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工程師與工科雜談:張聚恩談航空282

2020-12-16 航空之家AH

近日,讀到兩則我的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資訊:一則是2018年9月5日至6日召開暑期工作會,研討和部署學科建設,提出「頂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優勢醫工」的學科建設方針,二則是9月7日為5669名研究生舉辦開學典禮,徐惠彬校長發表演講,提出:匯聚一流學生,培養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師資,爭做一流貢獻。聞之甚受鼓舞,祝賀母校在「聚焦學科建設,深化內涵發展」上的大作為,祝願母校取得更大的發展進步。

到明年,我從母校畢業就是半個世紀了。如果從1964年入學算起,學航空、幹航空,已經整整54年了。引以為幸的是,我的全部職業生涯與航空相連相戀,更有幸身體尚好,雖已退休,還能以特定的方式為航空事業盡綿薄之力。近期,正同幾位志同道合的老師、朋友相偕,為母校編寫一本通識教材,暫定名為《空天工程》,初稿已有形。借聞聽母校好新聞之機,想就工程、工程師和工科說一點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謂之「雜談」。

一、關於「工程」

何謂工程(Engineering)?古漢語中,「工程」多指土木構築,最早見諸《新唐書·魏知古傳》,曰:「會造金仙、玉真觀,雖盛夏,工程嚴促」。現代語彙裡,「工程」的概念已擴展,指生產製造大而複雜的產品(如設備、建築等)或為實現某一目標所進行的各項勞作。

「工程」的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工程」指,通過一群人的有組織活動,將某個(或某些)現有實體(自然的或人造的)轉化為具有預期使用價值的人造產品的過程。廣義的「工程」指,由一群人為達到某種目的,在一個較長時間內進行協作活動的過程。

古代中國的萬裡長城、秦驛道、都江堰、大運河,古埃及的金字塔,現代的阿波羅登月、一項又一項的飛機工程等,是工程的範例;環境工程、遺傳工程、市政工程等,則一般歸為廣義工程。工程和人類的關係實在太密切了,沒有古往今來延綿不絕的工程,世界就不會變成今天的模樣。

把廣義和狹義的工程概念綜合起來,我試著給出一個「張氏」定義,這便是:「工程」指人們為滿足物質或精神需求,集結在一起,使用科學原理與相關技術,通過有組織的活動,製造出預期「人造系統」的全部過程與手段的集合。

「工程」有三個重要特點,一是目標,二是複雜性,三是有組織。沒有確定的目標,就談不上工程。過於簡單的產品,一般的單一產品,不稱其為工程。隨著文明的發展,人們在社會和生產活動中,需要建造結構與功能日益複雜的人造系統,需要有組織、有序地開展活動,達成預定的目標;工程概念應運而生,並逐步由狹義擴展為廣義。在工程研製與系統管理實踐中,逐步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關於工程的科學研究,稱為「工程學」或「工程科學」(Engineering Science),是「自然科學」裡「應用科學」的一部分;為工程所用及為工程而開發的技術,則稱為工程技術。工程科學與工程技術相互融合,並無明確的界限。管理工程的最重要工具是「系統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

「工程」有兩個基本要素,科學與技術。科學是指引與導向,不管是否意識到或是否主動應用;技術是手段與工具,沒有技術,就沒有工程。反過來,沒有工程的牽引,就沒有系統性的技術開發與應用。系統的技術往往是工程的一類隱性成果。技術與工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成就了千姿百態的人類文明,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福祉。

二、關於「工程師」

說完「工程」,就一定要說「工程師」。什麼是工程師(Engineer)呢?工程師就是幹工程、對工程成功負有技術責任的人。工程師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社會分工的產生與細化,對專門進行工程活動,主要指從事工程系統設計、製作、操作、管理、評估等活動,具有特定能力、經驗與資質的人員的稱謂,通常特指擁有專業性學位或相當工作經驗的人士。

工程師和科學家(Scientists)的使命任務是不同的。科學家的責任是探求社會與自然的規律,發現一般性法則;工程師則按科學原理和既定原則,去解決技術問題,以製造實際物品。在某種意義上,科學家研究事物,工程師建立事物。

在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工程師稱謂的使用被法律限制為持有學位的人士;沒有學位的人士使用,屬違法。在美國大部分州及加拿大一些省份亦有類似法律,通常只有在專業工程考試取得合格後,才可被稱為工程師。有意思的是,一些大學的學生在畢業時,可以直接獲得工程師的頭銜。例如,長期雄踞全球大學「機械、航空與製造工程」類排名第一名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其機械工程系內,就設有「機械工程師」和「造船工程師」學位,為期三年,授予那些修完碩士學位、偏重於工程技術而進行專修的學生。

