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已經結束,考生和家長從緊張的備考情緒中解脫出來,雖然他們仍然對高考成績翹首以盼,但是從精神狀態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放鬆,不再向高考之前那樣過度的緊張,得到了一段可以適度放鬆的時間。
雖然高考考試結束了,但是考生和家長依然還會面臨著很多任務,比如:高考成績估算、高考志願填報等,可以說高考之後的一段時間,考生和家長依然還會相對比較忙碌。對於高考之後的這段時間,我們暫且稱之為「後高考時期」。
近期,筆者注意到有媒體報導:三門峽市精神衛生中心醫生介紹,在當前的「後高考時期」,考生和家長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情緒波動。因此,考生和家長可以從一些方面做好準備,以積極平穩的心態度過這一時期。
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後高考時期」考生和家長總會有或多或少上的情緒波動,尤其是考生的情緒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症狀」。那麼,面對「後高考時期」考生的表現,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家長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經過長期的觀察發現,多數考生在經歷過高考之後,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一些情緒低落、愁眉苦臉、食欲不振、唉聲嘆氣等消極情緒,他們往日的陽光姿態似乎已經沒有,面對家長可能會動不動就發脾氣,經常會晚睡晚起,生活極為不規律、厭煩父母的關心等。
在這樣的表現中,孩子的消極表現往往不容易被家長發現,或者很難與孩子實現有效溝通。長此以往,孩子的情緒肯定也會蔓延,導致家長也跟著著急,陷入深深的憂愁之中。
面對孩子「後高考時期」的消極情緒,很多家長都不太了解,也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有時候,父母可能會反覆詢問孩子,但往往得到的是孩子的厭煩與怒懟,造成孩子與父母的矛盾。不少父母看到孩子的焦慮,自己可能也會感到難道。那麼其中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NO.1突如其來的放鬆,讓考生應接不暇
長期以來,考生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每年都是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在身體上和心理上都有了很大的「消耗」。
突然間,高考結束之後,自己似乎沒有了什麼目標,原本每天的生活都非常規律,擁有規律的作息、合理的飲食、明確的目標等,但是高考結束後,沒有了老師的管理,沒有了高考的目標,自己恍惚中找不到自我了,在其中迷失了。
要知道每個人只要沒有了明確的目標,走向迷失之後,心情上肯定會受到消極的影響,肯定會造成我們所說的「後高考時期綜合症」。
NO.2考生考試發揮不理想
在每年的高考中,並不是每個考生都能發揮出正常的水平,不少考生在當年高考中由於情緒調整不力、準備不充足等因素,導致考生發揮失利。
平時的時候,考生可能學習比較刻苦,對自己平時做過的題目非常有信心,但是到了考場上之後,面對新的題型,突然感覺非常陌生,產生了畏難情緒,在這種情緒的影響下,即使原本會做的題,可能也難以想出正確的解題方法,最終導致考試失利。
尤其是出現平時學習不錯,考場發揮失利的情況,考生往往會給自己無形的壓力,容易陷入自責、懊悔之中,無法自拔。
NO.3目標制定不合理,現實與目標相差甚遠
雖然有的考生發揮失利,但是也有的考生並不是因為發揮失利而情緒差,主要是因為考生所設立的目標實在太高,自己的實力根本達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標,又怎麼能收穫相應的高考分數或者理想的效果呢?
在高考之前,給自己設定過高的目標,想著自己能在考場上有著超常發揮,殊不知真正進入考場之後,現實完全不同,由於緊張的情緒,最終導致自己沒能得到較好的發揮。這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也同樣會導致考生懊惱不已。
NO.1調整心態,適應新生活
在高考結束之後,考生將會迎來「後高考時期」的新生活,這樣的生活肯定與高考之前那樣緊張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將會在「放羊」狀態下進行生活,沒有了之前那樣的過度緊張感。
面對「後高考時期」,考生應該學會儘快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自己。制定新的作息時間表,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利用假期培養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也能豐富自己的「後高考時期」生活,也可以通過可通過各種體育、文化活動等體驗生活的樂趣。
NO.2平常心對待考試成績
高考說到底也不過是一場考試而已,雖然與自己的未來有著緊密的聯繫,但他絕對不是決定命運的唯一途徑,仍然還有很多的機會。雖然高考每年只有一次,但這並不代表沒有複習的機會,並不代表自己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
考試發揮不理想,相比於心情不好,不如好好分析一下自己考試失利的原因在哪裡,這才是強者應該有的姿態。在經歷考試失利就一蹶不振,這種考生即使再給你一次機會,你依然還會獲得這樣的結果,根本不會得到更大的進步。
NO.3合理設定自己的目標
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對自身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絕對不能過高的評估自己的實力,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實力,這種實力並不是靠想像出來的,而是要靠實打實地幹出來。
對於考試結果,考生一定要放平心態,在合理設定目標的同時,確保將自己平時的水平,在高考考場上發揮出來就非常不錯了,這就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結果。考生應該明白,考上理想大學並不意味著人生從此一馬平川,沒有考上心儀的大學也不意味著人生從此無路可走。
NO.1調整心態,保持樂觀的心態。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家長絕對不能過度擔憂,而是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心理情緒發展狀況,積極的進行疏導。在這一時期,家長絕對不能自亂陣腳,如果家長慌亂了,那麼想要教育好孩子也是無稽之談。
NO.2引導孩子轉移注意力。在這一時期,父母應該多陪陪孩子,引導著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不要讓他閒下來,讓他繼續「忙」以來,找一些其他的事情讓他做,讓他能從各種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既能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也能提高自己的價值。在這個時期,父母可以陪著孩子做一些活動,比如:旅遊、打遊戲、聊天、講笑話、看話劇或電視劇、美食、幹些力所能及的活等,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暫時忘掉心中不快。
NO.3父母要透過問題看本質,做到「藥到病除」。父母儘量通過與孩子的交流或者孩子的表現中,捕捉或者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儘量做到讓孩子感知到父母在關心他,能真正讀懂他,讓他感到父母在認可他,這樣他的內心可能也會得到一絲的安慰,內心深處可能也會有些放鬆。同時,還要鼓勵孩子進行情緒宣洩,引導孩子通過喊叫、運動、音樂、畫畫等形式發洩情緒。