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宋清輝
讀創/深圳商報 記者陳燕青
又有139個帳戶被列入打新黑名單!證券業協會9日晚發布了新一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配售對象黑名單,139個帳戶榜上有名。其中,個人佔絕大多數,合計118戶,佔比近85%;機構合計21戶,多為私募基金、資管公司以及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
從限制打新的時間來看,有97戶的結束日期為2020年6月9日,26戶結束時間為2020年9月5日,16戶結束時間為2020年12月9日。
如果加上今年3月和9月公布的兩批黑名單,年內已有504個帳戶被限制參與包括主板、中小創在內的打新,短則半年,長則1年。
記者注意到,本次被列入黑名單的機構帳戶中,多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已多次上榜,如特變電工、ST銀億大股東寧波銀億控股,這兩個帳戶在年內第二批黑名單上也是榜上有名。
此外,一些省國資公司也出現在黑名單中,如山西省經濟建設投資集團,其實控人為山西省國資委;江蘇省蘇豪控股集團,其實控人為江蘇省人民政府;西藏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其實控人為西藏自治區國資委。
今年7月,銀河證券棄購科創板新股天準科技,備受市場關注。隨後,證券業協會宣布,銀河證券自營帳戶被限制打新6個月。
在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後,中證協7月23日宣布,上海迎水、泓澄投資、九章資產、白鷺、林園投資、世誠誠信、上海鉑紳、紅籌投資、九坤、平石資產等旗下的共計139隻產品被列入打新黑名單中。按照規定,上述被列入黑名單的產品將被限制打新科創板6個月。
一般來說,被列入打新黑名單大多是因為未按時足額繳付認購資金。今年以來,新股破發現象頻發,這也是部分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放棄繳款的原因之一。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新股棄購現象一方面與市場預期有關,不排除有機構或個人考慮到股價上市後存在破發的風險,因此放棄申購。另一方面,有些機構和個人忘記打款或帳戶款項不足。
深圳一家券商營業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多數券商營業部都會在投資人中籤後,通過電話、簡訊、微信等多種渠道發送通知,並提醒投資人打款,建議投資者如果不看好該新股還是不要申購為好,畢竟一年內棄購三次將被限制申購。」
讀創編輯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