全世界的工程師人群要遠多於科學家人群,國際性的工程師協會很多,美國亦如此。覆蓋機械、土木、汽車、石油、電氣、電子、化學、焊接、能源、腐蝕、結構、測試、運維、網絡、塑料等技術專業,也包容成本、諮詢、造價、監理、質量、安全等技術管理專業。比較著名的如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Engineers),成立於1880年,會員十數萬。世界大部分工業國家和地區也都有活躍的工程師協會,發揮獨特作用。2014年,我隨中國科協組織的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講習團出訪港、澳,進行學術交流。在團隊活動之外,香港工程師協會邀我做客,相互交流與暢談工程心得,並贈我一件刻有我名字的紀念盤,我以被他們稱為「張聚恩工程師」、認可為同行而感到榮光。

在我國,工程師具有雙重含義,其一是對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的人員的稱謂,是一個特定職業人群的總稱;其二是作為一種職稱,表明具體人的資歷與業務相對水平。以一名本科畢業的大學生為例,參加工作後,如果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經歷實習、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幾個階段後,大約3到5年,可以晉升為工程師。擁有研究生學位的,這個過程會短很多。不管是在研究所還是在工廠,不管是幹設計、幹工藝,還是幹技術管理,通稱為「工程師」。獲得工程師職稱後,再經若干年奮鬥,可以晉升為高級工程師;其中較小比例的人最終會獲得教授級工程師的頭銜。

我在這篇文章裡探討有關問題時,儘量兼顧這兩種定義。但不管如何定義,不管中外有何不同,工程師都是一個既平凡又神聖的稱號,當一名合格的、進而是優秀的工程師,應該成為絕大部分工科大學生的職業追求。

三、關於「工科」

工科是對高等教育中的一種專業學科的稱謂,範圍很寬,泛指學習和研究工程技術的教育活動,涵蓋一切應用工程技術的領域。工科的發展與工程的概念密不可分。工科是應用基礎科學的原理,在工程實踐中積技術之大成而發展起來的大學科。其門類有機械類、電工類、電子信息類、土建類、水利類、能源類、儀器儀表類、化工製藥類、工程管理類等。工科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培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從事工程技術研究、應用和管理工作的工程師,培養具有科學素養與視野、同時具備實際工程技術研發與應用能力的工作人員。

同理,以航空航天為特色的工科院校,就應該培養從事和勝任航空航天工程的技術人員,即千千萬萬的航空航天工程師。在過去的66年裡,我的母校正是這樣做的。我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並成長為一名教授級航空工程師。

我國工科院校的發展從民國始,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歷程。民國時期,我國有兩所工科大學,交通大學和北洋大學。民國以後,綜合性大學開始創辦工科,如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校都設立工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先後進行了兩次院系調整,在1952年的調整中誕生了許多專門性工科大學和多科性工科大學,前者以同濟(土木建築)和北航、南航(航空)、西工大(航空航海)為代表,後者以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華南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大連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為代表。1956年又對一些多科性工科大學進行了調整,很多大學都發展了多種學科。

本世紀初,開始又一輪學科調整,並發部分學校的大合併,趨向似乎是學校越大越好,專業越全越好。這期間,伴隨全國的航空航天熱,許多綜合性大學、多科性工科大學紛紛新設、恢復或強化航空航天專業,成為一道「風景線」,頗有點像《圍城》裡所形容的「城外的要進到城裡來」,如清華、廈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同濟、復旦、電科大、天津大學等,讓人目不暇接。而在這段時間,北航快速地向綜合性大學轉變,幾年間成立了4所理科學院和6所人文社科學院;同時也把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做了重大調整。

四、關於培養目標

尚難評判母校從航空航天專門工科學校改成「以航空航天和信息為特色的現代綜合性大學」的利弊得失,這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進行嚴謹科學的歷史性考量。但把工科學生的培養目標從「工程師」調整為「戰略新興產業所需要的創新型領軍和領導人才」(以下稱「雙領」),我不能苟同。(這些轉變和調整都見諸學校文件和官方講話。)

首先,「戰略新興產業」較為模糊。問世百多年的「航空」和獨立構成產業形態半個多世紀的「航天」算是「新興」嗎?也許,本意是要把「戰略」和「新興」並列的;如是,倒無大礙。但是,「雙領」的確切含義是什麼?「領軍人才」一般應是指「科技領軍」,但「領導人才」指的是誰呢?政府官員,抑或總裁老闆?

