共建活動學生們在博物館合影。歐雲霄 攝近日,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聯合渝北區南方玫瑰城實驗小學開展了為期5天的館校共建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探索青少年教育新途徑、新方法。學生們耐心聽講解員講解。歐雲霄 攝活動中,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攜《巴渝七十二行圖片展》走進玫瑰城實驗小學,帶領同學們了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巴渝地區傳統民間行當。
  • 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鎮館之寶:「巴渝第一床」清滿金漆花鳥紋拔步床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譚廳在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內,藏有一張清代鏤雕滿金漆花鳥紋楠木拔步床。這架床雕刻工藝精湛,髹飾的黃金達200克以上,融各種瑞獸花鳥於其中,是巴渝地區民風民俗之集大成者,也是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被譽為「巴渝第一床」。據渝北區文管所原所長聶朝慶介紹,這張床屬國家二級文物。清代同治年間,在渝北徐家壩有一戴姓的大戶人家,為了給出嫁的女兒置辦嫁妝,便專門招募工匠,花費三年時間,製作了這張六柱五簷滿金雕花大床。
  • 巴渝文化,山城重慶的特有的氣息,來了解一下?
    山城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巴渝文化的發源地,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巴渝文化在眾多地方文化裡面具有鮮明的特色。在歷史的發展和演變中,巴渝文化也越來越多元化。早在漢朝開始,重慶地區就開始接納中原地區的儒學,道學文化。
  • 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3萬多件藏品「轉危為安」
    8月21日,記者從重慶市巴渝名匾文化藝術博物館獲悉,面對洶湧而來的洪水,這裡的2600多塊木質匾額以及3萬多件藏品面臨被摧毀的危險。經過幾天的奮戰,在化龍橋街道幹部職工和武警官兵的幫助下,這些藏品轉危為安。
  • 【看展】來巴渝民俗博物館 感受拓古傳今!
    【看展】來巴渝民俗博物館 感受拓古傳今!、歷史記錄的重要載體在歷史文化的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歐雲霄 攝碑石遺韻——渝北、梁平兩地館藏精品拓片展,近日在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民俗館)展出。
  • 深藏在重慶的巴渝文化民族才是獨特的舞者
    都說維吾爾族的人們能歌善舞,確實不假,但是在我們廣大的祖國, 隱藏在西南大山裡的巴渝文化獨領風騷,堪稱一絕!快來隨小楠看看吧!巴渝文化屬於長江上遊地區的文化之一,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組成部分之一;起源於巴文化,是指巴族和巴國在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地域性文化。那麼巴族是什麼族呢?有朋友好奇問,別著急,等小楠慢慢道來。
  •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組織黨員開展探尋巴渝文化主題黨日活動
    為促進師生黨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9月22日,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民政與社會治理學院黨總支組織開展「知根脈·行遠方」——探尋巴渝文化主題黨日活動,進一步激發基層黨組織的活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自我革新力。
  • 巴渝文化主題民間博物館7月1日對外正式免費開放_旅遊中國_中國網
    巴渝文化主題民間博物館7月1日對外正式免費開放時間: 2011-06-30責任編輯: 天使之翼旅遊_中國網 以巴渝文化為主題的民間博物館——重慶寶林博物館將於7月1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據寶林博物館館長陳寶林介紹,該館建築總面積8000平方米,藏品上啟新石器時代,下至現代,時間跨度很大。藏品有陶器、青銅器、玉器、古籍善本、碑帖拓片、竹木牙雕、石雕、書法繪畫等6880餘件。寶林博物館通過與渝文化基地項目結合,圍繞巴渝文化這一主題,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構建代表性文化產業及配套的綜合服務設施,形成配套設施齊全的重慶文化展示、交流、培育中心。
  • 老重慶|「雲」上賞寶 帶你看看巴渝民俗博物館的五件鎮館之寶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何浩/文 李化/圖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雲」端開學、「雲」上動物園、「雲」上賞花成了不少「深宅」在家裡看世界的一個窗口和渠道。日前,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北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悉,位於渝北的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和渝北歷史文化陳列館雖然閉館,但服務不打烊,推出了多個網上展覽。
  • 川渝攜手「探尋巴渝文化」 30餘項特色文化項目邀您共賞
    人民網重慶11月24日電 11月24日,由重慶市委網信辦指導,巴南區委網信辦等主辦的「探尋巴渝文化」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幕,將持續至12月30日。   為進一步傳承歷史文脈、提升川渝兩地文化品牌,發揮文化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在本次「探尋巴渝文化」網絡主題活動中,重慶巴南、萬州、渝中、九龍坡、梁平、銅梁、彭水、忠縣8個區縣,以及四川達州、巴中、溫江3個市區,將聯合開展一系列線上線下文化交流傳播活動。
  • 美國中小學校長走進重慶復旦中學 體驗巴渝民俗文化
    新華網重慶教育頻道10月25日電 10月24日,2019年「漢語橋—美國校長訪華之旅」代表團的7位校長走進重慶復旦中學,開展友好交流活動。代表團一行走進重慶復旦中學。新華網發(蔣玲 攝)參觀學校場館。新華網發(蔣玲 攝)巴渝文化館前留個影。新華網發(蔣玲 攝)學校老師向代表團一行介紹復旦中學情況。新華網發(蔣玲 攝)觀看巴渝文化館內展品。新華網發(蔣玲 攝)體驗淨手禮。
  • 【看展】來巴渝民俗博物館看黑釉陶瓷的前世今生
    【看展】來巴渝民俗博物館看黑釉陶瓷的前世今生 2020-08-02 0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遊伴你五一出遊丨巴渝民俗博物館看展演見鄉愁,再帶點非遺產品回家
    今天是五一小長假的第三天,上遊新聞記者發現,除了李子壩、洪崖洞、磁器口等熱門景點外,一些潛藏於重慶街巷中的博物館也成了遊客的「新寵」。5月3日,記者來到位於渝北區碧津公園裡的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一張古床裝飾了200克黃金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有四個常規展廳:第一展廳為農耕生活廳,展示了不同階段的農耕器具等,反映巴渝地區傳統的農業手工業等生產民俗;第二展廳是物質生活展廳,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反映巴渝地區傳統物質生活民俗;第三展廳是傳統婚俗廳,展示花轎迎娶、拜堂成親和新婚洞房等內容
  • 重慶記憶——吊腳樓,最有特色的巴渝建築!
    上次說到了重慶的特色交通,這次來聊一聊重慶的那些特色建築。重慶依山而建、兩江環抱,由於地勢的緣故,所有的建築都需沿著山坡依次建造,說到重慶人的「房」,就不能不說到聞名遐邇的特色建築——吊腳樓。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 重慶弔腳樓的鼎盛時期應該是重慶作為陪都的那段時間,知識精英、公職人員、工商高管和富商等齊齊湧入重慶,在重慶置業生活,致使重慶地皮房價打著滾向上翻漲。
  • 重慶渝北:巴渝民俗博物館社教活動中心打造青少年「第二課堂」
    體驗拓片技藝本組圖片由渝北時報 記者 歐雲霄 攝  近日,位於渝北歷史文化陳列館五樓的巴渝民俗博物館社教活動中心正式開放開放當天,來自渝北區金港國際實驗小學三年級6班的學生們在這裡體驗了麵塑、棕編、拓片、活字印刷等非遺製作,體驗了博物館的全新「打開方式」。  在麵塑技藝體驗教室,學生們被一個個生動的麵塑人物所吸引,「譚氏麵塑」傳承人譚先華為學生們講解了麵塑的發展歷史及麵塑製作材料等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