什麼是科技領軍人才?雖無嚴格定義,但大致有兩個基本標準,一是在某個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領先者,二是統領「千軍萬馬」的團隊去實現既定目標的傑出者。這樣的人物能夠在學校裡培養出來嗎?除極個別特例外,在學校裡要培養這樣的人,是不現實的。而學校能做的,至多是培養一部分學生擁有成為這樣的人所需的「潛質」。

我們的事業當然需要領軍和領導人才,但更需要千千萬萬、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的工程師。而且,領導者和領軍人是在共同奮鬥的事業中,經過實踐的鍛鍊而成長和出現、並被同行和同事所承認的。所有擔當大任的領軍者和領導人,都是先當、被領導者,通過長期的不懈努力和持續積累,才作為佼佼者從工程師大軍裡脫穎而出的。而且,問題還在於,我們永遠不需要那麼多「雙領」,尤其是領導人;工程師才是科技大軍的主體,絕大部分畢業生窮其一生的追求,就應該是當一個好工程師。

鑑於學校已成為綜合性大學,可以對培養目標做出一個宏觀、普適的描述,如徐校長所說「一流人才」,而後對文、理、工等不同學科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社會學者、科學家、工程技術專門家等。但總的來看,提出「雙領」,特別是「領導人」,有些過於「高大上」,甚至有些「學而優則仕」的導向,並不合適。究竟該怎麼設立培養目標,可以再做一些思考和討論,求得共識。

對於工科類教育,特別是航空航天大類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我建議還是回歸到:培養合格的(或優秀的)工程師(航空航天工程師)。這裡的工程師是一個普遍性稱謂,包括設計師、工藝師、冶金師、質量師、培訓師、程序師等,是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分工協作、並無高下之分,且具有一定資質的工程技術人員的總稱。如果一定要適當兼顧高端含義,可以把培養目標表述為:「以培養合格工程師為本,促進科技創新一流人才與領軍者成長」。

在「頂尖工科」學科建設和培養目標設計方面,我們可以研究與借鑑一下麻省理工學院。MIT雖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轉成綜合性大學,但仍以工科為主和見長。一提MIT,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工科殿堂」。有趣的是,學校吉祥物是海狸,因為海狸是動物界最擅長築水壩的工程師。校訓是「既動腦又動手(Mind and Hand)」,彰顯對工程技術的重視。他們的工科,則堅守培養工程師的目標。如航空航天工程(AeroAstro)的培養目標是航空航天工程師、太空人、飛行員、教授;製造工程的培養目標是機械工程師;計算機工程的培養目標是軟體開發工程師、機器人工程師、技術員、教授、網絡工程師、管理顧問、計算機系統分析師、航空電子技術員、航空航天工程師等;眾多工科專業,盡皆如此。

這所世界最好的工科學校,將其育人目標與學生畢業後的職業,描述得接地氣、可觸摸,平實無華。但這絲毫不妨礙全球教育界對MIT至高地位的推崇,不妨礙全社會對MIT畢業生高水準的認可,更不妨礙在這支隊伍裡不斷出現世界級領軍者的現象。

對比世界名校的做法,我們又是怎樣設定培養目標和職業導向呢?反躬自問,我們是不是太矮化「工程師」了?「兩領」目標的提出,並未收到好的效果。反倒是,教學活動有點找不到北,一些學生也失之迷茫。那個語焉不詳的「領導人才」目標,更令人生出一縷「官本位」的憂慮。

須知,工程師們奮鬥在改造自然、創造財富的第一線,用他們所掌握的科學知識、技術方法與技能,設計和製造出人們需要的適用產品(物質的或非物質的等不同樣式,硬體或軟體等不同形態),去改善與豐富人類的生活。工程師是最平凡、最普羅,也是最神聖的職業之一,而培養出合格工程師,正是工科學校最偉大、最基本的社會責任。

鄙薄工程師的勞動,是荒唐而有害的;矮化工程師的價值,是淺薄而短視的。

工科學生需要儘早知曉「工程」的概念,以「工程」為導引和框架,學科學、學技術、學知識、學方法,使自己的學養和能力,如大廈般巍峨,如沃土樣厚重。知曉工程,才會知曉如何構建人造世界,怎樣為人類、為自己帶來福祉;知曉工程,才會把科學與技術有機結合,心有藍圖,學而不怠;知曉工程,才會懂全局,懂集成,懂優化,懂權衡,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知曉工程,才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明了團隊與個人的關係,善團結,會合作,永遠都不要好高騖遠、心躁氣浮。

航空航天工程,也稱空天工程,是迄今人類創造的所有工程類別中,對社會發展影響最深刻、最廣泛,同時又最富朝氣、最具挑戰性的門類之一。立志學習航空航天專業的學生,更應儘早知曉工程概念,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既不甘平庸,又務實精進,為將來成為浩大空天工程項目中的合格一員,成為一名優秀航空航天工程師做好準備。

即使將來不直接從事空天工程技術工作的同學,如投身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去當科學家,或從事社會科學範疇的工作,去當社會學者等,也無一例外地需要必備的工程技術理念與知識,包括航空航天基本知識。

「長成來奏三千牘,桃李春風冠集英」。

這是一個老學子的真情絮語,也是對母校的一份別樣祝福。

昨日是教師節,還不算太晚,祝親愛的老師們節日快樂!

相關焦點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VS哈爾濱工業大學,北航能超越哈工大工科嗎?
    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是中國工科的頂尖高校,世界工科第六,國防七子之一,被稱為」工程師的搖籃「。一所是中國老牌工科大學,一所是發展迅猛的航空航天類高等學府,北航有機會超越哈工大嗎?1.學科評估通過最近一次的學科評估可以看見,哈爾濱工業大學共計17個A類學科,其中A+學科有3個,分別是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不難發現哈爾濱工業大學的A類學科16個是工程學學科,工科實力真的不是吹的。也很好想哈工大工科世界第六的地位。
  • 工學博士深度解析工科發展及航空航天專業現狀
    但需要注意的是,工科就業率如此之高,對想要進入該領域的同學們來說,工科和理科的區別是什麼?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10月25日百利天下新一期的職場訪談與大家共同探討工學專業,尤其是航空航天工程專業的留學現狀。此次,百利天下特邀有著多年研發經驗的我國航天電子技術精英——王博士為同學們帶來分享。
  • 2018中國高校航空航天學院院長聯席會暨航空航天工程教育/新工科...
    2018中國高校航空航天學院院長聯席會暨航空航天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設研討會在校舉行 來源: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   時間:2018-11-20
  • 江蘇工科類高校排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第一,南京理工大學第二
    第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該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
  • 畢業即就業的七大工科專業,人才缺口大,是工科專業裡的龍頭
    對那些致力於工科發展的學子來說,了解一下工科的專業是不錯的選擇。 工科在高校本科專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截止2012年,我國工科門類專業有169種,而所有的專業一共506種,工學佔比為總數的三分之一,不可謂不多。 今天, 睿媽帶大家了解一下頗受關注的7大工科專業。
  • 澳洲工科留學,蒙納士大學工程專業優勢多多!
    提起澳洲院校的工科,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新南威爾斯大學,但是還有一個澳洲八大——蒙納士大學大家不要忽略了它呀,其實蒙納士大學工科也是響噹噹的好。現在留學益網就來介紹一下蒙納士大學工程專業。蒙納士大學坐落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是一所蜚聲國際的頂尖研究型大學,澳大利亞八校聯盟和大英國協大學協會核心成員,澳大利亞五星級大學。
  • 想學航空、航天?985、211咱又考不上,這些航空航天類大學不能忘
    這也激起了不少學子的航空航天報國心,而國內開設航空航天專業的院校並不多,985、211分太高,是不是有一種「報國無門」的惆悵呢?別急,今天不談985、211,小編給大家推送幾所分數線不算高的航空航天類大學,照樣學。1.瀋陽航空航天大學南航、北航已經是家喻戶曉了,還都是211高校。瀋陽航空航天大學作為國內三所以」航空航天「命名的大學,其航空航天專業依舊是非常強悍的。
  • 2019考研:「新工科」是什麼?都有哪些專業?
    2月底,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開展「新工科」的研究實踐活動,從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進「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自此,「新工科」這個詞開始進入公眾視線,並瞬間成為熱詞!  什麼是新工科?
  • 航空宇航製造工程可以報名2019年安全工程師考試嗎
    學員提問:老師好,我大學專業是學航空宇航製造工程的,想報名2019年註冊安全工程師考試,請問符合報名條件嗎?今年參加考試的話,會改革嗎?建設工程教育網安全工程師欄目老師回覆:您好,註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已經發布,航空宇航製造工程專業是屬於安全工程及相關專業範圍,根據制度規定符合對於報名專業的要求,工作經驗滿足要求的話是可以報名參加安全工程師考試的,2019年安全工程師考試報名條件中最低學歷由之前的中專提升為大專,具體報名條件以及相對應的專業如下: 凡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
  • 高考、考研院校選擇參考信息:工科類-材料科學與工程
    02就業情況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以材料學、化學、物理學為基礎,系統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實驗技能,並將其應用於材料的合成主要崗位:研發工程師、工藝工程師、材料工程師、質量工程師、檢測工程師、銷售工程師、技術工程師。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階段的學習是全面的、基礎性的。如果想要在某一領域有深入的研究和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學習深造。因此,本科生除了就業以外,主要去向就是讀研以及進行其他深造。
  • 我國工科最好的11所大學,畢業就拿「金飯碗」
    工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大學學科,如果說理科是搞研究,那工科就是技術應用,在國家技術發展和國防建設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說「工科強則國強」一點都不誇張,那麼我國工科實力最好的大學有哪些呢?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我國工科最強的10所大學。
  • 本文分析了當前在新疆少數民族工科專業大學生工程素質工程
    高等工科院校是培養工程師的「搖籃」,工程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對工科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隨著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教學資源日益吃緊,工科院校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問題也日漸突出。[1]主要表現問題:1.思想認識上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在工科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和重課內、輕課外的「三重三輕」現象。
  • 全力辦好一流工程教育 加速培養卓越工科人才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發電機、內燃機和化工引發了第二次產業革命,使人類邁入電氣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時代。20世紀下半葉,電子計算機、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引發了第三次產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使人類步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時代。
  • 工程倫理教育與中國工程師國際競爭力
    一個國家的工程競爭力說到底主要取決於工程師的國際競爭力。中國工程師的國際競爭力如何,如何提升他們的國際競爭力,一直備受關注。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工程師的國際競爭力存在某些優勢,但總體上還不盡人意。這固然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結果,但與中國工程倫理教育的不足存在較大關聯。工程倫理教育可引導工程師把倫理作為重要因素融入工程實踐中去,使工程不僅追求「真」,還要向「善」的方向發展。
  • 「薪酬高」的4大工科專業,就業率高待遇好,發展前景樂觀
    文/凌說教育考生在挑選專業時,還是還考慮到未來的就業問題,工科類專業在考生中是比較受追捧的,因為工科類專業實用性更強,特別是這4大專業。,但不是所有工科專業在需求量都高的,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薪酬高」的4大工科專業,就業率高待遇好,發展前景樂觀一片光明。
  • 專業介紹—航空航天工程專業
    什麼是航空航天工程?航天工程師是人類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壯舉的負責人。航空航天工程師所提供的設備不僅可以確保我們安全地度過暑假,還可以生產使天氣預報,行動電話,電視廣播和太空飛行成為可能的設備。在航空工程中,從材料和結構到航空電子,再到質量控制或技術銷售,一切都可以。航空工程學位可以做什麼?
  • 新工科人才的工程倫理意識與職業道德規範研討會舉行
    作為項目負責人,王前教授獲批了2020年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人才的工程倫理意識和職業道德規範研究》。他首先闡述了新工科人才與傳統人才的區別,強調了高校新工科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才,以及新工科人才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 工科好找工作!十大熱門工科專業解析及院校推薦
    根據學生報考熱情和就業趨勢,小編從中選取了十個熱門的工科專業,介紹專業、學校和就業前景。五、航空航天專業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航空航天專業不是培養飛行員或航天員。航空航天類專業主要研究飛行器的結構、性能和運動規律,培養如何把飛行器設計製造出來並送上太空的工程技術專業人才。
  • 理科和工科之間有啥關係呢
    理科和工科都是本科專業的招生主體,不管是專業數量還是招生數量,都是最多的。在現實生活中,大家都習慣地把理科和工科結合在一起說,「理工科」。事實上,理科和工科之間雖然有些許聯繫,但是還是有較大地區別的,尤其在學習方向和學科領域上。理科理科使基礎學科,其原創成果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學水平,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大氣科學、電子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等等。
  • 新工科熱門專業解讀:航空航天類,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專業大類
    在前面介紹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時,有網友提及船舶與海洋工程屬傳統的老工科專業。不錯,「新工科」對應的是新興產業,首先是指針對新興產業的專業,如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雲計算等。但也包括傳統工科專業升級改造而來的專業,如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車輛工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